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究

2024-01-1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培育技能院校

韩 莹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现阶段,我国正迈向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培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作为新发展阶段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突破口,既满足了社会转型期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也符合类型定位对职业教育德技并修的发展诉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1]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将“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放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突出地位”[2]。2022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持续壮大技能人才规模、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素质”[3],这些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正在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本文深度阐述在职教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困境,并从育人体系、课程设置、职教特色等方面,探究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路径。

1 知行合一: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

1.1 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一项职业心理资本,是行为主体职业信念、知识技能与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在进行职业活动中所彰显的综合品质,体现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积极心理准备,是各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核心要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创立的“素质冰山”理论,职业素养分为“冰山以上部分”的显性素养和“冰山以下部分”的隐形素养[4]。其中,显性素养包括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形象等;隐性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价值等。隐性素养影响着显性素养,隐性素养通过显性素养得以表现,对主体的职业行为起着决定作用。职业素养涉及各行各业,其内涵是敬业精神、立业精神、精业精神、创新精神[5],强调社会心理学中的利他心理。

新发展理念下的职业素养培育涵盖了职业通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既能形成完整的知识储备,又能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能提升其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最终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构建和谐的劳动氛围。高职院校只有厘清职业素养的内涵,培育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唤起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教育,是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在从劳动、资本密集型转向知识储备型、技术创新型,这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精细化、内涵化、结构合理化的推进和演变。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迭代升级,我国迫切需要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就一定要将人才培养与市场和行业的需求相结合。因此,笔者以涵盖自我驱动能力、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多维度的职业胜任力为依据,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研了9 家制造类企业452 名员工关于职业素养的关注情况。调研结果如图1 所示,其中以“爱岗敬业、人际沟通、实践能力”为代表的职业基本素养位列前三,“专业知识、遵规守法、诚实守信”衡量岗位胜任力的选项紧随其后,对“情绪管理、团队意识”职业发展素养的关注度均超过半数。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可促进其提升职业价值观、开拓职业眼界、提高职业竞争力,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的培育,不仅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要满足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6]。技能和素养是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具备全面发展能力的“一体两面”,从兼顾两者的角度出发,作者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内涵聚焦在以下三个层面。

1.2.1 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职业素养的首要条件,包括职业认知、职业体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等。劳动认同是职业认同的前提,应让高职院校学生深刻意识到自我和他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有着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将劳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协调统一。职业认同能够唤醒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奋发进取的态度,激发自我潜能,为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创造更多价值。

1.2.2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底色,是个体从事职业活动的意义所在。职业理想联结了个人的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职业目标等,是个人理想在职业生涯中的具象体现,也是明确职业道路的前进方向。高职院校学生处于职业准备阶段,树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才能在未来的择业中找准定位,实现自我价值,进而做到敬业、乐业。

1.2.3 职业意志

职业意志是职业素养的持续推动力,包含职业良心、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高职院校学生要注重职业意志的培养,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从而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取、全面发展。职业认同、职业理想、职业意志共同构成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职业素养内涵

2 重技轻德: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困境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新跨越,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结合,使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蓬勃兴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产生了巨大缺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现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然而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现阶段职业教育在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技能本位、技能至上”的现象,过度强调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而忽略职业素养的内涵培育[4]。

我国职业素养培育起步较晚,从最初通过职业规划相关课程进行职业素养传授,到如今各专业课堂的教学渗透、职业相关活动和讲座的开展等,相较最初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进,但仍收效甚微。作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样本调查分析,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认知度、自身需求、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培育的必要性、教学满意度等方面,并与多位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以期能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更为客观地反映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教育观察和个案分析,得出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困境如下。

2.1 培育理念浅层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素养必修课程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院校仍依靠专业课课堂教学的简单渗透。现阶段职业素养培育大多拘泥于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培育理念只停留于表面。一味的纯理论知识灌输,造成学生对职业素养缺乏具象化的理解,无法体会到职业素养的深远影响和真正意义,并且学生逐渐对职业素养教育的兴趣降低,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不能充分体现。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必修或选修课程,希望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职业素养的核心与内涵。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应落实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理念,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2.2 培育过程碎片化

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只是零散地穿插于各类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所讲内容多为各科教师的即兴发挥,随意性、主观性较强。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虽在学生实践学习中涉及职业素养培育,例如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与创业课程、学生社团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尽管学校在实际办学实践中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投入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但由于缺乏明确的培育理念和统一的系统方案设计,很难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联结。同时,关于职业精神、创新意识等内容也难以有效融入学生培养的常态化教学中,实际教育效果也差强人意。由此可见,现阶段职业素养培育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分散在人才培养各个学期、不同环节,并且未形成培育合力,构建系统化、长效化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存在内容不一、缺乏联结的碎片化培育现状。

