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超人玉文兵

2024-01-15张金秀

含笑花 2024年1期
关键词:洋芋修路

张金秀

那恒水库养那恒的山,有山有水的那恒小寨,林深树密,郁郁蓊蓊,苍翠欲滴。

夏末雨后,走进云雾缭绕的小寨,空气格外新鲜。敞开怀抱,大口大口做几次深呼吸,美味的氧离子就哗啦啦涌进胸腔腹腔。休闲养老若居此处,定会神清气爽,增寿不少。

玉文兵是土生土长的那恒人,如今五十有余。脸庞棕黑,头发微白微卷,敦实厚重的身体,一看就是藏着使不完的力量。在农村,这就是生产力。站在那恒的半山腰,玉文兵大手一挥,说,“从这过去,4个山头都是我的,进山的路也是我自己修的。”拥有一百多亩林地,林地里种满优质的八角,当大家投来艳羡的目光时,玉文兵补充说他家的地不算多,有的人家有林地两百亩。这是如何做到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的集体林都放荒了。说是集体林,里面杂草杂木丛生,乱石嶙峋,没有农作物生长,产生不了任何经济价值。为了恢复生态,恢复林地,并且帮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政府出台了谁种谁有的政策,以此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九十年代中期,玉文兵二十岁出头,意气风发,摩拳擦掌正等待着一次自主创业,自我实现的机会。开荒种树,谁种谁得,凭本事致富的机会来了,玉文兵和父亲铆足干劲,决定放手一搏。父子俩率先扛起锄头上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炼山之路。

什么叫炼山?实际上就是把生地变成熟地。早出晚归,风雨无阻是常有之事。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顺着荒野小路上山。到了山上,天刚好亮,刚好可以开始挖地。先拔草伐木,再刨石烧山,每一项活计都是重体力劳动。拔草看似最简单却最不省心,一次根本拔不干净,那恒地方雨水充沛,过几个月新草长出来了,又得重拔一回。反复多次,才可以让草长得没那么快,地块里才显得稍微整齐一些。砍树最容易让人受伤,刀斧误伤,枝杈戳伤。流血破皮,都不叫事。只要没有伤筋动骨伤到要害,父子俩轻易不肯停下劳作的双手。

炼山之路最难对付的是地块里的石头阵。喀斯特地貌就是处处见石头,放在風景名胜,这些怪石头可以变成景观供人观赏,放在农民的地块里,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难题。大大小小的石头遍布山地,数量多是个难题,个头大、根基深是个更大的难题。玉文兵父子俩按捺住性子,一个又一个,慢慢啃这些硬骨头。小的石头用锄头挖出来,一背篓一背篓背到地边去垒成地埂。大的石头就要用绳子五花大绑,中间穿根木棒,俩人一前一后把它扛到地外。还有更大的石头,露在地表面的面积不大,以为是小石头,却越刨越深,越刨越大,生了根似的无法触底。对付这种体量庞大人力不可撼动的巨石,没有可爆破的炸药,使用的办法很原始,要用火来烧。大火烧得岩石滚烫发裂,再用冷水来浇。热胀冷缩,岩石裂开。等岩石温度降下来,又用锤子凿子将岩石分解成小块,然后才能搬运出去。

最后一步是烧山。将砍下的树木杂草就地点燃,大火将它们燃成灰烬,散在地里成为肥料。自此,一块生地才算变熟。变熟的地块要尽早种上八角树苗,否则野草长起来,它又该变生地了。

前前后后经过十年时间,开荒种植一百多亩八角树。对于两个劳动力来说,这项工程太过艰巨和浩大。炼山之路犹如炼狱,高强度超极限的吃苦受累是一方面,对于承受力意志力的煎熬,又是来自精神方面的重度折磨,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就如伟人所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也只有在群众中才会产生。

