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此生
2024-01-15蒋华
“你看,你看,又全是书,家里都快没地儿放了,说了又不听。”妻子面带愠色,拿着快递进家门,“五六件快递,你的书就占四件。唉!”我只能一笑了之。家中空间本不小,四个书柜,满了;两处床底收纳空间,满了;门后角落,还有层层叠叠几列书垛。妻子发牢骚,也事出有因。
不好打牌、不近烟酒的中职语文教师,唯好读书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爱写作。开卷有益,自得其乐。
一
阅读,在我看来分为三类,即功利性阅读、非功利性阅读和混合性阅读。
功利性阅读强调阅读的实用性、目的性,譬如学生为升学、毕业而阅读,求职者为求职、考证而读书等,即便是内心讨厌的书,你也必须硬着头皮去读,还要更努力地去掌握,否则轻者挂科,重者落榜、失业,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说:功利性阅读可鄙。我不赞同。人,先要生存,再求发展,所以功利性阅读很重要。功利性阅读教我们掌握谋生技能。一技傍身,不仅自己能吃饱饭,也能帮助别人。功利性阅读是打开命运之门的钥匙。当然,这把钥匙虽然可以开门,但是对于不知道门在哪里的人来说,这把钥匙毫无意义。当人生没有意义,不知道此生意义何在时,功利性阅读对你的苦恼就爱莫能助了。
非功利性阅读才能指引人生的航向,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门。非功利性阅读强调阅读的悦己性,阅读动机只有一个:源自内心的欢喜。阅读时,你能感到内心那种油然而生的恬静,涌动出某种隐秘的喜悦,一步一步指引你去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参悟人生的意义,需要非功利性阅读。
其实人生意义的终极答案,无关乎阅读,人类的情感、欲望自然会指引我们。可是,今天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人丧失了情感,变成麻木的工具人,或者是麻木的“佛系”青年。通过非功利性阅读,阅读诗歌、小说、散文……从深情绵邈的文字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作者共鸣后进行深刻的反思,你的情感会变得更丰富、更敏感。换句话说,非功利性阅读能帮助我们找到存在的意义,是无价之宝。
人间百态,非黑即白的事物只占少数。正如阅读,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也并非不可兼得,譬如你选择的行业源自内心所好,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就属于混合性阅读,从中你既能收获成长,也能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天天都有新成就。
如果把阅读的人比作鸟,那么功利性阅读与非功利性阅读就好比鸟的双翅,二者缺一不可。
二
回首过往,我发现自己迄今最划算的一笔人生投资就与功利性阅读相关。
1998年9月,我考入一所专科学校,内心颇有不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学姐提醒,得知自学考试能提升学历,我便立刻报名。1998年10月至2000年4月,除了正常学习,我把课余时间、寒暑假都用于备考。我考完了自学考试所需的9门功课,平均成绩在70分以上。最终,在专科尚未毕业时,我就锁定本科文凭。
依稀记得备考自学考试英语(二)时,我天天捧着厚厚一册全英文教材,几乎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出现在操场上,背一个半小时的单词,晚上在自习室做一张测试卷。过程很磨人,但当拿到合格证书的那一刻,那种超越自我后的成就感好极了!当年全班54名同学,报名参加自学考试的占绝大多数,最终只有3个人在毕业前夕完成全部课程。
因为提前拿下本科文凭,所以我在职场上才抢得先机。2002年9月,因为有本科文凭,我转正定级中学二级教师,而我的大部分大学同学只能定级中学三级教师;因为有本科文凭,我在2005年顺利拿下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因为有高中教师资格证,2011年,我才有机会参加城区高中教师招考,从而考调成功; 2018年1月,我竞聘中职副高级讲师成功;2023年3月,我晋级为六级高级讲师。
于我而言,自学考试花费少,收益却巨大。后来的机遇,不是能用金钱权衡的。拿下本科文凭固然重要,最大的收获却是养成了自律的习惯以及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学方法。这让我一生受用,受益匪浅。
参加自学考试,初衷是让职业有更好的发展,纯属于功利性阅读。本小利大,是最划算的人生投资,不亦快哉!
三
非功利性阅读,直抵心灵,无关世俗,最为动人。大学期间,我在班上最出风头的一件事,与非功利性阅读有关。
大一上学期,教我们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是丁永忠教授,他是研究陶渊明的专家。
丁教授上课诙谐,爱侃大山。有一次上大课,阶梯教室里3个班的中文系学生济济一堂,学习《论语》,丁教授突然抛开课本,向弟子发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话怎讲?答对者,鄙人将赠其拙作一册。”
教室里顿时像热油锅里溅了水。那还是20世纪90年代,汉显寻呼机尚可显摆,手机上网更是闻所未闻,问题难住了大家。我恰好在看“四书”,《论语》短小精悍,我便关注多些,见四下无人接招,我便壮着胆子起立回答:“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丁教授颔首不已,同学们顿时躁动不已。课后某日,丁教授邀我至其家中取书。他送我的《陶诗佛音辨》成为珍藏,扉页上尚有“蒋华同学存览——丁永忠”题字。于我而言,此书可传家。
日月如梭,光阴远逝。如今我韶华已逝,案头《陶诗佛音辨》却常读常新,对陶渊明的理解渐渐加深,懂得他不仅是《归去来兮辞》里那个“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也是《与子俨等疏》里那位心怀愧疚的父亲,还是《闲情赋》里柔情似水的多情公子……细思量,这样的五柳先生不是更真实、亲切吗?
读罢陶渊明,我的心变得更加柔软。穿越古今阻隔,我似乎感知到诗人那颗高洁傲岸却也曾一度纠结的心。
阅读,能让我与晋代大诗人交流,不亦快哉!
四
2018年1月,我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因为我在2015年出版了历史文化散文集《云踪》。
文史哲不分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最感兴趣的是人文历史。阅读历史,无关职称、金钱,属非功利性阅读。看的书多了,自然手痒难耐,写东西就成必然。各级各类刊物发表作品若干,无人要求我这样做,无非是心中的那份喜爱推我向前。
没有谁能长生不老,但文字可以。《兰亭集序》中写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历史的沧桑感涌上我的心头。历史是一条河,既带来了一切,又带走了一切,你我皆为过客。放眼身边的一切,山水还是山水,但山水又早已不是那山水。我每每有一种想端详历史的冲动,便在故纸堆中觅對错,乐亦在其中矣。
读史,使人明智。在浩渺的历史长河面前,方知个人何其渺小。但我愿化作一尾小鱼,逆流而上,追溯历史源头,亲近曾同样生活于斯的祖先们,感受他们曾有的喜怒哀乐。
非功利性阅读让我这个教书匠对人生有了更多思索,寻觅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