APP下载

笔墨饱蘸泥土芳香

2024-01-16章小兵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阳县青阳农民画

章小兵

一步一脚印,一笔一惊艳。40多年来,沈扬林用饱蘸泥土芳香的画笔,借大地作画板,以农村事件为主题,辅以树木草虫、山川风雪,再用民俗风情叠润浸染,成功地将青阳县农民画推入高雅的艺术殿堂。他本人也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美协、民协会员。在为人民奉献优秀文化作品的同时,沈扬林不断斩获殊荣: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农民画)名师。为更好地传承弘扬青阳农民画,沈扬林兼任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青阳县农民画协会会长,在平凡的岗位上潜心耕耘。

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也是孵化艺术的摇篮。沈扬林的曾祖父是火焰山沈家小有名气的纸扎匠,能写会画,擅长制作龙头火焰。这种民间艺术在技艺上别具一格,在内涵上以小见大、以拙见智,让幼小的沈扬林颇受启迪。在曾祖父的影响下,沈扬林拿起画笔尽情涂鸦,那一笔一画虽然显得稚嫩,却在他幼小的心田中,播下了热爱农民画的种子。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沉睡十多年的行行业业,青阳农民画也借着这股东风,绽放出独有的生命力,沈扬林有幸成为这股东风唤醒的幼苗之一。沈扬林第一次接受美术教育是在培训班。那次培训是由青阳县杨田乡组织的,学员来自各乡镇,共计一百余人,规模空前。大家白天听老师讲课,晚上自习、交流,经常画到深更半夜。学员大都是年轻人,学习劲头高,精力旺盛,仿佛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尽情地挥洒着笔墨。

1983年,为了备战全国农民画画展,沈扬林再一次参加农民画创作培训班。培训班的辅导老师是青阳县文化馆副馆长、国家二级画师周韧。周老师为人亲切,工作严谨。当时,沈扬林是第一次创作,非常紧张,连续画了几张草图都没有通过,他非常沮丧,甚至想放弃参赛,是周老师及时察觉并鼓励了他,还准许他休息两天。

回村后,沈扬林反复琢磨,仍没有收获。偶然间,他看见邻居正围着一棵苦楝树堆草垛。在农村,稻谷脱粒后留下的秸秆是耕牛冬天的口粮、农家烧火粪的材料、一日三餐引火之薪,部分质量较好的还可以用作养蚕蚕山、造纸原料,可以说秸秆是农家之宝。

为了防止底层秸秆腐烂,堆的时候,苦楝树下摆放着一些石头,地上一人在抛,草垛上的人接着,层层堆码;遍地的秸秆中,有土鸡在寻找虫子和稻谷,有小猫与小狗在逗玩;空旷的地上,散落着连枷、锄头与钉耙等;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小果子,几只小鸟在空中飞翔。这一幅画面宁静且生动,沈扬林沉醉其中,并迅速用画笔记录下来。这幅画虽未入选全国农民画画展,却使他在创作中寻觅到了源头,为他日后农民画创作夯实了一定的基础,更使他体悟到青阳农民画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要素。

20世纪90年代,打工潮席卷全国,农村不少从事农民画的作者都远赴他乡打工,沈扬林也一度放下手中心爱的画笔。尽管如此,沈扬林仍利用空余时间不断提升绘画技艺,白天没时间,他就在晚上练习,有时灵光乍现,越画越亢奋,甚至会画个通宵。2006年,青阳县农民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青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文化部门组织全县农民画爱好者重新拿起画笔,青阳县掀起了新一轮农民画创作的高潮。

那真是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的大阵仗。青阳县许多农民画爱好者到各处采风、交流、观摩、研讨,于否定中寻肯定,一幅幅让人眼睛一亮的好作品脱颖而出,沈扬林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期间他的作品屡屡获奖,如《祈福》获首届“安徽省农民画、画农民画展”优秀奖;《秋实》获第三届“幸福美景”全国新农村题材农民画书画大赛作品展优秀奖;《丰收乐》获中国民协“我们的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展优秀奖;《连枷舞来丰收景》获上海市“朵云轩杯”全国农民画选展优秀奖和“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喜读新报》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并入展中国美术馆;《连年有鱼》获“百年荣光·红心向党”全国农民画作品展优秀奖……

沈扬林的这些作品无不从农村日常生活的角度切入,融入青阳农民画特有的笔法和寓意,小中见大,紧随时代主旋律,在升华中不断精炼主题。随着作品意蕴的丰盈,沈扬林的创作水平也水涨船高,眼界与格局随之洞开。

