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以“认识人民币”教学为例

2024-01-12唐占霞

新课程 2023年16期
关键词:面值小鹅小丽

文|唐占霞

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的被动学习,其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是新时代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与素质之一,也是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它不但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自觉性、自主性,还要在没有教师、家长的监督下,自觉地去阅读、听讲、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进行的同时,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有趣导入,增强好奇心

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是保证学习效率的关键。尤其是小学生,兴趣更容易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课堂自主探索式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就要为学生设计有趣的导入,让学生在导入环节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渴望与好奇,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保持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在新课的导入环节设计了以下两个活动。

●导入设计一

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一组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说出自己认识几种人民币,用过几种人民币。(由于信息发达,现在人们用微信、支付宝支付较多,有些面值的人民币有的学生有可能还没见过。)

让学生想一想、认一认,看看他们能认识几种,见过几种。这个时候,会有学生说出课件上呈现的面值不等的人民币,如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1元、5 角等。

在抢答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也会想,这些钱到底哪一张最大,它们能买些什么东西呢,谁买的最多。有了这种心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本上已经被激活了,这时开始后面的教学活动,效果会更好。

小学生的思维认识比较直观,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影响他们认识人民币,弱化教学效果。

●导入设计二

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以下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人民币中哪一张最大吗?你们最近用过面值多少的人民币呢?用它们买了些什么?

学生看到多媒体上呈现的10 元、5 元、2 元、1元、5 角图片,会快速说出10 元最大,他们还知道10元比5 元多5 元,比2 元多8 元,比1 元多9 元,比5角多9.5 元。学生也会回忆自己用过多少钱,买过什么东西。如有个学生说,他那天用10 元买了2 个数学本,还剩7 元;一个学生说,他那天用5 元钱买了1 个冰激凌;一个学生说,他那天用1 元买了1 个棒棒糖等。

这两种导入方式融入了问题,引起了学生对认识人民币的渴望,同时激起学生心里的疑问,如“这些钱都能买到什么东西?它们到底谁最大?谁最小?1 元等于多少角?100 元等于几个10 元,又等于几个1 元?”这些好奇、疑问,不但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开启更多的感知系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有效学习课堂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小学生年龄还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门见山地讲知识,看似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没有冗杂的内容影响教学,但是小学生不容易理解,甚至还会产生排斥心理。这样不但使教师出力不讨好,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觉得无趣,不主动去尝试着获取、理解、吸收。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把课堂知识放在情境里,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获取。这样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学习的主动性会更高,兴趣更浓。所以,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1: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1 元、5 角、2角、1 角、5 分、2 分、1 分的硬币,100 元、50 元、10 元、5 元、5 角、1 角的纸币,强化学生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结合课件观察人民币。学生会从一堆人民币的图片中发现,人民币从质地来看划分为两种:一种是纸币,如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5 元;一种是硬币,如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1 分。

然后让学生看看他们手里都有多大面值的学习专用的学具人民币。这个时候,学生肯定会拿出自己的学具人民币与课件上的人民币对比着认识、学习。这不但能再一次强化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强化学生的记忆,也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2: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用课件为学生呈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然后,再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哪种面值大,哪种面值小,如5 元与2 元比,20 元与50 元比,等等。随着学生认识与理解的不断提高,他们一定会一边认识、一边跟着老师学习,一边思考:角与元又是哪个大呢?5 元既然比2 元大,那么5 元与20角到底谁大呢?

这个时候教师不但要结合课件继续讲授,还要能想学生所想。为了帮助学生验证他们心里的疑惑,证明5 元大还是20 角大,教师要在课件上呈现一张辅助图:1 元对等10 角;1 角对等10 分。

……

这时学生就会一边观察一边想,1 元=10 角,那5元就等于50 角,5 元=50 角,50 角-20 角=30 角,显然5 元比20 角大。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在形成中,教师在为他们讲解的同时,要适当地配上形象、生动、直观,可见、可感、可触的图像、视频进行辅助,再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诠释知识,不但能更好地解读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图像与解析相结合的诠释中,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发现小学数学的魅力,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讲练结合,内化知识

要想让小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不但要借助多媒体图文配讲,还要讲练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练习真正理解知识,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实现教学的目的。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给学生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把练习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理解、内化,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目的。

