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规划与实现机制
2024-01-12曹俊金
曹俊金
中国的体育对外援助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服务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视角思考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新思想新倡议,倡导正确的义利观,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1]。在这一大背景下,体育对外援助成为体现我国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和全球治理观的重要方式,是彰显中国担当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的重要途径[2]。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拟对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进行系统考察,并就新时代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规划体系建构与实现机制进行探讨,以助力体育强国事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1 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意义价值
1.1 促进体育人文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育运动属于人的身体运动,具有人类共通性,属于真正的“世界语”,但由于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民族和国家之中,加之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及开展体育运动的客观条件存在差异,导致体育运动、体育文化和体育产业发展程度存在特殊性或差异性。体育对外援助既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的体育竞技交流,也有利于提升援助国和受援国之间根植于各自地理、历史等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中的体育人文交流。在以往的体育对外援助中,我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物质性和资源性(包括人力资源)体育公共物品,完善了受援国的体育基础设施,丰富了受援国的体育器材和体育文化产品,让受援国和国际社会充分感受到中国体育援助对全球体育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
新时代中国的体育对外援助是对以往体育对外援助的传承和发扬,在坚持向国际社会提供物质性和资源性体育公共物品的基础上,超越传统体育对外援助,将体育人文交流作为体育对外援助的重要目标,通过体育对外援助分享我国“和而不同”“身心合一”等传统体育文化精粹,以此向国际社会提供思想性体育公共物品,通过全方位的体育对外援助进一步提升受援国体育运动条件,加强体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受援国民众的身心健康,服务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与体育话语权提升,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1.2 促进体育公共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形成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是确保我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全球治理与人类发展的国际环境基础。体育是世界各地都能看懂的肢体语言,在人文交流中,尤其是在国家间矛盾和冲突上升的时期,更容易跨越语言障碍和文化鸿沟,成为重建国家间社会信任的重要手段。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体育对外援助具有公共外交属性[3],其低政治性、民间参与性、受众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等特点使其获得天然的外交优势[4]。体育运动的跨文化传播和媒介化呈现,是社交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实践的重要场域[5],能够弱化意识形态和国家竞争障碍,推动我国与合作伙伴开展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因而,新时代体育对外援助可以有效促进公共外交,为塑造国家形象、营造对国家发展有利的舆论环境发挥积极作用[6],进而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1.3 促进体育产业合作,推进体育事业共生发展
2017 年1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时强调,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7]。可以说,体育产业是新兴服务业中的支柱型行业,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等特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经济转型与升级[8]。国内外关于对外援助的研究均表明,援助国的对外援助可以促进其与受援国之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对援助国与受援国的投资、贸易产生积极的正向效应。我国的体育对外援助属于国内资源的跨境流出,但体育对外援助收益存在实质的双向流动,既能收获体育友谊等情感回馈,也能促进国内体育企业与受援国体育市场的深度融合。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通过体育对外援助途径顺利进入受援国,为后续开发受援国体育市场、调动受援国体育市场活力提供通道。另一方面,受援国受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体育产业发展不充分,中国的体育对外援助可以为受援国的体育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为受援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与动能。因而,我国可以通过体育对外援助,加强与受援国体育部门的合作,实现国内外体育援助相关主体的互利合作、共生发展,为两国体育事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2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制度框架的现时考察
