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法国农业农村变迁研究及启示

2024-01-15程誉娴解鹏超杨彦琛傅雯清马仁锋

上海国土资源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国农业农村

程誉娴,解鹏超,杨彦琛,傅雯清,马仁锋

(1.宁波大学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暨浙江省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宁波 315211;2.青岛市即墨区自然资源局,山东·青岛 266200;3.里尔大学经济、社会与国土学院,法国·里尔 59655)

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欧洲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乡村转型备受学界重视,尤以法国农业结构演变与乡村振兴路径更具参考价值。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法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推进,乡村陷入人口外流、产业结构单一、景观衰败以及文化边缘化等危机,农业农村开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压力。面对全球化、城市扩张、气候变化等一系列挑战,法国政府为激发乡村地区活力,因地制宜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引导乡村空间与产业更新、土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城乡差距逐渐减小,人口流向从单向乡村人口外流转变为城乡双向流动[1]。国外学者研究法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转型兴趣浓厚,通过土地利用、农业景观、公共政策分析城市与农业活动的关系[2-4],探索法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形式[5-6]及乡村振兴实施路径[7]。与此同时,法国乡村发展已经引起中国学者关注,在宏观层面研究欧盟体系下法国乡村建设与农村农业政策和发展路径演变[8-10];从区域层面研究不同乡村资源禀赋(乡村文化遗产、乡村旅游、乡村文化)角度研究法国乡村振兴实施路径[11-13];聚焦产业层面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研究农业保障体系、农业旅游、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方面,解析法国农业发展演变与产业振兴路径[14-16]。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景气等问题,国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法国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土地整治、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等方面进行诸多有益探索,其改革路径和实践成效极具借鉴意义。本文聚焦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法国农业结构演变历程与乡村转型发展,总结其相关经验以期为中国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法国农业类型与组织模式的演进

1.1 法国农业主要生产地域及其产值变化

法国自然条件优越,可耕地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农业类型繁多,依托酿酒、水果、奶制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生产,法国农业生产增加值常年居欧洲之首。法国作为欧盟面积第一大国,长期以来是欧盟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油料生产国和农副产品出口国,也是全球葡萄酒和牛奶重要的生产国[17],法国奶牛养殖规模位于世界首位,法国奶酪生产在世界颇负盛名,牛奶以及奶制品生产比重逐年增大;肉类生产则以猪、牛、羊和禽肉为主,肉类生产结构处于波动状态,集中在法国中部与西北部地区的猪肉和禽肉生产比重上升,而牛肉和羊肉比重下降(表1)。

2005 年以来,法国农业产值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21 年达812 亿欧元,较2006 年总产值增长40.4%(图1),但受经济危机、农业政策等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农业就业人口处于持续下降状态。2019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法国农业部门总产值与作物产量均处于下降趋势,其中作物产量下降4.8%,而畜牧业总产量回弹2.4%。随着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法国餐饮业重新开放使畜牧业产品价格上涨,全球范围对工业乳制品需求上涨,同时期在亚洲需求疲软和欧洲大量库存影响下,2021 年法国仅肉猪价格持续下跌,其余农副产品价格均有所回弹。农业生产部门中主要农作物生产波动来源于葡萄酒产业,由于葡萄酒生产对气候变化敏感,法国葡萄酒产值波动明显。法国农业总产量增长缓慢,由于有机农业的提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与观念的改变,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导致农业部门附加值明显下降,伴随着农村人口外流与快速城镇化等情况,法国农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

1.2 法国主要农场、农业类型及发展模式变化

(1)法国农场演变特征

1955 年,法国拥有近230 万个农场,2010 年不到49万个,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通过人口预测模型分析农业普查数据认为2025 年将只有34.2万个农场,法国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约每年减少2.4%。2010 年起,法国因农场规模而形成两种农场发展模式:一是以200 公顷为分界点,面积小于200 公顷的中小型农场面临劳动力减少的情况,尤其是小于20 公顷的小型农场雇佣劳动力大幅减少,100 至200 公顷规模的中型农场劳动力减少幅度较缓;二是200 公顷及以上规模的农场雇佣劳动力上涨了10%,中小型规模农场生存境遇面临严重威胁。法国农场规模多样化导致法国农业规模效应较小,同时农业生产多依赖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状况,法国农业及农副产品呈现区域性布局。全球化背景下农副产品多样化能够激励就业多样化,同时法国乳制品行业在2010 年经历了重大变革,生产地理集中现象显著,草地系统与有机农业为乳制品行业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使农场形成双赢系统。

