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天某研究院图书馆发展建议及实践研究

2024-01-12向彩霞等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3年10期
关键词:研究院文献图书馆

向彩霞等* /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

随着社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防科学技术的进步,广大科研工作者对优秀文献资源的需求量激增,对图书馆提出了新的服务需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图书馆成立于1956 年,承担着研究院科研支撑服务保障的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充分分析图书馆现状、借鉴国内外典型图书馆和同行业图书馆的先进经验,系统梳理图书馆发展优势,重点培育核心业务,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图书馆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工作与实践

1.图书馆现状分析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7483 平方米,其中有2500 平方米6 层加层书库,545 平方米阅览室。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座拥有航天专业特色的科技图书馆,藏书规模在航天各院中名列前茅。图书馆通过开展资源服务、科技查新、专题检索和文献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型号研制、科研生产、重大事项决策等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与保障。近10 年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呈现落后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文献研究及分析能力不足

图书馆文献研究和分析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升,近5 年院级技术基础课题每年不足1 个,且少有文献研究成果发布。原因主要在于缺乏具备相应专业背景的人员,以及业务发展需求驱动不明显。

(2)没有引进高端权威数据库支撑,航天特色自有数据库建设欠缺

经过近70 年的积累,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虽然总体规模已近90T,但是和航天类专业关联度高的世界三大科技信息查询系统(SCI、EI 和ISTP)均没有引进。随着研究院科研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世界高端前沿科技信息的需求依赖越来越强烈,逐步引入高端科技信息查询系统已经成为图书馆后续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研究院自身已经积攒了越来越多的自有资源,急需进行收集、整理,形成数据库供科研人员使用和传承。

(3)专业人才培养亟需提上日程

现有人员结构年龄层次和专业层次搭配不尽合理且人员流动大,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的信息发展需求。截至2022 年12 月,现有人员18 人,其中35 岁以下3 人,36~49 岁9 人,50 岁以上6 人(2023 年均退休);从人员职称来看,副高以上职称6 人、中级及以下12 人,副高以上除了退休的4 人,2023 年以后仅剩2 人;从专业分布来看,语言类专业6 人,理工科3 人(2023 年面临退休)。因此,建立梯度型、分层次、专业匹配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

(4)传统业务发展狭隘,信息化手段不足,创新能力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互联网带来的迅捷和便利。传统纸质文献的借阅服务已经严重滞后,而受外网设置的局限,现场阅览服务也逐步萎缩。加之智能化、信息化手段严重不足、创新驱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创新。

(5)完成图书馆新馆开发与规划难度较大

近年,图书馆基于单位基本情况、产品和科研生产情况以及现有条件,提出建设与研究院相匹配的管理一体化、资源现代化、设施规模化、手段自动化、服务网络化的智慧型现代化图书馆建议。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业务发展规模,设想中的新馆舍建筑面积为10000 平方米左右,藏书规模100 万册,为读者提供各类阅览座位1000 个,具体功能设施分为现代化开放式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一体化学术报告厅、智能化书库、机房等。但是由于科研项目立项难度大以及自筹资金缺乏等原因,新型智慧型图书馆的建立还尚待时机。

2.国内外和行业内图书馆调研情况

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国内外和航天系统内典型图书馆的优秀做法,总结经验与不足,针对自身的优势和困境,制定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实施路径。

国外主要分析了大英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国内主要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学图书馆),行业内对比了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图书馆和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图书馆。通过调研发现,大英图书馆主要以知识产权服务为牵引,哈佛大学图书馆是智库型图书馆的代表,国图以资源信息化创建了新的发展之路,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创建合作联盟的方式实现了改革创新;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图书馆以资源引进和自媒体发展为主,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以软件开发和资源建设奠定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格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以情报研究、资源建设和自媒体发展形成图书馆三大支撑业务。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和航天系统图书馆的调研分析,基本掌握了各大图书馆目前运营管理和转型发展的脉络,这为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3.图书馆改革发展的实践

面对改革发展的诸多瓶颈和难题,图书馆员工迎难而上,以院综合发展规划和技术基础专业规划为依据,从2019 年开始策划转型谋发展谋出路,通过开展“一推一抓两创一提一拓”等举措,全面建设新形势下新的图书馆,形成新的发展模式。秉承开放融合转型发展的改革思路,打造一个馆藏丰富,集前瞻性、专业性和多样性于一体,信息化新媒体新技术广泛应用、读者服务不断创新、阅读推广极具影响力的研究院文献资源中心和高质量的航天企业文化传播平台。

(1)重点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重构数字图书馆资源

按照研究院核心专业发展脉络和技术需求设计丰富文献资源,全面梳理需求和现有资源,针对急需的短线和瓶颈资源,在2020 年开始引入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科技信息服务系统,进一步扩充了外文数字资源及各类航天信息资讯等内容。2023 年引入爱思唯尔外文期刊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研究院科研和管理决策提供保障,进一步开阔了科研工作者研究视野。

为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丰富文献种类与数量,与同方知网开展合作,分别开通了《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海外专利摘要数据库》《中国精品文化作品期刊文献库》《中国精品科普期刊文献库》《外文国防军事期刊知识服务平台》的互联网使用权限。目前,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研究院科研生产、型号研制、管理决策等获取文献支撑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习研究参考的重要信息渠道。

