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对消化内科护士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分析
2024-01-12李卓南熊云蒋岚
李卓南,熊云,蒋岚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湖南永州 425000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时,双手会与患者、诊疗物品、医疗设备频繁地接触,如果手卫生执行不到位,就会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甚至威胁到患者治疗安全[1-2]。手卫生质量与措施作为核心关键指标,因此积极有效的洗手方式,对降低护士手部病原菌的携带量及控制医院感染发生起着积极作用[3]。品管圈管理指的是同个工作场所人员自发组成小团体,经成员间分工协作以品质管理手段,对工作过程中所遇到问题共同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来提升工作效率[4]。将品管圈管理应用消化内科管理中,可充分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进而自觉发现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方面所存在问题,借助品管圈活动寻找到解决对策,以此来实现解决问题目的[5]。本研究选取2021 年7 月—2023 年6 月在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职的40 名消化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品管圈活动对护士手卫生执行率提升以及科室手卫生管理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就职的40 名消化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共40 名。将2021 年7 月—2022 年6 月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将2022 年7 月—2023 年6 月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其中男15 名,女25 名;年龄20~50 岁,平均(35.89±5.14)岁;工作年限1~15 年,平均(7.42±1.56)年;大专学历12 名,本科学历28 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根据相关制度确保一切管理措施符合要求,严格落实各项操作;定期组织科室成员参加培训,内容以业务培训、学习及考核为主;根据科室工作要求合理排班等,将责任落实至个人,确保各项管理内容全面落实;
观察组实施品管圈管理,按照持续质量改进步骤落实管理工作,内容有:(1)计划:首先要设定明确的目标,然后设计一个有特色的圈名和圈徽,接下来选定主要的活动主题,然后分析当前的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活动计划,密切关注圈子的动态把握现状,最后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执行:将制定的对策实际应用,并对结果进行评估;检查:确认对策的有效性确认;处理:将对策标准化实施,并总结得出的经验寻求改进。(2)具体实施:①以兴趣和自愿为基础,创建一个质量管理小组,名叫“手护圈”。小组成员各自发挥特长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收集资料、设计和制作出幻灯片、撰写报告,以及负责监督执行等;主题为提升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使工作环境更安全,患者更加健康。②制订改善计划。了解科室目前的手卫生状况,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导致手卫生依从性不足的因素,绘制因果关联图,主要和管理、护士以及各项设施相关,对改善重点内容进行明确;把握现状,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设定目标,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定期检查和评估改善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善计划。③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经过圈会讨论,一旦达成共识,将制订出标准实施流程并加以落实:对于洗手所用的设备,需要在各个区域放置速干手消剂,包括病房入口、走廊、治疗室与办公室等位置,要定期检查速干手消剂的开启日期,并及时进行更换或补充,以确保护士在需要时能够随手拿到;在速干手消剂旁边设置专用的洗手标识,并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其配合度;还可以张贴一些提示洗手的宣传标语,以提醒护士及时洗手;在冬季时可以考虑为护士提供一些护手霜等防护用品,以起到保护双手的作用:每天晨会上,圈员会通过口头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提醒应规范洗手,如果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某些护士对卫生习惯的依从性较差,或者没有按规定洗手时,可以邀请护士长给予额外的关注和指导,通过批评教育等方式,来帮助其认识到不良卫生习惯的危害,并积极改正;加强手卫生宣传和培训的工作,每月组织一次手卫生方面的知识讲座,并设立洗手知识宣传专栏,宣传内容可以包括手卫生规范、应遵守的原则、对院感的影响以及七步洗手法等,同时加强患者自我防护意识,通过开展各类活动的方法来提高手卫生宣传的力度,从而能够自觉地进行洗手。
1.3 观察指标
手卫生认知行为,手卫生执行次数(执行次数=执行人数/总执行人数);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总分0~100 分,>60 分表示知晓);手卫生依从性(总分0~100 分,>60 分表示依从)。
手卫生执行率,包括: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血液后。
管理质量。包括:感染评估能力、感染预防能力、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七步洗手法内容,以问卷调查表评估,满分10 分,分值越高代表管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比较
观察组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手卫生认知行为比较[n(%)]
2.2 两组护士手卫生执行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士手卫生各项指标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手卫生执行率比较[n(%)]
2.3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管理质量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士管理质量比较[(±s),分]
?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疗质量和安全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医院对感染管理工作逐步加强,对院感的控制也越发重视[6]。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交叉感染的发生往往以手传播为主,因此加强手卫生管理,将经手传播的途径进行阻断,对于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7-8]。然而实际执行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人类行为学因素的复杂影响,护士作为诊疗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护理操作频率、与患者的接触次数以及持续时间均较多,对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同时这也直接关系到整个院感管理水平[9-10]。品管圈是一种在工作中自发组成的小组,由工作性质相似或相关的人员组成,一起运用品管技巧和方法,通过集思广益和全员参与其中的方式,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11]。经以PDCA 循环法管理护理质量,可显著性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可使得其对于正确执行手卫生工作认知,继而保证在护理操作与护理期间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手卫生,不仅能保护护士自身安全,同时也能保护患者,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12-13]。
本研究结果得出,两组在手卫生执行次数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无菌操作前手卫生执行率、接触血液后手卫生执行率以及感染评估能力、感染预防能力、无菌操作、消毒隔离、七步洗手法内容指标比较中,观察组护士对于手卫生认知行为得到明显提升,手卫生执行率增加显著,且管理质量改善效果较为理想,可见采取品管圈管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分析原因认为:通过开展品管圈管理,将持续质量管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还能成为影响本科室手卫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通过开会讨论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并加以实施,增强手卫生依从性,最终达到降低科室发生院感潜在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手卫生作为预防及控制院感发生的重要干预手段,经提升护士手卫生管理质量,可减少及预防院内感染发生,建议推广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