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绣中的历史与传说

2024-01-14牛德智

西部皮革 2023年24期
关键词:苗绣蚩尤纹饰

牛德智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苗绣是苗族特有的传统技艺,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刺绣好手,在丝丝缕缕中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秀出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在各兄弟民族中耀眼夺目。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坚韧民族,却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文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智慧的苗族先民使用针线代替纸笔,纹饰代替文字,绣出了自我的传承。在长久以来的民族迁徙中,各支系苗族虽各天地一方,但服饰上的纹饰与背后的故事保存了苗族共同的民族文化。

苗绣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记录、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其纹饰主要是历史事件、鸟兽百虫、各类花草与几何线条,各类纹饰线条活泼多变,清晰流畅,反映出苗族高超的手工艺,各类纹饰也是对本民族历史、传统、独特的生活哲学的具像化符号化表现。

1 古老的技艺——刺绣

苗族刺绣在各民族中皆有名气,清代陈浩著《蛮苗图说》中提到苗族,称“今亦男耕女织,其布精细”“近水而居,善种棉花,女则自纺织”[1]。清代《贵州通志》里也有相关记载,“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后染之,既染去蜡,则花见,饰袖以锦”[2]。刺绣是人类共有的技艺,中国最早有传说“舜令禹刺五彩绣”,说明上古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针线进行创作了,在战国时代,刺绣已经开始精美成熟,唐宋时期进入巅峰,“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是对当时刺绣工艺的反映。作为兄弟民族的苗族同胞也早早习得刺绣技巧。据说,早在苗族先民开始迁徙时,就精通刺绣。苗族自上古时代便开始从黄河流域迁徙,是一个长期处于流动状态的民族。在迁徙途中,一切生活用品都向便携性发展,比如苗族银饰。苗族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却没有文字,在民族大迁徙途中刺绣便起到了如其他民族文字记录的作用,如“兰娟衣”就是把各种历史记事抽象成为图案并刺绣在服饰上,身穿的服饰就多了一份民族文化传承的功能,这也是为什么苗族先民能在大迁徙中保持自身文化。

苗族多聚居在西南山区,山河交错造成的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使苗族形成了各部自己独特的文化。明人清人就根据各苗族服饰,头饰来区分。如多穿红衣就为“红苗”,多穿白衣就为“白苗”,发髻似牛角就为“角苗”[3]。不过用服饰外观来区分苗族各部也侧面说明苗族的纺织手工业较为发达,能够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苗族的纺织业里,刺绣与蜡染总是密不可分的,蜡染多以青黑色为底,待布匹风干,再用多彩的丝线刺绣于料上,一套精美的苗族传统服饰便制成。每支苗族都不缺能工巧匠,有着自己的独特技艺,如雷山县苗族的双针锁绣、绉绣、辫绣等,花溪苗族的挑花绣,剑河县苗族的锡绣城步苗族的劈线绣等。

苗绣也展示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惊人的创造力与高超的艺术感。在绣纹里,色彩鲜明大胆,线条简明流畅,图案灵动活泼,充满了自然活力的气息,如图1①。同时,苗绣图案也讲究对称均衡,对称出现在各个民族的文化里,其不仅仅是一种高效的工艺制作技术,也体现了人们对秩序的向往与美满的希望。在一些民族包括苗族的世界观里,对称也是对生命热爱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苗绣图案大多简介明了,这也许与苗族重迁徙或者独特的记录手段有关,图案多用高度抽象的线条或精细的白描描绘事物。苗族绣娘很擅长观察,同时也擅长把复杂的现实事物解构成抽象的点线面,再用针线重构出其在服饰上的投影。青涩可爱的简笔图案透露着这个民族对自然无限的热爱。苗族是一个坚韧古老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适应力强的灵活民族,在苗绣变化多端的图案里,似乎看到了这个民族无穷的生命力。多彩的丝线在服饰上灵活穿插回旋,好似林间穿行的苗族勇士,轻快灵动,织成的富有生命力的图案让人很难不为之惊叹。

图1 古画里的苗族妇女织布图Fig.1 Miao Women in weaving

2 鸟与蝴蝶——刺绣中的创世传说

“贞观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乌熊皮冠若注旄,以金银络额,披毛帔,韦行縢,著履。”在《新唐书》里描述了一位身穿华丽服饰的苗族首领,他精美的服饰引起当时众人惊叹。长安的官员们感受一点小小的苗族震撼后便上奏唐太宗,当时的画家领命作出了名作《王会图》。这位引起震撼的首领是当时称为“东谢苗”的头人谢元琛,他身上穿的是代表着苗族文化的百鸟衣,如图2②,又称古藏服。鸟是苗族文化里的重要指物,有的苗族部族还自称“嘎闹”,意为鸟。在苗语中部方言区的苗族部族里有传说在苗族的先祖繁衍出许许多多的后世子孙,后生们分居于二山峡谷中,但是峡谷太陡使许多后生落入谷中,这时有一神鹰从天而来,飞入峡谷将其救之,延续了苗族的血脉,为了感神鹰之恩,人们将其奉为神明祭之。即使各支苗族的风俗各不相同,但是对鸟的崇拜是不约而同的,鸟这一形象成为联系苗族各支的文化纽带[4]。

