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艺斋藏铭文砚考

2024-01-15陈婷筠福建厦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10期
关键词:石友湖南

◆陈婷筠( 福建 厦门 )

吾师喜藏砚,早年曾将古砚置于枕底,半夜起来如厕,都要取出来,深情地端详摩挲一番方才入睡。

吾有幸得师教诲,又蒙开恩得以把玩其藏砚。古人购砚以实用为主,故首重石质,以是否发墨为第一标准。世易时移,今人藏古砚,重在文物价值,故更看重是否有铭文,所谓“砚贵有铭”。

吾师藏砚数百,有铭文砚若干,笔者不揣浅陋,试作研究,以飨同道。

沈石友跋五盖山石砚

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砚,取石友别号,江苏常熟人,工诗词,善书,为近世砚林无人不知的藏砚大家。

沈石友跋五盖山石砚

在沈石友的收藏生涯中有一位重量级的朋友,此人乃书法史上大名鼎鼎的吴昌硕。1882年,沈石友与吴昌硕初识时,吴正旅居苏州,默默无闻,而沈家为富贵人家,沈对吴多有帮助。此后30多年,沈石友与吴昌硕合作了158方形色各异的砚台,这批砚台均由沈石友撰写铭文,吴昌硕镌刻。吴昌硕在沈石友《鸣坚白斋诗集》序中云:“我与石友论交为岁壬午,今三十余年。石友生于戊午,我生甲辰,以齿论,石友固兄事我,征其学识,我窃愧之。”从中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沈石友逝世后,由于沈石友的女婿经商失败,这批砚台卖给日本人桥本关雪,近些年有几方陆续回流,曾有一方在拍卖会上拍出五百万高价。

此方五盖山石砚乃标准的石渠式,方形。砚背面中部刻有九个方格,中心与四角五个格子填有朱砂,镌刻隶书砚铭:“五盖雪,获丰年;五盖石,作为田;耕之耘之,无惰焉。石友。”

五盖山位于湖南郴州苏仙区五盖山镇,此处常年云雾缭绕,五盖石制砚历史上溯至唐,今已不传。沈石友结合五盖石的“五”来撰写铭文,又从“五”衍生镌刻九个方格,最后在五处填朱砂,暗寓“九州天下,五色五方”,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天下安宁的渴望。遗憾的是,百年之后的今天,台湾仍未回归,如孙中山先生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此砚虽非沈石友与吴昌硕合作,却是久已失传的五盖山石砚的一个极佳的标本。

容庚藏“子孙永宝”端砚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出身于清末书宦世家,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书画鉴赏家、收藏家。

容庚藏“子孙永宝”端砚

1922年,容庚带着他的著作《金文编》由家乡广东东莞来到北平,访问古文字学家罗振玉。经罗振玉推荐,就在今天五四大街的前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破格录取容庚为研究生,自此促力容庚走向一个又一个学术、收藏高峰。

2020年11月3日,“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在五四大街的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聚集300余件容庚先生及其家属历年捐赠国家的文物,涉及历代名家书画、篆刻、青铜器、古陶器、拓片等藏品,以及容庚的书画、印章、刻本、书信往来等,全面展示容庚学术、艺术成就和贡献。

此砚形制规整,正面光洁素净,胭脂晕隐约可见,边沿高约一毫米。背刻古木、假山,一书生坐于案前,悠然拂扇,旁边一童子持插梅净水瓶而立,暗寓“插了梅花便过年”。边款刻金文“子孙永宝,容庚”,可见容庚对此砚的珍爱。此砚何时从容家散出已不可知。边款“容庚”二字乃异写,而卖家不识落款,被吾师低价捡漏。

匡互生藏红丝砚

砚正面刻有鲤鱼跃龙门,底刻铭文“自勤自学自治自立,惟楚有材,怡然自乐。长沙楚怡学校匡互生”。书法自然老旧,所刻内容正是匡互生的人生追求。

匡互生藏红丝砚

此砚初看似澄泥砚,但拿到室外自然光线下观察,可见砚乃石质而非澄泥,上面隐约现出缕缕红丝。红丝砚以山东天然的红丝石为原料制作的石砚,早在唐宋已极负盛名,被誉为诸砚之首。原砚材出自青州“黑山红丝石洞”,后因其原料枯竭,清后以临朐老崖崮为主产区。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第二,歙州龙尾石第三,余皆在中下……”红丝砚温润的石质给人以淡泊宁静的舒适感,一砚在手如握美玉,时常抚摸把玩,则有人石相亲之感。

