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4-01-13徐蓉

系统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通窍内耳突发性

徐蓉

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无锡 214100

突发性耳聋为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发病原因不确定、突然出现的感音神经听觉损失疾病,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听力突然受损,可见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1]。突发性耳聋病情进展速度快,1~2 d 内便可进展到耳聋最高峰,严重者可出现听力完全丧失的情况,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持续下降[2]。临床认为,突发性耳聋是内耳供血循环障碍所致,其中迷路动脉是供应内耳血液的唯一动脉,内耳小动脉迂回盘绕行走,在正常情况下此处血流速度较为缓慢,若血液粘滞度增高则血栓发生增大,一旦迷路动脉的某一终末支堵塞便可损伤耳蜗细胞,导致患者听力下降。既往临床多实施西药进行治疗,但获得的临床疗效有限,近年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发现中医通窍活血汤在改善突发性耳聋病情中有一定价值,为明确其具体干预效果,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无锡市惠山区中医医院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8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选择加减通窍活血汤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在本院确诊为突发性耳聋的88 例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观察组男24 例,女20例;年龄22~56 岁,平均(38.81±4.42)岁;病程18~60 h,平均(35.41±4.42)h;损伤类型(听力曲线图类型):21 例平坦型、14 例低频型、9 例高频型;听力阈值51~84 dB,平均(66.82±4.42)dB。对照组男23例,女21 例;年龄23~57 岁,平均(38.88±4.38)岁;病程19~61 h,平均(35.84±4.38)h,损伤类型(听力曲线图类型):20 例平坦型、15 例低频型、9 例高频型;听力阈值52~85 dB,平均(66.94±4.31)dB。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上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根据2015年《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中相关资料拟定气滞血瘀证候(主证为耳聋突然发生,并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次症为设置暗红有瘀点、脉细涩)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20 岁;③发病时间在3~72 h 内;④检查、治疗等各项资料齐全;⑤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⑥无用药禁忌证;⑦听阈在40~100 dB;⑧声导抗图形为A 型。

排除标准:①外伤患者;②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③有中耳疾病者;④咽鼓管功能不良者;⑤有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内听道CT 检查显示听神经瘤者;⑦无参与本研究意愿者;⑧妊娠期及哺乳期;⑨合并基础性疾病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选择药物为甲钴胺针(国药准字H20055382;规格:1 mL∶0.5 mg)、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国药准字HC20090014;规格:5 mL∶17.5 mg)、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51020513;规格:5 mL∶25 mg),其中甲钴胺针静脉推注0.5 mg/次,1 次/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10 mg/次(10 mg 连续静脉滴注5 d 后停药,或递减静脉滴注10 d),1 次/d;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滴注87.5 mg/次,1 次/d,持续治疗2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减通窍活血汤治疗,方剂中含有黄芪20 g、赤芍10 g、当归10 g、川芎10 g、地黄10 g、丹参20 g、燀桃仁10 g、红花10 g、北柴胡10 g、石菖蒲6 g、积雪草10 g、路路通6 g,其中乏力者佐以白术、党参,痰热者佐以胆星、栀子、龙胆草,外邪侵肺者佐以薄荷、防风,肾阴亏虚者佐以麦冬、沙参、五味子,将其混合后加水煎煮取汁200mL,早晚各口服1 次,持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90%)、有效(中医症候积分减分率在50%~9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3 个等级[3]。临床疗效=(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两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3 临床指标 在实施治疗前、治疗后,评价听力损伤评分(分值1~6 分,得分越高提示听力损伤越严重)、纯音测听阈值。

1.4.4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分析听力、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改善时间。

1.4.5 凝血功能 在实施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肘正中静脉血3 mL,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time, APTT)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听力损伤评分、纯音测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听力损伤评分(分)治疗前2.82±0.34 2.78±0.36 0.535 0.593治疗后2.04±0.26 1.06±0.14 22.013<0.001纯音测听阈值(dB)治疗前75.54±21.62 75.58±22.64 0.008 0.993治疗后65.42±19.42 48.69±18.92 4.093<0.001

