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01-15林先钊丁建兴赵琨蔡舒航陈凌杰徐海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3期
关键词:走罐肩周炎肩关节

林先钊 丁建兴 赵琨 蔡舒航 陈凌杰 徐海蓉

肩周炎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 又称肩关节周围炎, 一般来说以40~70 岁女性居多, 是发生在肩关节囊及肩关节周围肌腱、韧带、滑囊的一种慢性特异性炎症疾病, 多为单侧发病[1]。早期为轻度疼痛, 肩部活动未受明显影响, 中后期疼痛渐进加深, 功能障碍清晰出现, 而晚期可明显粘连, 形成“冻结肩”[2], 静止痛反而减轻, 但抬举痛仍然存在。治疗中以先保守后手术为方向, 而现代医学的保守治疗多以物理性治疗为主, 效果大多欠佳[3]。在我国传统医学中, 不乏有效果的治疗手段, 如针灸、温针灸、艾灸等, 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何种为“金标准”[4]。基于此, 本研究将在本院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 分别接受单一针刺及联合走罐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6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 例。对照组, 男19 例,女31例;病程0.5~7.5个月, 平均病程(3.24±1.51)个月;年 龄43.0~61.0 岁, 平 均 年 龄(52.44±3.75) 岁。 研究组, 男18 例, 女32 例;病程1~9 个月, 平均病程(3.54±2.45)个月;年龄42.0~63.0 岁, 平均年龄(53.71±3.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诊断依据[5], 存在疼痛及活动受限典型表现;患者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合并肩关节骨折、结核、肿瘤等其他病症者;合并重症内科疾病者;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针刺、走罐禁忌证者;不配合研究者。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采用针刺治疗。以肩前穴、肩髃穴、肩后穴、肩髎穴、肩贞穴、天宗穴为主穴, 取患侧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阳陵泉、条口穴为配穴。选择合适毫针, 消毒后针刺, 针刺至常规深度, 平补平泻法运针, 得气后留针30 min。1 次/d,共治疗3 个疗程, 5 d 为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2 d。

1.4.2 研究组 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针刺治疗同对照组。在治疗的第1、4、8、11、15、18 天接受走罐治疗, 方法:在患侧背肩部(颈7 以下、胸7 以上)、上臂部、胸部(第7 肋以上), 均匀涂石蜡油, 2 号玻璃火罐, 闪火拔罐后分别沿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手太阴经4 条经脉循行方向来回推动火罐, 施术时近心端向远心端推动用力轻, 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动用力重, 吸附耐受程度以皮肤有紧抓感但无明显不适为度, 走罐的强度以施术至皮肤出现明显的罐斑为度, 走罐后在阿是穴及压痛点留罐5 min。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

1.5.1 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法评价:主要包括了静止痛、抬举痛(主动活动至最大角度时)、肿胀、功能障碍4 个方面, 每项评分以5 级评分法(0~4 分), 分数越高代表相关症状越明显[6]。

1.5.2 肩关节评分 参照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Murley 肩关节量表评定[7], 评分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

1.5.3 疼痛评分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10 分, 分数越高, 表明疼痛越明显。

