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英涛先生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管窥
2024-01-14徐会臣
摘要:祁英涛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保护专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80年代参与主持了大量重要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对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多次参与全国古建专业培训授课工作,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建筑保护人才。本文以作者亲身经历,记述了祁英涛在1980年湖北当阳玉泉寺全国第四期古建筑测绘训练班、1981年山西运城古建培训班的授课情况,着重记述了祁英涛主持的1980年代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工程全过程,指出祁英涛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奎文阁修缮工程中主要体现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修缮工程中采取的保护加固措施、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用等方面,特别指出祁英涛在修缮工程中提出的坚持经常性保养工程、建立专业的直营维修队伍、充足的材料储备等理念,让其在从事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受益终身。
关键词:祁英涛;奎文阁修缮工程;古建筑保护
1978年我开始从事古建维修工作时,正值曲阜孔庙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全面修缮。1980 年、1981年山东省文物局两次选派我参加文化部文物局在湖北当阳和山西运城举办的古建培训班学习。1987年,我又参加了国家文物局委托东南大学举办的古建干部专修班学习。4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工作,所取得的一些成绩离不开业内前辈专家的传道授业解惑, 而祁英涛先生便是我求学路上的师长之一。
1985—1987年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工程,由祁英涛和孔祥珍两位先生主持,通过对平坐层以上的木结构落架大修,并对平坐层柱网进行木斜撑和对角柱实施拉筋加固措施,重点解决了奎文阁上层柱子倾斜病害。同时还对大木构件实施铁件和高分子材料加固措施,提高了上层大木构架的整体强度。作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我全过程参与了项目实施,有了更多与祁英涛先生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一、古建培训学习
1980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文化部文物局在湖北当阳玉泉寺举办的全国第四期古建筑测绘训练班学习。学员来自全国29个省市共64人,大都为文博单位人员,我是唯一来自基层的学员。训练班师资力量主要为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文保所”)的古建专家。第一阶段课程为理论及基础课的集中学习,上午课堂教学,下午分组复习辅导,晚上还要完成课堂作业。罗哲文先生讲授文物政策法令,杜仙洲先生讲授古建筑概论与古建筑勘查,余鸣谦先生讲授古建筑构造,祁英涛先生讲授古建筑保养维修和古建筑工程预算。第二阶段课程为李竹君老师讲授古建筑制图与古建筑化学加固、古建筑测量实习;梁超和杨玉柱老师辅导训练班课程复习与制图;湖北丁安民老师曾是第三期全国古建筑训练班学员,他讲授湖北古建筑,并指导武当山古建筑勘查实习。三个月的学习,使我初步掌握了古建筑构造与法式特征、古建测量制图及古建筑保养维护等知识。祁先生讲古建筑保养与维修时认为:“维修原则是恢复原状与保存现状,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原来时期的样子叫原状,我们现在所恢复的就是现存的原状;结构复原,科学性比较高;全部恢复原状,数量比较少;一般现状是一个建筑物现有健康面貌”。在谈到经常保养与重点维修时,他认为:“目前大多以保养为主,保持建筑不塌不漏,大面积维修比较少”。祁先生讲授的古建筑保养维修与古建筑工程预算编制方法,使我在以后的古建维修工作中受益良多,不仅把所学知识用于曲阜古建筑的保护工作,而且还受山东省文物局委派参与和指导了省内多地古建筑保护工程。