(2)法国主要农业类型

法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农林牧渔并举,以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总体上是一种剩余型、外向型农业[18]。法国农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与家庭农业为主,可持续与有机农业并存。20 世纪90 年代,法国农业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实现农业机械化,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农业层次。1985年法国首次将“有机农业”写入法律,逐渐完善其农业管理体系,2002年法国首次提出理性农业,提升对环境的尊重、健康风险的控制、职业健康和安全以及动物福利,强调加强农业实践对环境的积极影响并减少其负面影响。2010 年以来,法国可持续农业与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农业经营数量与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提升,法国政府制定了系列科技政策重点保护农作物种植领域,建立 的AB 标志(有机农业)得到全球市场和欧洲的认可。法国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原产地认证模式,以质量认证为基础,从质量管控和政府扶持入手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随着化学化和电气化生产方式的普及,农业生态环境受到较大影响,法国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增大农业科研经费所占比例,建立起国家、地方和农场三级科研体系[19],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当地合作社合作,注重本土农业生产者教育技能,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制定方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奠定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表2)。

(3)法国农业主要发展模式及变迁

法国农业生产以机械主导,以集约化、专业化和一体化多功能生产为辅助,实行农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双层经营,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19]。法国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互助性、功能性合作组织,涉及法国18 个农业生产部门。农业合作社提供法律、税务、环保和土地等方面的咨询和培训,促进生产资料与农业科学知识流通,提供与各种技术性组织合作交流机会,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形成地域多样性以满足产品多样性,提升区域农业合作社成员的经济实力[20]。除农业小型生产外,法国还存在经营专业化与精细化、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法国规模经营农用地占全国农用地总面积的93%以上,家庭农场规模适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法国政府鼓励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倡导小农场合并,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发展本土化特色农业,合作经营便于农场主获得农业合作社提供的全方位服务[20]。根据自然资源禀赋与市场需要,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多功能复合型发展模式,发展本土化农产品品牌农业,形成区域性农产品生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生产创新链,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

法国农业生产发展模式除了从规模大小与经营模式上有区别外,还存在农产品销售模式差别。如社区支持农业,也称为维持小规模家庭农业协会,其短型销售链允许农民将其产品(无论是否加工)直接出售给消费者[21],AMAP 组织为农户提供专门的卖家以保证从业者利润受到保障,同时使消费者以更加良心的价格购买更新鲜的产品。2016 年法国有106018 个农场采用短型销售链模式对外进行营销,超过 16% 的农场与维持小规模家庭农业协会达成协议,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22],维护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保障区域食品供应多样性(表3)。

2 法国农业结构演变与乡村转型发展

2.1 农村人口外流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

(1)战后重建、经济复苏导致法国农村人口大量外流

二战后,法国面临战后重建劳动力稀缺、经济快速复苏等问题,法国农村人口外流是其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多重冲击下,法国农村人口外流被广泛视为法国经济体城市群和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由于农村人口外流以及城市化现象严重,1986 年Robert Chapuis 首次提出“空对角线”(diagonale du vide)概念[23](图2),其虚线为空对角线所包含的区域,该地区严重缺乏吸引力,空对角线所包含的地区缺乏吸引力,处于经济增长的边缘,传统农业区和山区人口外迁与农业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而实线为勒阿弗尔-马赛线,该线以东居住着60%的法国人口,凸显法国人口分布严重不均衡现象。

图2 法国空对角线Fig.2 French empty diagonal

对比2013 年与2017 年法国不同城市类型人口占比(表4),发现法国人口低密度和人口稀少的城市覆盖了法国大都市的90%以上,2013 年有35%的法国人居住在90%领土[24],法国不到10%领土集中了65%的人口和63.7%的就业人口,法国人口分布仍处于严重不均状态。尽管法国出台了各种政策,想要减少法国大都市的人口集中现象,发展大都市周边城市,2017 年法国人口稠密的城市人口平均密度有所减少,但还是不到10%的领土汇聚了法国66%的人口,城乡人口分布仍然处于不均衡状态。农业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不再是社会经济生产的支配性产业,农业现代化以及工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大都市地区与乡村地区人口分布不均衡。

表4 法国不同城市类型人口占比Table 4 Percentage of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urban types in France