(2)狠抓新媒体新技术建设推广力度

成功上线掌上图书馆APP。2019 年投入建设,当年正式上线使用,将馆藏资源和外网资源搬上了手机,开启了掌上图书馆时代。2021 年完善图书馆APP 使用功能,新增文献定制模块,开展APP使用后台统计功能的开发、研究工作。2022 年基于图书馆APP 用户应用场景,将用户数据和资源数据双向结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可视化用户数据呈现,建立院内用户的使用画像,有效避免资源建设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为数字图书馆创新精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新动能。

积极主动开展资源信息化建设。设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组,主要负责馆内数字资源更新、维护和研究所内网维护及摆渡工作,开始积极筹建信息化建设队伍。

(3)创新建立特色专业资源库

从2019 年开始,基于图书馆自主开发和收集的知识资源,与清华同方实施战略合作,利用TPI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系统进行知识资源导入、标引及发布。通过某全文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航天运输总体技术、新型动力技术及应用、仿真与虚拟实验技术等28 个数据库,可直接推向科研工作者工作桌面,实现了库内检索,大大缩短了自有资源检索时间并提升了利用效率。

(4)创新建设数字党建书苑和实体书苑

创新数字图书馆服务新模式,完成党建书苑建设项目。数字党建书苑系统涵盖党章党规、党史学习、云中书苑等9 个栏目,23 个二级分类,充分运用人工智能领域中的部分主流技术,实现多模态数据资源丰富、个性化推荐维度广、跨库语义搜索功能强大、页面响应速度快等高品质功能。数字党建书苑已于2022 年11 月16 日正式上线发布,向研究院内网用户提供服务。此外,同步建成实体党建书苑。

(5)加强图书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文献研究能力,形成稳定的主营业务

通过开拓业务渠道,多方承揽研究院内外业务。逐步形成除资源建设外,以科技查新、课题研究、文献定制和信息资讯服务为代表的四大主营业务。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各种技术交流、举办专业沙龙等加强查新队伍人才建设,提升查新人员技术能力。近5 年承接研究院内外多家单位各类专利申报查新以及某报奖查新等工作几百项;申报院级技术基础课题8 项、所级课题3 项,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图书文献专业研究能力,培养和储备专业人才,并为打造新型图书馆创造基础条件。创办多种内刊,为图书馆形成新的主营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深度培育拓展新的业务形态,丰富发展新思路

2020 年开展研究院电子课程运营模式顶层设计。在充分调研市场环境基础上,搭建完成了录课环境系统。配备各类课件编辑、制作设备,满足课程录制要求,可承接高清大屏式、虚拟抠像式、影棚录播式、现场实操式、虚拟动画精品、剧情插播式等类型课程的录制工作。此项目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为抢占业务市场赢得了机遇。通过项目实施提升了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实现全院知识、成果和文献资源的共享,为研究院人才培训提供有力支持,有效支撑研究院主营业务发展。

二、实践效果

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摸索出三大原则。一是需求导向原则,结合用户更具鲜明特色的需求,提供更专业化的智慧服务,更智能化的空间和技术,更特色化的信息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融合创新原则,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新形势,充分融合图书馆现有的重点专业,开拓创新的服务模式,形成新的专业布局和业务能力,最大限度为研究院科研生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三是精益高效原则,转型发展后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应精简高效,能够快速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快速适应市场和竞争,最大限度发挥组织保障作用。

1.为院科研生产提供丰厚的知识储备

研究院数字图书馆自2000 年开始建设,经过20 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建成八大数据库。通过5 年多的改革实践,图书馆通过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增加资源,来满足研究院科研和管理人员更广泛、更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需求,为研究院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等科研生产提供了丰厚的知识储备。

2.契合自身可持续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发展模式,缩小同行业差距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将数字化时代引向智慧时代,直接影响到了行业环境。除了用户需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发展需求和行业竞争也成为驱动转型的重要力量。图书馆通过“一推一抓两创一提一拓”等一系列举措,主动改变图书馆资源、服务、管理、空间要素的运行模式,进行深度创新与变革,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业务发展模式,以适应外部技术环境变化。这是研究院科研生产和行业要求,也是图书馆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缩小了与同行业图书馆的差距。

3.为未来智慧型图书馆建设奠定基础,并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近5 年,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次改革创新基于图书馆现状和需求分析,以研究院主流专业发展的角度和图书馆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顶层设计,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确立具有前瞻性的建设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改革过程中,深度融合信息化、自媒体、大数据等新的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形成图书馆新的核心业务。结合国防军工和航天专业图书馆特点,推动图书馆转型,为未来实现真正的智慧型图书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业务的不断推进,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可能性。

三、后续思路

1.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夯实发展基础,提升专业品牌效应

按照彼得·伯菲和凯特·考林的全面管理七步法,构建图书馆全面质量管理路径。根据发展目标规划3~5 年的工作,确定每项工作的实施步骤和路径方法,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可借鉴“1 年计划3 年滚动5 年调整”计划模式。严格按计划实施,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积累历史数据,实施科学的评估和计划调整。

2.建立符合发展,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匹配的科学评估体系

图书馆在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科学评估体系,以保障和巩固发展成果。随着不断发展的需要,可以尝试将以图书馆为导向的客观服务评估和以使用者为导向的主观品质评估进行融合研究,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和品牌服务能力。

3.走建立智慧图书馆道路

以知识组织为核心,借助智能技术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持续推进自建库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累积,形成系统的航天自有特色数据库。注重用户行为研究,以图书馆APP 为例,引入用户画像研究,将信息服务质量管理与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容应用于研究如何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专业核心技术水平,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基础能力敷设,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智慧图书馆之路。▲

猜你喜欢

研究院文献图书馆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