1981年5月,文化部文物局委托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在运城关帝庙举办了一期16省市文博人员参加的古建培训班。为了让我进一步巩固1980年的学习成果,山东省文物局让我再次参加了培训。通过四个月的学习,使我进一步拓宽和巩固了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特别是对山西唐、宋、辽、金、元早期建筑结构与法式特征有了更直观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培训期间,主办方邀请了16名专家学者进行了专题讲座,祁英涛先生讲授了古建筑年代鉴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记忆比较深刻的是古建筑勘查应注意“两查与两比”:两查即调查建筑物的现存结构情况和查找有关文字记录资料;两比即现存结构与已知年代建筑或法式对比和现存结构与文献资料对比。
二、奎文阁修缮工程
曲阜孔庙奎文阁,原称“藏书楼”,创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重檐五间。金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改为三檐五间,更名为“奎文阁”。明弘治年十三至十七年(1500—1504 年),扩建为三檐七间。奎文阁是我国著名的木楼阁建筑,500多年来,经历了清康熙七年(1668 年)鲁南大地震的洗礼,其间多次修缮,但基本上保持了弘治重建时的风貌。
1935年,梁思成、莫宗江先生对曲阜孔庙建筑进行全面的勘测研究,并制定了详细的修葺计划与工程预算,其中奎文阁编制了详细施工方案,但因时局动乱影响未能实施。
1950年、1956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和古代建筑修整所的古建筑专家先后到曲阜勘测孔庙奎文阁。祁英涛和杜仙洲先生参加了1956年的勘测工作,当时祁先生任古代建筑修整所建筑组组长。1959年、1981年,国家两次拨款为奎文阁修缮备料。
1983年,文化部將奎文阁修缮工程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由文保所的祁英涛和孔祥珍先生具体负责指导勘察测绘、编制施工方案,当时祁先生任古建研究室主任。1983年4—12月,文保所和曲阜文管会合作完成了奎文阁的勘测工作。1984年2 月,我与王家利、孔祥民赴文保所的办公地北大红楼,在祁先生和孔先生的指导下绘制奎文阁施工图和大木构件加固图纸47张。同年11月,文化部文物局批准奎文阁修缮方案,山东省文化厅成立奎文阁修缮委员会,曲阜文管会古建修缮队负责施工。奎文阁梁架修缮工程于1985年1月4日开工,1987 年5月1日竣工,历时两年四个月,投入资金110 万元。
(一)勘察奎文阁
1983年4月初,祁英涛和孔祥珍先生到奎文阁现场。祁先生详细看过后,认为奎文阁木构架为明代遗构,一层外圈八棱石柱柱础具有元代风格, 可通过测量看上层柱子是否有侧脚和升起。他说: “从夹层平坐以上看,整个建筑柱子逆时针方向倾斜,东北角和东南角尤其严重;暗层柱梁是同时安装的,跨空枋是后安的。夹层正身和转角童柱伸出的挑梁看上去都由三块木料组合而成,可又像是同一块木料,应是为了安装方便采取的变通措施。上层平坐栏杆和腰檐门扇疑似明代的;腰檐桃尖梁、穿插枋普遍存在前倾现象。”关于后续的修缮加固措施,他说:“在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中,应合理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
在奎文阁勘察测绘工作会议上,祁先生提出:“奎文阁修缮工程要先行前期勘察,然后再进行修缮方案设计。目前,国家文物局文保所古建筑保护工程技术人员已不能完全满足各地文物保护工程需要,因此,奎文阁修缮工程下一步测绘工作要配备3-5人的勘测小组,必须配备年轻技术人员靠上抓,其中配备一名木工师傅从头到尾参与测绘工作”。为此,曲阜文管会古建修缮队经验丰富的木工师傅李天祥全程参与了随后的勘察测绘、木构件编号及残损构件统计工作。
(二)修缮工程筹备
1985年2月24日,在文保所汇报奎文阁工程脚手架搭设及工程筹备情况时,祁英涛先生讲了以下需要注意的问题:
1.做好奎文阁工程前期编号画图工作,具体工作由孔工(孔祥珍)向徐会臣交待。
2.工程需要更换的圆椽子必须使用独心杉木椽子,回去后要抓紧购买;飞头、翼角方椽可用红松一类的木材,这是整个工程最关键的技术问题。另外要买一些家材木,如径基比较大的榆木、家槐木、柏木等,斗栱维修所补配的构件必须使用硬质木材。
3.工程上涉及必须更换的木材,可以预先粗线条加工。所有木构配件都要经过干燥处理。需要使火的要采取烘干处理;另外要把木材加工成方木和板材,放入凉棚下慢慢晾干,不宜放在太阳下直晒。
4.奎文阁施工最好结合其他工程穿插,单独一项工程很容易造成窝工浪费。建议给省局讲一下,再调整一部分专款,在孔庙搞上几个小工程, 这样有利于穿插施工,既保证工人有活干,又能节约管理费。