砚主匡互生(1891—1933),字人俊,号务逊,又号日休,湖南邵阳东乡长沙村(今邵东市廉桥乡丰足村)人,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五四运动”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的三位主要组织者之一,1919年夏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

1919年夏,匡互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1920年参加湖南各界驱逐都督张敬尧运动。之后,应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他与毛泽东相友善,曾破格聘任毛泽东为湖南一师的国文教员。

匡互生后应邀赴上海办学,1930年8月农村教育科迁南翔柴塘,购地20余亩,建立立达分园,并设附小。正当学园办得兴旺之时,“一·二八事变”爆发,江湾、南翔两地校舍先后毁于战火。匡互生不顾身患肠癌,忙于复校,未及时医治。于1933年4月22日在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

巴金著文称他是“一位有理想、有干劲、为国为民的教育家”,并说“我把他当作照亮我前进道路的一盏灯”。

目前湖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楚怡文化”品牌,不仅同意湘潭大学兴湘学院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按程序申报转设为湖南楚怡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暂定名),今年又启动了“楚怡工匠计划”试点,首批11所本科高校与15所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匡互生在天有灵亦当欣慰。

清·黎培敬藏双面工歙砚

此砚为歙砚常见的青灰色,正面微凹,背面呈斜坡面,均有磨墨痕迹。边款一侧以隶书刻“言必当理,事必当务”,表明了黎培敬为人处事和从政的原则。另一侧以小行书落款“丁卯六月简堂敬录荀子句”,语出《荀子·儒效》。

砚主黎培敬,湖南湘乡人,号简堂,咸丰十年传胪(二甲一名),点翰林,官至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1882年七月初五日病卒。诏赐优恤,于贵阳、清江浦建专祠。黎培敬以清正廉洁著称,谥文肃。

此处丁卯乃1867年,时黎培敬刚任贵州学政,此年八月十八日又被清政府赏四品衔署贵州布政使。其一生为官勤勉,处事果断,勇于任事,毕生践行着“言必当理,事必当务”。

清·胡士贻藏端砚

此砚长方,淌池型,砚池顶端俏色巧雕龙凤各一,石品集青花、火捺、胭脂晕、金银线于一身。砚盒以整块红木挖就,盒盖上刻胡士贻款之隶书铭文:“端溪峡石,藏之千年。白叶青花,温润贞坚。斫而为研,胜似求田。笔墨相亲,落纸云烟。”

清·黎培敬藏双面工歙砚

无独有偶,近期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有一方与此砚尺寸、造型、图案一模一样的砚台,砚池顶端也是俏色巧雕龙凤各一,只是龙凤位置相反,或许是当年用同一块砚石剖开雕刻的姊妹砚。胡士贻其人不可考,然以隶书风格判,当为清中后期。

赵恒惕赠方维夏双峰溪水砚

此砚方形,石呈紫红色,局部有黄磦,乃曾国藩家乡—湖南双峰溪水砚特有之颜色。砚池为圆形,带嘴,砚盖正中以赵恒惕擅长的隶书书刻“爱众亲仁”,上款“竹雅同年雅玩”,下款“赵恒惖”,下刻印“夷午”,“夷午”是赵恒惕的字,“惖”古同“惕”。

赵恒惕(1880—1971),字夷午,号炎午,湖南衡山人,民国时期湖南军政首领。早年入湖北方言学堂,肄业后赴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炮科学习,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任民国政府湖南省参议会参议长。1949年全国大陆解放前夕逃往台湾。1971年于台北病逝。

赵恒惕曾在1920年代主政湖南6年,推行湖南自治。其在历史上也多次镇压工农运动。但不为人所知的是,结缘佛教的赵恒惕内心正在发生着变化。1921年为联省自治发起的“援鄂战争”失败,伤亡士兵两万多名,赵恒惕无以表达内心的痛苦与忏悔,便于1924年在岳麓山上修建五轮塔,以求祭祀与超度亡灵。1927年时任湖南省主席唐生智组织在此公祭北伐阵亡将士,此塔后改为“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

