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个案研究

2024-01-12徐梦诗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所学维度满意度

徐梦诗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建福州 350000)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时代,职业教育已成为知识和技能传播、助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1]。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在总则中鲜明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2]。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职业院校一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甚至许多学生表示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专业方向的工作。这反映出职业院校学生有可能对所学专业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比较低。鉴于此,本研究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个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调查,分析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发展,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多适应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概念界定

关于专业认同的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少相关研究。许多学者将专业认同问题视为职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认同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专业认同会影响职业选择,影响职业认同;二者虽然关系紧密,但内涵不同。例如,王顶明指出,专业认同不同于职业认同,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3]。许世梅认为,专业认同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和归属感,包括正面的评价、积极的情感和投入的行为倾向[4]。综上,专业认同指高职学生在专业学习开始之后、入职就业之前的阶段,对自身所学专业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及其对所学专业所产生的归属感。

在专业认同的维度划分上,延用了王顶明对专业认同的结构划分:分为认知性专业认同、情感性专业认同和持续性的行为专业认同三个子维度[5]。首先,认知性专业认同即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了解,是产生其专业认同的基础。其次,情感性专业认同指个人与专业的情感连结程度。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情感认同使个体获得心理上的安全与情感上的愉悦满足。再次,这种内在的情感上的愉悦与满足会直接导致积极的行为动机和外显的行为效果,从而形成可持续性的专业认同[5]。

2 研究方案设计

研究以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现将具体设计以及样本的确立描述如下。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探讨了高职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以及哪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专业认同。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一系列具体策略,以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而提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

2.2 研究思路和内容

在王顶明、刘永存所发表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5]的基础上,分析硕士研究生与高职学生的差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确定了研究思路。例如,在确定高职学生特征变量时,去除了王顶明等一文中根据硕士研究生特点而设置的是否跨专业考研等学生特征变量的调查;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以赛促教、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等特点,新增“参加比赛的情况”“学习成绩”等作为学生特征变量调查;具体每个变量的类型划分也结合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

基于此,确定了以下调查内容:(1)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入学动机、学习成绩、参加比赛情况等基本特征;(2)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调查;(3)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三个维度调查学生的专业认同。通过以上调查内容,分析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并分析研究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数据分析中,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T 检验来判断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入学动机、学习成绩、参加比赛情况等控制变量与观测变量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2.5 研究对象和工具

调查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闽江师专全体大学生10 096 人(包含三年制大专和五年专,不包含中专在读学生)。以学生的专业类型、性别和年级为划分标准,对全校学生进行分类,并采用交叉控制配额抽样,按照50:1的比例,其分配样本数额如表1所示。因此,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为202人。由专任教师、辅导员帮忙发放,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表1 交叉控制配额抽样表

研究所使用的问卷改编自云南大学王顶明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的《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3],对学生开展了基本特征调查、专业满意度调查、专业认同情况调查。其中,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题目,每道题5 个选项,每个选项分别量化为1~5 分值。满意度调查部分满分25分,一共5道题。关于专业认同情况的调查满分是100分,一共20道题,其中认知认同维度6道题;情感认同维度7道题;行为认同维度7道题。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得知,其信度分析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55,大于0.8,说明问卷题项的内部一致性好;效度分析的KMO 值为0.829,大于0.8,说明题项能准确反映专业认同的程度。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研究将从学生专业认同整体情况、被试特征(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入学动机、学习成绩参赛情况)与专业认同的关系、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同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展开具体分析。

3.1 学生专业认同整体情况分析

闽江师专学生专业认同的整体情况如表2 所示。专业认同强的(分值为80~100)学生人数为37 人,占样本总数的18.3%。专业认同较强的(分值为60~80)学生人数最多,为139 人,占样本总数的68.8%。专业认同中等的(分值为40~60)学生人数为23 人,占样本总数的11.4%。3 人专业认同较弱。从数据分布情况来看,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但是专业认同很强的学生占不到20%。可见,从整体来看,该校学生专业认同依然有待提高。

表2 专业认同程度情况

3.2 被试特征与专业认同

3.2.1 性别与专业认同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与性别并无显著相关。从专业认同的三个细分维度来看,在0.05的置信水平上仅认知性专业认同在不同性别情况下呈现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性别对专业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3.2.2 年级与专业认同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年级并无显著相关,见表4。

表4 年级对专业认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2.3 专业类别与专业认同

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专业类别并无显著相关,见表5。

表5 专业类别对专业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3.2.4 入学动机与专业类别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入学动机在0.05 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均值发现,主动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认同比被动选择所学专业的学生要高,见表6。

表6 入学动机对专业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3.2.5 学习成绩与专业认同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各个子维度与学习成绩在0.05 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均值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其专业认同以及各个子维度的专业认同比成绩中等和不足的学生高,见表7。

表7 学习成绩对专业认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3.2.6 参赛情况与专业认同

独立样本T 检验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以及各个子维度的专业认同与参赛情况(有参加专业相关的竞赛并获奖的经历)在0.01的置信水平上呈现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均值发现,有参加专业相关的竞赛并获奖的经历的学生,其专业认同以及各个子维度的专业认同均比没有参加专业相关的竞赛并获奖的经历的学生要高,见表8。