5.回去后要准备购进杉杆,规格不得小于φ12cm,再购进一部分檩条木材,如落叶松。
6.同意保留室内彩画,仅重绘外檐彩画。室内木构彩画要包裹保护好;外檐彩画要做好临摹。
7.地面砖加工后,建议刷生桐油,大约2吨。最好在铺墁之前先刷好,桐油干得比较慢,需要半年才能干透。
8.北京有两家琉璃瓦厂,故宫门头沟瓦厂质量比较稳定;另外山西也有几家,如需要可与柴泽俊联系。回去把原有瓦件和需要添配瓦件数量统计一下。
(三)修缮工程启动
1985年3月9日,祁英涛先生在奎文阁修缮工程现场提出:“要对木材干湿度进行测试。用于维修工程的木材干湿度标准不应超过10%~15%。榆木收缩率比较高,下料时尺寸要放大”。他还说: “琉璃瓦件在制作上一定要叮嘱瓦厂,注意一定不要把色釉浇到瓦的侧面,即与灰结合的部位,否则会因黏接不牢而造成屋面漏雨”。
在当日下午召开的奎文阁工程会议上,祁先生讲道:“我从1956年开始接触奎文阁,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奎文阁搭起来架子,因为已30年了一直在准备维修。奎文阁工程从技术上来说要比其他建筑都复杂。”
1.架子问题。大梁如果落至地面易破坏彩画和榫头,最好不落至地面,要搭承重架子。一般的承重架子靠外边用比较细的杉杆,里边承重用粗一点的杉杆,现在奎文阁恰恰相反,必须加固好外侧脚手架,或者更换粗一点杉杆。
2.编号问题。不仅编在纸上, 还要编在实物上,大梁要在两端钉牌。斗栱要一攒一攒的编号后再往下运送,配制的小构件也是这样, 配好后原攒不动。
3.夹层是结构层,准备把加固用在夹层,增加剪刀撑,以防以后歪闪;加固的重点和目的是防止以后继续倾斜。
4.去年八个琉璃厂评比,有的窑厂艺术形象好,有的窑厂胎子好。评比结果是山西的一个窑厂艺术造型第一;承德的一个窑厂胎子第一。
5.奎文阁编完号落架之前,孔工再来曲阜,她要上去看一下具体情况。孔工要核对一下才能开工。需要再检查找补一下,看有没有遗漏掉未编号的构件,如有需再补上。全部构件编号一定要在落架前编到构件上。
6.屋面上瓦时一定要在春天,宁可推迟半年工期。
7.花架椽、脑椽径基可以有误差,但误差要尽量小。角梁、翼角飞椽用红松,其他飞椽可以用花旗松。
3月11日下午,祁先生、孔先生同奎文阁修缮工程委员会班子成员、退休顾问、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合影后,两位先生向技术工人现场授课培训。祁先生讲了古建筑修缮技术、保护措施和工程质量要求等;孔先生主要针对奎文阁落架工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传授给工程技术人员。傍晚,在工地会议室向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放映了山东省文物局专程赴日购买的日本东大寺大殿大修纪录片。
8月9日,关于一层桃尖梁加固,孔先生回北京向祁先生汇报。他建议将原来使用槽钢加固做法改为两侧夹板做法,孔先生在给我的信中画了两侧夹板加固做法草图。我看了草图后,认为一层桃尖梁为上下拼合梁做法,不适合采用两侧夹板做法, 建议改为铁箍螺栓加固比较好。19日下午孔先生打来电话,同意我信上提到的铁箍螺栓加固方法。
9月14日,孔先生檢查奎文阁木构修配加固与安装情况。当日下午在工地会议室座谈会上,孔先生说:“奎文阁一层拼合桃尖梁做法很特别,在其他修缮工程中还未发现过这种做法,应该说这种拼合梁做法在结构受力上并不科学”。
(四)修缮工程检查
1985年12月9日,祁英涛先生与杨烈、崔兆忠两位先生检查奎文阁修缮工程,回到工地办公室与工程技术人员及退休顾问一起进行了座谈。
祁先生讲道:“我们3月份来过一次,这次看过工程修缮情况,认为工程进度比较快,质量方面还是可以的。我们的要求是质量第一和安全第一, 然后好中求快。大木构架安装校正是比较麻烦的事,校正尺寸一定要仔仔细细地搞。修配还是不错的,化学加固方法也正确,只是操作时不够利索, 一些外溢的树脂胶做完就应及时用丙酮擦掉。建议在构件未安装之前先将外溢的树脂胶清理掉,否则油饰不上色”。
崔先生讲道:“第一次来曲阜,看了奎文阁工程修缮情况,感觉修的质量挺好、进度挺快,我个人比较主张采用钢材加固木构件,这样能节省很多木材。建议将加固后螺栓头用锤卯固,以防螺帽溜脱。本来应该使用双螺丝母,因外露不好看,所以采用将螺丝母卯固的方法。针对柱头与额枋连接部位实施的钢板拉结加固做得很好”。
杨先生讲道:“本应早点过来,因为所里其他工作原因,整个工程只靠孔工北京曲阜来回跑。对整个过程比较满意,通过现场看和工程技术人员及老师傅们座谈,对我个人启发很大,我要把这种精神带到我们所里。修缮原则和指导思想必须明确,过程比较顺利,进度也很快。加固尽量使用了原来的材料,既保留了原来的构件,又节省了木材。这些做法我们要向外地宣传,外地有的修缮工程,重视程度不够,构件稍微有点损坏就更换掉”。
孔先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
(五)修缮工程验收