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之一,沈扬林感到自豪的同时,更觉得重任在肩。为此,他把人才培养作为事业发展的中心,经常深入乡村走访、了解、吸纳农民画爱好者。他还利用“传帮带”的方式,使农民画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水平不断提升。

沈扬林的成功是从培训开始的,如今,他也接过培训这个接力棒,做起了普及和发展青阳农民画艺术、加强少儿农民画的培训工作,让许多喜欢农民画的农村作者少走了不少弯路,也让缺乏理论知识的创作者们认识并了解到构图、造型、色彩等绘画技巧。

为了让农民在生产之余拿起画笔,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创作热情,增强农村文化氛围,沈扬林不仅在授课中强调绘画的功能,还想方设法增加农民的收入,通过农民画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过去,有些农民的业余爱好就是打麻将,自从学习了农民画,尝到了创作的乐趣,心中油然而生成就感和自豪感。有位作者曾對沈扬林说:“画画真好,既能增加收入又能陶冶情操,家庭也和睦了。”沈扬林的培训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农村赌博等不良风气,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为了做好青阳县农民画的艺术普及与发展,让更多的农民画初学者近距离、快速了解农民画,掌握农民画的特点及创作技巧,沈扬林主持编撰了《青阳农民画初级教材》。此外,沈扬林还积极投身公益,免费培训少儿农民画爱好者近千人。

青阳农民画是一门艺术,攀登艺术的高峰就像攀登一座从未攀登过的高山,沈扬林心无旁骛地选择了登顶,在青阳县农民画的画坛上不断地自我超越。

随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些与我们祖辈相依的耕作方式、农耕器具,大多已淡出历史的舞台。“民以食为天,食以五谷为先。”为了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好农耕文化,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农耕文化,体会农耕生产的辛勤与快乐,沈扬林拿起画笔,认真构思创作,反复修改润色,历时两年多,终于完成绘画作品《农耕文化》。该系列画作通过明快的色彩、饱满的画面、真诚的情感、夸张的造型,再现昔日的耕作、播种、管理、收获等场景,在池州市图书馆、青阳县文化中心举办的“学习二十大匠心致初心”中展出,受到如潮的好评。2022年是池州市与韩国求礼郡缔结友好城市关系20周年,由沈扬林精心设计创作的农民画《秀美平天湖》被当做20周年纪念品赠送给求礼郡郡守。

为了确保青阳县农民画在传承过程中的经费支撑,沈扬林积极探索文创产品的开发、销售,将非遗文化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主持制作了“便携农民画礼盒和小幅农民画产品系列”,“农民画折扇、团扇”“农民画雨伞”“农民画杯垫”“农民画瓷盘”“农民画摆件”等系列文创产品,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是饭店、宾馆等场所首选,更是团体、交友等活动的最佳馈赠礼品。此举让农民画有了市场认可度,也有了持续发展下去的社会驱动力。

如今,沈扬林是位忙人,在潜心创作的同时,还要到学校、企业、机关讲授青阳农民画技艺。他觉得传承不是泥古,创新不是不弘扬传统精髓。

说起青阳农民画,沈扬林总是滔滔不绝:青阳农民画是在青阳县及周边地区古代砖雕、石雕、木雕、剪纸、墙饰等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独特的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早在明清年间,青阳邑人林恒山、张家顺热衷绘画,以画会友,领头创办民间画社交流研习。这便是青阳农民画的肇始。而后经历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崇拜潮”,诗画上墙,盛行一时。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才真正进入“复兴期”。

在沈扬林的眼中,农民画是个特殊的画种,虽没有西方油画那样雍荣华贵,讲究色调幽遂,也没有中国画那样空灵典雅,讲究笔神墨韵,但它根植于民间艺术的沃土,倾注着劳动人民纯真质朴的情感,以构线填色与色块造型相结合的手法,反映作者的审美理念。形态夸张而不失真、色彩艳丽丰富又不造作;主题鲜明直观,取材广泛,以身边人、身边景、身边事来描绘故事,抒发情感;时代特征明确、生活气息浓厚,观赏时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仿佛闻到泥土的芳香。

沈扬林对青阳农民画深入骨髓的理解,让他一腔热情灌注在农民画的创作上。在他的眼中,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而青阳农民画却让他获得生命的光彩。

纵观沈扬林近年来的作品,无不彰显三大特点:鲜明的时代感、浓厚的地域特色、质朴的生活气息。用沈扬林的话来说,这就是传统的精髓,也是他孜孜以求的青阳县农民画的精髓所在。

猜你喜欢

青阳县青阳农民画
青阳县蓉城镇第一小学
青阳县:建设“四好农村路”奏响乡村振兴曲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青阳参苷元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的优化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青阳县土壤硒普查情况及开发建议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青阳参质量标准的改进研究
青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