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新闻的生产变革
2024-01-16安徽广播电视台王宇凡
■ 安徽广播电视台:王宇凡
随着新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快节奏生活工作环境中,在有限的碎片化时间里,受众要求信息传播更加精练和高效。短视频即短片视频,一般时长为1-3分钟,是一种兼具信息传播和社交功能、娱乐功能的信息流呈现。由于其具备创作门槛低、内容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交互性强和社交功能明显等特征,迅速蹿红,收获大量关注,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量数以亿计。当大量的受众从大屏涌向小屏时,电视新闻受到了来自于短视频的强大冲击,其市场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为了改变电视新闻的生存现状,电视新闻必须要主动出击,进行生产变革,这样才能挺进短视频新闻主战场,获得更多的核心竞争力。
1. 新闻短视频内容传播的特征
1.1 实时交互
短视频平台的一大特性就是其社交功能属性明显,这一属性让新媒体平台上的短视频新闻可以实现实时交互和高效传播。广大用户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短视频,并对短视频进行转发、点赞、评论,这种深度的传播参与感是电视新闻无法达到的。
1.2 内容共享
各大短视频平台之间实现了内容共享,凡是新闻传播者所上传的短视频,都会被存储到互联网数据库中,用户可以凭借关键词搜索,随时调阅,快速而精准地获取信息;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帮助下,短视频平台可以精准地掌握每一位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的内容定制与推送,极大地提高了内容共享的效率,加快了共享速度。新闻短视频这种高度且精准的内容共享机制,是电视新闻无法实现的。
1.3 内容丰富
在短视频平台上,由于制作便捷、发布门槛低、传播快速,因此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新闻资讯信息,不管是专业新闻机构还是“草根记者”,他们每天都在为平台提供海量的新闻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群体、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新闻短视频的内容丰富性,是电视新闻难以达到的。
1.4 传播垂直化
短视频平台的新闻传播内容与电视媒体的新闻传播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异,就是在于传播的垂直化程度。新闻短视频强调的是市场需求及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分众化、垂直化的精准传播形式;而电视新闻强调的是覆盖更多的观众,用尽量满足大众化信息需求和审美品位的信息产品,将受众留在电视荧幕前,打造大众化、普适化的传播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在网络传播中不断被肯定和满足,而新闻短视频的垂直化传播,恰恰可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符合当代的新闻传播规律,与之相对应的,电视新闻那种覆盖大众、缺乏个性化特色的传播模式,往往传播效果反而不好。
2. 短视频新闻对电视新闻的冲击
短视频自诞生之日就是妥妥的流量焦点,借助于发达的网络和智能化移动设备,在碎片化时间里刷刷短视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满足和适应了大众对于碎片化信息的需求,且短视频自身的多元化、丰富化和全面化特征,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参与性需求,能够通过少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综合来看,短视频新闻对于电视新闻的冲击如下:
2.1 短视频新闻分流了传统电视新闻观众
短视频现如今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流量的增加极大地分流了电视新闻的受众,这部分人开始通过短视频获得新闻信息,不再收看电视新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电视新闻传播内容的单一、传播形式的落后,无法吸引受众的有效关注。而新闻短视频,特别是平民拍摄的“草根内容”,让其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多元化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简洁明快的报道节奏、精准化的推送、交互式的传播,通过移动设备平台,能够让用户在工作单位、交通工具上和家中等多个地点,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意观看,完全契合当代传播规律,所以备受追捧。
2.2 电视记者职能削弱
在传统媒体时代,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作为信息把关人,他们牢牢掌握着传播权和话语权。但是,借助于移动设备拍摄功能的完善与音视频制作软件的普及,人们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往往就可以拍摄出具有专业水平的短视频,这就是赋予了短视频全民参与的特性,每个新闻事件的亲历者或目击者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记录者、传播者,由于新闻的突发性特点,这些人可以在新闻现场第一时间完成记录与拍摄,传统电视记者却很难做到。因此,现如今UGC(用户原创内容)新闻生产模式相当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电视记者的职能。
2.3 短视频取代部分电视信息传播功能
在互联网移动端广泛应用前,电视新闻凭借声画合一的传播,在很长时间里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用户数量远远大于电视用户,短视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吸引着越来越多受众的关注。因此,现如今很多新闻都是通过短视频来发布的,电视信息传播功能一定程度上被新媒体所取代。
2.4 短视频加剧了电视新闻的竞争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在智能化电子设施设备以及先进科技的支撑下,网络新闻以及短视频不断强势发展,给本来就已竞争白热化的媒体市场添了“一把火”,让电视新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短视频因具有时效性强、交互性强、接收便捷等特点,非常受到年轻受众群体的青睐,可以满足广大受众“随意性”、“散点式”的信息消费习惯,极大地抢占了电视新闻的市场份额,对电视新闻的整体节目收视率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3. 短视频冲击下电视新闻的生产变革
3.1 缩减新闻时长,突出新闻人文特色
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中,受众的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已经养成,他们更加青睐于“短平快”的信息传播方式,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而短视频新闻恰恰满足了受众的这种信息消费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生产就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一方面要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报道深度;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节目的长度,缩减新闻的时长,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在掌握收视群体心理活动的基础上,科学地控制新闻节目和单篇报道的时长。优酷、爱奇艺、央视频、腾讯等视频网站与平台,曾利用大数据和算法对观众的收视习惯进行了分析,得出视频节目每集控制在15到20分,甚至更短的5到10分为佳,很多网络视频新闻节目就是将节目时长控制在这一范围。反观目前很多电视新闻节目,往往都是1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如何将这种大时段节目切分,进行板块化设置,这就需要新闻编辑多花些心思。此外,单条电视新闻报道的长度也必须控制,在确保叙事完整的前提下,一定要让内容精练短小,简洁明快,符合当下“快消费”需求。