2.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听力、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听力11.94±1.48 8.75±1.02 11.772<0.001耳鸣10.54±1.14 7.32±0.86 14.957<0.001耳闷10.24±1.36 7.02±0.72 13.880<0.001眩晕12.85±1.56 8.84±1.11 13.892<0.001

2.5 凝血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TT、FIB、PT、APTT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T、FIB、PT、APTT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s)

表5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4)观察组(n=44)t 值P 值TT(s)治疗前13.85±1.71 13.86±1.62 0.028 0.977治疗后16.25±1.82 15.22±1.31 3.046 0.003 FIB(g/L)治疗前3.89±0.28 3.88±0.34 0.151 0.881治疗后3.67±0.25 3.02±0.52 7.472<0.001 PT(s)治疗前11.92±1.24 11.82±1.32 0.366 0.715治疗后17.68±1.52 14.58±1.31 10.247<0.001 APTT(s)治疗前43.91±4.02 43.82±4.11 0.104 0.917治疗后74.21±6.42 52.82±6.44 15.603<0.00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常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突然、进展速度快等特点,可见耳鸣、眩晕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生活、工作、学习质量,若病情未及时控制可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4];其次突发性耳聋引起的症状与高血压类似,因此极易被误诊导致病情延误,从而影响预后效果。临床认为,突发性耳聋发病原因复杂,病毒感染、内耳供血及循环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均可诱发该病;其中内耳供血及循环障碍学说认为,内耳血液供应为末梢血供、吻合支较少,一旦出现血液黏稠或高凝的状态,便可引起内耳末梢血供血栓及痉挛的情况,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退变、坏死,出现听力功能下降的情况[5]。目前临床多实施糖皮质激素、抗炎、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虽可改善其临床症状但获得的临床疗效有限。中医将突发性耳聋纳入“暴聋”范畴,认为该病是外感邪气、饮食不节、痰湿内生、情志内伤、肝火上炎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耳窍阻塞,一般治疗该病以行气活血和开窍通络为原则[6-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听力损伤评分、纯音测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听力、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TT、FIB、PT、APTT 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与汪艳等[10]研究中研究组纤维蛋白原[(3.63±0.78)g/L]低于对照组结果接近,可见加减通窍活血汤在控制突发性耳聋患者病情中可行性较高。分析:加减通窍活血汤方剂中以活血通络、通脉化瘀药材为君药,以开窍行气、益智醒脑药材为臣药,佐以保肝利胆、祛风止痉药材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结合现代医学原理,桃仁可扩血管增加脑部血液流量,同时降低血管内阻力,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可通过降低由凝血酶和ADP 所诱导的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且研究表明该药物可增加耳内血管灌流液的流量;红花通过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及抑制凝血功能,可达到抗血栓的目的,其主要成分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积极改善循环障碍;赤芍可抑制凝血酶活动,在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同时,扩展冠脉、增加血流量;当归则可促进机体产生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生地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亦可扩展血管[9,11-13];石菖蒲可保护神经元细胞,减轻缺血、缺氧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此外甘草、陈皮等具有保护神经、抗炎的作用,纵观全方通窍活血汤可扩张内耳血供,继而调整内耳血液循环状态,达到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的目的,同时可保护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既可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亦可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继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4]。

综上所述,将加减通窍活血汤应用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缩短各个症状持续时间的同时,促进其凝血功能恢复,值得借鉴与实施。

猜你喜欢

通窍内耳突发性
听力下降也要查血脂
通窍活血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恐龙内耳的秘密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化瘀通窍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通窍活血汤家兔体内移行成分川芎嗪的分析
鼻舒通窍合剂制备工艺的优化
基于Otsu法的内耳MRI图像三维快速分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