(2)法国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变化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随着法国城市化与工业化速度加快,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发生巨大变化。1945 年后,为响应法国规划总署制订的《现代化和重新装备计划》,《莫内计划》的提出使法国农业生产实现高度现代化,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更新和规范化肥使用[25],同时《土地法》保障农民经营权益以及土地优先购买权。1950 年,法国共有约 500 万头工作牲畜和不到 15 万 台拖拉机用于 3350 万公顷的农业用地,法国农业机械化开始发展。1954年出台《现代化和机械化计划》,推广农业科技,通过设立农机购置补贴来鼓励农村居民购买和使用现代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1965 年以来,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飞跃式发展,农用拖拉机数量大幅度提升,至1980 年全国农用拖拉机数量达到150 万台且农用设备种类也大幅增加。1990 年,机械化耕作已基本代替动物耕作,143 万台拖拉机用于农业耕作。至2022 年,法国农业只需不到150 万台拖拉机便足以维持 3000 万公顷土地耕种[26],标志着法国农业机械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大型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受农业生产区位、机械化进程和农业集中化过程土壤利用和自然潜力保护问题影响,虽然农业结构趋好且基础设施改善,但是不同地区农业发展仍然存在差异[27]。农村人口变化过程,是地区差异加剧的根本原因之一。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影响气候不利的北部地区、生活条件困难和农业集约化的山区,贫瘠土壤的边缘地区,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产生高额经济效益,同时贫困农业地区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缺乏社会劳动力,难以振兴乡村产业,加剧了城乡发展不均现象。

2.2 农业结构演变促进多元需求的乡村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人口的老龄化、农业产业缺乏继承、土地和设备价格趋高、优质土地减少、农场数量持续减少,都使法国农业农村遭受严峻的挑战,经济增收压力及市场压力使得法国从事养殖业的农民自杀率常年位列第一[28]。法国农业的现代化与快速工业化,加速法国乡村功能结构转变与农业转型发展,法国乡村转型表现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农业衍生产业快速增长及其多功能发展、农村空间重构等方面。1950 年代开始,法国乡村强化城乡产业联系,将乡村生活演变与城市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9]。生产主义农业模式遭到质疑,居民对食品质量的日益强烈要求下,法国农业发展已从单一农业转变为多业并举,产业结构更加混合,转型发展路径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包括农业结构演变、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变化、乡村景观变迁以及乡村发展模式演变等方面(图3)。

图3 农业结构演变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机制Fig.3 Influence mechanisms of the evolution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1)发展以农业生产与景观为承载体的乡村旅游

随着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城市化的支撑,乡村空间的文化意义受到重视,乡村文化复兴与空间重构出现新的转折点。同时城乡文明和睦发展归因于城市居民的休闲迁徙,以此延长自由时间和增加人口的流动性,人口双向流动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并出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休闲旅游、环境保护和景观遗产等乡村转型发展路径。二战后,法国为应对乡村人口外流、农业发展速度减慢等社会问题,提出农业转型发展计划,旨在把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带动乡村经济增长。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生活的压力,农业景观承载体通过其自然层面以及其提供的产品促使乡村空间传达出强烈的价值观:生活质量、食品质量、食品供应的丰富性与安全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等[23]。尽管法国面临耕地数量减少、小农经济占比降低,但与欧洲其他农业国家相比,法国大田作物仍在法国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景观的质量与多样性,提高法国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吸引力,为乡村地区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乡村地区吸引人口回流。

法国乡村农业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以农业为主导的乡村地区,二是以服务业为核心且农业生产为基础的乡村地区。以农业主导的地区,其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较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主要集中在巴黎盆地沿岸的谷物种植、法国西部与西南部的葡萄种植业地区以及中部山区的畜牧业地区;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乡村地区,分布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沿海地区以及葡萄种植业地区。二战后,面对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法国政府为振兴农村经济提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链,依托其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农业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山地旅游、海滨旅游以及“葡萄酒”旅游路线,充分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多元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为乡村经济、人口流动以及劳动力岗位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开始注重乡村地区自身的文化遗产、地形特征以及美食休闲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坚持反对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消失的文化主义观点。

(2)衍生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的一体化链式农业服务

乡村人口和农业结构的变化延伸新产业空间,以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制度为前提,法国甚至欧洲出现一套完整的农业咨询服务(简称AAS)组织,形成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的一体化农业。农业商品与非商品产出随着欧洲自然与农业结构条件的多样性而变化[25],形成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的知识合作组织。通过传播免费获取的技术计划和教程,组织自我建造培训以及汇集机器制造所需的物质资源来提高农民知识水平[30],农业咨询重新成为全球决策者的重要服务[31]。这种知识合作组织的存在促使法国农业快速转型,法国农业管理经营方式与生产模式快速更新。

