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手术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2024-01-13王强周鑫赵延军

系统医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青光眼乳化白内障

王强,周鑫,赵延军

临沂市人民医院眼科,山东 临沂 276000

目前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切口仍有争议,既往采用一个切口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但两种方法均采用相同的切口进行,在此基础上,会造成术中仪器的重复出入及超声乳化术中的能量变化,从而导致滤过道疤痕增多,进而影响到患者的术后眼压[1]。此外,角膜组织是最主要的屈光间质,其透明程度与其正常生理状态密切相关。角膜组织内皮计数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慢慢下降[2]。角膜组织水肿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会对角膜组织内皮的损害。然而,近年来研究发现,不同手术切口患者角膜内皮存在不同影响[3]。为探究不同手术切口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角膜内皮的效果,本研究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展开调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接诊的72 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双切口治疗)与观察组(单切口治疗),每组36 例,均接受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对照组中女16 例,男20 例;年龄33~70 岁,平均(50.23±6.23)岁;病程3 个月~3年,平均(1.65±0.34)年。观察组中女17 例,男19 例;年龄32~72 岁,平均(50.77±6.72)岁;病程时间3 个月~3年,平均(1.67±0.44)年。两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的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③具有良好的依从性。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其他肝肾功能疾病的患者;③癌症患者;④传染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72 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均接受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表面麻醉处理,观察组采用单切口治疗,以巩膜隧道作为切口位置,行经巩膜通道切开的晶状体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并结合小梁切除手术。使用0.25 mg/mL 的丝裂霉素C(国药准字H31020503;规格:2 mg),3~4 min 后,以林格氏溶液将其清洗干净,并向前房内注射粘弹剂,利用超声波乳化仪将核劈开、碎核,植入晶体,并将其与房角分开。然后在瞳孔周围作一个小口,将小梁取下,消毒包扎。对照组实行双切口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采用了经颞侧透明的角膜切口,并在术后1、2 点位置开展小梁切除术治疗。除了将患者的巩膜隧道选为全部口位之外,还要将患者的颞部的透明角膜组织位也选为全部口位,后将两个皮瓣分开,在透明角膜组织的斜面上45°的位置做全部的口位,并在前房处注射了一种粘弹剂和一种均衡的盐类溶液,以便使水离的更彻底,其余步骤与研究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年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②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年角膜散光度。

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资料,应用(±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组间差异应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

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s),mm2]

表1 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s),mm2]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术前2 207.82±176.71 2 205.94±165.62 0.046 0.963术后1 周1 827.28±211.38 1 644.74±211.41 3.663<0.001术后3 个月1 866.26±232.72 1 719.83±200.49 2.860 0.005术后6 个月1 900.38±232.72 1 723.83±245.65 3.130 0.002术后1年1 892.72±255.67 1 708.48±287.82 2.871 0.005

2.2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1 周、术后3 个月、术后6 个月、术后1年的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比较[(±s),D]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术前1.08±0.28 1.09±0.27 0.154 0.877术后1 周1.27±0.56 1.28±0.43 0.084 0.932术后3 个月1.21±0.55 1.27±0.56 0.458 0.647术后6 个月1.18±0.26 1.26±0.24 1.356 0.179术后1年1.17±0.44 1.24±0.39 0.714 0.477

2.3 两组患者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比较

术后1年,观察组膜内皮细胞密度、膜内皮细胞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膜内皮细胞密度(个/mm2)术前2 271.72±265.27 2 272.37±269.87 0.010 0.991术后1年1 655.62±287.87 1 402.72±287.82 3.727<0.001膜内皮细胞面积(µm2)术前465.27±68.78 468.38±70.49 0.189 0.850术后1年598.38±72.37 536.56±70.98 3.659<0.001

3 讨论

青光眼与白内障都是常见、多发的眼部疾病,二者很容易并发,会使患者的视力降低,所以,必须及早制订出合理的治疗方案。青光眼患者因长期高眼压引起的角膜组织内皮结构改变可引起其致密化和形态学改变,但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更易发生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甚至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4-5]。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是当前青光眼白内障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由于术后切口位置的不恰当,会引起角膜组织内皮的大量流失,进而破坏视网膜的正常结构,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内皮的受损,进而引起视网膜病变,最终引起视网膜内皮失代偿性的大泡眼角膜组织炎,进而严重影响视网膜病变的预后[6]。小梁切除术可去除小梁,并对周围的虹膜进行相应切除,可提高患者的视觉和对靶向眼压的控制,但并不能完全解决晶体不清问题。然而,在手术中,超声乳化技术不但可以加速晶状体与晶状体间的粘连,而且可以将晶状体内的晶状体磨成粉末并使其乳化,避免晶状体的模糊性[7-9]。两种手术方法对角膜上皮的损伤都是相似的,而超声乳化手术则会增加术后的散光。手术切口越细,散光越低,越靠近角膜组织视部分,散光越大。单、双切口由于其切口位于巩膜上方,对角膜的可视范围很大,而二次手术中由于其中一次手术是在透明角膜上进行,所以手术难度更大。两组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由于目前使用的是更小的切口以及提高了超声乳化设备的力学特性[10]。

由于青光眼的发生,视网膜内皮的厚度和晶体的硬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11]。因此,视网膜内皮的厚度和晶体的硬度都会增加。对于青光眼性白内障,应用小梁切开结合超声乳化术,可以有效地减轻其对角膜和巩膜的损伤,且其远期效果显著。康凯等[12]的研究中,研究组术后的膜内皮细胞面积(538.63±70.53)µm2大于对照组(P<0.05),其研究与本研究无明显差异,在本研究中,观察组膜内皮细胞面积(598.38±72.37)µm2大于对照组(P<0.05)。说明青光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单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术后的膜内皮细胞面积。

综上所述,青光眼白内障患者实行单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突出,能够改善患者膜内皮细胞密度与面积,提高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青光眼乳化白内障
青光眼问答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改善青光眼 吃什么好呢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声检查在外伤性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对比分析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