1926年,赵恒惕自行辞职,在上海隐居11年,闭门礼佛。

上款“竹雅”者,应为教育家、革命烈士方维夏。

方维夏(1880—1936),字绪光,号竹雅,湖南平江人,近代教育家、革命烈士,曾任湖南省教育会会长,还是毛泽东的老师,曾创办《红色湘赣》《湘赣斗争》等多种报刊。

1917年10月,他以学监主任身分代理学友会会长时,曾接受毛泽东的意见,确定学友会各部部长由高年级学生担任,教员只从旁辅导。

方维夏幼从父读书,后考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简易科,毕业后在长寿街创办高等小学校。1936年4月23日逝世。

赵恒惕生于1880年,方维夏亦生于1880年,两人确为“同年”,此砚恐为赵恒惕为拉拢方维夏、化解矛盾所赠,故以“同年”相称,不知为何于1930年辗转为胡少南收藏。

赵恒惕生前是虔诚佛教徒,对台湾佛光山建设出力甚多。2014年4月,赵恒惕之女赵令娟、张士祥夫妇专程返台,拜见佛光山星云大师,星云大师隆重接待了他们,称老人对佛光山贡献甚多,当年题字连一分润笔都未收过,你们来万寿园选址,看中哪一块就是哪一块,所有营造费用不用付分文,全由寺院承担。考虑到屋外建墓维护不便,赵令娟、张士祥夫妇最后选在一室内灵堂,算是了却心中一愿。

寄尘跋苏州澄泥砚

砚呈不规则形,砚面有两个砚堂,左边砚堂呈瓶形,右上巧妙镌刻一朵牡丹,花蕊中部顺势刻一砚池。底部铭文曰:

“富贵吉祥,甲子孟冬寓崇川得澄泥一方,属吴少山雕琢成砚奉赠耆卿先生,寄尘谨志”。

寄尘者(?—1800),清中期僧人,俗姓彭,字衡麓,又字广麓、湘滨,别号八九山人,今湖南湘乡人,诗僧、书画家。性倜傥,不拘佛家戒律,服饰豪奢。袁枚称他“不参无上乘,祗吃自然斋。”长于书法,楷书遒劲,清嘉庆四年(1799)住福建乌石山,曾写“寿山佛海”四字刻石。画擅兰竹及杂卉,败荷残菊,纵笔辄佳。曾画《载将书画到江南》,一时题者如云。与韵可齐名,人称“南北和尚”。次年,随李鼎之游琉球,殁于舟中(一说死于闽)。闽人题其碣曰“楚南诗僧寄尘墓”。

寄尘跋苏州澄泥砚

寄尘能书,工画兰竹,败荷残菊,纵笔皆佳。年三十许,丰致翩跹,绝无黄面癯昙之相。寓五羊城庄家园亭,自督抚两司外,莫有不识寄尘者。

其案头文玩,金玉铜瓷毕备,而室中衾枕服饰,皆纨绮也。晌午,留客,器具精洁,蒸豚炙鲤,鸭臞羊羹,咸软脆得宜,酸咸中款。且备于俄顷间,不烦购诸市肆,别倩庖人。至于宝筏金绳,真如妙谛,固知其未必领会于中,亦绝不见其依傍附会,惑世诬民。每见世之缁流,逢人辄谈因果轮回,以炫其家教之法力,殊可厌鄙。不若寄尘之屏弃一切诵经茹素之虚文,惟日事临池挥翰,以抒写情灵。

苏州澄泥石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澄泥石砚,顾名思义就是以苏州产地的特殊泥土制作而成的砚台。其特点是泥质细腻纯净,质地坚硬耐用,而且富含矿物质,给墨汁提供了更好的润色效果。每一块澄泥石砚都饱含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它们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艺术品。毛泽东、徐志摩等许多文人墨客都钟爱澄泥石砚,纷纷称颂其“纤细如蟹眼,古朴如龟纹”。如今,澄泥石砚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展现了苏州传统工艺的独有魅力。

此砚硕大,砚盒乃酸枝随形红木,造型巧妙,大气厚重。盒面红木已泛白,右上角有一杯底印,或许在某个较长的阶段,砚主因特殊原因远离,此砚置于窗口被太阳长期照晒所致。

寄尘乃湖南湘乡人,早年拜师袁枚,游历于江浙,其好文玩,欣见此砚,故乐为题跋。吾师游苏州古玩城购回湖南,亦是一段佳缘。

杨沂孙款端砚

杨沂孙(1812或1813—1884),清代书法家,字子舆,一作子与,号泳春,晚号濠叟、观濠居士,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举人,官至凤阳知府。工钟鼎、石鼓。杨沂孙篆、隶与邓石如颉颃,气魄不及,而丰神过之。偶刻印,亦彬雅迈伦。

