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型医联体远程诊疗平台的建设与实践

2024-01-12肖华成周宏伍祥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联体医疗机构远程

肖华成,周宏,伍祥林

1.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工程部,重庆 400030;2.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案管理科,重庆 40003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 号)指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使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为贯彻落实医联体单位医疗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加快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和区县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市级医院对疑难杂症进行远程诊疗,按照紧密型医联体的布局构建某市肿瘤专科三级诊疗架构,规划以某医院为市级中心,建设数据型远程诊疗平台,连接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实现医联体下级医疗机构现有疑难病症数据的接入,实现患者诊疗信息区域内共享。

1 数据型远程诊疗平台建设

通过融合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打造某医院为区域性肿瘤医疗中心,形成以医院为核心,二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的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体系,建立重庆市肿瘤防控“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防线。远程诊疗平台包括接入层、交换层、资源层、服务层和应用层等五个层级,形成涵盖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教学、双向转诊、移动诊疗的完整互联网+肿瘤诊疗服务链(见图1),推行重庆市肿瘤防治全过程管理模式及理念,提升全国肿瘤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重庆市肿瘤专科整体服务同质化水平。

图1 远程诊疗平台建设框架

基于互联互通的区域数据型医疗平台的建立、实施和运作是实现区域协同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第一步,通过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数据中心这个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使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数据和信息得到充分利用[1]。通过对建设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互联互通模式的思考和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卫生健康的服务质量和可及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卫生健康档案和全员人口信息库的数据准确度,更重要的是互联互通、数据信息共享,实现区域医疗各项业务协同,同时集中数据信息资源,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和利用,发挥大数据应用优势,有效提升人口健康科学决策和服务管理水平,并终将实现我国医学数据中心跻身国际医学信息化的先进行列[2]。

平台充分利用医联体下级医院现有基础设施、设备和信息技术资源,保护医联体下级医院原有投资。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实施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医疗服务为核心,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平台[3-4]。通过医疗数据集成健全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机制,为全体居民获得优质、便捷、高效、公平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服务提供支撑。通过平台建设,达到区域内患者疑难病症综合诊治能力显著增强的效果,在肿瘤专科领域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带动区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提升,基本满足群众就近公平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5]。

2 数据型远程诊疗平台建设成效

当前某医院建设的基于“互联网+”远程诊疗平台应用可直接复制到医联体单位成员中去,同时横向及纵向推广至区域内及至区域外的大部分医疗机构中去。满足社会民生和行业需求,远程医疗在推动城乡医疗资源平衡、降低医疗教育成本、减少诊断差异、改进临床管理及研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

2.1 优化患者就医路径,节省医疗开支

通过搭建远程诊疗平台,将区域内的医联体单位医疗数据、医生资源等进行融合。实现区域内检查检验等设备和专家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从而全面提高区域范围的肿瘤诊断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对远程诊疗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使患者就地方便治疗,规避重复检查费用,降低个人和国家的医疗支出费用以及其他额外开销,患者享受更低成本与更好的医疗服务。

2.2 医疗资源全面共享与下沉

近年来,医院积极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已初步建成涵盖12 个二级肿瘤医院、27 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5 个单病种专科联盟、57 家医疗协作医院,累计96 个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平台已在所有“一网一链”成员单位中进行推广,落地应用的医疗卫生机构已达30 多家区县级医疗机构。医院开通MDT 病种17个,参与科室27 个,开展远程诊疗业务数千人次。通过远程诊疗平台的推广,可满足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肿瘤患者远程门诊、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MDT)、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超声诊断等需求,同时满足全国各地基础医疗机构远程手术指导、医学教育培训等需求。

2.3 联动型医联体同质化诊疗

通过近几年远程诊疗平台的整体运营,逐渐实现打造联动密集型医联体,促进区域医疗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以点到面覆盖区域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某医院推行肿瘤防治全过程管理模式及理念,提升区域内肿瘤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推进肿瘤专科整体服务同质化水平,为提升中小医疗机构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工作起到了重大意义。远程医疗的关键作用是整合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帮助基层医生提升诊疗能力,推动分级诊疗[6-8]。通过推动县级基层医院的学科发展来全面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实践经验:①增强基础技能培训,强化县级医生培训;②通过发展专科医联体,提升县级专科医师培训质量和效率;③建立专科精准扶贫协同体系,支持贫困边远地区健康脱贫[9]。

2.4 精准帮扶提升基层教育

全力推进建立区域内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加强各区县基层肿瘤诊治能力建设,同时面向辖区乡镇卫生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肿瘤防筛诊治康等工作[10]。对偏远地区城乡医疗卫生对口支援提供“肿瘤治疗传帮带”支援建设和对肿瘤患者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响应,基层医疗机构享受低成本与优质的医学教育[11]。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继续教育仍以传统离岗进修学习为主,无论从教育面、教育时间成本、教育经济成本、教育的效率方面都存在诸多弊端[12]。通过某医院远程诊疗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常态化面向基层医护人员开展远程继续教育,基层医护人员可在岗完成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既可大大降低外出进修学习的各项成本,同时拓宽了基层医疗机构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为医护人员提供一种不离岗的在线进修模式。