制度框架由战略、组织、规则等多种制度要素构成,战略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制度框架的考察应以战略为起点。战略思想古已有之,最初起源于军事领域,但战略思想从未自限于军事领域,业已成为宏观思维、整体把握、深谋远虑的代名词[9]。战略是思想、计划、行动三种不同层次的要素综合而成的完整的战略体[10]。国家战略就是国家通过分配、使用各种资源、手段实现其所预定的目标,是体育对外援助战略目标、战略谋划和战略手段的集合,是通过战略谋划与战略手段的相互协调与互动实现体育对外援助战略目标的动态过程。
目前中国体育对外援助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模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下大同、和衷共济、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传承,是一项蕴含发展、安全、外交动因的战略行动。尽管战略研究界对战略构成要素的观点不尽相同,但就战略的本质特性和功能而言,目标、方针、手段这几个要素应当构成战略的基本成分[11]。具体到体育对外援助领域,目标属于体育对外援助战略的观念和思维层面;方针即计划或谋划,体现体育对外援助目标,是实现体育对外援助目标的基本途径或方案;手段是实现体育对外援助目标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属于具体落实。用以实现政策目标的战略手段可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运用[12]。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与相互联动,并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成为有机联系、内部协调的实现机制,能够促成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基于这一逻辑,体育对外援助的制度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体育对外援助制度要素关系图Figure 1 Relationship among i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sports foreign aid
以下拟就当前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政策规划与政策实现机制进行考察,为进一步优化新时代中国体育援助制度框架提供前提与基础。
2.1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考察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是中国通过实施体育对外援助所要实现的目标或目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并未直接提及体育对外援助,而是通过规定“体育对外交往”来推进体育对外援助工作。《“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进一步认识到体育对外援助的作用,在推动武术“走出去”的方式方法上提及了“对外援助”,说明我国新时代的体育对外交往方式更为多元,仍未将体育对外援助提升为体育对外交往下的独立子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没有政策目标,相反,中国的体育对外援助存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构建国际统一战线、获得国际社会认可等政治动因与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秉持中华优秀文化等人文动因。在长期的对外援助历程中,我国的体育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体育事业的普及和提高,能够始终如一地承担国际责任,有效配合国家外交大局需要[13],在对外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并没有明确提出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且不同时期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存在因时而异的变化,这种不确定性一定程度影响到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型塑。今后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确定与优化,也同样取决于中国整体对外援助政策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随着对外援助向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对外援助的本质是国家承担国际责任、提供国际公共品的外在表达,因而我国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外在表达也不断得以清晰和明确。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成型与成熟,可以为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型塑提供基础与指引。
2.2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规划考察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规划是实现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具体谋划与部署。作为中国对外援助的具体领域,体育对外援助规划属于中国对外援助规划的部门规划,中国体育对外援助规划的制定与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外援助规划的形成与优化。中国国内不同援助机构基于其各自利益设定了不同目标与议程[14],但中国目前并未形成总体的对外援助规划,也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对外援助部门规划。2014 年商务部归口管理对外援助工作期间制定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以下称国合署)、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于2021 年8 月31 日联合发布的《对外援助管理办法》都明确规定援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对外援助的战略方针、中长期政策规划、分国别政策规划等规划或政策文件,但关于对外援助部门规划的拟定则并未作出明确规定,需要由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在行业发展战略中进行对接。此外,《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体育行业发展规划等均已充分认识到体育外交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的重要意义,将加强对外体育交往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专项任务之一。关于体育事业发展与体育对外援助协调对接、体育对外援助的开展方向、体育对外援助的具体部署等事宜,尚需要在体育发展顶层设计中进一步明确。