1987年5月12日,召开奎文阁工程初验座谈会。参加人员有:文保所祁英涛、杜仙洲、孔祥珍先生和袁毓杰,曲阜文管会孔祥林、翟福庚、徐会臣、葛春田、上官衍荣。
祁先生讲道:“奎文阁前后做过四次方案: 1935年梁先生是第一次;1950年北京文物整理委員会是第二次;1956年古代建筑修整所是第三次; 1983年文保所是第四次。我和杜工(杜仙洲)1956 年就来过曲阜,从那时起就开始酝酿奎文阁的修缮工程,测绘制作了模型,并拨款备料。我认为奎文阁修的还是比较快的,质量是好的,达到了30年前的愿望。整个木构件、屋面瓦活做得比较好。油活楼梯做得稍差一些,外檐彩画还可以。平坐和下层地面砖缝要再修一下。腰檐、平坐和下层内廊斗栱也要做上铜护网。角梁现在做的是绿肚皮,上部是红色,应改为全绿。另外,避雷下引线离墙体太近,只有50毫米,应离开墙150毫米为宜”。
杜先生讲道:“半个世纪以前30年代,也就是1935年,受山东省厅委托,梁思成先生来曲阜孔庙做了勘察设计。我们现在做的加固措施比梁先生的还进了一步,修的是比较成功的,几十年的愿望实现了。总的来说大木作质量是做得不错的,加固活是做得挺好的。差距是细墁方砖质量不太好, 这主要基于砖的质量差。建议砖瓦固定窑,投入一部分资金扶持一下,烧制停泥砖和澄泥砖”。他还说:“现在的红土普遍质量差,太黑;他们现在只生产粗加工的红土,应该和博山生产厂方商量,让他们做细加工的红土。洋绿和金箔应该储备一些材料,金箔最好用库金”。在谈到人才培养和工程质量时,他说:“古建队伍素质还应该提高,注重培养青年工人,培养自己的子弟兵,发展直营队伍, 要规范化,讲标准、讲规范,按照法式做。”
孔先生对竣工报告提出两方面书写要求:一是竣工总结报告。主要用于汇报工程前期准备过程,修缮工程范围与内容,施工组织,主要修缮措施与工程做法,用工用料及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工程技术报告。主要写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技术总结,先写前边部分。孔先生让我准备素材。
祁先生说:“下一步让孔工、小袁再来一趟曲阜,一块把工程技术报告写好,召集有关人员座谈,共同总结工作经验。另外,为了检查奎文阁以后倾斜问题,要建立一个观测点,并做好测量记录。暗层钢筋拉条要紧一下螺栓,定期上一下油”。
1993年7月,山东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及省内古建专家在曲阜召开“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技术”鉴定会。文保所杜仙洲、王丹华、李竹君、孔祥珍先生与省内专家参加。与会专家给予了一致好评,鉴定意见如下:
1.该课题组织严密,做到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技术路线可行,工艺细致合理,文物意识很强,解决了奎文阁严重倾斜扭曲的病态,工程质量优秀,成功地保护了奎文阁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历史文物艺术价值,是近年来高层木构古建筑维修工程的成功范例。
2.该课题采用局部落架整修,针对原结构中薄弱环节,在暗层中增加了木斜撑和铁拉杆,增强了木构架整体稳定性,技术措施合理、适当。
3.使用铁件及环氧树脂等化学材料粘接、灌注、加固、使更多的原构件得以保留,使用生桐油加固铺地方砖,提高了耐磨强度;新构件作旧彩画,以及设计、安装带状避雷线等新材料、新工艺,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是传统修缮技术与新工艺相结合的典范。
4.该课题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对修缮高层木构古建筑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技术”被评为1993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三、祁英涛先生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
祁英涛先生在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古代建筑修整所和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期间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如河北正定摩尼殿修缮工程和隆兴寺慈氏阁修复工程,山西永乐宫整体搬迁工程、南禅寺大殿修缮工程等。奎文阁修缮工程是改革开放之后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也是祁先生生前主持的最后一项重点工程,历经半个世纪两代人的筹备,完成了梁思成先生未能实现的心愿,在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史上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我认为,祁英涛先生的文物保护理论与实践经验在奎文阁修缮工程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改变文物原状