新闻短视频具有鲜明的“草根”气质,因此对大众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这对电视新闻生产的变革具有重大启示。电视新闻从业者必须要将镜头朝下,强调“以人为主体”的创作观念,突出人的活动,体现人文关怀,表现出个性化、人格化的传播以及重视情感的表达,只有真正地将报道的起点和终点都设置在人身上,才能让报道变得更加耐看,有血有肉,容易引起受众的共情与共鸣。
3.2 关注受众期待,新闻内容契合受众需求
新媒体时代,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在不断推陈出新,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如果说在信息渠道单一的传统媒体时代,受众看新闻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现如今的受众,他们看新闻不再仅仅满足于信息的填充,实际上,他们有异常丰富的渠道来填补自身的信息空白,他们更加在意的是信息消费时的快感与趣味。这就意味着,电视新闻必须要从视听语言、呈现方式和内容创新上着手,重视目标受众群的收视期待,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给观众呈现生动全面丰富的视听“盛宴”。
以新闻节目形式创新为例,在新媒体时代,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形式为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表现形式对于提升新闻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新闻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报道模式,但是在新闻短视频的冲击下,这种程式化的报道模式是亟待改变的,必须要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法给新闻报道注入新鲜血液。比如说,新闻写作故事化、节目包装独特化、新闻呈现多样化,“放大关键字、加量添加表情包、使用动画技术元素”等等,让视频整体呈现丰富的表现力,增加视频的可看性,从而调动观众的收视欲望,满足其收视需求。
3.3 重视真实记录,兼具新闻性、导向性与审美性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电视新闻的生命,客观真实地记录新闻事件,是电视新闻从业者的职责。但是新闻报道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须要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在美学上下功夫,在内容生产制作中既要有内容的美感,又要有形式的美感,能够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有效增强新闻的渗透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因为如今的新闻短视频,制作愈发精良,让短视频极具可视性,能给受众全面的感官刺激,很容易激发出受众的接收兴趣。对此,电视媒体作为社会主流媒体代表之一,在生产播出电视新闻节目时,一定要牢记主流媒体的社会职责,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就需要电视新闻节目切实加强新闻可视性、审美性的提升,创新电视新闻的节目与内容,多借鉴新闻短视频的生产技巧,多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讲好新闻故事,力争为广大受众生产出更多令其喜闻乐见的新闻佳作,从而提升电视新闻的竞争力。
3.4 打通UGC和PGC合作生产通道
在短视频新闻的冲击下,电视新闻想要靠专业生产团队与“全民记者”一较高下,明显不占优势,电视新闻从业者不可能获取所有来自于新闻现场的素材,更不可能生产海量化的新闻报道来满足观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因此,电视新闻媒体就应该打通UGC(非专业用户生产的原创内容)和PGC(专业机构生产的视频内容)通道,借助网络社交媒体来充分挖掘和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甚至鼓励广大受众主动参与到视频素材的收集与发布队伍中,参与到传播过程中,确保新闻节目内容的产出质量和新闻资源的丰富性。与此同时,电视新闻节目还要尽量拓展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渠道,不断增强电视新闻的互动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如今与受众互动交流的渠道、平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比如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的社交属性,发起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发、评论功能,然后对受众提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加以采纳,对参与互动交流的受众进行随机抽奖,发放小礼品,以此增加电视新闻节目与受众的黏性,进而培养更多的忠实受众。
3.5 加强技术运用,切实走融合发展之路
在短视频的冲击与影响之下,电视新闻想要在数以亿计的新闻类型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善于利用诸如动漫、H5、AI、云计算、数字化等各种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以技术为引领,寻求融合支撑力,进一步完善电视新闻生产、传播的机制与体制,切实增强电视新闻生产传播的效率。此外,还要大力鼓励电视新闻记者、编辑等相关新闻从业人员加快自身的角色转型,不断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逐渐成为新时期“全能型”的新闻人才,这也是电视新闻做大做强的关键。
4. 结束语
在现如今短视频风靡媒体行业的背景下,如何抓住短视频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对所有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短视频的兴起与发展,让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所处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且让广大受众的信息需求变得更为多元化,所以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因此,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生产者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传统电视新闻采写编播的理念,树立新媒体思维,不断创新电视新闻的生产技巧,最大程度上借鉴短视频生产与传播的优点,进一步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从而让电视新闻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更佳的节目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