活动1:实战演练

教师:同学们通过学习,都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那么咱们结合以下的练习熟悉一下,看谁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更准确、更全面。课件为学生呈现几道练习题:

20 分=( )角 6 元=( )角

4 元=( )角 1 元=( )分

2 元5 角=( )角

55 角( )元( )角

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再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更加清楚,便于以后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也能为学生运用知识、提升生活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活动2: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

动画内容:熊大说他有5 元钱,比熊二的30 角要大,要多。可是熊二硬说30 明明比5 大,他们俩争论半天没有结果。最后光头强给他们进行了推演,如1 元=10 角,2 元=20 角,3 元=30 角,4 元=40 角,5元=50 角。那么熊大有5 元=50 角,与熊二的30 角相比,谁的大呢?也就是谁的钱多呢?

元比角大,1 元=10 角,所以5 元换算成角以后等于50 角,当然5 元比30 角要大。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给小学生讲知识点,辨析问题,他们可能要思考半天,也不理解。或者课堂上理解了,课下不会运用。因为像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之间的换算或比大小需要记忆,也容易忘记,学生也会“现学现忘”,所以课下就有可能又不知道怎么运用了。教师如果能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把知识融入动画里,再配上小学生喜欢的动漫人物,不但能促进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内容,还能强化他们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学习知识是为了用它创造更大的价值,为自己、为他人创造更好的生活,为社会的发展出一分力。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能把数学教学局限于教材、课堂,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灌输运用知识的意识,要把用知识的理念渗透在学生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把所学用于生活,使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发生联系,学生既能感受到鲜活的、流动的、有生命的数学知识,也能有学习的成就感。

活动:展示练习题

小丽有4 元钱,要买以下小玩具,有几种买法?能买几个?要是小丽都把它们买下来一共需要多少钱?

1.圆气球5 角+心形气球8 角+向日葵1 元(10 角)+花朵6 角=29 角。那么4 元=40 角,40 角-29 角=11 角,小丽能买下图中这4 个小东西,需要29角,也就是2.9 元。

2.圆气球5 角+小鹅3 元1 角(31 角)=36 角,也是3.6 元。4 元-3.6 元=0.4 元。小丽也可以买圆气球和小鹅。

3.心形气球8 角+小鹅3 元1 角(31 角)=3.9 元,也就是39 角。4 元=40 角,40 角-39 角=1 角。小丽也可以买心形气球和小鹅。

4.花朵6 角+小鹅3 元1 角(31 角)=37 角。4元=40 角,40 角-37 角=3 角。小丽还能买花朵和小鹅。

5.先把1 元换算成10 角,把3 元1 角换算成31角,再进行相加:5 角+8 角+10 角+6 角+31 角=60 角=6 元。小丽要把这些玩具都买下来需要6 元。

或者先把5 角换算成0.5 元,把8 角换算成0.8元,6 角换算成0.6 元,把3 元1 角换算成3.1 元。然后再相加:0.5 元+0.8 元+0.6 元+1 元+3.1 元=6 元。显然,得出的结果也是6 元,小丽要把这些玩具都买下来需要6 元。

结论:不管是角+元,还是元+角,首先要注意单位的统一,然后相加或者相减,就能准确计算任何与“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有关的加减法,为学生在生活中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顾虑他们的心理,只给他们一些与“认识人民币”有关的加减算式,或者元、角、分之间的换算题,会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但是用这种买东西的方式,让学生尝试用交易的方法,不但能锻炼他们的加减运算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换算中提高对人民币的灵活运用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实现教学目的。

五、结语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主动权,发挥主观能动性。笔者在小学教学中发现,虽然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并在主动探索中逐渐打开思维,锻炼思维,但是受限于教学观念的认识,现在有些教师还是给学生讲得多、练得少,总想着只要学生能把知识学懂、学通,自然就会用。殊不知,小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还在形成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促进他们思维的形成与提升,不但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其学以致用能力,还会抑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与能力的提升,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面值小鹅小丽
第一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值
百万“大”钞
二十年后,暖心归来
10元钱有多少种面值组合
阿健的小鹅
掉钱
小鹅流行性感冒的综合防治
小财迷
要笑一整天
武大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