2.3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目标的实现机制考察
我国采取多部门联动、多元主体参与、多种方式并行等手段推进体育对外援助工作,通过体制层面、规范层面、主体层面、方式层面的有机联动,确保体育对外援助顺利推进。
(1)管理体制。2018 年,我国成立国合署专门负责对外援助工作,商务部、外交部等相关部委负责对外援助工作执行、协助等工作。体育总局作为我国体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体育对外援助的执行和协调工作,具体由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负责开展与政府间体育组织及相关国际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统筹协调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体育援助工作并监督实施,体育总局直属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负责援外教练的派出与管理,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负责总局援外物资、器材及各部门委托的集中采购工作。因而,由国合署决策,体育总局、商务部、外交部等部委联动的体育对外援助管理体制,为我国当前体育对外援助工作提供坚实的体制基础。
(2)规章文件。体育总局于2004 年发布《国家体育总局外派体育技术人员管理规定》(体人字[2004]209 号)规范外派体育技术人员的管理工作,为体育援外教练等人员的选拔与管理提供制度依据。2009 年,体育总局会同财政部制定《外派体育技术人员待遇和财务管理办法》(财教[2009]54号),确保体育援外人员在国内外的工资和生活待遇标准,有利于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合署组建之后加快了对外援助领域的建章立制工作,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对外援助标识使用管理办法》等援外规章、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为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3)参与主体。我国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参与、社会力量补充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体育总局积极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需要,由相关司局级部门及其直属单位对体育对外援助开展宏观指导、运行协调与组织管理。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在体育对外援助领域坚决落实“政企分开”原则,设立中国体育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称中体国际)承担体育行业境内外工程、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及其他体育相关的国际业务,在体育对外援助领域引入市场力量,通过调动市场资源提升体育对外援助效率。此外,我国还吸引了非政府组织、高等体育院校、体育协会、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对外援助。体育对外援助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既能有效发挥不同参与主体的自身能动性、提升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整体实力,也可以适当稀释官方援助的政治色彩,有利于通过体育对外援助实现民间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4)援助方式。我国的体育对外援助包含援建体育场馆设施、援赠体育器材装备、援送体育资金、援派体育教练等多种方式。例如,中国帮助受援国援建体育场馆等设施项目又是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至2017 年这段时间,我国向非洲国家援建的体育场馆项目多、规模大,遍及非洲40 多个国家,较大规模场馆80 多个,总座位数300 万个[15]。再如,2019 年1 月,我国政府向乌拉圭政府无偿援赠乒乓球、跆拳道、体操、柔道、举重、田径、游泳、篮球、足球和手球等10 个项目共计4 114 件体育训练器材,致力于为乌拉圭相关体育项目训练水平的提升作出贡献[16]。此外,我国还委托相关体育院校为受援国培养体育人才、向受援国或相关国际机构举办体育赛事等提供资金支持。
3 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规划体系建构
当前,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已跃升为优化全球治理的重要成员,需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比以往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肩负更大的国际责任,以此来回应与大国身份相匹配的外部期望,满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需求。从国家总体战略层面来看,如果说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与外交战略处于国家战略金字塔的顶层,具体的体育外交策略处于底部,体育外交战略则是处于中观的战略维度[17]。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体育对外援助战略能在我国总体外交战略和具体体育外交工作之间起到承启作用,因而,我国在总结过去体育对外援助经验和成就基础上,有效落实体育对外援助战略,无论是对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发展战略,还是对新时代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具体推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前已述及,政策目标、政策规划、实现机制三个要素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体。体育对外援助的有效运作也需要明确的政策目标、科学的政策规划、完备的实现机制予以支撑。我国的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型塑已日益明晰,但体育对外援助规划和实现机制仍然具有优化空间。体育对外援助政策规划是目标表达的载体、体现与实现方案,统领各类手段以推动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实现,因而,体育对外援助政策规划制定具有关键意义。
3.1 政策目标清晰的综合规划
