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4-01-15范方华王莹莹
范方华 王莹莹
■摘 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中职学校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等可以与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相对接,以立足全面服务“三农”为根本,积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主动实施变革,打开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新时代技工教育新局面,在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五类人才、传承乡风民俗、参与生态宣教、投身社会工作等方面寻求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使农村技工教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动能。
■关键词:县级;中职学校;乡村振兴;策略
一、县级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维度
(一)发挥县级中职学校的“经济功能”是构建乡村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
2019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县级中职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人才和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高效融合发展。
(二)发挥县级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坚强保障
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与同属高中阶段的普通高中要共同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部分县级中职学校整合了农广校、广播电视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同时承担着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科普教育、技术推广等职能,是农村地区实施终身教育、培养乡村人才的主阵地。
(三)发挥县级中职学校的“文化功能”是促进乡村文明的有效途径
县级中职学校一般地处农村,承担着本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要职责。发展县级中职教育,提高县级中职学校办学质量,培养乡村振兴需要的优秀人才,对提高乡风文明水平,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四)发挥县级中职学校的“社会功能”是落实乡村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推手
县级中职学校理应涉农,涉农中职学校更要发挥在人力资源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投入新农村建设,发挥文化特有的铸魂功能,对学生开展生态环保理念和优秀农耕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绿色、环保、循环的发展观,培养“生态农民”,从而实现学校的“社会功能”。
(五)发挥县级中职学校的“政治功能”是加强乡村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持
县级中职学校既是农村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农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明确提出,技工教育是“有助于减轻贫困”的一种方法。不仅如此,县级中职学校的发展与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乡村文化紧密结合,是助力巩固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智力和人才平台。
二、县級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一)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供给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结构诱发“重城轻农”“重工轻农”的思想,县级中职学校定位模糊,发展方向错位,导致涉农专业开设不足、涉农培训乏力。据有关资料,2022年,湖北省在教育部门注册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共有219所,开办涉农专业的学校只有57所,这些学校绝大部分只开设了一个涉农专业,开设两个以上涉农专业的学校仅有11所。《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7—2020年湖北省中职学校农林牧渔类专业每年在校学生人数只有10000余人,每年毕业生不足7000人,规模居全省中职学校各专业类在校生人数第9位,这与湖北这个农业大省对农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报考就读学生少,对涉农专业软硬件投入力度小,师资队伍薄弱,实训设施建设滞后、涉农实习企业条件不达标、就业信息不通畅等。
乡村振兴需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就需要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包括文化素养、法律知识、农业知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同时还要培养能够扎根乡村的教育、医疗、法律、规划、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大部分县级中职学校开展的农业培训还停留在农业生产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上,不能满足当前乡村振兴对新型农民的需求。
(二)服务乡村社会生态的教学体系适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师资队伍
从师资队伍看,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田秀才”“土专家”占比较少,既能上讲台又能下田间的“双师型”教师更是缺乏。另外,由于县级中职学校地处县城或者乡镇,生活条件、薪资待遇及医疗、教育等方面与城市有较大差距,难以招聘并留住年轻教师,导致县级中职学校年轻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平均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高新科技和技能教学衔接不上。
2.办学方向
在办学方向上,部分县级中职学校已经普教化、升学化。2021年,湖北省中职毕业生总数为119875人,通过技能高考、单招考试和中高职贯通升学等途径升入高校的学生达86053人,在规模以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为24226人。绝大部分中职学校以升学为办学方向,以技能高考考纲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导向。
3.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大部分县级中职学校并未结合地方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本土化处理”,忽略了与地方人才需求和与乡村社会生态建设的接轨。
(三)紧密服务乡村振兴的制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县级中职学校不仅可以为公共生活搭建平台,还可以参与产教融合、传承传统文化、倡导农业环保,更可以提高乡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和乡村组织的管理水平。但因大部分县级中职学校的办学主体为教育行政部门,少部分县级中职学校的办学主体为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学主体单一,而与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科技、财政等部门未参与到中职办学主体中,县级中职学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时存在相关信息获取不充分、职责分工不明确、内驱动力不强劲、政策支持不到位等情况,可见县级中职学校参与乡村振兴的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全方位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需求,无法有力支撑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县级中职学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对策
