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见证一场洪荒日落
2024-01-14阿兹猫
勒美尔海峡的水道两侧是险峻壮美的悬崖,时而可以看见海豹和鲸鱼在海洋中穿梭, 这个绝美的风景拍摄地点又被称为“ 柯达峡湾” ( Koda kGap)。
陈婷(阿兹猫)
2023年的年底,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地磁暴预警,许多人在北京拍摄到了极光,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我曾见过一场绝美的落日景色:掬一缕月光,走进阿蒙森、斯科特、沙克尔顿……还有许许多多的南极探险家曾经亲历的世界,看着金色光芒一点点浸满天际,又一寸寸染遍雪山与海面,众人皆醉倒在这绽放的极地之夜。
11月,南极的夏季开始了,作为一名人文地理摄影师,我真正意义上的风光摄影是从南极开始的。我从北半球出发,飞越大半个地球,走进这个神奇的“冰冻星球”,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遥远而神秘,对旅行者和摄影师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也是考验。欣慰的是,这时南极半岛和亚南极地区的气温都在零度上下,比起这个时候北京的冬天,可以称得上“温暖”了。
初访南极半岛,德雷克海峡的绝美暮色,纳克港纯净的雪山,天堂湾娇憨的企鹅……太多的美好,令人终生难忘。最触动心灵的是漂在自由自在、无拘無束的大海上,四周晶莹剔透的浮冰伸手可及,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犹如置身一个巨大的水晶宫。天赐的美景,让我心怀感激之情。第一次和后面的若干次极地航行,这世界尽头的绝美暮色,让我感到了一种不真实。
勒美尔海峡的水道两侧是险峻壮美的悬崖,时而可以看见海豹和鲸鱼在海洋中穿梭, 这个绝美的风景拍摄地点又被称为“ 柯达峡湾” ( Koda kGap)。
在地球上,两个处在不同位置的人,只要始终不变地沿着经线向着正南方向前进,最终必会相聚在一点,这个点就是南极点。世界最南端的“第七大陆”——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9.4%,是中国面积的1.45倍,等于美国加上墨西哥的面积。整个大陆98%的地区被冰雪覆盖,西南极更是世界最寒冷的地区,绝对最低气温达-89.2℃,是目前世界测到的最低气温。南极大陆表面覆盖的冰层,总体积约2800多万立方公里,约占全球淡水总量的96%,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然而,却也是世界最干旱的大陆,有“白色沙漠”之称。年平均降水量仅有30-50毫米,越往大陆内部,降水量越少,南极点附近只有3毫米。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显然不适合人类定居,于是便也幸运地成为地球上最后的一方净土。
这个冰天雪地的世界大部分是荒芜的,直到春天来临。即使在夏天最温暖的时候,南极洲也只有不到3%的地方没有被冰封,所有暴露在外的岩石几乎全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南极半岛。南极半岛的形状像大拇指,似乎要托起整个世界,这里也的确承载着南极最多的生命。
这个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园,不知是多少人心中的梦。而勒美尔海峡则是公认的南极洲最为壮观的海峡之一,是几乎所有在南极半岛航行的商业邮轮必经之地。一个晴朗的月夜,南极的极昼尚未完全开始,晚上9点,光线逐渐发生了变化。听船长广播说已经进入潘诺拉航道了,大家都来到甲板上欣赏风景,绵延10公里的海峡两岸美景不断,著名的“三姊妹山”,白云缠绕,静水如明镜,美得不染凡尘。
船渐渐驶入勒美尔海峡,最窄处仅1.6公里而已,巨大的邮轮通过时颇有泰山压顶的感觉,寒气扑面而来,两侧的雪山似乎快要贴上船了。随着光线越来越低,越来越暖,冰雪世界开始“换装”了。
企鹅们以艾斯塔多岛作为繁殖地点之一,巡游的小艇上人们总是能看见它们在海面跳跃的身影。