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提出古建筑修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奎文阁修缮工程正是严格遵循了这一原则。祁先生认为: “单体建筑的原状,包括它原来建筑时的式样,原来的结构,原来的材料质地和原来的工艺等四项内容,而且是缺一不可”。他在文物建筑保护实践中,对文物修缮工程坚持传统工艺、技术与材料十分重视。
奎文阁大木构架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劈裂和榫卯松动等病害,为了在解决结构隐患的同时保留更多原有构件,工程采用木斜撑和传统的铁件加固措施,不仅使结构得到补强,同时保护了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和文物价值。通过工程落架前对所有构件将编号草图和构件对应编号,彩画构件妥善包装;斗栱整攒包裹,逐攒修配,原位、原状维修;坚持传统材料与工艺技术,对糟朽和新更换的梁、柱、枋等构件进行剔补、拼帮和添配;对旧有开裂的木构件使用传统的铁箍加固做法,同时配合使用高分子材料对柱子空洞部位进行灌注加固和梁、檩、枋玻璃钢箍加固,使更多的原有构件得以保留延用。
(二)修缮工程中的保护加固措施
1. 高层大木落架中的保护与加固措施
祁英涛先生认为奎文阁修缮工程从技术上来说要比其他建筑都复杂,这也是多年来一直在筹备的原因之一。奎文阁创建于宋代,金代扩建,均属叠层楼阁形制,明弘治年间扩建时仍沿用了叠层结构做法。虽然平坐层外圈童柱由早期的插柱造改为整根柱子,平坐由柱身中间伸出斗栱与挑梁承挑。此做法从结构受力上要优于插柱造。但这种叠层结构与明代楼阁普遍使用的通柱结构相比,依然存在结构上的弱点。据史料记载,仅清代奎文阁就维修过七次,其中顺治十二年(1655年)和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因倾斜而修,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从根本上解决倾斜问题。祁先生认为:“落架工程首先必须搭好承重架子,确保大木构件拆卸安全;其次是做好梁架彩画保护;三是做好大木榫头保护”。1985年通过平坐层以上大木解体落架,对梁、柱、枋榫卯松动及梁、檩、枋开裂部位采取铁件拉结与铁箍加固措施。
2. 上层柱网扶正加固
祁英涛先生认为:“大木构架安装校正过程比较繁琐,校正尺寸是关键,一定要仔仔细细地搞”。在上层柱网扶正过程中,首先做好柱头的统一尺寸高度,由外向内调整校正柱网尺寸;其次水平构件同步安装后,实施柱头与柱身水平构件铁件拉结加固;三是在平坐夹层实施了木斜撑与斜拉筋加固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奎文阁倾斜病害。
(三)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
祁英涛先生认为:“古建筑维修工程应合理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程中就已经开始使用高分子材料加固木构件,如1974年山西五台南禅寺和1979年湖北当阳玉泉寺大殿文物保护工程。1985年对奎文阁上层楠木金柱检修时,发现柱子中间有糟朽空洞, 在文保所李竹君先生指导下针对金柱空洞部位实施了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对梁、檩、枋修配采用黏结与玻璃钢箍加固。1935年梁思成先生曾提出采用工字钢替代需更换的额枋和角梁,但在1985年奎文阁修缮方案中并未采纳,而是通过采用传统铁件和高分子材料加固技术来补强旧有构件的承载能力。
祁先生提出:“奎文阁新更换的地面方砖要采用桐油钻生做法,能够提高砖地面的耐磨强度。”经被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做法,奎文阁方砖地面历时37年仍然完好保存。1987年, 我们对重新铺墁的方砖采用了桐油钻生。在此后的“三孔”文物建筑和院落地面修缮中,凡新更换的室内、露台、甬路等细墁方砖地面均进行桐油钻生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师恩教诲 受益终生
(一)坚持经常性保养工程
