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美学视角下的壮族“以黑为美”服饰的审美表现

2024-01-14屈悦玲贾朝红

西部皮革 2023年24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背带壮族

屈悦玲,贾朝红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450003)

0 引言

壮族“以黑为美”的服饰是一个充满深刻历史背景的独特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壮族丰富的审美传统和深刻的文化意蕴。在现代美学视角下,审美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现象,涉及对美的感知和价值判断。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而壮族的“以黑为美”则展现了一种与主流审美观念不同的审美理念。

1 现代美学与服饰文化的考释

“美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8世纪提出的。他在1750年提出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现代美学是一门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哲学分支。它关注美的本质、审美体验、审美观念、艺术和美的价值等问题[1]。

1.1 现代美学的基本理念

首先,现代美学强调美是主观感受和体验的产物,也追求一定的客观性,以理解美的普遍性和共通性。即它依赖于个体的感受和判断。每个人对美的感知和评价都不相同。其次,不同文化、个体、时代和社会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标准,鼓励尊重和探索多元的美。现代美学涌现众多审美理论,如形式主义、符号学、后现代审美、文化审美等,它们各自提供不同的理论框架,以解释和理解美的本质。最后,现代美学注重反思和批评。鼓励对审美观念、价值和标准进行批判性思考,以促进审美观念的发展和改进。

1.2 审美观念与服饰文化发展

随着时间、地域、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的变迁,壮族服饰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一个时代的主流审美观念往往直接反映在服装设计上。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对人体解剖学认识增强,因此衣着开始更加注重体现人体曲线。同时,由于跨文化的融合,不同文化的服饰元素被各地接受并融合,这将影响当地的审美观念。科技的发展改变服装的制造工艺,高科技面料的出现影响人们的审美取向。总之,审美观念与服饰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服饰文化是审美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同时,审美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服饰的演变和发展。

2 壮族服饰“尚黑”历史文化渊源

作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其起源历史、特色文化、服饰变迁等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部分。其发展的大致历程:原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建国至今。

在原始时期,考古学家在(今)桂林的甑皮岩遗址中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物提供重要线索,推测壮族先民使用兽皮或植物纤维等材料缝制衣物。这些遗物是关于早期服饰的重要资料[1];在春秋战国时期,《战国策赵策二》记载:“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骆之民也。”左衽习俗沿袭至今;在秦汉时期,秦国统一天下,促进民族融合;在汉朝时出现葛布,据《汉书》记载:“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经商贾者多富焉。”可知该时期出现丝织品;在唐宋时期,南平僚男子着左衽服饰,女子则横布两幅,头戴巾衣,被称作通裙。宋代棉花种植广泛,有“夏着麻衣,冬穿棉布”之说[1];在明清时期,壮族女子穿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称为“黎桶”,妇女也著黎桶,下围花幔;在民国时期,壮族传统服饰开始趋于同化,人们逐渐改穿由土布制成的唐装,延续至现在。早在明清之际,壮族服饰已显现出共性。壮族服饰的众多支系族群中,其中自称为“布壮”、“布敏”的壮民们身穿黑衣、黑马甲、黑裤或黑裙等,妇女多穿上衣下裤,布料都以植物浸染而成。

壮族服饰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中“以黑为美”是其独特的审美观念之一。“以黑为美”是指壮族人民对黑色的偏爱和重视。在壮族文化中,黑色有着深厚的文化意涵,被视为高贵、庄重、典雅的颜色。传统上,壮族人认为黑色可以防邪避祸,在服饰中应用较多黑色以带来好运。同时,黑色也是大地的色彩,代表着土地的肥沃与丰饶,表现稻作文化的底蕴。人们穿上代表吉祥和尊严的黑色服饰,以此表达对祖先和自然的尊重。在染织技术上,壮族妇女通过染织技艺将经过特殊处理后的布料呈现出天然的蓝黑色,既有防水防潮的功能,又有美观大方的效果。因此,黑色成为壮族族群崇拜的色彩图腾和鲜明的种族标记,也是壮族尚黑文化的渊源。壮族“以黑为美”审美观念不仅是对颜色的偏爱,也根植于壮族深厚的文化土壤和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理解。

3 壮族服饰“尚黑”的审美观念

3.1 壮族服饰“以黑为美”的表现形式

色彩基调的审美意蕴。黑衣壮服饰的“尚黑文化”有其独特的个性,主打黑色基调。色彩是审美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蕴含着多种心理要素的渗透与交融。服饰透过简洁的线条和色彩展现穿着者的内在气质,是一个民族民族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体现;黑衣壮传承传统,体现其坚韧的生命力和独特族群气质[2]。“黑色”一直作为壮族服饰的主色调(黑衣壮),男女老少,无一例外,纯粹的黑色是本民族最基本的颜色,显示其独特之处,如图1所示。“尚黑文化”赋予其俭朴纯厚、清远寡欲、坚实不耀的审美品格,且这种品格化为一种巨大的民族审美力量,团聚族人为一心,共同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与社会祸害。

图1 黑衣壮服饰展示(笔者拍摄)

