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0—2022 年辽宁省审定辽棉系列品种分析

2024-01-13单莹刘艳珍沈丹王子胜

中国棉花 2023年12期
关键词:皮棉黄萎病枯萎病

单莹,刘艳珍,沈丹,王子胜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宁 辽阳 111000)

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从1949 年开始棉花品种选育工作, 截至2022 年已选育出辽棉系列品种49 个, 所选育的辽棉系列棉花品种的早熟性和枯萎病、黄萎病抗病性在我国选育的棉花品种中处于领先地位:多个辽棉系列品种作为早熟抗病材料被其他育种单位用于杂交亲本选配, 并被新疆北疆、甘肃等西北内陆棉区的植棉区引种、示范和推广应用[1]。 刘艳珍等[2]曾对2009 年以前选育的22 个辽棉系列品种情况进行总结。 因此,笔者等针对2010—2022 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27 个辽棉系列品种在2 年区域试验中的生物学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表现等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今后辽宁省棉花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为已发表的2010—2022 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棉花品种的介绍[3-25]和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http://202.127.42.47:6010/SDSite/Home/Index)中辽棉23 号等27 个辽棉品种的区域试验结果。

1.2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2.0 对近10 年来通过审定的辽棉系列品种的生育期、产量、纤维品质和枯萎病、黄萎病抗性等性状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审定品种基本情况

2010—2022 年, 由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辽棉系列品种中有27 个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表1),占同期辽宁省审定棉花品种总数的71.1%,平均每年2.1 个;从品种类型来看,常规棉品种占77.8%。

表1 2010—2022 年辽宁省审定通过的辽棉系列棉花品种基本情况

2.2 辽棉系列品种生物学性状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2010—2022 年审定的辽棉系列品种的生育期、株高、铃重、衣分和霜前花率变化幅度不大,变异系数为1.61%~4.28%。 27 个辽棉系列品种的生育期为121~130 d, 其中辽棉25号生育期最短(121 d),辽棉29 号、辽棉30 和辽棉32 的生育期最长(130 d)。 27 个辽棉系列品种株高的变异系数为4.28%,辽棉35 株高最低(75.5 cm),辽棉32 株高最高(90.0 cm)。27 个辽棉系列品种的铃重为6.1~7.0 g。 衣分平均值为40.99%,偏度为0.62,表明多数品种的衣分高于平均值,处于较好的水平。霜前花率平均为92.19%,偏度为-0.31,表明多数品种霜前花率低于平均值,还有提升空间。

表2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品种区域试验生物学性状表现

2.3 辽棉系列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分析

从表3 可以看出,21 个常规棉品种2 年区域试验的皮棉平均单产为987.6~1 729.2 kg·hm-2。辽棉23 号等10 个品种以辽棉19 号为对照, 平均皮棉单产为1 348.3 kg·hm-2, 平均比对照增产8.9%,其中辽棉34 增产幅度最大,皮棉单产达1 687.8 kg·hm-2,比对照增产14.1%(表3)。辽棉38 等11 个品种以辽棉23 号为对照,平均皮棉单产为1 242.7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5.9%,其中辽棉38 增产幅度最大,皮棉单产达1 327.1 kg·hm-2,比对照增产11.9%。 从表4 可以看出,6 个杂交棉品种2 年区域试验的平均皮棉单产为1 193.1~1 763.3 kg·hm-2。辽棉29 号等3 个品种以辽棉19 号为对照,平均皮棉单产为1 413.8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9.5%,其中辽棉32 增产幅度最大,皮棉单产达1 284.9 kg·hm-2,比对照增产12.8%。 辽棉39 等3 个杂交棉品种以辽棉23 号为对照,平均皮棉单产为1 286.1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9.7%,其中辽棉39 增产幅度最大,皮棉单产达1 356.8 kg·hm-2,比对照增产14.9%(表3)。

表3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4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4 辽棉系列品种纤维品质分析