2.3 土地利用结构与政策演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土地利用结构演变历程

1950 年以来,法国农业面临农业用地减少、土地单产下降、农民收入降低等困难,法国政府与学者意识到粮食领域法国对外的高度依赖性,提出为保障粮食主权应从全局、整体层面重新审视现存农业政策与地方实施方案,分类分地施策,从而有效提升农业发展韧性和农副产品多样化。法国将农业用地分为大田作物(谷物、油籽、蛋白质作物、甜菜、马铃薯等);饲料作物(用于动物饲料或草地);多年生作物(葡萄树、果园);其他作物(新鲜和晒干的蔬菜、观赏花卉、种子、各种植物、家庭花园和农民的果园)四类。2019 年,农业用地面积占法国土壤面积的 45%,法国各大区农业用地面积类型占比不同,诺曼底、卢瓦尔河以及上法兰西大区超过 68%的土地面积被用于农业,而法国圭亚那则不到 1%,其90%领土被森林覆盖[32]。大田作物在法国北部的占比最高,法兰西岛94% 的农业用地用于种植大田作物,在科西嘉岛,饲料作物用地占农业用地面积的 91%;中西部山区的草地非常广阔,农业区的饲料作物比例也很高,奥弗涅-罗讷-阿尔卑斯大区饲料作物用地占农业用地的74%;多年生作物在地中海(普罗旺斯和朗格多克鲁西永的葡萄种植盆地)和海外地区(果园、香蕉种植园)的占比更高;布列塔尼和卢瓦尔河大区是动物生产占农业部门生产价值最大的地区,拥有最大的猪群、家禽和兔子,同时大田作物和饲料作物发展势头良好。

1950 年以来,由于城市快速扩张,法国大都市的农业用地面积处于下降状态,农业用地减少涉及多年生作物与饲料作物,大田作物的份额显著增加,大田作物的组织结构类型发生变化。过去大田作物由马铃薯、玉米、大麦等作物所垄断,2014 年马铃薯仅占大田作物农业用地面积的1%,玉米生产也逐年下降,但大麦生产情况基本稳定。整体看,法国仍是欧盟和全球主要粮食生产国之一。法国部分大区中耕地作物和饲料作物之间发生了面积转移,如在诺曼底和卢瓦尔河地区饲料作物的显着减少被可耕种作物面积的增加所抵消;在奥克西塔尼亚的地中海沿岸省份和卢瓦尔河谷中部,可耕种作物面积的减少被草地的增加所抵消。

农业用地土地市场具有吸引力,由于海滨地区与山地地区农村地价普遍较低,法国为战后重建加速了城镇化,涌现占用农村农业用地在城市郊区修建房屋等现象。农业用地土地价格低廉,政府不再修建福利住房,同时个人借贷门槛下降,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自建房,非法征用农业用地进行利用修建独栋别墅,同时法国西部城市向外扩张速度高于法国东部。2000—2006 年间,受农村农业用地价格影响平均每年8 万公顷的农业用地被侵占用于修建房屋与交通网络建设。法国为维护农民基本利益,1968 年法国实现共同农业政策(简称CAP)的制订,建设欧洲共同农业市场,稳定法国农业市场,维持农民基本利益。随着法国乡村人口外流、农业就业人口急剧减少、老龄化现象凸显,城乡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对乡村的干预政策增加了乡村地区更新、耕地保护等内容。同时,法国政府运用计划发展、行政划拨、鼓励经济、合同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和财政工具改善农业结构和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

(2)开启领土整治,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

针对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和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问题,法国政府于1963 年2 月14 日正式颁布法令成立 “领土整治与地区行动代表处”(DATAR),建立土地整治机构来监督平衡城市建设,颁布一系列法律来指导领土整治,缓解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东西部发展不均衡问题。基于1995 年 2月 4 日出台《区域规划和发展方向法》,法国将遇到特殊困难的农村地区组合在一起提出乡村振兴区域,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根据地区发展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建立农村地区的新发展模式,不再停留于道路等基本设施建设,转向改善乡村生活条件和接待城市居民设施[33]。法国学界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过程,分别从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综合评估乡村地区现有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发展情况,重视乡村地区更新、土地合理利用、环境及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改善乡村业态、居民生活条件和建设乡村高质量服务性设施等建议[34]。

(3)提出振兴计划,振兴乡村产业经济

法国围绕增强农村经济能力与满足民众公共服务需求两方面先后实施“乡村更新”“乡村振兴”“卓越乡村”“明日小镇”等计划[35],重视土地的自然发展潜力与文化传承,结合区域传统文化围绕专业化工艺、自然与社会景观、文化遗产、体育和文化休闲活动等方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根据地区发展情况满足民众在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完善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乡村公共服务组织结构变革情况制定相关政策计划使农村地区形成新发展模式,乡村整体呈现出人口回流、功能产业多样、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文化凸显等特点。

