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病毒频频进犯,你进入“决赛圈”了吗

2024-01-15郭雪然万钧

药物与人 2023年1期

郭雪然 万钧

2022年末,很多家庭都迎来了“至难时刻”—此番,新冠病毒携带着几个变异株,其中以奥密克戎为主力再次席卷而来。“你阳过了吗?”“家里药够吗?”逐渐成为了大家的问候语;“发烧株”“干饭株”“刀片株”加入了热搜关键词;“阳康之后还会重阳吗?”“阳了要怎么应对?”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恐惧源于未知—所以,弄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眼下的当务之急。简单来说: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临床表现,且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呈阳性的,为新冠病毒感染;在新冠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有肺炎影像学表现的,就应考虑新冠病毒肺炎。

一、新冠病毒传播的方式

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气溶胶等方式入侵我们的身体,打开机体防御的大门,侵犯我们由免疫系统构筑起来的健康堡垒,逐渐攻陷各个器官—其中受影响最重的是肺。

但是,我们的身体并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攻陷的,机体会召集各种免疫细胞来共同防御,当我们的免疫系统不足以抵挡入侵者的攻击时,就会引起我们所熟知的“新冠肺炎”,而当病毒侵入我们的血液或其他器官,将可能会引起多个器官功能障碍。

二、新冠病毒感染的表现

新冠病毒感染后,先经过2~4天的潜伏期,然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咽干咽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病毒可能会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如累及循环系统可引起胸痛、心悸;累及消化系统可引起腹痛、腹泻;累及神经系统可引起认知障碍、乏力、失眠、记忆减退、耳鸣等;还可能导致肾、脾、肝、胰等脏器损伤,甚至导致全身性的血栓问题。更有甚者,可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休克、难以纠正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三、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

根据病毒变种以及个人体质不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因此,当感染新冠病毒后,可以分下列几步进行处理:

第一步:确定感染类型,排除重症

我们首先要确认自己是否为新冠病毒感染,其中流行病学的分析很关键—通俗来说,就是在出现症状前是否与新冠感染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当出现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若无法断定自己是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通过抗原和核酸检测来辅助确定。

确定新冠感染后,大家需要根据疾病症状和健康状态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就医。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将新冠病毒感染者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1)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出现如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2)中型:出现持续高热(>3天)和/或咳嗽、气促等,但呼吸频率<30次/min、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影像学可见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现。

(3)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为重型:①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 (PaO2) /吸氧浓度 (FiO2) ≤300 mmHg (1 mmHg=0.133 kPa);④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进展范围>50%。

(4)危重型: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为危重型:①出现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此外,在明确是否就医时,还有几个因素需要重点关注:①年龄大于65岁,尤其是未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②有心脑血管疾病(含高血压)、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以及维持性透析患者;③免疫功能缺陷者;④肥胖(体重指数BMI>28 kg/m2);⑤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⑥重度吸烟者。

总之,如果你属于轻、中型或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也没有病情可能加重的危险因素,则可以选择居家隔离,对症治疗;如果是重症或危重症,请及时就医。

第二步:进行居家治疗,合理用药

如果你符合居家治疗的条件,那么应该如何让自己尽快恢复又不传染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呢?

切记一点:大敌当前,临危不乱。首先,按呼吸道传染病要求隔离治疗,同时戒烟戒酒,充分休息,健康饮食(多喝水、忌辛辣)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早晚进行体温监测,有条件者可进行血氧(指氧监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其次,对症用药,避免重复用药,切莫过量用药,注意用药禁忌。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则不需要用药,只需监测体温、自我观察。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物理降温的方法包括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冷水擦拭身体等;用药时可以根据症状选择一些非处方药物,进行对症处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同时服用2种或2种以上功效相同的药物,以避免严重的副作用;同时,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使用方法。

【提醒】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是,对于抗菌药物,不建议自行服用,最好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第三步:病情逐渐好转,保持注意

这一步尤其重要—感觉病情渐轻或逐渐好转的患者,切莫大意;若尚未好转或逐渐加重,必须万般留意!

一些人因为症状好转而沾沾自喜,殊不知,病毒及其变种正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及我们的周围,伺机而动。新冠病毒感染后很容易出现一些遗留症状,比如干咳、咳痰等,这时候仍需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监测一段时间—发现症状加重,则需尽早就医。除此之外,出现以下情况,也需尽早求医:

(1)持續高热(>3天),且退热药无效;出现呼吸困难、气促明显加重;稍微活动即明显气短;吸氧需求增加,指氧饱和度<93%;胸痛、咯血、单侧肢体肿胀;不能平卧—若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寻求专业救助。

(2)出现心率加快、心慌;静息心率持续>100次/分钟或<60次/分钟;心脏有不规律搏动—若出现此类情况,建议前往医院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如肌钙蛋白)、肺功能等检查,及时就医。

(3)持续存在咳嗽、乏力、声音嘶哑、味嗅觉下降等问题,或出现进行性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

(4)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皮疹,出现精神症状,或双侧肢体突然无力等无法自行处理的症状,也需要及时就医。

(5)对于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群,新冠病毒感染可谓是雪上加霜,尤其是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肾脏疾病、肿瘤疾病、维持性透析的人群。患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感染后出现心率加快、胸闷、胸痛、气促等,可能是原有疾病加重。

最后,未感染时,防患于未然;若不幸中招,沉着应对。无论你是否进入了“决赛圈”,都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的健康,了解公共卫生知识,不过度放大,散播恐慌,也不过度放任,让病毒有机可乘。新的一年,祝大家“霍去病,辛弃疾,康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