体育对外援助规划具有层次性、体系性,具体可以分为综合规划、国别规划与专项规划(或称分部门规划、分行业规划),综合规划体现政策目标并统领国别规划和专项规划,国别规划和专项规划是综合规划的具体部署与落实。通常而言,综合规划应当是总结宏观的形势、设定科学合理的政策目标、明确工作重点、方向和主要手段的独立规划文件。考虑到体育对外援助是体育对外交往合作和体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我国体育对外援助工作与规划制定工作仍处于不断调整成熟的时期,可以考虑通过两步走的方式构建体育对外援助综合规划:第一步,可在体育发展综合规划文件中纳入新时代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暂代体育对外援助综合规划职能,并据此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体育对外援助国别规划和专项规划;第二步,待条件成熟之后,推动制定独立的体育对外援助综合规划文件,具体规定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目标、指导原则、主要任务、主要方向、实施推进等内容。
因而,当务之急,应当考虑在今后的体育发展五年规划或体育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增加关于体育对外援助(或体育国际发展合作)政策目标的表述,为体育对外援助国别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定提供宏观指导。体育对外援助或体育外交的目标随着国家对外战略的改变而改变,但其总是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国家整体外交。随着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国内学者关于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立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持续发展视角思考中国对外援助的目标,如认为和平与安全、社会服务、共同发展与人道主义等多元目标是中国对外援助谋划的出发点[18],或认为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应追求密切政治交往、促进经济合作、活跃文化交流、维护普遍安全、重构国际秩序等多个层次的目标[19]。新时代中国对外援助总体目标在我国近期的政策和法律层面也逐渐明朗,主要包含发展目标、合作目标与共同体目标3 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对外援助之于受援国、我国及全人类的各自利益取向。鉴于此,进入新时代以后,我国体育发展综合规划中关于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可以表述为: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体育发展合作,加强体育人文交流,促进合作伙伴体育事业发展,提升体育产业发展合作,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3.2 合作需求导向的国别规划
不同地区、国家固有的“本土化”制度、经济、文化环境,使得不同发展中国家面临不同的生存与发展挑战,涌现出不同的体育援助需求。这些体育援助需求中,部分需求属于显性需求,往往是受援国已经意识到的紧迫、亟需的体育援助需求,能够通过向国际社会提出援助请求并获得响应。部分援助需求属于隐性的、内在的体育发展需求,其发掘与发现取决于受援国自身体育治理能力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这些体育发展需求若能在援助国的帮助下得到充分挖掘并得到及时响应,则能有效缩短受援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周期,使受援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高质量的体育发展。
中国作为援助国,大都基于受援国的援助请求启动体育对外援助,多属于“回应型援助”。若能通过制定体育对外援助国别规划引导体育对外援助工作,从“回应型援助”走向“引导型援助”,则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发掘并解决其潜在的、根本性的体育发展问题。此外,在制定体育对外援助国别规划时,还应当重点关注如下3 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鉴于“战略”一词的多重含义,为避免国际社会产生负面解读,可以考虑通过制定“体育对外援助国别政策”体现体育对外援助国别规划的内容,尽量不使用“体育对外援助战略规划”的表述。第二,鉴于中国体育对外援助受援国数量众多、体育对外援助与体育产业合作相互交织等复杂因素,可以考虑分步走的方式,先就中国周边或者重点受援国制定国别援助政策,再通过3~5 年甚至5~10 年时间逐步制定所有受援国的国别援助政策。第三,当前国内的援助大体可以分为“硬援助”和“软援助”两大类,前者侧重于在物质和资金层面的援助,后者则通过智力、技术、规则、标准、情感、文化等方面的输出,提升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促进与受援国的交流沟通、相互认同,强化情感纽带[20]。我国在以往的对外援助中侧重于提供物资、资金等“硬援助”,在“软援助”方面相对不足,在今后制定体育对外援助国别政策时,应当加强对受援国的实地调研,兼顾受援国政府需求与社会需求,将体育对外援助“硬援助”和“软援助”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援助效果。
3.3 产业发展导向的分散型专项规划
从规划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论上而言,体育对外援助专项规划(即分部门规划或分行业规划)应当成为体育对外援助规划体系的构成要素。然而,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下再行制定关于各个部门的体育对外援助规划(如“武术产业对外援助规划”等),目前存在一定难度。因而,可以考虑通过将体育对外援助专项规划与体育发展中的具体部门衔接融合,将体育对外援助专项规划的内容分散规定到体育发展综合性规划或体育发展专项规划之中,为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实效提升提供战略支点。中国体育对外援助专项规划与相关体育发展规划融合对接的过程,实际是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落实的过程,可以通过综合部署与专业部署相结合、原则部署与具体部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规划设计。
一方面,可以在综合性体育规划中(如今后的体育发展五年规划或体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就体育治理能力、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教育培训、体育器材装备及体育优势产业等方面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体育发展合作作出原则规定,为体育对外援助战略与体育具体领域的战略对接提供顶层指引,以此整合体育援外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体育对外援助的效果。
