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在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1-12张艳娟张玉勤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交通事故骨折评估

张艳娟, 张玉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 北京 100035)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及意外事故造成的意外伤逐年增加,而骨折是最常见的意外伤,成为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认为,骨折抢救是否及时和恰当,直接关乎伤员的生命安全、康复效果[2]。预检分诊是急诊工作的首要环节,能准确识别急危重症,确保病患安全,以提升急诊运行效率[3-4]。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ituation background assessment recommendation,SBAR)是以解决病人安全问题为宗旨的医护人员交接沟通的一项标准化沟通方式,包含现况(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等内容,被美国联合委员会推荐使用,具有易表达、易掌握、清晰简要等优势,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可协助医护人员及时掌握病患情况,合理进行诊疗[5-6]。基于此,本研究将SBAR模式应用于急诊预检分诊中,以期为提升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急诊救治质量、改善预后效果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的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的49例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1月的50例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1)纳入标准:因交通事故就诊的骨折患者;18周岁以上;可正常沟通、交流;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2)排除标准:神经系统/精神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急慢性严重疾病者;自主放弃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号:积伦科审字第202111-12号-备01号)。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预检分诊 当班护理人员通过常规沟通方式快速询问患者病史、体征表现、伴随症状等,并结合患者主诉完善病历信息,以初步评判病患伤情,并根据其严重程度,安排就诊顺序,同时配合急诊医生进行抢救。

1.2.2 观察组采取基于SBAR模式的预检分诊 (1)组建干预团队:成立由护士长为组长(负责干预策划、协调、推进),副护士长(2位,负责预检分诊指标及分级标准、分级交接指引设计与制作)、专科护士(4名,落实方案)为主要成员的预检小组,所有护理人员均具备危重患者护理能力,并能独立、准确评估、判断、处理本专业复杂、疑难护理问题。(2)干预团队专科培训:针对干预团队开展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急诊预检分诊培训,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及工作坊等方式进行培训,内容涉及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急诊预检分诊概念、应用现状、应用方法和技巧、常见问题及二者结合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参与本项目;考核不合格者,需继续接受培训,直至考核通过,以确保急救质量。(3)交接表格设计:首先通过学习、讨论共同设计以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为结构框架的适合骨折患者的交接核查表(表1)。(4)实施标准:①现况:实施24 h急诊预检分诊人员在岗,候诊区配导诊,以指导患者合理有序就诊。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介绍自己,并通过安慰语言、肢体动作(暖心动作,如轻拍肩膀、紧握双手等)安抚患者情绪,以减轻其紧张、焦虑、慌张失措等状态,语气轻柔且简洁明了地询问患者个人情况(姓名、年龄等)、受伤原因、体征表现、伴随症状、主诉等信息,以清楚了解患者个人情况和现状,详细记录。②背景:继续以温柔关切语气询问患者病史、过敏史、家族史、手术史、特殊处置及有无正在使用的药物等背景信息,为后续诊疗做准备,以及时提供患者背景资料。③评估:根据急诊预检分诊评估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旨在及时准确地进行病情分级,有效分流,保证患者尽快就诊。遵循“先预检,后挂号”原则,根据病情,高危患者立即进入抢救室,中危患者安排送至黄色候诊区,并做到每间隔10 min观察1次,同时再次评估,低危患者送至绿色候诊区,每间隔0.5 h观察1次,同时再次评估,根据上述步骤获取的患者信息完善SBAR交接表。④建议:将SBAR交接表交给急诊医生,并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和目前状况,协助医生进行急诊处置和救治。此外,患者办理入院后,统一规范交接班行为,通过SBAR交接评估表进行交接班,护士长每日检查SBAR交接流程的规范性及执行情况,确保急诊交接班质量的持续改进。

