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
——以南昌市为例
2024-01-15饶敏欣罗志军
饶敏欣,胡 隆,罗志军*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岸线资源是江河湖海沿岸一定范围的水陆交互空间。城市岸线资源不仅具有港口、供水、交通通道、旅游等经济功能,同时在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城市岸线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资源与重点开发对象,具有重要和无法替代的生态、生活和生产功能[2-3],对其进行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和依法管理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城市岸线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多以流域为视角,分析城市河湖岸线的生态环境[4];或以水生态安全为切入点,研究岸线利用方式与水生态安全之间的相互关系[5]。因此,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开展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及优化利用研究,对于城市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及其主要支流岸线资源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具有基础支撑,同时也发挥重要的经济保障能力。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长江沿岸城市岸线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当前,针对长江沿岸城市岸线资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对长江江苏段岸线资源进行定量分析与综合评价[6]、对长江主要支流岸线进行管控分区研究[7]、对城市岸线资源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与“三生”功能识别及空间格局研究[8-9],但对长江主要支流沿岸城市展开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开展长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城市的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对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从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出发,选取岸线稳定性、生态敏感度、交通便利度、夜间灯光指数、产业聚集度等12 个指标,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城市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利用策略,以期为城市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依据,为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南昌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滨临长江中下游鄱阳湖,地处115°27’-116°35’E、28°10’-29°11’N 之间,是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的省会城市。境内地势整体为平原,东南部地形较为平缓,西北部多为丘陵地带,总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赣江、抚河穿城而过,水域总面积达2204 km2,约占市域总面积7195 km2的30.6%。南昌市下辖6 个区、3 个县,截至2022 年底,常住人口为653.81 万人,GDP 为7203.50 亿元。
南昌市作为拥江揽湖魅力滨水城市,拥有丰富的岸线资源(图1)。赣江南昌段干流全长83.39 km,流入鄱阳湖的赣江北支长约35.02 km,赣江北支分支长约15.69 km,赣江中支长约38.76 km,赣江南支长约31.95 km,流域面积约为228.12 km2。近年来,南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导致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图1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岸线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horeline resources in the research area
1.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平台获取30 m 分辨率的DEM 高程和Landsat 8 遥感影像数据;通过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数据中心获取地质灾害易发区、地面塌陷数据;通过全国地质资料馆获取1:20 万地质图数据;河湖划界范围来源于水利部门,土地利用数据、生态保护红线来源于自然资源部门;饮用水源地等数据来源于《江西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览表》、《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成果;南昌市人口数据等来源于南昌市统计年鉴;夜间灯光数据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仲晓雅教授团队发布的中国长时间序列夜间灯光数据集(2000—2020);南昌市企业分布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POI 数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主要分析研究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结合岸线资源实际利用情况,从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两方面选取相应评价指标开展评价。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岸线资源利用现状,提出优化建议。技术路线图如图2 所示。
图2 技术路线图Fig.2 Technology roadmap
2.2 技术途径
(1)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识别
根据高清遥感影像、国土变更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对城市岸线一定范围内陆域条件进行识别。通过对岸线一定范围内陆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重分类,综合生态保护红线、河湖划界、饮用水源地等数据,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类。根据城市岸线资源划分标准,将赣江南昌段两岸的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分为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两部分,其中自然岸线分为自然交互岸线、硬质交互岸线、小幅干扰岸线,人工岸线分为港口码头岸线、工业生产岸线、城镇生活岸线及其他人工岸线。