图2 贵州榕江平乐苗族百鸟衣男盛装Fig.2 Miao Bainiao Robe

百鸟衣中花纹丰富,既有流畅灵动的百鸟百虫线条,也有对称抽象的几何图形,大胆鲜艳的色彩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服装版型彰显实用主义,“T”型款式适应了苗族日常生产生活,同时简单的大平面布料也能够充分利用进行刺绣,在服装上经可能多的绣出纹饰。

“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这是出自国家级非遗的《苗族古歌》中《枫香树种》篇的一句唱词。其中“妹榜妹留”是苗语“蝴蝶妈妈”的谐音。在苗族的创世传说中,蚩尤与炎黄联军争霸兵败涿鹿后,被俘虏诛杀,但关于蚩尤之死却有不同版本,涿鹿之战失败后蚩尤被活捉并当场处死,但是出于对这位劲敌的敬畏,炎黄联军直到蚩尤死透后才取下了束缚他的枷拷并丢在荒野里,染上蚩尤鲜血的枷拷却化做了一片鲜红的枫林。这是一种传说,还有一种传说是蚩尤并未被杀,而是被枫木制成的枷拷关押,不忍受兵败之辱的蚩尤便直接坐化成一颗枫树,生长在黎山上。关于蚩尤战败身死的传说,还有一种被肢解并抛尸异处的说法,这次蚩尤并没有化作枫树,却也是化为强烈的怨魂,在特定的日子里出来作怪[5]。关于蚩尤的结局众说纷纭,作为认蚩尤为民族先祖的苗族显然是多数没有选择作怪冤魂这一不符一代枭雄形象的说法,而选择了化为枫树这一浪漫主义的说法。

作为先祖精气神化身的枫树,在《砍枫香树》篇里唱到一位神人砍树,在神人“砍倒了枫树,变成千万物。锯末变鱼子,木屑变蜜蜂,树心孕蝴蝶,树牙变飞蛾,树疙瘩变猫头鹰,树叶变燕子……”呈现出一番一树倒万物生之景。后来,树中化生的百鸟与蝴蝶结伴而行,在遭遇灾难后,蝴蝶与神鸟分散,并生下了十二个蛋,十二个蛋里又孵出了神人百兽,其中的姜央,是了苗族的先祖之一,蝴蝶妈妈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苗族的始祖。以上的传说可以看出苗族人民认为百鸟与蝴蝶与上古之神蚩尤有着强烈的联系,作为蚩尤的化生物,枫木、百草、百鸟与昆虫特别是蝴蝶,都是苗绣共同的母题,从图3②所示西江苗绣可以看出,尽管各个支系苗族的绣花或美术风格各有不同,但是对于本民族关于开天辟地、万物起源的主题以及对鸟与蝴蝶的崇敬是高度一致的。

图3 西江苗族绉绣蝴蝶纹绣片Fig.3 Xijiang Miao embroidery butterfly pattern piece

3 先民往事——服饰上的历史插图

在湘西黔东分布的苗族各部有一个传说,相传在逐鹿战败后,苗族先民的大迁徙便开始了。在迁徙开始后,苗族先民的生活开始向高机动性转化,一切生活物品都体现了便携性。离开家乡总是痛苦的,迁徙之路也很漫长,族人里多愁善感的人们开始记录新的生活,但记录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是非常麻烦的,留下的记录物件也是迁徙途中的负担,为了不使人们忘记过去与记录生活,一位有创造力的女首领用针线把事物用刺绣的方式记录在服饰上,这样既能记录事件,又能美化服饰。族人们便兴高采烈的开始了绣花记录的活动。之后为了纪念这位天才般的女首领,苗族人们便用她的名字兰娟冠名这种服饰为“兰娟衣”,如图4③。但是遗憾的是,由于苗族是一个分散的民族,兰娟衣只主要流行在东部方言区的苗族人民中。但是其记录的历史,却是整个苗族历史的平行写照。

图4 松桃苗族兰娟衣Fig.4 Songtao Miao Lanjuan cloth

兰娟衣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也是一幅中华大地名胜的记录,如黄线代表的黄河,蓝线代表长江,蓝方块代表的洞庭湖,每一针每一线,是苗族先民迁徙的历史,也是苗族人民对热爱的中华大地的纪念。在定居后,兰娟衣也成了苗族年轻女子的嫁衣。

在黔中分布的苗族中,服饰上流行刺绣蚩尤样的纹饰,如出自台江县施洞镇的一块绣片上描绘了蚩尤骑乘神兽“龙牛”,手持铁叉,神情威武,如图5④。相传蚩尤发明了刀、杖、戟三件神兵,其中不失理解为苗族早期社会里的法律、宗教、军事职能的分化。手持的铁叉好似农业生产里用的农具,而身骑的牛身神兽“龙牛”也展示了古早苗族先民们已经开展农业活动,是进入了定居生活的农业文明的民族。左有神鸟与蝴蝶,下也有神兽百花,描绘了一副古早苗族人对英雄的崇拜,社会的分工与崇敬自然的世界观。