(一)实施产教融合,助力农业生产经营是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策略
2020—2021年,湖北省开展校企合作的中职学校有181所,校企合作企业2444个,订单培养学生22033人,产教深度融合学校100个,产教深度融合专业396个。产教融合有多种方式和层次,包括科技共同研发与转化、技术引进与推广、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校企师资共享、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校中厂(厂中校)、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学历提升、开设企业定单班等。主动争取地方相关部门的支持,实施产教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帮助解决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人才引进、技能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协助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取得良好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良性发展。
(二)开办涉农相关专业,培育“五类”农村人才是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效策略
县级中职学校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乡村振兴培养本土技能、科研和生产人员的重要阵地,是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主力军。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分布在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五大类中的二十个小类中。不同类别人才的培养有不同的要求,培养模式也不尽相同。县级中职学校可以采取全日制培养、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专项培训、中高职(高等职业教育包括职业专科和职业本科)衔接培养等方式,借力本校、高职的师资和校外各行业的技术能手,开发有针对性的校本教材和培训教材,培养不同类别的乡村人才。如对农业生產经营人才类的高素质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的培养,需要从具有生产经验并在相应领域具备较高水平的人员中选拔,县级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农业农村部门的相关政策,联合县农广校采取专项精准培训的方式长期开展该类人才的培养。又如,乡村公共服务类的乡村教师、乡村卫生健康、乡村文化旅游、乡村体育、乡村规划建设类人才的培养,初始学历要求一般为大专以上,此类人才可以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开展职业资格培训和依托县级中职学校与高职衔接定向培养的方式进行。再如,从事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相关职业的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高于学历要求,可以通过全日制中职培养和技能技术培训的方式供给此类人才。
(三)传承优秀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文明是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策略
县级中职学校地处乡村、面向乡村、服务乡村,其本身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传播基地。县级中职学校既可以协助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发挥学校的人才和文化传承优势,协同文化站、博物馆、图书馆进行乡土文化挖掘、农耕文化传播、地方戏曲保护与传承、乡土文化研修培训等,还可以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作用,扶持培养一批能够延续、传承、创新乡村文化的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更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引入非遗课程、开展文化下乡,厚植学生的乡土情怀,提高学生和家长的人文水平、道德素养。
(四)参与农业生态宣教,推广生态科技是服务乡村生态振兴的有效策略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关键策略在于教育和强化农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和道德法制观念,县级中职学校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在传统农业中循环利用、用养结合、精耕细作的生态理念,传承生态文化,也可以在科技、环保、农业等部门的领导下,开展以线上线下培训、现场宣讲、标语宣传、农村广播等方式为主的道德观念、法律意识和生态理念的教育。
农村生态振兴需要以生态科技为支撑,用现代的生态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手段提升农业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友好水平。县级中职学校可以自主和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依靠政府相关部门搭建的技术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水资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的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公益推广,促进产学研合作。
(五)参与农村社会工作,协助村民自治是服务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策略
农村社会工作是帮助农村贫困、老弱、身心残障者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工作,是协助村民自治、完善社会功能、促进农村和谐、助力组织振兴的重要方式。县级中职学校承担着潜在的社会治理主体和重要的公益性组织双重职责,可以开设社工专业、开办社工培训,鼓励学校教职工积极参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评价和各类教育培训,结合学校本身职能帮扶本校贫困、残障、留守、单亲学生,并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将帮护延伸至其家庭。
四、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服务“三务”、破解“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县级技工教育事业是国家百年大计,乡村振兴为县级中职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县级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个二次腾飞的良好契机,重新校正发展定位,瞄准服务乡村振兴,解决内部发展困难,强化学校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文化传承、生态科技和社会服务上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乡村振兴贡献职教力量,这也是时代和国家赋予县级中职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职责。
参考文献
[1]谢元海,刘涵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1(4).
[2]徐持平,徐庆国,陈彦曌.湖南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25).
[3]柯婧秋,石伟平.乡村振兴背景下县级职教中心功能定位的困境与出路[J] .教育与职业,2020(2).
[4]陈曦,张梅芳,和贵祥.农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21(20).
[作者单位:湖北省现代农业技师学院(江陵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