服饰图案审美意蕴。设计师通过夸张、象征和寓意等手法,创造装饰图案与纹样用于服饰配件,以美化、点缀和塑造服装风格。黑衣壮妇女用红、黄布条剪成细小条状,还有蓝色、蓝色等颜色作为辅助色,将彩色细条装饰在衣袖、衣领、袖口以及下摆处,有的用彩色丝线形成的波浪线条去衬托整体,比较素雅稳重。服饰造型图样和与色彩透露着女性的阴柔美与灵动美。以那坡黑衣壮背带为例,壮族妇女都会绣制精美背带,且以拟人化的称呼将背带分成背带口、背带心、背带柱子、背带手、背带屁股、背袋尾巴六个部分[3],将其看作呼吸说话的生命体。其中,背带心位于中间,起到包裹孩子的作用。背带心为正方形,普通边长35厘米,纹样建立在背带形状基础上,刺绣由剪纸花样决定其样式。首先,妇女利用丝线厚度,以挑花等手法使剪纸纹样具有立体感,且产生浮雕装饰效果。背带刺绣设计剪纸纹样一般为圆形纹样或四方连续图样,四角呈现角隅纹样,四边为二方连续图样,图案采用对称与均衡式构图[4],装饰采用多种纹样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心线周围配置同形、同色、同量等近似形纹样,具有形式美感。

现代美学视角下壮族服饰图案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使其既有民族的独特魅力,又符合现代审美趋势,展现一种文化与时代的交融之美。

3.2 现代美学中对“以黑为美”的阐释

“以黑为美”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美学观念不仅体现在服饰中,也体现在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领域。首先,“以黑为美”反映他们对本文化传统的尊重和坚守。其次,它也强调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黑为美”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其自身的审美标准和美学追求。最后,现代美学也关注审美观念的转变和发展。“以黑为美”在现代社会可能会有新的演绎,不仅限于色彩的选择,也可能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形成新的审美趋势。

3.3 壮族服饰“以黑为美”审美观念转变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壮族“以黑为美”的观念体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壮族服饰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新的颜色、样式和材料与其发生碰撞,使得壮族服饰更加多样化。随着旅游业发展,为了吸引游客,有些地方可能推出更加艳丽和多彩的服饰,也促进“尚黑”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普及和信息传播,青年一代更注重个人表达和时尚感,而不仅是传统的“尚黑”观念。在转变过程中,壮族族群可能吸收汉文化元素,但仍保留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特征。这种文化传承体现壮族人民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尊重和保护,同时也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4 壮族服饰“以黑为美”的审美价值

4.1 壮族服饰的文化认同与自我表达

服饰作为民族标志的符号往往与文化身份和自我认同密切相关,所谓“文化认同”,即是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意识形态与行为习惯,有历时的延续性。彭兆荣先生曾说过:“任何民族和种族遗产可看作为确定族群范围的认同与传承关系。我们倾向于将文化遗产视为族群性表达和谱系性记忆,强化族群的凝聚力与认同感。”尤其在节日和重要场合,穿戴独特黑色背带、黑帽、黑马甲、黑裙摆等,且服饰经过不断浸染成为经典黑,无不透露着壮族对黑的信仰与从崇拜。壮族通过服饰中的每个细节,如图案、颜色、材料以及制作工艺,都传递着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4.2 壮族服饰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壮族服饰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服饰结构中,其结构和款式为当代设计提供了灵感。例如,宽松的上衣、长裙和宽大的袖口等,这些元素在现代时尚设计中也能看到。制作工艺中,壮族服饰刺绣和蜡染技术被认为是独特和高质量的。现代设计师从中获得启发,将这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之中,为现代产品赋予传统的魅力。在跨界融合中壮族元素和现代设计的碰撞,这种跨界合作使得壮族文化得以在不同的领域得到传播和发扬。

同样现代设计融入尚黑文化,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审美的一种创新。时尚设计中,将服饰的直线式剪裁与传统壮族服饰的结合,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服装。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将尚黑文元素融入现代艺术创作中,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新媒体艺术,都展现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现代设计与尚黑文化的结合,不仅促进壮族“尚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一种双赢的文化与创意的结合。

4.3 跨文化视角下的审美权力与平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主体文化往往有更大的审美权力,意味着它们的艺术标准、审美价值和流行趋势对其他文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其中涉及到审美权力、文化自主性以及认同感等多方面的因素,一些边缘或少数文化审美可能被边缘化或误解。对于壮族的“尚黑”文化来说,这意味着我们应当认可自身审美标准的价值,提升本民族认同感和审美价值。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趋势对于边缘文化群体是一个挑战。因此,促进文化平等的政策和措施对于保护这些族群免受主体文化侵蚀至关重要。对于壮族“尚黑文化”来说,这可能意味着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推动对其文化特色的保护和宣传。

总之,广西壮族集体世代所传承约定俗成的尚黑文化习俗,体现在节庆活动或祭祀仪式中,全身皆着黑色盛装,“以黑为美”成为壮族独特的审美理念,其渊源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根源和黑色生活美学价值,形成了稳固族群认同的审美价值。

5 结语

随着跨文化进程的加深,壮族尚黑文化和现代设计的融合是一种必然,需要设计师在对壮族服饰造型进行应用时感受到民族魅力,并分析继承和发扬措施,借助设计以达成传统文化的再生,增强社会各行业的审美观念。

壮族“以黑为美”不仅是颜色、吉祥庄重的象征,更是对于自然崇拜、祭祀习俗、辛勤劳作、坚韧不拔精神的体现。现代审美趋向多样化、个性化,而“以黑为美”的意义正好与这种趋势相吻合,它能够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文章对“尚黑”文化的研究中,可能忽略一些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互与影响,在现代应用中的实际价值和意义还未完全揭示。此外,现代审美视角下的研究也强调了它在时尚和艺术领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社会中促进文化交流与共融。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融合,使这些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得到丰富的传承和延续。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背带壮族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相机背带
婴幼儿软背带和牵引保护带产品 标准缺失 谨慎购买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5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