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链融合创新助力果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鞍山南果梨服务团为例
2024-01-13孟照刚孟凡博李孟哲程少丽
孟照刚,孟凡博,常 红,李孟哲,程少丽,李 菁
(1.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 125100;2.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沈阳 110170)
多链深度融合发展就是聚焦国家和产业的创新及发展方向,汇聚各方资源,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协同发展,结合各链条上的资源优势,着力推进创新要素支撑、科技资源共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文章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建的鞍山服务团为例,结合开展的实践研究,从不同方面分析主要创新做法对推动果业高质量发展及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多链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1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创新的背景
1.1 企业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果树产业发展中,企业(包含合作社)作为果树产业链条中各环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承接了重要先进技术及成果,企业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企业的推动,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最了解产业的市场需求,对消费者的消费诉求最为敏感,同时,也最清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关键问题,通过创新、资金、政策等相关措施的引导,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市场开拓能力,更好发挥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作用,推动产业的良性及高质量发展[2,3]。
1.2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创新符合产业需要
果业发展在产品市场整合中正在形成新的格局,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果品领域的竞争激烈,果树产业发展形势依然十分的严峻。果树产业作为劳动密集性、技术复杂多样性、效益可观性的产业,尤其需要多链融合产业发展,以“产业链”为主线,探索建立多主体融通创新生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对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促进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多链协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引导,科研单位提供创新支撑,企业开展示范带动,使不同智力资源的汇聚[4,5],带动果树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生产环节提升,最大化撬动项目资源、智力资源、条件资源、能力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达到政府推动、企业满意、果农满意、社会和谐目标。
1.3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有效整合资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开展“多链融合联动—助力辽宁千企创新”行动,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组建企业科技创新“多链融合”服务团,服务团围绕服务区域的重点产业进行组建,主要针对企业创新需求,开展精准对接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三方共同奔向需求、奔向市场,加速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创新的具体实践
2.1 多部门联合,组建高效服务团队
为了更好、更精准地就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全面的对接服务,成立了鞍山南果梨“多链融合”服务团,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牵头,鞍山市农业农村局协调组织,联合鞍山企业家协会,创新开展了针对单一特色产业联合创新行动,设置了“多链融合”企业调研工作,服务团组织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讨论,对共性的长期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服务团按照“省市联动+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高效服务”的工作路径和“深入基层挖需求-聚焦目标寻对接-牵线搭桥促交流-跟踪服务助合作-多管齐下强能力”工作模式开展工作。服务团组织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点对点的深入对接,搭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投融资机构、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合作的桥梁,推动企业依靠科技转型升级、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科技金融有效结合,为当地企业打造一支集技术、金融、管理等领域于一体,留得住、用得上的科技创新“多链融合”服务团队。
2.2 深入实际调研,找准企业发展需求
通过鞍山服务团队项目执行,由鞍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联合鞍山企业家协会,选派“多链融合”企业调研员深入果树产业发展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南果梨加工企业、南果梨种植家庭农场,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调研工作,收到需求征集表53 份。如图1 所示,经过调研,明确南果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栽培技术及品质提升、病虫害防控、科技培训、品牌打造、科企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60余项,基本上涵盖了南果梨生产的各个环节,为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数据。
图1 南果梨合作社科技需求占比(%)
2.3 打造产业新业态,提出产业投融资发展规划
鞍山南果梨作为辽宁省独有的区域特色果品,拥有近2 万hm2(30 万亩)的种植面积,每年的产量在50 万t 左右,遍布鞍山市14 个镇,从业人员达到了30 余万人,已经成为了鞍山市地方农业及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针对鞍山南果梨目前发展相对滞后、投融资较难的问题,鞍山服务团联合省创研中心、相关设计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在充分分析鞍山南果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编制了《打造数字化鞍山南果梨产业新业态—产业铜融资发展规划》,明确了鞍山南果梨公司化、资本化、标准化、科研化、数字化、园区化产业发展方向,打好基础,整合资源,积极吸引资本市场的介入。
2.4 促成产学研合作对接,推动示范基地建设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实现高效的对接,鞍山南果梨服务团积极促成市科协、企业家协会的沟通交流,强化对鞍山南果梨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判,推动鞍山南果梨生产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了与科研院所的双向合作,紧紧围绕鞍山南果梨的产业需求,积极组织推进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建设,利用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优势,提供新品种区试和试验、高质量发展新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区域公用品牌技术保障等方面智力支撑[6]。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挥成果转化和桥梁纽带功能,将产业需求及时研发中试,将科研单位成果、技术和人才及时下送,助推南果梨企业生产力水平。
2.5 支撑协同创新,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建立鞍山南果梨专家智库,加强南果梨果树产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其形成一支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技术掌握全面的农技人才队伍,采取引进与培养并举措施,积极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涵盖果树栽培生理、植物保护、果品贮藏加工等领域专家14 人,作为鞍山南果梨特聘专家,其中10位专家与鞍山市签订了高层次专家聘任服务协议。4位专家分别与南果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专家服务协议。统筹线上网络、线下田间联动培训,构建田间技术指导长效机制。针对产区果农和农技人员的科技需求,线上关键时期大范围培训和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相结合,开展果树全产业链的相关指导工作,全力支撑南果梨合作社、企业及产业的发展。