1980年祁英涛先生讲古建筑保养与维修时说道:“目前我们大多以保养为主,保持不塌不漏, 大面积维修比较少”。这一时期的维修原则是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保存现状是文物保护的最低标准,恢复原状是最高标准。祁先生认为:“恢复原状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艰苦的工作,必须经过认真谨慎的研究才能进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维修方式, 最后达到的效果,都应该让人们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2000年《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最低限度干预原则”,与祁先生的文物保护思想一脉相承。在曲阜40多年文物保護工作中,我们始终秉承和坚持了“以保养维护为主”的最小干预理念,一以贯之地做好曲阜“三孔”等古建筑的日常养护工作,如坚持每年春秋两季拔草倒垄,尽量延长古建筑大修周期。孔庙建筑一般能够做到30—40年进行一次屋面揭瓦维修; 孔府建筑自新中国成立后大多仅进行过一次屋面揭瓦维修。做到以上这些,必须具备有专业素养的维修队伍、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优质的储备材料。
(二)专业的直营维修队伍
关于古建筑的施工,祁英涛先生认为:“古建筑维修与基本建设最大的不同就是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即设计、施工一贯制。因为好多问题会在维修过程中出现”。作为曲阜文物部门所属专业古建筑修缮队,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曲阜古建筑的日常养护和维修工程设计与施工,是目前国内保留下来为数不多的隶属文物部门的负责古建筑日常养护与修缮的直营队伍。常年承担着曲阜古建筑养护工程,各工种专业技术工人长期从事古建养护工作,对曲阜古建筑材料及工艺做法有成熟的实操经验,并且能够将文物保护原则运用到保护措施中, 对古建筑养护与修缮方案项目实施范围、内容、工艺流程非常熟悉。能够把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贯穿于全部养护和修缮工程之中。
(三)充足的材料储备
在古建材料的储备上,祁英涛先生认为: “古建筑工程要严格遵守修缮原则,把握工程质量与材料质地,特别木材的干湿度要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以内”。曲阜日常养护与维修工程有充足的建筑材料储备,如砖瓦兽件、木材、白灰、桐油、矿物颜料等,这些材料涉及不同的规格尺寸和品种, 如红松、杉木、硬质杂木等。充足的建筑材料储备是曲阜古建筑养护工程、修缮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木材的质地选择,含水率标准都有严格的管控措施。不同材质规格的新旧砖瓦兽件的储备,为古建筑养护工程提供了充足的材料选择余地。自备多个石灰池,常年储备白灰,保证了用灰质量和即用即取。
五、结语
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工程已近40年。2022年进行了奎文阁屋面局部揭瓦和外檐油饰修缮,奎文阁结构监测安全稳定,总体保护状态良好。回顾几十年来,从湖北当阳玉泉寺古建训练班学习,到奎文阁4年多的测绘与落架修缮,均得益于祁英涛先生和诸多古建前辈的谆谆教诲和培养指导。特别是在奎文阁修缮工程中,能够得到祁英涛先生古建筑维修实践经验的传授,让我受益终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百废待兴,文物建筑急需保护。祁英涛先生与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古建专家同仁开启了第一期全国古建训练班,一直到1980年的第四期。祁英涛等老一辈文物建筑保护专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多批文物建筑保护专业人才,都在各地乃至国内外文物保护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至今天很多人还在为文物保护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都得益于祁英涛等老一辈专家为培养人才倾注的全部心血和无私奉献。他们高贵的人格和为人师表的优秀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祁英涛先生是我国著名文物建筑保护专家, 他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在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研究和保护工程施工技术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责任编辑:张双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