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气虚型)的临床观察

2024-01-13张忠平刘迎春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气虚中风黄芪

丛 宇,潘 洋,张忠平,韩 旭,刘迎春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脑中风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虽然随着医药学的进步,中风致死率有所降低,但并发症没有明显变化,仍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便秘是中风后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约占中风患者的30%~60%[1],与中风患者长期处于卧床状态,活动量减少、饮食习惯改变、排便环境改变及情绪变化等因素有关。长期的便秘会导致食欲不振、焦虑、失眠、痔疮、肛裂及肠梗阻等疾病的发生,影响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当患者用力排便时也可能会引起血压、颅内压升高,引发心血管意外事件;因此,中风后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十分重要。目前西医对于中风后便秘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方法包括口服药物治疗、灌肠等,其作用往往具有时效性,且伴随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不能自主排便等副作用,虽能缓解患者便秘症状,但会增加治疗的风险[2]。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形式多样,常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3],可避免单一手段的局限性,达到“1+1>2”的效果。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式,可以刺激患者胃肠蠕动,同时修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再次中风[4]。黄芪汤是《金匮翼》中治疗气虚便秘的经典方剂,由黄芪、陈皮、麻子仁、白蜜组成,以黄芪、陈皮益气健脾,麻子仁、白蜜润肠通便,患者可长期服用以调理脾胃,疗效颇佳[5]。本研究通过予黄芪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气虚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22年9月—2023年3月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一科患者60 例经头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合并便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黄芪汤配合针刺组(观察组,30例)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0例)。黄芪汤配合针刺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平均年龄(59.73±7.36) 岁;中风病程(62.17±5.23) d;便秘病程(6.93±1.51) d。单纯针刺组:男性17例,女13 例;平均年龄(62.70±5.86)岁;中风病程(60.30±6.33) d;便秘病程(6.40±2.06) d。两组中风后便秘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缺血性中风诊断标准依据《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6],经头部CT/MRI检查提示脑梗死诊断;便秘诊断依据慢性便秘罗马Ⅳ[7]标准。中医中风诊断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风”及“便秘”的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型。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中风、便秘的诊断标准,且便秘发生于中风后,符合中医气虚型便秘辨证标准;2)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3)患者病情平稳,语言及认知功能基本正常,可配合完成量表;4)经知情告知,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此方案。

1.4 排除标准 1) 入组前接受过其他治疗者;2)入组前有长期习惯性便秘或器质性便秘者;3)血压、血糖控制不平稳者,或有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或对外界刺激敏感者;4)针刺选穴局部皮肤有感染、溃破、破损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参照中华中医药学脑分会制订的《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9]进行内科基础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经络腧穴学》[10]选穴:天枢、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支沟、照海;操作:患者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常规消毒后,选用安迪牌0.3 mm×40 mm毫针(贵州安迪医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针刺,诸穴进针至适宜深度,以患者得气为度,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日1 次,每次留针30 min,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给予黄芪汤加针刺治疗。黄芪汤:黄芪30 g、麻子仁15 g、陈皮15 g、白蜜10 g,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加减:气虚甚者,可加人参、白术;大便干结难排,加郁李仁、杏仁;腹部胀满痛甚,加厚朴、莱菔子;睡眠不安,情志抑郁,加远志、合欢皮、炒枣仁;伴肺虚久咳,加生脉饮、紫菀、白前。由本院煎药房代煎,每日1 剂,每袋100 mL,早晚分服。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嘱患者治疗期间禁用其他相关促进排便的药物。

2.2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便秘”有关标准[6]判定。治愈:排便通畅,大便转润,1~2 d1次,短期内无复发;好转:排便欠畅,大便转润,3 d1次;未愈: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无改善。

2.3 便秘及相关症状积分 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制定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表》[11],观察项包括排便频度、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困难及用力程度,下坠、不尽、胀感共6项,依据症状程度进行计分: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粪便性状评分按照大便性状Bristol分型标准:Ⅳ~Ⅶ 型,0 分;Ⅲ 型:1 分;Ⅱ 型:2 分;Ⅰ 型:3 分,出现1 个症状累计相应分数,最后计算总分。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4 讨论

便秘会导致毒素聚集,吸收至患者血液中,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不利于患者脑功能恢复[12];此外,中风后患者便秘时如果排便用力,导致腹压升高,心脏收缩能力加强而增加心脏负担,会诱发再次中风或心肌梗死,严重者可威胁到患者生命[13]。长期便秘也会使患者自信心降低,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而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又影响胃肠道感觉、运动和分泌功能,加重便秘[14],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中风后便秘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便秘是大脑损伤的继发结果,病因病机以气虚为本[15]。《医林改错》中载:“既得半身不遂之后,无力使足动,如何有气到下部推行大便下行?大便在大肠,日久不行,自干燥也。”,对中风后便秘的发生提出明确认识[16],中风后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气血化生乏源,大肠推动无力而导致粪便停滞,日久燥结,易形成气虚型便秘,表现为便质不硬,有便意,临厕时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一方面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长期卧床,运动量减少,肠蠕动减慢,会加重便秘的发生与发展。另一方面特别是卧床不起的中风患者,常伴随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食少纳呆,中气更虚,便秘也更为严重。故其临床治疗应以补虚为主。

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后便秘效果优于西药、灌肠等其他治疗方式[17],预防和治疗效果较好,并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18]。本研究所选腧穴中,天枢穴是大肠经气血主要来源,是调节胃肠功能要穴;中脘,腑之会,可通腑降气,治疗一切腑病;气海、关元深部正对小肠,局部刺激可促消化,同时补虚固本;足三里可益气生血,调理脾胃,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可规律胃肠蠕动功能,同时有利于中风后脑功能恢复[19];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大肠经气下注而成,大肠病变常择之;“大便闭塞不能通,气上支沟阳有功”,支沟能够通调三焦,是治疗气机失调所致便秘特效穴;照海滋阴、补益、通调三焦,配合支沟便秘疗效显著。以上诸穴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润肠通便之效。

黄芪汤出自《金匮翼》:“黄芪汤治老人虚闭……闭甚者不过两服愈。”,是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代表方剂之一[20]。黄芪汤遵循“损者益之”的原则,重在益气润肠通便,气虚运化无力,导致大便无力排出,治疗切勿单纯攻下,误入攻下则气更虚,便秘更重。方中黄芪味甘、性温,生津、生血,为补药之长,善补脾胃,补而不腻。陈皮味辛,辛则散而行气滞,滞气行则脾胃自健,为理气健脾之要药,同补药则补,同降药则降,与黄芪配伍可用于气虚便秘,补而不滞。麻子仁脂多体润,略兼滋润,功善润肠通便,通而不伤正气。白蜜浓郁润泽,善润滑胃肠而开闭塞,尚能调和诸药。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能保持胃肠道平滑肌的紧张性和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以改善便秘症状,且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21];陈皮的挥发油能温和地刺激胃肠道平滑肌,促进消化液分泌,加速肠道积气排出,且能够调血脂、抗凝、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22];麻子仁、白蜜有助于促进胃肠动力,改善便秘情况[23]。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便秘症状积分显著降低,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黄芪汤联合针刺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便秘(气虚型)效果较于单纯针刺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气虚中风黄芪
Huangqi decoction (黄芪汤)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黄芪是个宝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气虚便秘用白术莱菔汤
气虚了,病多了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