另一方面,将体育对外援助纳入其他体育发展专项规划,贯彻落实综合性体育发展规划中提及的体育对外援助战略任务,既能发挥专项规划的宣示、引导功能,进一步凝聚体育对外援助资源,也能通过具化重点援助领域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体育实力,为受援国促进本国体育事业提供发展思路。例如,我国以往的体育发展专项规划对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体育对外援助或者体育发展合作关注度不高,《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 年)》《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年)》等体育发展专项规划中大都涉及到体育对外交流合作,但与体育对外援助战略的衔接有待进一步提升,可能限制优势体育产业的海外拓展思路。市场力量已经成为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重要参与方,我国在制定体育发展专项规划时,还应注意提升援外战略与体育发展专项战略的互动与对接,将体育对外援助的发展动能这一思路纳入今后的体育对外发展专项规划设计之中。
4 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目标实现机制的优化图景
4.1 提升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法制保障
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既需要战略指引,也需要制度落实。我国目前正逐步加强对外援助法治建设,出台了《对外援助管理办法》等援外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以部门规章为基础、部门规范性文件为辅助的对外援助制度集合,为我国体育对外援助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支持。然而,体育对外援助具有专业性与特殊性,需要综合性对外援助制度和体育对外援助专门制度的双重规范与双重保障。但当前《体育法》并未就体育对外援助作出相应规定,涉及体育对外援助相关的部门规范性文件数量也相对较少,均为体育援外教练相关的文件,专门规范数量较少,适用领域较窄。因而,在今后《体育法》再次修改时,可以考虑在第14 条“对外体育交往”之后增加一款“授权性规定”,授权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体育对外交往相关的具体规章制度,为体育对外援助专门制度形成提供顶层设计。此外,体育总局也可以会同国合署、商务部等部门就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决策、实施、监督、评估等方面的特殊之处作出专门规定,并就援建体育场馆、援赠体育器材装备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为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专门依据。
4.2 优化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职能协同
2018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我国对外援助职能机构分为对外援助规口管理部门(国合署)和对外援助执行部门(如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体育总局等业务主管部、委、局),基于援外实际需要,外交部作为对外援助的协调协助部门,这种复杂的援外体制格局导致体育对外援助工作存在职能交叉、职能竞合、职能错位的可能。为了顺利落实体育对外援助战略,体育总局需要与援外相关职能部委进行充分的体制协调,实现体育对外援助职能协同。
(1)体育对外援助决策与决策建议相协同。长期以来,体育总局负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政策制定和资源调配。例如2006 年7 月,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段世杰率中国体育代表团访问牙买加时,与牙买加商定向牙方赠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多个系列的体育器材[21]。但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新组建的国合署负责确定对外援助项目,这实际是通过对外援助决策机制改革实现援外资源的合理分配。这种变化使得国合署与体育总局需要在体育对外援助的规划设计、政策制定以及项目决策方面存在良性互动与有效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项目决策职能与项目决策建议职能,实现体育对外援助项目科学、高效决策。
(2)体育对外援助执行与执行协调相协同。体育对外援助的形式多样,导致体育对外援助的具体执行工作相对复杂,例如体育场馆的援建工作一般由商务部及其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援赠的体育器材装备的采购则由体育总局及直属的体育器材装备中心和商务部及其直属的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按照资金来源分别负责,体育人力资源培训也同样由体育总局及直属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和商务部及其直属的培训中心分别按照各自资源归属分工负责,体育援外教练一般由体育总局直属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负责派遣。此外,即使是在商务部及其直属单位负责执行的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层面,由于直接承担体育对外援助项目的企事业单位与体育总局都存在着投资关系或者业务指导关系,因而在体育对外援助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也需要体育总局予以必要协助。在这种相互交织、错综复杂的体育对外援助执行关系之下,相关职能部门应就体育对外援助项目执行工作开展充分的制度协调与实时沟通,以便实现体育援助执行效益最大化。
(3)体育对外援助评估与实施效果反馈相协同。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对外援助项目过程监督管理和项目效果评估机制,但对于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开展的长远效益,则既未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也尚未形成相应的效果反馈机制,导致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实际效果与体育对外援助项目的后续决策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对流。体育总局作为体育事业主管部门,是中国体育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在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开展的现实效益上具有充足的信息获取渠道和天然的信息来源优势,可以考虑与国合署、商务部、外交部等援外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构建体育对外援助项目信息交流机制,以便将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开展和项目运营的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为项目开展工作和后续决策工作提供参考。
