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准确性

2024-01-13王强

系统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肺结核例数

王强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吉林长春 130000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传染性病,临床比较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症状较多,如低烧、发汗、无力等,且会存在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咳嗽、胸痛、有痰等,且会损伤其他部位,引起肺外结核,严重者会死亡,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此病症发病因素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应及时诊断,根据诊断结果施以针对性治疗。诊断此病症的方式较多,如痰涂片、结核菌素皮肤试验检查等,不同诊断方式产生的诊断效果并不相同,但均能够检出病灶,但是此两种检查方式下,会产生较高的漏诊、误诊情况,因此临床需采取其他更加准确的方式进行检验[2]。近几年,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在该病症诊断中得以实施,此检验手段下,对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的诊断结果比较准确,为进一步分析该检验方式的诊断情况,本研究选取2020 年5 月—2023 年5月于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诊治的9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诊治的9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聚合酶链反应检验,以临床综合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检验结果。研究对象中男53 例,女37 例;年龄36~86 岁,平均(64.45±1.25)岁。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具有如下表现:无力、咳嗽、低烧、胸痛等,就诊后得出与结核病患者有过接触,疑似感染者;②资料没有缺失情况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过敏体质者;②有胸部手术史者;③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在患者前臂进行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皮下注射,观察注射处皮肤情况,注射剂量和时长分别为0.1 mL、72 h,依据卡介苗接种状况,判断阳性表现,如果接种过卡介苗,观察注射处皮肤红肿硬块直径,当直径为15 mm,则视为阳性;如果无卡介苗接种史,则肿块直径达到5 mm 即可视为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采取患者早起深咳后第一口痰液0.5 mL 作为标本,加入氢氧化钠溶液5 μL 合成1 mol/L,置于孵育箱内待用,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和半径、时间分别为1 000 r/min、10 cm、5 min,完成离心后取底部沉淀物。对沉淀物进行洗脱处理,使用生理盐水洗进行脱液,洗脱两次后,进行检验,所用仪器为QSDX 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所用试剂盒为结核分枝杆菌PCR 检测试剂盒(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据对应说明书检验,如果检测仪检验后出现荧光带,即阳性。

1.4 观察指标

将临床综合诊断作为检验的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检查结果比较

90 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患者89 例(98.89%),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阳性检出率为94.44%(85 例),明显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检出率85.56%(77 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种检验结果的临床综合分析中,阳性89 例,阴性1 例,见表2。

表1 两种检验方式阳性检出率比较[n(%)]

表2 两种检验方式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种检验方式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

聚合酶链反应灵敏度、准确度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验方式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验方式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比较(%)

3 讨论

肺结核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该疾病临床表现复杂,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病死率较高,按照患者临床特征,分为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造成的结核病主要分布于多器官组织内,是常见的疾病,在疾病的不断发展下,患者肺功能会逐渐受到损伤,此病症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生活、工作构成不利影响,传播率较高,一旦发病,须及早诊治,并进行有效防控。检查肺结核的方式较多,如结核菌素试验、病理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但上述检查方式特异度、灵敏度较差,且不易取材,因此临床使用受限,因此临床需寻求更加简便、快速,且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的诊断方式[4-5]。

临床诊断肺结核主要以综合诊断方式为主,按照患者症状、体征、理化检测综合评定,方式比较复杂,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而言,比较不利,误诊率较高[6-7]。目前,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病时,不会产生典型的临床症状,会加大诊断难度,而不同实验室检查对于早期肺结核患者而言,诊断效果也并不相同[8-9]。临床常通过痰涂片检查对肺结核疾病进行诊断,该项检查方式常被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检验当中,采取痰液标本后进行抗酸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进而确定有无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但是该种检查方式下,对于好转期的肺结核患者来说,会产生较高的漏诊情况,具有一定的检验弊端[10-1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也是临床诊断肺结核的一种方式,其应用率也较高,主要观察患者注射结核菌素蛋白衍生物后的皮肤红肿硬块产生情况和面积大小情况对有无肺结核情况进行判断,该种检验方式能够一定程度检出活动期肺结核,但检查好转期的患者时,会出现一定漏诊情况,检验结果存在误差[12-13]。临床在该疾病的检验方面进行了多方研究,逐渐产生不同检验方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为其中一种,属于快速核酸检验手段,其利用洗脱痰液沉淀物的方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对结核分枝杆菌做出有效识别,可获取理想诊断效果,减少人为干扰因素,提升诊断准确性[14-15]。王瑜[16]研究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应用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阳性率检出率为96.6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25%、97.50%,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68.33%、71.25%、62.50%(P<0.05);本研究中,聚合酶链反应检验阳性检出率为94.44%,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95.56%、95.50%,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0.05),与王瑜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疑似肺结核患者使用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其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综上所述,为疑似肺结核患者使用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均可获取一定诊断价值,但是聚合酶链反应检验的检验准确度、敏感度更高。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肺结核例数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5年四川省4个县牛结核菌素γ-干扰素ELISA检测报告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结核菌素试验有何意义?如何判断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