2.6 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
针对鞍山南果梨企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的需求,进一步解决鞍山南果梨销售渠道窄,优质果品不优价的现象,鞍山南果梨服务团服务单位积极寻求与果品销售企业合作,搭建起企业与全国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客商产销、供需一体的沟通桥梁,通过产地对接、批发市场对接等方式,有力的推动鞍山南果梨大型批发市场的销售,找到合作销售最佳渠道,推动南果梨期货市场、订单销售业务的发展,探索果农预定销售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不良竞争,提升南果梨的优质优价。
2.7 形成“多方协同、一点带全链”联合模式
如图2所示,立足于鞍山南果梨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创新生产端形成了“多方协同、一点带全链”联合模式,既地方政府积极政策引导,科研单位提供科技支撑,产区果业组织示范带动(鞍山市企业家协会),市场销售专家积极开拓市场模式,利用鞍山服务团作为南果梨“千企行动”服务一个点,使不同专家智力资源汇聚,带动南果梨产业产前(种质资源、新品种)、产中(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控)、产后(贮藏加工、质量安全)全链条生产环节提升的模式。地方政府有限资金的引导,最大化撬动科研院所项目资源、智力资源、条件资源、能力整合资源,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达到各供需方和谐发展的目标。该模式推广实施以来,鞍山市利用科研单位的支持,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12 项,大大加快南果梨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向绿色安全方向转变,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图2 “多方协同、一点带全链”联合模式
3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长期稳定性投入还不足
南果梨产业服务团形成的初衷和目标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有力地支撑了鞍山及周边区域南果梨产业的发展,但是项目支持1~3 年时间较短,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较少。南果梨服务团作为农业类千企行动服务团,相比较工业来说,关键类技术实施需要周期长,果树新品种选育时间长,一个好的新品种从选育到能够形成品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需要经过多年的筛选,并且在品种大面积推广前,还需要开展适应性的中试试验,才能更好地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南果梨作为鞍山地区乡村振兴重要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 万hm2(30)万亩左右,短周期的支持和相对较低资金投入,一定程度上使得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减缓了产业发展。
3.2 多链合作的联动性需提高
南果梨服务团作为承接果树产业发展创新、支撑等多链融合发展的纽带,积极推动了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资源互补、技术的应用,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科研单位针对产业需求形成的科研成果,受部分企业、种植大户、老果农的传统种植模式思想的限制,有一些科研成果没有及时的应用推广,企业在调研中提出的需求高达50 多项,涉及到范围多、散,形成科技需求不明确、不聚焦,在服务团工作开展中,对一些需求联合政府、投融资企业无法解决,多链融合联动性不充分。
3.3 地方企业参与度还不够
服务团通过项目引导在鞍山地区服务的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有200 余家,科研需求调研中,反馈的信息在100家左右,部分企业填写信息的人员不是企业相关负责人,通过对反馈信息分析,发现一些信息存在重复、敷衍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科研单位的产业技术培训中,部分企业人员认识不到位,种植的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高产不优质的思想上,企业的参与度小,影响了品种、技术及资金链的联合及落实。
3.4 多链融合创新模式需进一步衔接和落实
多链融合服务团制定的管理办法与申请单位及产区的地方政府优惠政策需要进一步的衔接,在执行的过程中,服务团包括财政拨款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及投融资的协会,在相关的激励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实施过程中实际操作人员理解不同,相关的部门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上也欠缺统一,影响相关激励措施的实施,在开展相关咨询服务和专家指导工作上有一定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团队工作的实施。
4 多链融合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优化创新多链合作机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促进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法规、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措施、多链融合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抓住国家深化企业作为发展主体发展机遇,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度解析相关政策的关键要点,进一步明确多链融合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以政府部门财政资金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练融合相关单位在推动产业发展中主动研究探索加快科技支撑服务政策措施[7,8],强化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建立健全促进技术落地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制度,制定以引导、支撑和服务为导向的奖励机制。激发参与人员投身于产业支撑发展的源动力。
4.2 建立长期稳定支持模式
千企行动专家服务团有力支撑了特色和资源独有型产业的发展,通过服务团相关团体、单位以及专家智力资源的联合,对果树产业品牌打造、产业链系统形成及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果树作为多年生、技术和劳动力密集性产业,千企行动专家服务团能汇聚科技支撑、行业协会、销售渠道等多方资源,推动南果梨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说明设立服务团队必要性,对千企行动专家服务团长期稳定给予连续支持,能够促进服务团长期稳定支撑企业创新、创造,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通过科研单位、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科研单位、创新型企业、政府相关部门及果农联动的多链发展模式,以地方产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链、人才智力链、金融资金链,强化多链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9],攻关研发一批可落地的关键性技术,示范应用一批高新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农业农村新型实用性农技人员,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强化新型种植模式及成果的有效供给,紧密高效对接企业和市场,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科技引领、企业带动的作用,以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为重点,提升企业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4.4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10]。企业既是生产者,又是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使用者,企业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创新最为敏感,通过多链深度的融合,以科研院所为依托,提供科技资源、智力等支撑,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化运营中技术创新决策、资金投入、技术开发组织和现有成果示范应用的主体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4.5 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服务团作为“千企合作活动”承载主体,在推动产业的发展中用有限的资金有力推动了区域产业的发展,大力宣传服务团专项行动采取的措施和取得成效,“多链融合”系列活动是开展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深度发掘形成的典型模式和典型事例,借助主流媒体力量,以推动产业现代化及高质量发展的视野和现代传播手段,加快宣传推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服务团的影响力,促进各方资源支持产业发展工作,持续增强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