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祁英涛先生与浙江古建筑保护二三事

2024-01-14黄滋

中国文化遗产 2023年6期
关键词:寺塔古塔延庆

四十四年前,我刚开始从事古建筑保护工作时,有幸受教于诸位恩师,祁英涛先生也是重要的引路人之一。四十多年过去了,祁先生的师长风范、专业精神仍历历在目,回想起先生对我的指导和帮助,仍心有戚戚焉。时逢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谨作文以纪念之。

我和祁英涛先生因金华天宁寺修缮工程相识。1979年,金华天宁寺准备落架大修,因是“文革”以后浙江省内第一个文物落架大修工程, 省里极为重视,请文化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文保所”)出台设计修缮方案,并邀请祁工(那时对工程师的敬称,后来就尊叫祁工了)、李竹君、梁超和孔祥珍诸位老师做技术指导。我那时正在当地做下乡知青,有幸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担任天宁寺修缮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

文保所派至金华的四位专家中,祁工资历最深,那时已经是古建筑大专家、高级工程师,初见他时,只觉得神情严肃,我只敢远远望一眼,而不敢上前打招呼。李竹君是设计主持人,长期住在工地现场指导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梁超参加设计工作,我很快与李、梁两位老师熟识起来,并向他们学习勾画草图和古建筑知识,自此进入古建筑保护行业。

祁工一行到金华的第二天便立刻到天宁寺工地指导工作。当时懂古建筑修缮的人极少,专家团队与省内的王士伦老师、金华文管会的同志要先对工人进行培训。祁工先讲了古建筑修缮的具体要求和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再介绍具体的工作方法:给柱梁、斗栱等构件钉一块小牌,写上名称和编号,目的是构件整理修补后能安装到原来的部位。祁工勤勉的作风、扎实的专业水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他所教授的内容, 几乎可以算作我的第一堂古建筑修缮理论课。故而,他也是我的引路人之一。

天宁寺修缮期间,我是初入门的学徒,祁工于我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我敬重他,却不太敢接近他,待到湖州飞英塔项目时,我和他才渐渐熟悉起来。1981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王书庄理事长带队对全国的古塔进行考察。专家们认为湖州飞英塔“塔中塔”的形制国内罕见,要求浙江尽早修缮。省里决定由王士伦老师负责这项工程。王老师想利用这个项目培养浙江本土专业队伍,在他的设想中,浙江的人员设计图纸,文保所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祁工全程把关并审定图纸。期间,省里在飞英塔现场举办古建筑培训班,各地区派选一名专业干部参加,祁工到现场来给大家讲课(图1)。

那时我已经正式进入古建筑修缮行业,并已协助南京工学院的朱光亚老师进行了飞英塔的简单测绘,形成了向国家申请经费方案。祁工成为技术指导后,我同他的交流机会多了起来。每逢工作汇报,我依旧不敢直闯祁工办公室,总是先找李竹君或梁超老师商议工作,待到无甚纰漏,再去拜访祁工。从那时起,我得以系统了解祁工的修缮方法。初期,他先与我们研讨工作细节,塔身砖柱上的卯口、塔顶残存斜柱的遗存、塔内壁上的残构件、历代修缮情况均需一一核明(图2)。此外,祁工认为我们还应当了解江南地区宋塔的结构做法,再决定具体的修缮方案,我们随即对浙江、苏南地区和上海地区两宋时期的古塔进行了详细调查。期间发现,吴江震泽慈云寺塔(宋咸淳年间)的顶部做法与飞英塔的斜柱结构相同,祁工比较飞英塔与慈云寺塔顶的测绘图纸和照片后认为,两个塔顶都是“伞骨结构”,飞英塔可以参照慈云寺塔进行复原。祁工一向治学严谨,他又建议我们先做一个塔顶结构模型,将塔顶的结构弄清楚后再进行修缮实践(图3)。图稿的打磨次数更不必细说,等他终于签字定稿时,我竟有种得以解脱的畅快心情。古人治学讲究审慎,祁工之于古建筑修缮,又何尝不是如此?

湖州当地有旧俗,鱼头一般要给最尊贵的客人享用,但在物质馈乏的年代,大家喜歡吃鱼肉, 祁工也不例外。祁工第一次来湖州时,市长请吃饭,把一个鱼头夹给了他。祁工当时眉头紧锁、不知所措的表情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198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技术水平还不高,古塔倾斜问题一直没有妥善的应对办法, 宁波天封塔、黄岩灵石寺宋塔均因安全问题拆除重建。国家文物局“八五科技规划”会议上,我和孟繁兴老师提出高耸古塔倾斜稳定与扶正的研究,列入研究课题后几年无人承担。当时我负责延庆寺塔的修缮任务,该塔30米高却倾斜角2°20΄ 10″, 总偏移156厘米。我认为应当先纠偏扶正再进行修缮,与省建工局曹时中总工程师做了扶正方案后, 送北京请祁工、杜工(杜仙洲)指导把关。祁工看后说:“纠偏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50年代苏联有把倾斜的烟囱纠偏过来,烟囱高耸、体积小与塔是同理的,但延庆寺塔是北宋建筑价值比较高,如果一旦有闪失风险太大,我建议采取地基加固阻止倾斜继续发展为妥”。我听取祁工的意见, 请南京工学院朱光亚和薛永骙两位老师做了地基基础加固方案。我当时仍担心古塔有倒塌的风险,祁工判定,古塔顶中心在底边以内应该不会倒。今天看来,祁工的判断实在相当精准,延庆寺塔屹立至今,各项监测数值稳定。

延庆寺塔地基加固后便开始正式修缮。1986 年修缮方案成稿后,我又带着测稿、设计图纸和照片去北京请祁工指导,依照惯例,他仍旧先听我汇报现存遗迹和塔的结构构造、砖砌灰浆等细节,再看图提意见和建议:“塔顶天窗构造要注意漏水, 瓦顶外观应协调一致;兽件可用古市出土的样式; 副阶上檐正身柱头处加一根草栿拉牵;副阶门的位置应与斗栱对齐,加大门和窗的尺寸;风铎先做模型,要求三级风力以上有声音,三级以下不响;其他可以不改了。”祁工对细节要求之深可见一斑。

延庆寺塔修缮工程尚未完工,祁工遽然谢世,算来也已三十五年了。安稳矗立的两座宋塔, 可告慰祁工。

怀念祁工,晚辈后生黄滋。

猜你喜欢

寺塔古塔延庆
延庆区总工会开展“以案释法”线上培训活动
杨晓利:三十年拍摄古塔三千座
品读源影寺塔
北寺塔见证苏州发展七十载
游法门寺
北京市延庆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仲夏雨后登灵谷寺塔抒怀
北京延庆辽代矿冶遗址群
景州古塔
郑州:东方古塔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