(2)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把岸线保护作为岸线利用的前提,所以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根据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态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本研究在生态功能的评价上选取了岸线稳定性、岸前水深、生态敏感性、NDVI、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六个评价因子;在经济功能评价上,选取了城镇邻近度、交通便利程度、人均GDP、人口密度、夜间灯光强度指数、产业聚集度六个评价因子。其中岸线稳定性指标由地面塌陷易发等级数据分析得出,岸前水深指标使用航道等级数据得出,生态敏感性由距离生态保护区、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远近分析得出。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具体见表1 所示。
表1 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Table 1 Evaluation nidex system and index weights of urban shoreline resources exploitation potential
(3)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和分级
利用综合评价法和栅格计算器工具,对各指标分值与权重进行运算,得到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i为第i个评价单元或栅格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指数,Pij为第i个评价单元或栅格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数据,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
当计算出的S值越高,则代表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越高,反之则越低。再通过自然断点法对评价结果分级赋值,将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结果分为高潜力区、较高潜力区、中潜力区、较低潜力区、低潜力区五类。
3 结果分析
3.1 赣江南昌段岸线利用分布特征
根据岸线后方1 km 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将赣江南昌段划分为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两大类,详见表2。在自然岸线中,小幅干扰岸线占比最高,为60.72%;在人工岸线中,占比最高的是城镇生活岸线,为12.74%。根据岸线资源利用现状可以得出,赣江南昌段自然岸线保有率为81.08%,岸线类型以小幅干扰岸线为主;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为18.92%,开发利用方式以城镇生活为主。
表2 城市岸线资源利用现状Table 2 Current status of urban shore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从空间分布来看(图3),开发利用较多的岸线主要位于赣江南昌段中游,分布在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及新建县红谷滩新区、生米镇辖区范围内,岸线资源主要利用方式是城镇生活。工业生产岸线和港口码头岸线零星分布在赣江南昌段下游扬子洲镇、白水湖管理处、昌东镇、樵舍镇附近。自然岸线主要分布在赣江南昌段上游及下游,南昌县、新建县辖区范围内,其岸线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是乡村聚落或者农业生产。
图3 城市岸线资源利用现状Fig.3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shoreline resources utilization
3.2 赣江南昌段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对影响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开发适宜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分析,得到了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图4)和岸线资源经济功能评价结果(图5)。从整体来看,赣江南昌段下游的生态功能高于中游及上游,越靠近鄱阳湖区域其生态功能就越高;赣江南昌段经济功能高的区域重要集中在中游,东湖区城市、西湖区城市、艾溪湖管理处附近。
图4 岸线资源生态功能评价Fig.4 Ecological function evaluation of shoreline resources
图5 岸线资源经济功能评价Fig.5 Economic function evaluation of shoreline resources
综合叠加分析赣江南昌段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得到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图6);利用自然断点法叠加分析,得到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分区(图7)。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开发潜力为高或者较高的岸线占总岸线资源的35.38%,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潜力高的岸线约占2.58%,主要集中在中游东侧东湖区城市、贤士湖管理处、西湖区城市附近,该区域有大量的城镇生活用地、商业服务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较高的岸线约占32.80%,分布在赣江南昌段中游西侧红谷滩、艾溪湖管理处、白水湖管理处等区域及中支昌东镇、下游联圩镇附近,其中红谷滩、艾溪湖管理处岸线利用方式以城镇生活为主,白水湖管理处、昌东镇零散分布港口码头及工业区,联圩镇岸线利用方式则以农业用地为主;城市岸线资源中潜力区约占26.75%,零散分布于赣江南昌段中下游扬子洲镇、樵舍镇、蒋巷镇周边区域,该区域岸线利用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较低潜力区约占24.34%,位于中上游生米镇、东新乡附近以及下游南新乡附近,该区域岸线利用方式为城镇生活混合农业生产,零星分布少量工矿用地和港口码头;低潜力区约占13.53%,主要位于上游厚田乡、富山乡、岗上镇,该区域大部分为生态保护区,不适宜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
图6 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Fig.6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chart of shorel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图7 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分区Fig.7 Region of shorel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potential