1.5.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肩周炎》中的临床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肩周疼痛消失, 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显效:肩周疼痛明显缓解, 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改善;有效:肩周疼痛部分缓解, 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5]。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静止痛、抬举痛、肿胀、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静止痛、抬举痛、肿胀、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s, 分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静止痛 抬举痛 肿胀 功能障碍研究组 50 治疗前 3.18±0.55 3.69±0.43 2.52±0.37 2.28±0.40治疗后 0.68±0.15ab 0.98±0.21ab 0.41±0.16ab 0.47±0.16ab对照组 50 治疗前 3.04±0.47 3.65±0.37 2.47±0.39 2.22±0.37治疗后 1.02±0.18a 1.43±0.24a 0.79±0.25a 0.82±0.28a t治疗前组间 1.368 0.499 0.698 0.779 P治疗前组间 0.174 0.619 0.512 0.438 t研究组组内 31.009 40.044 37.012 29.708 P研究组组内 0.000 0.000 0.000 0.000 t对照组组内 28.301 35.594 25.644 21.335 P对照组组内 0.000 0.000 0.000 0.000 t治疗后组间 10.261 9.978 9.053 7.674 P治疗后组间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肩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s, 分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肩关节评分 疼痛评分研究组 50 治疗前 57.42±7.47 7.02±0.77治疗后 86.14±6.02ab 2.33±0.39ab对照组 50 治疗前 57.79±8.25 6.87±0.75治疗后 75.16±6.49a 3.16±0.48a t治疗前组间 0.235 0.987 P治疗前组间 0.815 0.326 t研究组组内 21.168 38.422 P研究组组内 0.000 0.000 t对照组组内 11.701 29.461 P对照组组内 0.000 0.000 t治疗后组间 8.771 9.490 P治疗后组间 0.000 0.000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 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肩周炎是发生在上肢盂肱关节的一种特定肩关节囊疾病, 其具有粘连特性的移动僵化现象, 以肩关节周围疼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8]。在临床其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 是一种无菌性炎症, 又被称之为粘连性关节囊炎, 通常又称为冻结肩, 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五十肩”。中医将其归于“痹病”, 又称“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9]。根据中医理论针刺能通过刺激穴位、经脉、皮部, 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治愈疾病的作用,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针刺可以改善针刺局部组织的微循环, 加快有害物质的排出,促进新陈代谢, 加快炎症物质的吸收, 减少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 减轻炎症反应对病变部位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10,11]。本研究以肩前穴、肩髃穴、肩后穴、天宗穴、肩髎穴、肩贞穴等局部取穴为主, 主治肩痛、肩臂不举, 配合上肢远端曲池穴、手三里穴、外关穴、合谷穴, 下肢远端条口穴, 远近相配,可疏通肩臂经络气血、行气活血, 加强止痛舒筋之功;阳陵泉为筋会, 可舒筋活络止痛, 主治筋痛、筋骨不利。临床应用发现[12,13], 针灸在解除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需要的时间较长, 联合其他手段进行治疗可增强其治疗效果。走罐具有坐罐、温灸、刮痧、手法等疗法的综合疗效, 其通过负压吸紧肌肤, 通过温热及物理刺激皮部、经筋, 改善血液运行障碍, 达到“通则不痛”的效应[14,15]。但临床上很多人在走罐时并未讲究走罐的部位、走罐方向, 这大大影响了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根据经脉循行, 大肠经沿上臂外侧前缘走行至肩关节, 三焦经沿上臂外侧中间走行至肩关节, 小肠经沿上臂外侧后缘走行至肩关节, 肺经从肺系向外横行至肩前沿上臂内侧下行。根据“经脉所过, 主治所及”治疗理论, 且走罐施治部位以局部邻近为主, 故本研究在肩背胸、上臂处循上述4 条经脉循行处走罐, 施术时近心端向远心端推动用力轻、远心端向近心端推动用力重, 可更好的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改善肩周微循环,达到通则不痛之效果;同时通过物理刺激局部皮部、经筋, 可舒筋骨利关节, 改善肩关节功能[1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 两组患者静止痛、抬举痛、肿胀、功能障碍积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静止痛积分(0.68±0.15)分、抬举痛积分(0.98±0.21) 分、肿胀积分(0.41±0.16) 分、功能障碍积分(0.47±0.16)分低于对照组的(1.02±0.18)、(1.43±0.24)、(0.79±0.25)、(0.82±0.28) 分, 差 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 疼痛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研究组患者肩关节评分(86.14±6.02)分高于对照组的(75.16±6.49)分, 疼痛评分(2.33±0.39)分低于对照组的(3.16±0.48)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 高于对照组的78.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肩周炎患者的治疗中, 以针刺结合循经走罐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升肩关节功能, 减轻疼痛感, 获得理想疗效。

猜你喜欢

走罐肩周炎肩关节
肩关节镜术后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感染风险高
走罐疗法联合放血疗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除湿祛痛,走罐更管用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重新认识肩关节骨折脱位
肩关节生物力学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