表1 SBAR交接表

1.3 观察指标(1)一般资料: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等。(2)诊治情况:涉及分诊评估、分诊挂号、急诊留滞及手术等待时间。(3)预后及并发症情况:通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评估预后情况,并发症涉及缺血性坏死、骨折延迟愈合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中关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延迟愈合等情况通过骨科病例电子档案获取。(4)不良事件:涉及窒息、供氧中断、导管脱落/堵塞、坠床等。(5)就诊服务满意度:参考以往文献[7-8],结合专家意见,设计就诊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经预实验显示,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Cronbach′s系数为0.865。量表包含就诊秩序、候诊时间、预检服务、候诊环境及信息沟通等,5分制,评分与就诊服务满意度成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年龄、损伤类型、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诊治情况比较观察组分诊评估、分诊挂号、急诊留滞及手术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诊治情况比较

2.3 两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预后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2.4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就诊服务满意度观察组就诊服务满意度量表中候诊时间、候诊环境、就诊秩序、预检服务及信息沟通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就诊服务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交通事故导致骨折是急诊科常见疾病,需及时有效救治,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在骨折的急救护理中,传统急救护理效率相对低下,主要表现为分诊评估、急诊留滞及手术等待时间长等[9-10]。近年来,随着急诊医学的不断发展,急诊预检分诊、SBAR交接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得以广泛应用。王华等[11]研究证实,在急诊高热患儿并发热性惊厥预防中,急诊预检分诊护理能准确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疾病危害。吴艳丽等[12]报道显示,在癫痫患者急救护理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能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预检分诊是急诊首要环节,能在众多急诊患者中快速筛选识别高危患者,遵循优先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利用资源,为患者科学合理安排就诊秩序和针对性治疗措施[13]。本研究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利用SBAR交接模式,完善详细信息,为急诊医生提供充足诊疗信息。同时,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更有利于规范预检分诊流程,使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提高分诊评估效率的同时,有效缩短分诊评估、分诊挂号及急诊留滞时间,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和救治。此外,在SBAR交接中通过表格形式对患者整体情况和个人情况进行分类别和分等级呈现,可为预警患者病情变化提供量化参考,使急救人员对危重患者的评判由主观经验型向客观指标型转变,进一步提升评估准确性和分诊效率,缩短治疗等待时间。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分诊评估、分诊挂号、急诊留滞及手术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可见,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预检分诊应用于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中有助于提高分诊效率,加速急诊运转,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研究报道,骨折患者预后与急诊救治的及时性、有效性密切相关[14]。SBAR沟通模式可快速掌握患者个人及伤情关键信息,有效识别危险程度,缩短急诊分诊评估时间,以最快速度进行急诊分流,合理安排患者就诊秩序,及时进行骨折抢救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张丽丽[15]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说明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预检分诊可显著提高急救效率,改善骨折救治效果。随着大众法律意识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期望不断增加,但目前就医环境、病患需求和就医体验存在一定差距[16]。不良事件是近年来影响就医体验和救治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急诊科作为一个综合科室,需承担院前急救、急诊救治、转运分流、重症监护及留院观察等多种职责,其接诊患者疾病类型多、病情多样,通常存在难以预知的风险和变化,加之每日病流量大,成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危科室,如窒息、坠床、供氧中断等[17]。有研究显示,加强急诊护理管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性和救治效果[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预检分诊过程中融入SBAR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及早识别潜在危重患者,采取及时、准确地急救措施;同时,在患者办理入院后,仍持续规范化落实SBAR沟通交接模式,合理分配医疗救治资源,提醒需特别关注项目,可最大程度地确保患者安全、降低不良事件风险。

就诊满意度是评价医疗单位诊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服务态度、急诊指示标识、就诊流程、技术水平及急诊环境等是急诊病患就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就诊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SBAR模式下,护理人员可协助急诊患者在就诊秩序、候诊环境、预检服务、候诊时间及信息沟通等方面提升就诊体验,进而可增强骨折急诊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预检分诊应用于交通事故致骨折患者急诊急救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分诊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加速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对就诊服务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预检分诊仅在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实施,样本量偏少,今后需进一步进行多中心、大样本、多部门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交通事故骨折评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不同寻常的交通事故
预防交通事故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实践与探讨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