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鼎钧先生的方便法门

2024-01-14齐晓君

世界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王鼎钧渔人抒情

齐晓君

王鼎钧(1925— ),山东省兰陵人,当代散文大家,擅长小说、诗歌、剧本等多种文体。其创作生涯跨越数十载,“人生四书”“作文六书”等作品影响广泛。

《作文七巧》传授基本的作文方法;《作文十九问》是前者的补述,以问答体解答常见的写作困惑;《文学种子》使用文学术语介绍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基本常识;《讲理》以复述故事的形式模拟了老师的作文课堂场景。王鼎钧的这四本著作被编为《写作四书》,在国内出版后已经持续畅销数年。近期,又补充了指导小学生看图写话的《小学生作文讲话》以及《<古文观止>化读》,扩充为《作文六书》再版。

当时的王鼎钧与余光中并称为华语散文的“双子星座”,因此这本《作文七巧》一上市就引发了抢购,畅销至今。由此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王鼎钧是如何教授孩子们写作的。

在当前的语文课程体系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9年中,记叙文从来都是最重要的文体,王鼎钧认为,除了要动用“5感”(视、听、味、嗅、触)捕捉素材,记下所有的发现外,叙述顺序也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技巧。

比如最常见以事件发生的次序来写——直叙。他用《桃花源记》为例,提示了直叙写法中三项最重要的问题。

一是事件安排上应有起有落。渔人外出捕鱼(落)→进入桃花林,穿越山洞。进入村子,接受村里人的招待(起)→渔人告辞,村民们叮嘱他保守秘密(落)→渔人一路出山洞和桃林,一路做标记(起)→告知太守,太守派人遍寻无果(落)→刘子骥寻访(起)→寻访不到,最终病故,再没人能找到桃源(落)。这样才能调动读者情绪跟着一路起伏,兴致勃勃地读下去。

二是叙述内容要详略得当。文中对村中人生活着墨最多,对渔人将事情禀告太守一段写得极简,只有“诣太守,说如此”6字,如此详略对比在全文中不只一处,且都安排得当。

三是意义表达应有表有里。表层是交代故事,里层是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推论。村中人表面上热情招待渔人,淳朴好客,但临别时一句“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叮嘱终于显露出深层的心理活动,面对这个外来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忐忑焦虑的。

起落、详略、表里3者决定着直叙精彩与否。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从小学5年级开始会要求学生注意这些技巧,然而大多数孩子整个学生时代对此都是懵懂的。

假如一个故事不具备这些条件,就得另想办法增加其可读性。可以在顺序上动手脚,把先发生的事情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情移到前面讲,让故事读起来有不同滋味,这种颠倒时序的写法就是“倒叙”。

倒叙的一种写法是将整件事倒过来写,王鼎钧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大伙儿正在村头看戏,忽然有人问张大嫂:“你怎么抱着南瓜?”张大嫂一直以为怀里抱着的是自家孩子,顿时慌了神。继而回想,她跑过南瓜地时被绊倒摔了一跤,孩子一定掉在瓜田里了!跑到瓜田里一看,孩子没找到,只捡到一个枕头。是了!起初,张大嫂正搂着孩子睡觉,听见外面唱戏的锣鼓响,慌忙抱起孩子就往外跑!谁知快中有错,抱出来的不是孩子却是枕头。最后跑回家,推门一看,孩子在床上睡得正甜!这个故事是完全倒过来说的。

另一种写法是把事件的一部分倒过来写。例如周末去叔叔家,发现他家居然新添了一只漂亮的小狗,就可以详细记述小狗的可爱之处。接着提出疑问:小狗是怎么来的呢?接着就讲述它的来历,然后再回归到原来的故事线。

这种技巧在我们语文书里叫“插叙”,不过王鼎钧觉得,这还是回溯一部分时间线,和倒序没有本质区别。

王鼎钧先生认为,无论抒情文、记叙文、议论文都离不开“情”,能引发读者喜悦、悲悯等情感的事情才值得被记叙。情由事、理、景引起,我们学过的文章多有借景生情、因事生情、临地生情、睹物生情的,比如《桂花雨》《月下独酌》等名篇。如果把文章看作一个跷跷板,一头是记事,一头是写情,那么在抒情文中,“情”这端一定是重的,要向下沉。