3 数据型远程诊疗平台建设体会

在积极推进区域专科医联体单位建设的同时,以基于数据中心的远程诊疗平台为辅助,充分发挥某医院在重点学科、权威肿瘤专科医院作用,从区域向周边范围辐射,为肿瘤患者提供权威高效的诊疗服务,将自身优质肿瘤医疗资源和先进肿瘤治疗技术横纵向地延伸至更多医疗机构。帮扶指导肿瘤基层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科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以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奠定医疗服务质量基础,通过完善各项制度,优化信息化技术在单学科、多学科会诊、医学影像、病理、超声心电检查和诊断上率先实现分级医疗的目标。

3.1 信息数据安全是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的基础

智慧医疗的前行离不开网络安全护航。医院通过夯实网络安全保护的基础,达到了政策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化被动防护为主动防御,更好地保护了医院中各类应用产生的患者医疗数据的信息安全[13]。面对移动互联网等革新技术应用给医院带来的安全冲击,通过各项安全整改措施,可以更好地为医院信息化发展保驾护航[14]。医院联合当地运营商搭建一套稳定、安全、易拓展的私有化云数据中心平台,远程诊疗平台的整体设计、应用与数据使用须安全、可靠、准确、可信、可用、完整[15]。系统与数据的安全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充分考虑链路专网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密性,平台各项建设均参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达到安全等保三级,以保证整个平台在各个业务环节能够安全运行[16]。

3.2 异构数据集成是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的关键

远程诊疗平台支撑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开展远程医疗业务,由于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独立开展,数据存在着高度异构性,由本院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交换平台,建设远程医疗数据中心,数据接口格式符合国际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对数据进行统一标准化处理[17]。平台获取各医院的电子病历信息、影像信息、检查检验信息、病理信息、诊断报告和住院病程记录等资料,能够连接异构系统,并且完成系统间的消息传送。利用医疗信息标准接口,实现平台与各医疗机构间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整合共享共用。

3.3 落实配套制度是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的保障

远程诊疗平台项目作为医院的核心工作,得到医院人力、财力、物力、制度等全力支持[18]。平台运行阶段在医联体内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形成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等。此外,在医院积极倡导建议下,医保方面推动了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相关医保改革,将远程单学科会诊、远程多学科会诊、远程病理会诊等相关项目纳入医保范围。相关物价部门制定并形成“单学科”“多学科”会诊互联网医疗物价标准。

3.4 长效运营机制是远程诊疗平台建设的支撑

对医疗机构,重点宣传远程医疗对共享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以及开展远程医疗的必要性[19]。对医务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运用先进技术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宣传远程医疗实践的成功案例使医务人员感受到远程医疗的好处,逐步改变传统诊疗习惯。对患者考虑到其认知水平、文化程度以及获取知识途径的不同,应拓宽宣传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远程医疗,提高大众对远程医疗的知晓率。在平台运营的工作内容,除了日常维护外,采用院内运营与院外运营两种方式,在上下级各医疗机构投入运营人员,深入临床科室探寻真实需求,通过一定的运行制度与考核奖惩制度。规范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动体系,真正建成肿瘤防治体系紧密型医联体。

4 数据型远程诊疗平台未来展望

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很多新的技术被运用到了远程医疗领域,帮助解决了地区间的不平衡问题[20]。同时,VR 技术在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由于其用户体验的浸入感,若能将其运用于远程医学,将会给医疗产业带来新的生机。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的发展,其在医疗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凭借虚实结合,实时交互和精确匹配的优势,混合现实技术有望改善传统医疗教育的弊端,在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解剖教学,医疗操作培训,远程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巨大潜力。通过医疗大数据分析医院积累的大量临床数据,从而建立某类疾病的分析模型和临床诊疗过程的指标和结果评价模型,实现临床辅助决策,促进医院临床治疗智能化。未来通过5G 高速网络结合混合现实仿真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计算机三维图形建模技术等,可构建一个开放性的生物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和实训平台,将三维医学重建、生物医学数据可视化与分析、外科手术模拟训练进行运用,可为生物医学教学、科研和模拟训练提供一个逼真的、可交互的生物医学模拟教学与仿真实训环境[21]。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临床,开展术前3D 可视化建模分析、MR 远程术中指导、临床3D 仿真手术教学实训等业务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5 结语

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建设数据型医疗联合体的核心内容。既可避免医院间重复检查和过度医疗,也可加强不同医院间的业务联系。通过医疗数据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全面智慧化医疗,整体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猜你喜欢

联体医疗机构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远程诈骗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
做好医联体需“三医”共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