图5 台江蚩尤绣片Fig.5 Taijiang Chiyou embroidery piece

在许多苗族部族中,四角形与八角形可不仅仅是服装或者用品上抽象的装饰图形,在图形背后,也是一番充满浪漫主义的英雄史诗。相传蚩尤战死后,化为了四颗神树(一说是四位英雄来守护蚩尤坟墓),守护在蚩尤身边,四角形的中央即是蚩尤,四个角便是四颗神树。八角纹也是苗族常用的纹饰,历史上八角纹作为几何纹是众多民族都普遍采用的纹饰,在众多民族中,八角纹代表着太阳。华夏文化圈内,八角纹除了有太阳之意,也有着八个方位之意,体现了早期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苗族的八角纹与众多民族相似较多,也有着太阳与方位之意。但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是八角纹在苗族多了一成枫树叶之意,作为苗族精神世界的生命树,其树叶也必然是神圣的,八角纹作为树叶的高度抽象形象寄托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对自身起源的崇敬。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封建时代,苗族人民不畏强暴,不堪王侯将相的压迫,常常号召各族人民奋起反抗。英雄不论在哪个民族都是受人尊敬的,苗族人民用自己的手艺,把英雄们绣于布上,如图6所示②,英雄的故事也将随着服饰代代相传下去。

图6 苗族女英雄幺么细形象绣片Fig.6 Miao female heroes embroidery

4 苗绣里的民族交融史

“女子善纺织棉葛布,颇精细,多售于市”,这是陈浩在《蛮苗图说》里的一段文字。可以看出苗绣在民族交流中,也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与之通商的货物,其品质与外观也获得了众多民族的称赞。一个民族存在于世上是不可能不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的,任何孤立的民族,都无法长久的保留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如大河奔流,在与新的文化交融中实现自身的长存。上文提到,苗族先民本是居住在中原腹地的部落集团,在多年的部落争霸中败于炎黄集团,最终走上了迁徙之路。似乎暴力与战争是当时各部落间的主题,但是随着我国考古学的新发现,不断有考古证据证明上古时期的人文交流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停止。苗族先民们在上古时期就与华夏各部族有着广泛交流,大家互通有无,相互交流,共同崇拜着开天的盘古,虽然战争无情地打散了各民族,但是交流形成的文化使得不论各民族身在何方,有着相同的文化纽带相互联系着。

苗绣里常见的纹饰,如上文提到的八字纹,华夏民族中有着共同的天地乾坤之说法,这些许是上古文化交流而产生的共识。同时,在出土的各类古陶器与织品上,均有着极其相似的纹饰,说明各民族在历史上是有着强烈的联系的。进入明清时代,中央朝廷改土归流更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一些汉族的纹饰开始出现在苗绣里,如龙凤呈祥、喜鹊闹花、福寿喜字、如意纹、花纹等,也有一些经典的历史典故开始绣入,如三国演义、杨家将等。

进入现代,西南的天堑已被开通,各族人民的交流更加便利,外国传来的异域文化也进入了苗绣的艺术世界。传统英雄也有了新的呈现,如图7②所示,苗族英雄张秀眉也戴上了象征反抗压迫的军帽,这穿越时空的元素碰撞,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英雄的敬重与对解放军崇拜。

图7 台江五星军帽张秀眉绣片Fig.7 Taijiang Red Star Military Hat Embroidery Piece

5 结语

苗绣是承载着苗族千百年历史与独特文化的载体,一针一线尽显民族史诗。虽然苗族长久以来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但是刺绣在族人里的能工巧匠的创造下,起到了文字的作用,每一副纹饰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长久在历史里迁徙的苗族是一个分散的民族,各支系间会有不同风俗,不同信仰,甚至不同的语言,但是供奉着同样的先祖,通过服饰上一些共同的纹饰,苗族各部虽天各一方,但文化上是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苗族是一个善于吸收新文化元素的民族,苗绣上出现的其他民族的纹章与传说,就是苗族对外交流的写照,在长时间的民族交流中,各民族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处局面,苗族同样是文化的传播者,从《王会图》背后的故事到明清时期的“善织,易布于市”都体现出苗族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输出。进入现代,苗绣在受到工业化的冲击后有所衰退,但进过各界人士不懈努力下,在新的技术与文化下,苗绣还将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

注释:

①图片摘自《蛮苗图说》。

②图片来源于贵州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https://www.gzmuseum.com。

③笔者拍摄于贵州民族博物馆。

④图片摘自《浦东时报》(2017-12-17)。

猜你喜欢

苗绣蚩尤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基于湘西苗绣图案的数字化设计创新研究
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蜡染的纹饰探讨
苗绣
雕漆纹饰的修复
大战蚩尤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蚩尤之歌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