2.3 培育方法单一化

目前,各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培育的模式较为单一,主要是专业课教学、讲座等。任课教师只能在课堂上借助专业内容进行职业素养的简单讲解,与现阶段新行业、新形势缺乏联系,被动的传授方式让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到职业素养的广度。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更加强调实操性,但是硬性条件的不足造成学生难有代入感,使学生的学习动力降低,学习的热情减退。职业素养具有时代性、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供给不足[5],职业素养培育的方式主要通过心理教师、思政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的公共课程进行理论讲解,未能体现时效性和实践性,因此往往收效甚微,使职业素养培育存在难度和壁垒。

2.4 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从评价主体看,以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主,而实习企业、行业等第三方主体缺乏参与职业素养评价的有效渠道,评价主体较为单一,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不通畅,未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社会性这一特性;从评价指标看,职业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的评价主要集中在便于量化的教学成果上,以书面测试或课程论文的形式为主,未对职业素养提升进行充分且有效的评价。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量,并且易出现片面化、结果化的倾向,不能准确评价学生实际的职业态度、职业情绪,也没有达到提升学生职业可持续和全面发展能力的目标。从评价内容看,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考查和评价主要集中在相关知识上,缺少其对职业认同、职业理想和职业意志等深层次职业素养内涵的衡量,且评价内容单一。究其原由,主要还是受到职业教育技能本位观念的影响,单一的量化考核标准无法突显过程性评价,不能立体化呈现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也未能充分体现“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让评价流于形式。

3 德技共育:新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路径

现阶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校生超过3 000 万人,共开设1 300余个专业和12 万余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随着人工智能和5G 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6],这标志着我国的职业教育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新时代的职业素养培育应服务于技能型社会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理念,健全完善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体系的建设。

3.1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在高职校园营造职业素养培育的氛围感

职业素养培育来自全方位的融合培养、校园文化的熏陶以及其氛围感的营造。随着推广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崛起,技术技能智能化的趋向愈发明显,智能时代的职业工作对从业者综合素养的要求也愈加多元[7]。职业院校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发展和行业用人的多维度、多层次要求,点亮技能青年的职业梦想,打破束缚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思想壁垒。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观念认识不足,因此,院校在校园文化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将正确的职业观念灌输给学生,对青年技能型人才的先进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对技能人才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坚定学生大国工匠的理想信念。同时,社会各界应打破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人员的偏见,加快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在行业和社会地位。

3.2 以课程为纽带,各环节协同融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职业素养培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价值观塑造工程。高职院校要科学规划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注重专业教学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协同融合,以课程为纽带,夯实学科基础,重视专业教学,丰富课程资源,落实各专业课有效融合职业素养的工作机制,真正使每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和管理环节都充分融入职业素养的培育[8]。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依据,其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设定直接影响着教学实施情况,高职院校应将职业素养融入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教学进程安排、质量评价等部分,形成专业人才培养常态化。同时,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有效联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阶段有效联动,协同培育职业素养。除此之外,心理课程和思政课程应发挥其育人优势,以专业为依托,其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协调一致,注重职业心理和精神的培育,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3.3 以工匠名师为引领,健全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有效评价机制

新发展理念下的职业教育要基于其类型定位,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以培育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评价机制,并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导向,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成绩,轻内涵;重比赛,轻课堂;重技能,轻素养;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9]。在评价主体上,院校应积极引导多元育人主体的参与,在育人全过程中打通各环节,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同时鼓励社会第三方提供指导,对学校“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教师应根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设置契合其成长发展情况的差异化评价指标,不仅要符合时代发展和传承的需要,还要将敬业守道、精益求精、专业专注、创新传承等职业素养核心内涵融入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中,破除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德技并修的水平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高职院校应构建“技能+素养”“学校+企业”的双渠道融通的评价体系,强调职业素养培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的同等地位,改变单一以技能为主的评价方式向“德”与“技”双元考查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阶段追踪其实践学习动向,让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专业和能力、工作质量、职业操守等表现开展“双重考核”,引导学生关注专业能力和内在素养的全面提升。此外,高职院校要广泛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发扬职业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将校企合作、现代师徒制度加以完善,加快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高职院校还要鼓励建立优秀高技能人才、非遗传承人设立大师工作室、行业模范专题讲座、企业技术能手进课堂等多样化职业素养培育模式,为学生近距离了解职业教育和行业前景提供助力。

4 结束语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重要力量。随着“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理念的深入人心,职业教育应大力弘扬“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新发展理念,“德”是学生个人成长和新时代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技”是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外在表征,德技并修是将“育德—职业素养”与“育技—职业技能”相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内涵与颜值”双提升[10],构建与职教新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培育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培育技能院校
高级技能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