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癌症晚期患者食欲不振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4-01-15王艳艳王素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3期
关键词:食欲益气白蛋白

王艳艳 王素娟

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据统计在我国死亡人数中癌症患者占近30%。食欲不振是癌症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营养摄入不足, 间接导致整体状态下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对患者精神影响较大。大多数癌症晚期患者会发生癌症相关性食欲改变。肿瘤导致的抑郁、焦虑也会使患者对食物丧失兴趣[1]。近年来, 随着传统中医学的发展与完善,益气和胃法中药汤剂在癌症晚期患者食欲不振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对维持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着重探讨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对癌症晚期患者食欲不振的临床疗效, 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2 月~2021 年6 月在本科住院的癌症晚期出现食欲不振的患者80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 例。对照组年龄34~80 岁, 平均年龄(51.04±9.73)岁;病程12~24 个月。观察组年龄38~76 岁, 平均年龄(47.65±9.57)岁;病程12~24 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学确诊为胃癌、肠癌等晚期癌症, 并出现食欲不振、焦虑、消瘦等症状;②自愿参加本研究, 可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1.2.2 排除标准 ①不配合治疗者;②中药汤剂和穴位贴敷不能耐受者;③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并可危及生命者;④其他疾病引起食欲不振或机械性进食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基础常规治疗加穴位贴敷。穴位贴敷: 取黄芪30 g, 白术20 g, 茯苓15 g, 干姜15 g, 乳香15 g, 没药15 g, 羌活15 g, 独活15 g, 细辛5 g, 丹参20 g,秦艽15 g, 鸡血藤25 g, 当归15 g, 研磨并制成膏, 每次取适量, 厚度0.3~0.5 cm 制成贴剂, 中心加麝香适量。贴敷穴位主穴为: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副穴为:内关、太冲。操作流程如下:①评估患者的病情。②穴位局部皮肤完好无破损, 保持清洁, 取穴准确, 贴敷时间为4~6 h/次, 1 次/d, 7 d 为1 个疗程。③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反应, 如出现微热、微痛等感觉, 密切观察;如果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皮疹、瘙痒, 立即取下贴膏。④疗程期间饮食应清淡, 禁食辛辣、油腻、海鲜等。治疗2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益气和胃法治疗。益气和胃法中药汤剂: 取黄芪15 g, 太子参20 g, 炒白术15 g, 茯苓20 g, 白豆蔻20 g(后下), 砂仁10 g(后下),半夏15 g, 香附20 g, 陈皮15 g, 莪术10 g, 鸡血藤25 g,当归15 g, 焦神曲15 g, 炒麦芽15 g, 干姜15 g, 甘草15 g。以此为基础方, 辨证加减。上方1 剂/d, 煎取汤剂300 ml, 100 ml/次, 分3 次口服。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前后的食欲情况 使用食欲刻度尺[2]量化患者的主观食欲感觉。评价方法为:将一条10 cm 的直线平均分成10 份, 用数值0~10 代表0~10 分, 其中0 分表示患者食欲正常;1~3 分表示出现纳差;4~6 分表示出现进食减少、乏力、痞满等症状;7~10 分表示无食欲, 进食较少甚至完全不进食。

1.4.2 治疗效果 参考《2020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体重增加≥1 kg;稳定:治疗后体重增减<1 kg;无效:治疗后体重减轻≥1 kg。

1.4.3 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 参照SAS 判定患者的 焦 虑 情 况, <50 分 为 正 常, 50~60 分 为 轻 度 焦 虑,61~70 分为中度焦虑, >70 分为重度焦虑[3]。

