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及风险事件的影响

2024-01-12赵国金高钦华史秀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9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赵国金,高钦华,史秀花

1. 莒县人民医院健康查体科,山东日照 276500;2. 莒县人民医院供应室,山东日照 276500

院内感染问题一直是全国各地区医疗机构的重点关注课题之一,其控制效果也是判断医疗质量的核心参考因素。根据统计研究指出,导致院内感染的诱因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环境、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其中的环境诱因指的便是医疗机构环境当中所分布的病原体,根据其实际分布情况分为空气环境、医疗物品表面附着等多种类型[1]。其中手术器械是医疗物品表面污染的重要源头,而这也与手术器械的应用途径有关。医疗机构需要经由消毒供应室对各类手术器械进行回收,对其中可重复使用者给予清洗、消毒、灭菌等处理,在随后的使用中再给予发放,以达到医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但如果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不佳,便会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全身性感染,使患者的病死率大幅提升[2]。因此,需通过精细化质控管理的方式,对消毒供应室各工作环节给予细化、优化,以更加严谨、规范地实施操作,全面提升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降低院内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3]。本研究选取2022 年1—12 月莒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 名工作人员,对比探讨常规管理模式与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与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20 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10 名,男6 名,女4 名;年龄25~53 岁,平均(39.83±3.55)岁;工龄2~10 年,平均(5.15±1.07)年。对照组10 名,男5名,女5 名;年龄24~55 岁,平均(39.91±3.57)岁;工龄2~11 年,平均(5.18±1.05)年。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分别抽取1 500 件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工作。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为本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同意参与配合本管理研究工作。排除标准:科室实习轮转人员;规培生;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干预,内容为:按照院内标准完成器械的发放、回收等工作,按照规定详细记录器械发放、回收的科室、时间等信息,班次采取轮班制,不设定固定工作人员,定时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如考核成绩不佳予以培训。

观察组采取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干预,具体措施为:

①建立精细化质控管理小组。在消毒供应室内建立精细化质管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要求本科室主任医师、感染预防科主任医师等作为顾问,共同制订精细化质管工作方案。建立科学的轮班制度,并做到责任到位,对各科室手术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检查、二次包装、发放等流程均设置责任人,各流程间做到无交叉,避免出现科室内污染问题。工作方案制订后,按照排班制度开展培训,使基层护理人员熟悉精细化质管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各环节工作目标。

②器械回收的精细化质管方法。根据科室的不同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回收,在回收后需清点器械的数量、种类等,并观察其表面是否残留附着的血迹、污染物、锈迹等,对高感染风险科室及相关器械予以单独回收。在回收器械转运至消毒供应室后,还需由专人负责核对具体数量,确认高感染风险器械的情况,待确认无误后方可进入,并在网络系统中录入具体的时间和信息,方便后续工作的溯源管理。

③清洗消毒的精细化质管方法。需在科室内设立清洗、消毒、灭菌的操作区域,各操作区域间需完全隔离,并严格按照顺序流通器械,不可逆流程方向传输任何器械,以避免产生其他操作区污染问题。各操作区人员也不得擅自交叉流动,需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且穿戴防护衣物后方可流动,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叮嘱操作人员完成清洗环节时需彻底拆除医用器械,将其分解为基础零件,并单独给予消毒、灭菌。切勿贪图方便而忽视细节。对于含有死角的器械,则需使用超声清洗设备处理,并在清洗后给予质量评估,确保清洗到位。告知清洗消毒人员关于尖锐、锋刃等结构的器械的清洗消毒要求,同时注意防护工作。要求消毒人员针对器械的不同种类,结合颜色给予标注,以便快速确定后实施相应的操作。另外,严格要求清洗消毒人员完成灭菌、烘干操作后,于器械关节、轴承等位置涂抹医用润滑油,要求涂抹均匀,以保证其后续使用时的灵活性。组长不定期开展抽查工作,检查清洗消毒后的合格率,在发现问题时立即查找相关缓解的责任人员,及时纠正错误,并督促其更改操作规范。

④二次包装的精细化质管方法。专职人员负责检查消毒灭菌后器械的完整性,对其中已经磨损明显的零件给予替换,按照规定要求专职检查人员利用使用光学放大镜检查器械表面,确定是否残留蛋白质、血渍等污染物,如器械尚未达标则发回清洗环节再次处理。待完成检查环节后,按照规定完成器械的封包工作。封包后还需给予外包装高温灭菌处理,灭菌后在外侧粘贴条码,操作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标记,标记内容包含器械型号、规格、数量等基础信息。二次包装后,需定时检查其密闭性,避免受到外界空气中病原体的污染,尤其在发放前需确定每个包装和信息的完整性,如发现尚未登记信息的器械包,须立即返回初始步骤检查,确定封包操作的责任人。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统计。利用生物监测仪对两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进行检测,同时统计两组手术器械包装、回收发放的合格率。②工作质量评估。通过院内自主拟定评估问卷对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管理质量予以评估,内容涉及:清洁质量、消毒灭菌质量、包装质量、回收发放质量,各个方面评分0~10 分进行判定,0 分为质量差,随着评分的增加,质量提升,10分为质量最佳,评分与工作质量呈正相关。③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统计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处理两组手术器械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包括锐器伤、缺失记录、化学指示卡遗忘等。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8.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或Fisher 精确概率法。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

观察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包装、回收发放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n(%)]

2.2 两组工作人员工作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各环节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人员工作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2 两组工作人员工作管理质量比较[(±s),分]

?

2.3 两组工作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处理观察组手术器械时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工作人员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负责对医院内各类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给予管理的重要科室,其不仅需要完成回收、发放的管理操作,还需要针对使用后的器械实施清洗、消毒、灭菌、维护等干预,以此确保其在再次使用时不会造成院内感染的问题。有鉴于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因此各医院均将消毒供应中心作为独立科室看待,其所在区域独立于临床科室、检验科室、住院、生活等之外,以避免工作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问题[4-5]。除此之外,还需通过科学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消毒、灭菌等工作的质量,使手术器械使用时的感染率大幅降低。消毒供应中心所负责处理的手术器械种类、涉及科室种类等均相对较广,加之近几年医疗压力的不断增加,缩短了手术器械的使用间隔,也给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就需要借助精细化质控管理理念的介入,从细节处全面控制院内感染的问题[6-7]。

从本研究结果可见,运用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消毒合格率为99.67%、灭菌合格率为99.33%、包装合格率为99.67%、回收发放合格率为99.4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在于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做到岗位责任制,并进一步细化清洗、消毒、灭菌、包装等步骤的操作质量,合理规划各操作区域的分布,严格遵照流程开展工作,各流程间无不交叉,也不会出现逆流程方向操作的问题[8-9]。并更加严谨地把控包装质量,确保手术器械表面不会出现污染物的残留[10-12]。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P<0.05)。由此证实观察组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提高管理质量有明显效果,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保障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等符合相关规定,减少院内感染问题。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针对手术器械实施灭菌消毒处理时开展精细化质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消毒灭菌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预防院内感染问题,值得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合格率器械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健身器械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
外来手术器械不同管理流程的质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