表8 参赛情况对专业认同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3.3 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同

根据调查项目的需要,将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与学生所在专业的外部条件的关系进行探讨,通过学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与专业认同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得出结果。通过对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同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有高度的联系,呈现显著正相关,见表9。

表9 专业满意度与专业认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由于相关分析只用于探讨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并不能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具体数值关系。因此,采用回归分析确定专业认同与专业满意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分析结果如表10所示,以专业满意度为自变量,采用全部入选法建立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0.575X+31.938。

表10 专业认同回归分析结果

4 调查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得,学生的专业认同有待提高。在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分析中发现,入学动机、学习成绩、参赛情况、专业满意度等因素对专业认同及其子维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年级、性别、专业类别对专业认同及其子维度的影响程度较低。

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了解到,不同年级、不同学业表现的学生均存在以下问题: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不愿意主动告知他人自己所学专业,甚至对于他人问及自己所学专业的时候,会有心理不适。这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性专业认同。进一步通过对专业认同三个子维度的调查数据发现,从每道题目的得分情况来看,专业认同三个子维度中,情感认同的得分最低,见表11。可见,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尤其是情感性专业认同迫在眉睫。

表11 专业认同三个子维度的得分情况分析

5 专业认同的培养建议

一般来说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目标明确,可能会踏踏实实的学习,促进专业发展。反之则比较容易出现怨天尤人、消极怠学的情况[6]。高职院校学生如果在毕业后择业时,轻易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职业岗位,这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来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此,本研究结合专业认同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培养建议。

5.1 加强宣介、放宽限制、启迪思想,以激发学生专业自主性

5.1.1 招生过程中学校加强专业宣介

专业认同的起点是专业选择[7]。因此,在中学、中专升学考试之前或报考之前,学校层面应当及时做好专业宣传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知情、自愿、自主。学校应当注重每年的现场招生工作。招生现场的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本人的意愿、深入交流、适时引导。

5.1.2 学校适当放宽转专业条件,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手册规定,需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方可转专业:在校就读时间在一个学期以上者;对拟转专业有强烈愿望且在拟转专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者;第一学期所有必修课程的总成绩在本专业排名前10%以内者。如果出现过违纪、补考等行为的学生不予转专业,且对于各专业转入人数作了限制,转入人数需控制在当年新招收学生人数的5%以内。学生手册还明确指出,对于退役之后复学的学生、休学创业之后复学的学生,如果需要转专业,学校应对其优先考虑。可见,除了退役后复学或休学创业的学生比较容易实现转专业之外,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转专业比较难实现。在转专业的限制上,学校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转专业的限制,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实现二次选择。

5.1.3 从“共生理论”视角,突出市场需求的引导作用,逆向触发学生提升专业认同

教师在日常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多启迪学生专业认知的思维。从共生理论视角来看,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可以视作共生系统下的多个共生单元,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它们之间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实现自身的目标和利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可以启迪学生从共生理论视角认知专业。例如,启发学生结合企业岗位需求挖掘自我发展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刺激学生探索如何在应对市场竞争环境过程中作出主动回应。以此强化学生同社会场域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进而提升专业认同。

5.2 加强对学困群体的鼓励引导,以改善学习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学习成绩好、有参加专业竞赛获奖经历的学生,专业认同及其子维度普遍高。反之专业认同及其子维度则低。可见,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专业认同有反馈作用,这种反馈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对学习结果表现不佳的学生群体,教师应当加强帮助和引导,不能任由学生群体两极分化。

5.3 课程、师资、活动多管齐下,以提高学生专业满意度

5.3.1 优化课程结构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有一种觉得自身所学泛而浅的感受,尤其是文科学生,这对学生的专业认同培养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课程始终处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8]。坚持以人为本,这是课程思想现代化的主要内核[9]。因此,各个专业应当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目标,突出育人重点,从而为高职院校学生指引更加明晰的方向,进而提升其专业认同。

5.3.2 专业化师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10]。高职院校教师既要有传道受业解惑的看家本领,也要成为具备良好道德情操的人格楷模。作为与学生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密切联结的教师群体,如果身兼数职、事务缠身,那么对于学生的关注就会减少,对于专业发展的投入也会减少,此时学生的专业认同也难以得到好培养。

5.3.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可从基本能力、专业知识及技能、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多角度多方位设置育人目标,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企业行业人才需求,学生可以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完善表达、团结协作、增长认知、提升专业情感。学生多参加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专业认同,尤其是情感性专业认同的提升。

6 结束语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国家重视,当前正是急需职业教育人才提质升级的重要阶段。高职院校学生是否热爱自身所学专业,及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专业有很高的认同感,其职业目标会更明确、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也会更强。相反,如果一个人对自身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则更容易在职业目标上感到迷茫。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情况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问题。只有全体教育人员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培养出技能扎实、能快速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猜你喜欢

所学维度满意度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非所学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