1.4.4 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抽取患者4 ml 空腹静脉血, 送至本院化验室进行分析, 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食欲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食欲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食欲情况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食欲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食欲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7.06±1.08 3.76±0.93a观察组 40 6.92±1.17 3.27±1.02ab t 0.556 2.245 P 0.580 0.028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2 周后, 观察组显效25 例, 稳定10 例, 无效5 例, 显效率为62.5%;对照组显效12 例, 稳定14 例, 无效14 例, 显效率为30.0%。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S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69.21±7.42 52.73±4.81a观察组 40 68.72±8.13 41.28±3.25ab t 0.282 12.475 P 0.779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s, g/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 ±s, g/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血红蛋白 血清白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83.51±16.14 103.35±11.73a 26.16±2.34 31.17±1.64a观察组 40 82.23±15.91 110.16±9.52ab 25.91±3.15 36.23±2.35ab t 0.357 2.851 0.403 11.167 P 0.722 0.006 0.688 0.000

3 讨论

食欲不振是癌症晚期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研究[4,5]认为癌症晚期导致的食欲不振又称癌性厌食(CA), 癌性厌食可使患者体重持续下降, 进而引发全身性病变, 被称为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 伴焦虑、低血红蛋白血症和低蛋白血症等[6], >50%的肿瘤患者会出现CACS[7],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治疗效果[8-11]。中医称癌症为“症瘕、积聚、脏结”等, 早期可以有正盛邪实或正虚邪实, 但到晚期正虚邪实, 正虚是气血阴阳皆虚, 邪实是指痰饮水湿瘀血等, 病程发展损及脾胃, 影响脾和胃的收纳运化功能和调节升降功能, 可以出现食欲不振。本研究针对脾和胃生理和病理关系, 采用益气和胃法组方治疗食欲不振, 方中以益气健脾和胃之四君子汤(太子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固护胃气;白豆蔻、砂仁、半夏化痰祛湿;香附、陈皮、莪术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用黄芪、鸡血藤、当归补益气血;焦神曲、炒麦芽助脾胃运化、消食导滞;干姜温阳健脾。

穴位贴敷是以中药学理论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实现内病外治目的一种治疗手段, 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2]。穴位贴敷法是指将中药制成一定的剂型外敷于特定穴位, 具有广泛应用价值[13]。中医学认为, 治疗癌症的药物多为苦寒之品, 易伤脾胃阳气, 致胃失和降, 运化失司, 进而食欲减退, 而穴位贴敷依据经络学说, 配伍温热之剂, 达到温经通络、健脾和胃之功效[14-16]。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 又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本研究采用能最有效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的方剂和穴位。方中黄芪、白术同用可健脾益气;茯苓、秦艽、羌活、独活同用可健脾利湿;干姜可温中补虚;乳香、没药可破血逐瘀以利新血化生;丹参、鸡血藤、当归同用可活血补血;细辛可温经通络。所选穴位中神阙, 为经络之总枢, 经气之会海, 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 《医宗金鉴》言神阙穴能“主治百病”, 根据“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原则, 神阙穴能通全身, 故用药于神阙穴就能对全身起调节作用,从而治疗全身的疾病。此外, 选择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任脉上的局部取穴中脘穴作为主穴配合内关穴可有效疏通经络、调畅中焦、调和气血, 改善患者的食欲[17,18]。太冲穴可调节全身气机, 有助于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食欲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食欲评分(3.27±1.02)分低于对照组的(3.76±0.93)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62.5%高于对照组的3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能够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体验和客观身体变化, 这是因为中药内服结合穴位贴敷外用有助于消食导滞, 改善脾胃运化功能。而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SAS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41.28±3.25)分低于对照组的(52.73±4.8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反映了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从身体机能和心理上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感受, 可以促使患者心情愉悦。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110.16±9.52)g/L、血清白蛋白(36.23±2.35)g/L 高于对照组的(103.35±11.73)、(31.17±1.64)g/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既证实了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也是疗效的客观依据。结果也充分印证了益气和胃法和穴位贴敷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益气和胃法结合穴位贴敷分别从表里两方面调节脾胃运化, 调畅气机升降, 恢复后天之本的气血生化功能。并且两法具有简、便、廉、验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食欲不振症状, 对提升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食欲益气白蛋白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莴笋开胃增食欲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肚子饿了却没食欲,原来是胃阴不足
一切从食欲及性欲开始
食欲大开的吃货小编们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