2010—2022 年审定的27 个辽棉系列品种纤维品质普遍较好。 从表5 可以看出,21 个常规棉品种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为30.9 mm,其中辽棉45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长,为34.4 mm,辽棉23号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短,为28.4 mm;平均纤维断裂比强度为31.3 cN·tex-1, 其中辽棉30 的断裂比强度最大,为33.5 cN·tex-1,辽棉25 号的断裂比强度最小,为28.6 cN·tex-1;平均马克隆值为4.5,不同品种的马克隆值变异系数为6.71%。 综合3 项纤维品质指标,有1 个常规棉品种(辽棉30)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Ⅰ型品种标准,即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 mm, 断裂比强度≥32 cN·tex-1,马克隆值3.7~4.2;有17 个常规棉品种(占比81.0%)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标准,即上半部平均长度≥29 mm, 断裂比强度≥30 cN·tex-1,马克隆值3.5~5.0;有3 个常规棉品种(占比14.3%)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Ⅲ型品种标准,即上半部平均长度≥27 mm, 断裂比强度≥28 cN·tex-1,马克隆值3.5~5.5。 从表6 可以看出,6 个杂交棉品种都达到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Ⅱ型品种,平均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1 mm、纤维断裂比强度31.0 cN·tex-1、马克隆值4.6,与常规棉接近。 27 个辽棉系列品种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的值均超过30,即达到“双30”的品种有22 个,占81.5%。

表5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常规棉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结果

表6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结果

2.5 辽棉系列品种抗病性分析

从表7 可以看出,21 个辽棉系列常规棉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好。 枯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平均值为5.01,范围在0.30~12.06;高抗的品种有12 个,占57.1%;抗病品种有7 个,占33.3%;耐病品种有2个,占9.5%。 常规棉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平均值为16.49,范围在12.08~27.99;抗病品种有18 个,占85.7%;耐病品种有3 个,占14.3%。其中:对枯萎病达到高抗且对黄萎病达到抗的兼抗常规棉品种有10 个,占47.6%;对枯萎病达到抗以上且对黄萎病达到耐以上的常规棉品种有19 个,占90.5%。 从表8 可以看出,6 个辽棉系列杂交棉品种枯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平均值与常规棉接近,为5.24,范围在1.85~11.80;高抗的品种有3 个,占50.0%;抗病品种有2 个,占33.3%;耐病品种有1 个,占16.7%。杂交棉品种黄萎病相对病情指数平均值比常规棉高,为22.01,范围在18.09~33.30;抗病品种有4个,占66.7%;耐病品种有2 个,占33.3%。 其中:对枯萎病达到高抗且对黄萎病达到抗的兼抗杂交棉品种有3 个,占50.0%;对枯萎病达到抗且对黄萎病达到耐的杂交棉品种有5 个,占83.3%。

表7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常规棉品种抗病性

表8 2010—2022 年辽棉系列杂交棉品种抗病性

3 讨论与结论

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产上不但要选择高产品种,而且要选择多抗、优质的品种。辽宁省地处我国植棉区的北部,在特早熟抗病育种上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经验[26-27]。2010—2022 年辽棉系列审定品种有27 个,与刘艳珍[2]报道的1949—2009 年辽宁省审定22 个品种相比较,近13 年辽宁省每年审定通过的棉花新品种数量提高了近5倍。综合分析辽棉系列品种的生物学性状、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其早熟性(平均生育期126.7 d)和抗病性(常规棉中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兼抗品种占47.6%,杂交棉中兼抗品种占50.0%)与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同期审定的中棉所103(生育期129 d,耐枯萎病,耐黄萎病)[28]、新棉144(生育期128 d,抗枯萎病,耐黄萎病)[29]、新棉145(生育期128 d,抗枯萎病,耐黄萎病)[30]等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且近年来通过与新陆早64(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2 mm,断裂比强度31.42 cN·tex-1,马克隆值4.13,衣分44.2%)[31]等优质、高衣分材料配制杂交组合,辽棉系列品种的纤维品质大幅提高,平均衣分从38.47%提高到39.50%。 为了适应棉花生产中机采棉比例日益提高的趋势,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在今后的品种选育工作中,仍要加大种质资源引进力度,在保持辽棉系列品种早熟抗病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棉花品种的产量和纤维品质。

猜你喜欢

皮棉黄萎病枯萎病
气流喷气式皮棉清理机
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调运皮棉
影响皮清机皮棉气流输送加工质量的问题分析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
棉花黄萎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物防治效果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