3.3 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通过比照分析岸线利用现状以及开发潜力综合评价结果可以得出,南昌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岸线资源现有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部分河段岸线利用不科学、不合理,空间布局相互影响,开发与保护存在冲突,对岸线资源系统研究和高效管理还未完全实现。
(1)岸线开发利用方式单一
整体来看,赣江所有岸线类型中,以小幅干扰岸线为主;四种人工岸线类型中,城镇生活岸线占比最大,符合城市岸线的基本特征。赣江南昌段上游和下游主要以小幅干扰岸线为主,岸线后方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农用地;中游则以城镇生活岸线为主,岸线后方土地利用方式主要为城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从整体来看,现有的岸线利用方式主要依托于城市发展,从南昌市老城区向外辐射,由城镇生活岸线向小幅干扰岸线逐渐过渡,岸线的开发利用方式比较单一,其他岸线类型占比较低。同时,存在部分岸线资源布局混乱,同质化严重,布局功能相互影响,缺乏顶层设计协调等问题。
(2)部分岸段开发利用不合理
赣江南昌段现有的高潜力区占比较小,优质岸线资源占比较小,可利用的高潜力岸线资源紧缺。现有的人工岸线中城镇生活岸线占比较高,其次是工业生产岸线及港口码头岸线。赣江南昌段现有的港口码头岸线部分位于较低潜力区内,后方陆域条件较差、发展空间有限,道路通达性较差,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既缺少发展潜力,又离周边工业生产等岸线距离较远,缺乏区位优势,很难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此外,部分不需要占用岸线资源的工业园与企业沿江无序展开,造成宝贵的岸线资源浪费。
(3)部分岸段存在开发保护冲突
现有的自然岸线中小幅干扰岸线占比较高,自然交互驳岸占比较低,部分生态岸线受到干扰和侵占。赣江南昌段上游岸线周围存在部分工业生产岸线,离生态保护区距离较近。该区域多为较低潜力区或低潜力区内,开发潜力较低且会对生态保护区的环境造成威胁,岸线开发与保护存在冲突。南昌段中下游及赣江中支岸线周围存在大量紧邻城镇的工业用地,唐山镇、艾溪湖管理处、白水湖管理处等岸段工业生产岸线与城镇生活岸线距离过近。既不利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又增加了对生态保护区污染的潜在风险。赣江南昌段下游象山镇、联圩镇、恒湖垦殖场、成新实业有限公司等岸段濒临鄱阳湖,生态开发潜力巨大,但自然岸线多以小幅干扰岸线为主,自然交互驳岸占比过低,自然岸段保有量过低。这些占用和干扰岸线的开发活动对水生动物保护、防洪蓄洪、饮用水安全等造成重大威胁。
4 优化利用策略
4.1 丰富岸线利用类型,打造特色岸段
结合南昌市现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对部分开发利用方式单一的岸线进行优化,丰富岸线资源的利用方式,实现岸线利用类型多元化[10-11]。在生态层面,可以增加景观节点和生态公园,打造沿岸景观生态廊道,联通城市绿地,提升城市岸线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12]。在经济层面,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功能建设,对岸线利用类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中游沿岸因地制宜建设亲水乐园、游船码头、“城市客厅”等,着力打造“一江两岸”独具特色的城镇生活岸线,提升城市岸线资源的生活服务功能。
4.2 优化开发利用方式,实现集约化利用
优化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合理确定适宜港口、工业、城市生活、旅游休闲及生态保护岸线,协调优化岸线周边的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加大对生态岸线和生活岸线保护的力度。将中潜力区域内的工业生产岸线与较高潜力区内的同类型岸线进行整合,推进产业集群化;引导企业使用公共码头,加强岸线集约化利用[13],提高岸线利用率,充分调动区域发展潜力。控制工业生产岸线的利用总量,适当整合南昌段中下游及赣江分支周围存在的大量工业生产岸线,降低工业岸线占有率;加强岸线腹地的使用,将工业生产与岸线关联性不强的企业迁移至距离岸线1 km 以外,做到岸线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有机结合。
4.3 保护岸线生态,加强修复治理
严格管控岸线开发利用强度和方式,实行岸线用途管制,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内的岸段整治修复[14]。对生态潜力高的岸段,实行严格的管控政策,保护岸线资源的生态安全[15]。临近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生态保护红线等生态敏感区的岸段,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禁止非法占用生态岸段,清退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及工程措施。清退位于上游富山乡岸段低潜力区域内污染排放较大、环境风险较高的工业生产性岸线,对污染岸线进行生态治理,修复岸线的自然属性,避免上游河段污染对下游河段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赣江南昌段干流下游及各支流蓄滞洪区及地灾易发区岸段的生态治理,多采用自然式驳岸或生物护坡护岸,避免过度硬化,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对赣江南昌段的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城市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优化利用策略。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中,自然岸线约占81.08%,其中自然交互岸线约占15.06%、硬质交互岸线约占5.30%、小幅干扰岸线约占60.72%;人工岸线约占18.92%,其中城镇生活岸线约占12.74%,港口码头岸线、工业生产岸线、其他人工岸线分别约占0.36%、2.72%、3.10%。
(2)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分区中,高潜力区面积为12.43 km2,占总面积的2.58%;较高潜力区面积为157.98 km2,占总面积的32.80%;中潜力区面积为128.83 km2,占总面积的26.75%;较低潜力区面积为117.24 km2,占总面积的24.34%;低潜力区面积为65.16 km2,占总面积的13.53%。
(3)赣江南昌段岸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也存在岸线利用程度总体较低、部分岸线利用不合理、岸线开发保护冲突等问题。
(4)从优化现有岸线布局、合理划分岸线功能、严格控制岸线类型、实现岸线分区管控、加大生态岸线保护力度等方面,优化利用岸线资源,打造南昌最美城市岸际线。
本文在指标选取和权重确定上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研究中,可以引入更多评价指标,使城市岸线资源开发潜力综合评价更为全面,还可以通过岸线资源空间管控分区,使城市岸线资源优化利用策略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