砚乃圆形,正面微凹,砚底以隶书刻“岩岩西岳,峻极穹苍。奄有河朔,遂荒华阳。触石兴云,雨我农桑。资粮品物,亦相瑶光”,小行书落款“光绪六年十月常熟杨沂孙隶”。铭文节录自《西岳华山庙碑》。《西岳华山庙碑》是刊刻于东汉延熹八年(165)的一方碑刻,又称“华山庙碑”“华山碑”等,碑文中有“郭香察书”四字,一说郭香察是书丹者,一说郭香是察书者,尚无定论。此属隶书书法作品,原石已毁,现有重刻碑存于陕西西岳庙灵官殿。《西岳华山庙碑》额篆“西岳华山庙碑”2行6字,碑文共22行,满行38字。其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整匀称,章法整肃庄重,兼有《衡方碑》之朴茂、《曹全碑》之溢美流动和《夏承碑》之圆转古拙。清中后期隶书大兴,此碑颇受学者书家钟爱。

永兴款汉砖砚

杨沂孙款端砚

汉砖砚,顾名思义,以汉砖制成,古人对“秦砖汉瓦”情有独钟,故以古砖、瓦当制砚成为文人墨客好古的一种另类表达。此风气至清代乾隆考据学大兴之后尤盛。以汉砖制砚,并非直接取砖雕琢,还须进行一些加工,比如用糯米或者油、蜡一类物质加温和煮沸,使这些东西填满砖的缝隙,以防渗墨。汉砖砚虽无四大名砚的精美的天然纹理及致密的质地,但其朴拙大方、古色古香是其他名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案头置一上好汉砖砚,那种成就感颇能满足“发古人之幽思”的情怀。

汉砖砚市场上偶有出现,而年号砖砚,更是珍品中的珍品。砚堂呈佛龛形,砚体宽博,包浆厚亮,色泽黄中泛红,最令人惊喜的是砚侧有款“永兴”二字。经查:汉永兴(153—154)是东汉皇帝汉桓帝刘志的第四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计两年。更巧的是,吾师的故乡就是湖南郴州永兴县!

汉砖砚集收藏价值与研究、使用价值于一身,经济效能不显而见,所以它正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已出现在一些拍卖会上。好的汉砖砚,行情看涨,赶超着用其他材质制作的砚台。

清·贵州砚

贵州砚,正方形,以行楷镌诗一首,书法流畅圆活,殊为不易。铭文曰:

温润似玉坚似铁,一片黔西瘦山骨。

三千里外买归来,要与高人比高洁。

高人堂上颂南山,花甲重开非等闲。

以此寿公公更寿,长如此石在人间。

落款:晏卿伯父大人六十寿辰,爰以黔中所得巨砚镌句为贺,侄启宇再拜并识。

贵州一地的名砚有思州砚和织金砚。其中思州砚位于今天贵州省黔东南的岑巩县。思州砚的石料皆采自星石潭的金星石,石色青黛,石质细腻,坚润如玉,天生金星,浑金璞玉,流光闪烁。织金砚是指贵州织金所产砚台,是中国名砚之一。织金砚台所用石料产于织金当地,这种石头质地坚硬,细密朗润,所制砚台研磨细致均匀,不枯不涩,极善发墨。这方贵州砚从材质来看显然不是思州砚,且诗中云来自“黔西瘦山骨”,与黔东南的岑巩县方向相反,织金位于贵州西部,故此砚可能属织金砚的一种。赠砚人“启宇”不可考,然为启宇送其伯父贺寿之物,不似当今俗人,遇红白喜事,皆用红包封阿堵了事。遥想古人风雅,由此可见一斑。

文房四宝以砚为首,砚之宝者惟贵有铭。今之书家多不用砚,更遑论砚铭了。余撰此文,祈盼抛砖引玉,令广大书家重视文房雅玩,足矣。

清·贵州砚

猜你喜欢

石友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境内有几次重大转兵?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三线建设在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