几乎所有客人都来到了甲板上,占据有利位置,准备欣赏一部“大片”。一幅绝美的画卷在面前缓缓铺开:海面上浮冰点点,霞光尽情地在上面挥洒着瑰丽与辉煌,将浮冰染成金色,雪山犹如一块奶油蛋糕。天空,一轮圆月不知何时悄然升起。极地的壮美,神秘与原始,甚至几分诡异的气息,都在这一刻展露无遗。
“这是几年来我在南极航行见过的最美的落日。”我注意到发出感叹的是身边一位老探险队员。对于这些常年在南极工作的探险队员而言,除了登陆,他们一般都在船舱忙碌或者房间里休息,很少像游客一样兴致勃勃地在甲板上欣赏风光。然而这一次不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到了甲板上,脸上的兴奋一点不亚于初到南极的游客。在极地附近,由于地球旋转轴的倾斜,太阳从地平线上升和下降的角度非常小,导致日出和日落时间较长,日夜周期可能持续几天甚至更长时间。
在这条水道上的航行是一次感官上的极大享受,整整2个小时,直到最后一缕光线消失,我才发现按着快门的手指已经冻僵了,来不及换鞋,穿着拖鞋就跑出来了,手脚冰凉,但却意犹未尽。
第二天,我们要再一次从勒美尔海峡返回,天气同样非常给力。我和其他20多个幸运的小伙伴,抽签选中乘坐冲锋艇通过海峡。我们这6艘小艇就像小鸭子一样尾随在“母鸭”——邮轮后面。海面上,冲锋舟穿越浮冰时不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因为气温升高,昨晚通过海峡时还没有这么多冰,一夜之间,碎冰就布满了整个航道,我们在流冰中穿梭,迅速地被冰块包围。
很快探险队员便发现了有鲸鱼在附近出没,是温和的小须鲸,不时露出一个脊背,在小艇周围游弋了一阵,便消失了。四周异常安静,水面没有一丝风,两岸高耸陡峭的群山的倒影清晰可见。仰视这些山脉,据说最高峰超过1千米,在南极也是很少见的。
穿行在浮冰组成的“水晶宫”中,我终于见到了地球最原始的一面,我们来自的那个“文明世界”已经被人类改造得看不出本来面目。南极洲恐怕是这个星球上所剩无几的“伊甸园”了,尽管人类文明的印迹已经遍布绝大多数地区,但千百年来,南极洲没有改变过。此刻,一切在文明社会中所建立的秩序和等级,也都被皑皑白雪所淡化。
人类1万年的文明史,相对于地球45亿年的生命史,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生命的尊严和自然的伟大,在南极会找到最深刻的证明。虔诚地敬畏天地造化,消融自己的轻慢浮华,在影像中植入生命的搏动,在文字里呈现精神的呼吸,走进一个从未被人类改造过的世界,一切在文明社会中所建立的秩序和等级都被皑皑白雪所淡化的地方。南极,她的清澈与纯净,让我知道了地球本来的样子。
作为一个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这方净土,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惊人的美,我只想留下这一刻,从听觉,视觉,最后融为心的感觉。南极旅行对于我,更像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责编:昭阳)
這条狭窄水道长11公里,宽度仅1600米,把布斯岛 (Booth Island) 从南极大陆分隔开来。1873年由德国探险家达尔曼(Dallmann)发现,1898年比利时探险队首次通过该水道,以比利时探险家查尔斯·勒美尔(Charles Lemaire 1863-1925)的名字命名。这里是观赏海豹和鲸鱼的理想地点。
地磁暴是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扰动现象。作为最典型的太阳爆发活动,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每秒数百千米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形成类似爆炸的冲击波,传递到太阳系的各处。巨大质量与速度汇聚成的动能,再加上本身就携带着太阳强大的磁场能,太阳物质一旦命中地球,就会引发地球磁场方向与大小的变化,变化足够大时就会发生地磁暴。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制造出强度高且绚丽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