(4)搭建体育对外援助职能协调平台。为更好地就对外援助工作开展部际协调,国合署牵头成立对外援助部际协调机制,体育总局可以以该部际协调机制为基础,与国合署、商务部、外交部等主要援外职能部门进行磨合与沟通,建立体育对外援助协调小组,牵头制定体育对外援助协调机制,制定体育对外援助的相关规章与规范性文件,为体育对外援助目标型塑、规划制定、项目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工作的协调搭建平台,实现体育对外援助职能协同。
4.3 拓展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参与维度
中国体育对外援助具有明显的官方色彩,这是由当前体育对外援助资金来源结构和参与主体结构决定的。然而,中国体育对外援助作为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和中外人文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与世界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拓展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维度,是做好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
(1)引导民间资金开展体育对外援助。中国体育对外援助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驱动,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之下,通过扩大政府援助力度来提升新时代体育对外援助力度,具有不可持续的财政现实,因而我国必须通过民间资金来补充政府财政对外援助资金,使得民间对外援助资金成为我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新兴力量和资金来源。例如,可以通过鼓励体育相关企业设立体育援助基金,或通过财税激励政策等鼓励民间慈善募捐资金向体育对外援助事业汇聚,以此补给政府体育对外援助资金。
(2)拓展多边体育对外援助渠道。我国目前的体育对外援助以国家间双边援助为主、通过国际组织等开展多边援助为辅,例如我国已经通过联合国系统、国际奥委会等体育相关国际机构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体育相关的援助。考虑到多边援助具有动员广泛援助资源、提供多元援助工具、扩大援助范围、提供政治缓冲等优势[22],今后我国可以在坚持双边体育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多边发展银行、地区发展机构等提供定向体育对外援助资金。同时,有针对性的邀请发达国家、有关国际组织等共同参与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建设,撬动体育对外援助资金,与国际机构合作推进体育对外援助项目。
(3)引导民间主体参与对外援助。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剧变及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维度互动不断加深,必须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来回应世界政治经济机制变革需求。以“政府—政府”为代表的官方互动是我国提供对外援助的基本路径,但许多国家“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结构对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民间外交维度提出现实需求,亟需通过民间交流和沟通来增强民间互信,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友谊和合作[23]。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对外援助具有区别于政府对外援助的非政治性特征,易于融入受援国当地社会,可以更为便利地获得受援国当地社会与各类非政府组织的认同,从而能够在政府援助无法涉及、不宜触及的领域与受援国当地形成民间的深层互动,成为重要外交资源和官方援助的重要补充。我国今后可以通过“政府” +“民间”的复合援助模式,以政府间援助为核心,激励民间援助力量成长,鼓励“政府+民间”合作援助。可以根据受援国国家政治结构的差异,特别是在“小政府、大社会”的政治结构之下,通过民间援助模式拓展体育对外援助中的软性援助项目,借助企业等市场力量和民间非政府组织、教学科研团体、民间志愿者等非市场主体的力量加强我国与受援国的民间体育交流,加深民间社会的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4.4 创新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方式方法
体育对外援助工作的推进需要充分考虑受援国的体育援助需求、我国的体育对外援助优势、体育对外援助项目的实施条件、体育对外援助项目开展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多元化的体育对外援助方式能够有效提升中国体育对外援助的灵活性与有效性。目前体育对外援助主要是围绕成套项目、物资项目、技术援助项目、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志愿者服务项目等传统援助方式展开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对外援助方式和手段。相应的,在今后开展体育对外援助之时,我国同样可以在援助方式上对体育对外援助作进一步的创新与拓展。例如,我国可以充分利用转型后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原为“南南合作援助基金”),与国际组织开展三方合作,更有针对性、更为广泛、更为灵活的对受援国开展体育对外援助。高等学校、体育院校、社会组织、智库等机构也可以通过争取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项目,对有需要的受援国开展体育对外援助项目。此外,我国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受援国在体育发展战略、体育发展政策、体育法治建设等层面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对受援国的体育制度供给,提升其体育治理能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以此实现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 结束语
新时代,中国不断向世界大国、世界强国转变,奋发有为的大国外交风格要求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理念和实践也随之作出调整。中国的体育对外援助必将顺时而动,需要为促进中国总体外交战略肩负更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当务之急,我们应当明确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型塑科学、合理的体育对外援助规划体系,不断优化新时代中国体育对外援助政策目标的实现机制。可以相信,新时代的中国体育对外援助将成为助力国际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