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现
——当代艺术家刘衡和他的汉字装置艺术空间影像
2024-01-15曹广文湖南郴州
◆曹广文( 湖南 郴州 )
刘衡曾是湖南省郴州市湘南学院一名资深的摄影教师,在摄影界取得过不俗的成绩。自 2013年起,学美术出身的他又回到了本专业,用书写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以身边常见的各种废弃材料(包装纸、旧书纸、KT板等凡能书写的材料),从篆书入画扩展到各种书体结构地进行各种汉字主题的研习与实践。从此他与一间斗室、一杯清茶、一支毛笔、数斗翰墨为伴,自觉自醒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走上了愿意为之牺牲一切的一个人的“诗意栖居”。
十年来,我断断续续为他拍摄一幅又一幅他的汉字装置艺术影像,见证了一位痴迷于书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汉字”学的学者的执着与虔诚,尤其是他对古文字图像结体的解读,已上升到了艺术精神的高度。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基因,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由野蛮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形式,它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承口耳相传、交流信息结绳记事的原始状态,并最终成为约定俗成、便捷可靠的符号。
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到行书的不同书体的演变,从早期的“古汉字”到最终的“方块字”,汉字历经了形态与结构变化的漫长发展过程。其中奥妙,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其美学思维,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最根本还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
联合国将每年农历节气“谷雨”这一天定为“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贡献,推广中文在联合国工作中的运用。因此,一种文字的使用也是民族尊严以及国家主权的体现。全球有很多语言文字,每个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同时也是人权的内容之一。现在联合国,只有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语言才能成为其工作语言,汉语位列其中,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0世纪50年代,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女儿说的话:“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鲁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说:“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
现在使用汉字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朝鲜。但书写汉字作为公文案牍、诗意抒怀,古往今来只有在中国一脉相承,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笔黑墨,行云流水,浓淡相间,虚实结合,留白守黑,书写出无数人类文明的艺术瑰宝。
中国“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最优雅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在汉字的训释之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属性。
时至今日,汉字书写的案牍功能在日渐被电脑取代,作为书写汉字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也仅限在师范学校教学和书法爱好者中使用传承。
当我们闪回到刘衡和他的汉字装置艺术本身。面对创作多达数万件的汉字纸片,他构思的每一个汉字装置艺术专题,不可能像传统的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览一样在展厅中展出来。为了能用一种表现形式实现他创作汉字书体编排的艺术表现,于是他在简陋的工作室、图书馆大厅、博物馆、报告厅、体育馆、露天广场等任何一个空间场地布展,将一个又一个专题装置其中,演绎一个又一个“装置艺术”空间,“惊鸿一现”一个又一个汉字装置艺术实景。最后用影像记录的形式将这些他奇思妙想的文字空间定格成影像切片,以此来收藏展示世界上最古老、使用人最多、范围最为广泛的中国“汉字”的艺术魅力,让时间和空间在这一瞬间构画成立体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的哲学理念。
刘衡先生对“古汉字”这一份中华文明瑰宝的尊崇与景仰和他这种执着自觉、坚守传承的精神,值得世人大大的点赞。
古汉字创作、装置艺术实景布展/刘衡
场景摄影、文字撰写/ 曹广文
汉字脸谱 摄影 曹广文
脸谱最早起源于宗教祭祀活动中,后于800多年前定型于中国戏剧,至今大约有300多种。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人长期的努力实践,脸谱艺术才发展到今天五彩缤纷、灿烂辉煌的顶峰。作者在书法作品的书页上,用水墨写就近似殷墟甲骨文的纸页并装置在一个小剧场,再用一个真实的脸谱在镜头前虚晃一下,拍下这一动静结合的艺术瞬间。
女子部首 摄影 曹广文
女子初文始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似一个屈膝、两臂交叉在胸前的人。本义即为女性、女人,与“男”相对,后延伸至以女儿作为人的妻子。作者用篆书写就众多女子部首的文字,铺满一个展厅的空间并拍下这一瞬间。
叹为观“字” 摄影 曹广文
叹即赞叹、叹赏。观止,即看到了尽头。“叹为观止”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这幅以“叹为观‘字’”为题的装置场景,旨在形容汉字之美、书写之美、心境之美,皆为观“字”所至。
追踪溯祖 摄影 曹广文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伏羲氏时期。最早姓起于母系,氏起于父系,后来姓和氏不分,统称姓氏或姓。自古以来,华夏子孙均以姓氏作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改变,而氏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出现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姓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是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作者将书写好的百家姓的甲骨文在一间展厅内布置成他需要的画面并定格成影像。
天工开物 摄影 曹广文
《天工开物》是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科学著作,问世于江西,于明崇祯十年(1637)第一次刊印。全书有上、中、下三篇合计18卷,主要内容包括种植碾磨稻谷,养蚕缫丝制衣,生产盐糖用品,铸造陶器和金银铜器,制造舟船车辆、家用农具、石灰煤炭、油类和纸张等,描绘了一百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作者用包装纸写就天工开物内容文字,在一间农耕博物馆油炸坊实景展厅布展。
象甲风云 摄影 曹广文
象棋:先秦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是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解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作者用甲骨文将象棋的三十二枚棋子写在废旧包装纸上,然后在一个形似楚河汉界的庭院里将其摆成对弈的战局,演绎他内心里的“象甲风云”。
保家卫国 摄影 曹广文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作为新生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浴血奋战,用197653位烈士的鲜血,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三八线板门店的谈判桌上。中国人民自此以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屈辱。作品的主题正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牢记英雄,珍惜和平。
上善若水 摄影 曹广文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上篇》八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顾无尤。”古人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推崇做人像水一样滋养万物与世无争的境界。作者将大量与“上善若水”相关的内容书写成古文字,形成一个其水无量则其心无量的理想哲学空间。
神奇的“打”字 摄影 曹广文
“打”字在汉字中虽仅为一个动词而已,但汉字文化卷帙浩繁,一个打字就可组词造句成万千词汇。作者用粉笔在小黑板上以“打”字造句,写就数万句与打字有关的句子,然后装置在他的工作室里,洋洋自得、孤芳自赏地记录下这一瞬间。
飞扬的汉字 摄影 曹广文
随着作者创作书写的汉字画卷的增加,其装置空间也越来越随心所欲,只要有一个空间,他就可以装置起来。若空间狭小了,他就随手将书卷往空中一挥,汉字随着思绪飞扬,展览的空间得到了延伸。这一瞬间被定格了下来。
古汉字与丝绸的对话 摄影 曹广文
“汉字”起源于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历经五千年文明史的演变,汉字也一直在传承,变化成现在可以输入电脑的简体字,如今古汉字已成为古文字学家和书法爱好者用于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对象。丝绸是中国的特产。在古代,丝绸就是以桑蚕丝为主的织造纺织品,是中国古代人民发明并大规模生产的丝绸制品,开启了世界史上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这条商贸之路史称“丝绸之路”。作者将古汉字和古丝绸制品装置在同一空间,产生了强烈的视觉碰撞,用以表现中国古文字和丝绸的文明史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