在玉文兵等尖子户的带领下,那拉村500多户农家都种上了八角树,有的人家多一些,有的人家少一些。前几年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农户们的八角收入忽高忽低很不稳定。近两年,又是在玉文兵他们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学习并加强林间科学管理技术,积极防治病虫害,成立合作社,保护价统购统销,八角的品质、销量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农户的收益也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八角收入正在成为那拉农户主要且稳定的收入来源。

说起玉文兵的带头作用,可不止开荒种八角这一桩。他算得上一个乡村超人,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建筑工地上的所有工作他都干过,田地里的修枝剪叶疏果除病虫害,他全会。他还做过小生意,自己开车奔走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上,走村串寨贩卖蔬菜水果,粮食农资。

玉文兵的家乡那拉村,过去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水电不通路不通,农村人的日子过得都不容易。1972年出生的玉文兵,在父母亲膝下排行老大,下面有三个妹妹。当年他们的大家庭,上有爷爷辈,中间有爸爸、叔叔辈,小辈孩子六七个,一大家子十三四口人,挤在用竹子编起来的房子里过日子,四面漏风漏雨,缺衣少食,生活的简陋和窘困可想而知。 因为家里穷,玉文兵读书很晚。1990年初中毕业时,已经18岁了。家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穷,要接着到学校念书,继续增加家庭的负担,已经成为男子汉的玉文兵自己都不能答应。

玉文兵早就听说砚山的洋芋好吃,当饭当菜兼可,产量还高。他的家乡不出产洋芋,这会儿不上学了,他就跑去砚山,把当地的洋芋品种引进那恒种植。牛刀小试,玉文兵成功了。洋芋不但种出来了还大获丰收,可惜,那恒人吃惯了苞谷和稻米,对于洋芋并不能接受。交通不方便,拿出去卖是不可能的,玉文兵想到用洋芋来酿酒。如今那恒的山头早不种洋芋了,但年轻人还会传说玉文兵的洋芋酒,这是玉文兵敢创新敢折腾的实证啊。

为了带领大家增收致富,玉文兵尝试过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油菜、石斛、木耳、天门冬、魔芋,现在落脚点是在八角的提质增效。只要土地在,玉文兵就不会停止他的试种之路。除了挣钱,种植还是他的热爱。

玉文兵还有一种热爱,就是走出去,引进来。他想带着乡亲在山里种出优质的土特产卖出去,又想把大家没见过的,外面世界的好东西带回来。这事放在父亲一辈,想也是白想,进出山村一直没有车行之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事情都显得可望而不可即。

玉文兵这一辈,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时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如火如荼进行了十多年,深圳从过去的小渔村已经变成了繁华的大都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沧海桑田,再闭塞的村寨都闻到了变化的气息。那拉村民的思想也比过去活络起来,大家都意识到,没有进出村寨的车道,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窄。可光想不能成事,得有人站出来牵头做事。年轻的玉文兵接受新鲜事物更快更敏捷,对于修建公路的渴望他比别人更迫切。他有心站出来团结大家修公路,可是年纪太轻,没有资历,没有经验,说服不了大家。玉文兵把信赖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父亲。

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人,一辈子只会埋头和土地打交道,向土地讨要一家人的生计。他也有过其他的渴望,其他的追求,比如像城里人一样,住结实美观的混凝土洋房,房前屋后种花种草,种瓜种豆。得空的时候,也带上老婆孩子到富宁城里走一走,吃顿好吃的饭菜,看看好看的风景。可理想和现实却被一条路阻隔。他也明白,要致富,先修路,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但农村没有钱,没有机械化设备,背一袋粮食,修一条路,都要依靠人工。在大家的心思都还在为每天生计发愁的时候,要把思想统一到修路这一点上,实在太难了。想到这,他的身体就诚实地回到面前的一畝三分地里。那个年代,人们永远的当务之急,都是一家大大小小的吃饭问题。