(4)重视生态保护,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

1999、2000 年法国政府相继出台《可持续发展法》《环境法典》,标志着乡村环境保护已正式纳入可持续范畴。2009 年《2010—2015 年法国农村发展实施条例》标志着法国农业政策与CAP 全面接轨[36]。1990 年代,农业多功能概念出现反映了承认一种超越市场商品简单供应的农业生产模式的政治意愿。多功能农业反映了农业政策出现的新问题,如环境、空间规划或某些社会生产形式的维持,这些问题在土地政策演变中必须加以考虑。2003 年,欧盟修改了农业政策,转为注重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法国开始注重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法国农业生产政策委员会支持下,新一轮的农业政策主导方向以发挥CAP对农民与农业的财政支持援助,让环境认证途径进入法国CAP 生态计划行列[37],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3 法国农业农村发展对中国启示

法国农业农村复兴是人、产业与国土之间的重组,是国家政策与市场塑造、公众力量主导而产生的结果。梳理法国高度城市化、快速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时期乡村地区发展与农业结构演变研究动向,为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的中国东、中、西地区乡村健康提供路径指引。

3.1 精准农村实际需求深化改革土地制度与治理机制

法国为缩小贫富差距,开展均衡化领土整治,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吸引乡村人口回流,通过立法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使用多种管理手段和财政工具来支持乡村地区提出的各项发展计划。2020 年以来,中国中央政府一号文件都指出要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根据乡村休闲观光等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我国不能照搬法国国土整治模式,应深入借鉴法国乡村发展理念立足于中国乡村实际借鉴其农业农村发展经验,探索在全域全要素土地综合整治背景下加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三变改革”深度融合。中国东、中、西部乡村发展情况与实际需求不相统一,应从立足实际需求角度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保障村民权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38],发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对延伸产业链、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基金制度[39];合理使用宏观政府手段,实现对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反哺,优先用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或远离中心城市辐射的乡村地区低效用地减量化、基本农田保护、农民集中居住等[34],满足乡村地区基础物质需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对区域内不同地区发展权的有效统筹。

3.2 培育区域性农业品牌产业育成乡村经济新业态与新组织形式

法国农业地区生产专业化、 农场专业化和机械专业化已实现了集约化发展,大幅度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农业专业化生产基础,法国政府推动农业发展区域特色,实现三产融合,保持其市场竞争力。法国乡村的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是三产融合发展典型,覆盖了从农业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服务的产业链,形成以农业景观为载结合乡村旅游观光和服务业发展的多功能复合型模式,推动农业多元化转型同时吸引乡村人才回流。为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优势,法国建设“区域自然公园”作为连接城乡经济往来通道,对外招商引资、举办各类辐射城市的农业活动,旨在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互补互进。中国与法国已有的农业合作园区,以法国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为基础进行产业战略规划,打造具有特色功能的产业园(表5),都值得我国农业农村转型发展借鉴。

表5 中法合作农业园区及园区特性Table 5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Sino-French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parks

3.3 发展服务区域性品牌农业的农业知识合作社服务乡村三产融合新路径

中国面临乡村资源要素不合理配置、利用与产业发展不景气等问题,应立足乡村独特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结合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适应性,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特征和生态环境保护底线,调整农业结构和经营模式,借鉴区域中法农业合作园区案例,从乡(镇)单元出发以农业种类与景观为基础,立足于三产融合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本土化农业,深入挖掘农业产品市场价值;借鉴法国AMAP 与农业合作社等方式,缩短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距离,激励区域中小型企业和各大物流平台合作共赢;在互联网与电商平台快速发展时代,合理利用短视频和社交电商平台的资源与优势,传播地方独特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提高农民与村干部的文化自信,推动乡村产业“三产”融合,提升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4 结语

中国政府和学界聚焦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政策探索,城乡差距、村际经济差距等问题仍然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面对农村人口外流、乡村地区缺乏吸引力、农业用地被侵占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共性问题,借鉴法国政府依托优化政策为法国乡村营造和谐发展大环境,提升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水平,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注重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及农村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同时重视通过立法将乡村发展过程中政策、目标和措施法律化,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就业岗位需求下降导致人口外流,城市就业岗位需求与环境压力骤增,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发展导向应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转向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的溢出效应,聚焦精细化农业、专业化农业,发展新兴农业与区域本土化农业,在推动农业多元化转型的同时吸引乡村人才回流。中国应进一步重视农民合作社的培育和发展,在农民合作社法律法规、支持政策和管理服务等方面重组相应的制度体系,聚焦村民主体利益发展区域特色品牌农业产品,加强试点示范引领,为中国农业农村健康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猜你喜欢

法国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法国(三)
法国(一)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法国浪漫之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