缺乏真情实感也是学生作文的普遍问题。如果你有机会评审作文就会发现,有的作文通篇找不到一句表达心情想法的语句,有的作文只有喊口号似的假大空的感悟,还有很多孩子喜欢借名人名言当自己的“嘴替”。

抒情涉及审美与品味,是创造力和逻辑思维的综合呈现。王鼎钧给出的学习方法是多阅读,多学习,多体悟,先找到共鸣,再迁移化用,逐步达到随心表达,“从无情变有情,从卑劣之情變优美之情”。

好的描写可以让人对熟悉的事物产生新感受,对陌生的事物如亲历亲见。描写的难点在于如何写得生动新鲜。王鼎钧重视比喻、烘托、想象的运用。

比喻往往用熟悉的事物来描绘陌生的对象。本体和喻体的两类事物不可能完全相同,比喻只取二者相似点即可。例如,山与海都是连绵起伏的,山峰山谷的起落与波浪相似,从这一点入手,山海可以相互比喻,于是有了“海浪是沸腾的群山”;“光阴如流水”取时光和流水都一去不复返的相似点;“学业荒废”把没学习功课比作田地撂荒。

不过,有些事物难以直接描写,我们干脆暂时放下正在写的对象,转而去写周围的事物,写这个事物引发的变化反应,这就是烘托。例如,音乐的美很难用文字表达,白居易的处理方法是一曲终了,写听众的反应——“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以此表现音乐的感染力。

还有一种跨出“比喻”范畴的写法,叫作“想象”。如,白居易形容琵琶曲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并不是大家熟悉的声音,况且珍珠敲击玉盘的声音也不见得多美妙,但读者偏偏能够从这样的文字中感受到乐曲的美感,这是因为珍珠、美玉在视觉上的美尽人皆知,所以读者愿意相信它们撞击的声音也会无比悦耳,归根结底,是想象帮助我们达到了描写效果。

直接描写、比喻、烘托和想象通常会在一篇文章里轮替分布,共同实现表达效果,王鼎钧格外欣赏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各种方法的混用。

王鼎钧提倡年轻人多写抒情散文,因为散文在形式上自然又自由,此外,记叙文和议论文需要可靠的根据,客观属性强,相比之下,抒情文更接近天然流露,更符合青少年身心的成长规律。

比如抒情的文字不需要科学考据,当写到“我的血管连着她的血管”时,不必辨析这是否符合常识。苏轼的《前赤壁赋》就是极好的例子,单从记叙的角度讲,苏轼与朋友泛舟饮酒,错把游玩地点当成了赤壁之战的旧址,连事件的地点都弄错了,属实失败。但从抒情角度看,思古幽情、旷世豪情、潇洒逸情,无不被抒发得淋漓酣畅,记事的错误并不影响它成为伟大的抒情作品。

多年以来,主流的高考作文都是以议论文为主,然而很多学生通篇都是“我觉得”“我认为”,比起论理,更像在抒情。

“理”到底从哪来?王鼎钧介绍了一对“孪生姐妹”——归纳和演绎。归纳法化繁为简,从一件一件“个案”中找到共同的道理。演绎法则相反,先有普遍原理,用在议论文中就是先有一个站得住脚的论据,再由此推演出我们的主张。作文中,归纳和演绎可以连用。

比如从董仲舒下帷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大禹治水;牛顿煮表三个事例,归纳得到“专心致志的人可以成功”,这个道理拥有大量的事实做支撑,是立得住的论据。于是,我们再由此谈到一个朋友,这人每天全神贯注、锲而不舍地工作,最终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将来很可能有所成就,这就是演绎法的应用。议论文要从这些最簡单的归纳和演绎起步,配以多读多思多练,最终就可以达到论说翔实,局部精妙,令人信服的境界。

王鼎钧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称为“作文七巧”,“综合”是“七巧”的最后一技,王鼎钧通过若干的名篇实例品析了技法融合的妙处,强调日常练笔当有意识地练习技法混用。

(责编:常凯)

猜你喜欢

王鼎钧渔人抒情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简论抒情体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