理想的种子一旦种下,遇上时机成熟它是会萌芽的。作为一个深情的父亲,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见更大的天地,过比自己这辈人更幸福的生活。儿子提出修路的想法和思路,父亲一下子觉得儿子长大了,修路的时机也到了。他完全理解和支持儿子,并亲自出面去动员说服乡里乡亲。父亲带着玉文兵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劝说大家,“村里的孩子们不能再像我们一样,每天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呀挖呀,辛苦劳作一年到头,还满足不了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告诉他们,“那恒村贫困的最大根源就是没有交通外界的车行道路,村里质量很好的八角和其他多余的土特产卖不出去,外面的化肥农药和日用物资买不进来,生产无法扩大,挣不到钱,口袋里瘪瘪的,人穷志短,别人都会看不起我们的。”

毕竟是老党员,父亲在村子里还是有号召力的。在父子俩的动员之下,乡亲们都答应该让地的让地,该吃亏的吃亏,家家投工投劳,自带干粮参加修路。40多户人家说干就干,顶着风吹日晒,人挖肩担,用三四个月时间修出了从那恒到那拉的乡村毛路,打通了从那能乡政府到那恒小组的最后8公里。

年轻的玉文兵让乡亲们在修路的工程中看到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他不但带着大家修家门前的路,还带着大家首先去修那拉村委会到那能乡政府的路。他劝说大家,修路的时候不能有一村一户的小家子思想,不管公路从哪个村的地界经过,它都是大家的,需要大家协力完成。只有公路全线贯通,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大家也才能得到最大的方便。玉文兵这样说,也这样做。他有的是力气,经常在工地上埋头苦干,挥汗如雨,不计较干多干少。工地上遇到问题和麻烦,他还会上下协调,积极想办法解决。玉文兵小小年纪表现出的老道成熟,吃苦耐劳,让乡亲们从此对他刮目相看。

公路修通之后,玉文兵开起小货车走乡串寨,做了一段时间的小生意。走的地方多,学到的东西、看到的东西也多。看到外面的农村人都开始住砖房、甚至小洋楼,玉文兵也想改善一下自家的居住条件。于是,他自己买了台砖机,自己生产预制砖,拆了从前的老破小,开始建新砖房。

自从村里通公路以后,家家户户的经济状况相比过去,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多少都攒了点钱。看到玉文兵建新房,大家纷纷仿效。玉文兵用自己的机器帮助大家打砖,省下不少钱。大家你帮我,我帮你,互相帮助着把旧房改建了。玉文兵在帮人建房的过程中,学到了水工电工木工沙灰工钢筋工等一系列建房技术 ,凭借这些技能,他后来四处打工帮人建房子,挣下不少钱。

玉文兵天生好动,爱折腾,他喜欢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事。可父亲希望他进入村委会,为乡里乡亲服务。2010年,玉文兵初进村委会当文书的时候,已经32岁了。2013年他当选村主任,2016年任村书记,后来一肩挑,既当主任又当支书。不管做不做村领导,他都在不停做事,且为大家树立榜样。当了村领导后他的眼光更全面了,看得见村里的弱势群体,建养老院供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养老,并且尽力帮助那些生活有困难的人。同村的罗忠良58岁了,出去打工没人要,儿子又无力供养,玉文兵就把他安排在合作社里打扫卫生,守场地,给他点工资,保他生活无忧。五保户张老大、黄氏三属居家养老,玉文兵常常自己掏钱买米买油,上门去看望他们。村官虽小,玉文兵尽力为村民服务,大大小小的奖状,搬出来垒一大摞。

2021年村两委换届,玉文兵想退出村委班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上级党委不同意,让他无论如何留下来帮带年轻人。于是玉文兵留在班子里做了副书记,成了年轻人眼里的“玉老”。

猜你喜欢

洋芋修路
青海乐都:“红洋芋”带来“红日子”
小猪琪琪修路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炕洋芋
开常古道上有个“修路节”
修路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修路
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