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生风险模型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预防研究
2024-01-12郑红伟竟慧芳郑海玉
郑红伟,竟慧芳,郑海玉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和发病率高,严重危害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1]。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不断得到提升。但是,手术治疗仍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式[2]。据统计,食管癌在所有癌症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约79%)[3-5]。营养不良常常会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长,延缓患者康复[6]。因此,有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进行预防至关重要。然而,常规围术期护理手段主要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加速康复为主,具有广泛性,缺乏针对性[7]。危险因素是某种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的护理干预方案在护理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8-9]。其具有精准、直观等特点[10-11]。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对食管癌营养不良的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循证总结,也无研究基于循证理论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患者营养不良的预防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120例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食管癌围术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年龄35~85(61.88±15.01)岁;男性62 (51.67%)人,女性58 (48.33%)人;食管上段36(30%)人,食管中段49(40.83%)人,食管下段35(29.17%)人;Ⅰ期24(20%)人,Ⅱ期69(57.5%)人,Ⅲ期27(22.5%)人。此外,年龄(t=0.560,P=0.763)、性别(χ2=0.534,P=0.465)、病变部位 (t=0.049,P=0.976)和TNM分期 (χ2=0.334,P=0.846)在常规组和干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可以用于研究结果的比较。患者具体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干预组和常规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
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85岁;②经过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为食管癌,且符合手术指征;③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交流障碍或存在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③中途死亡或退出;④常规资料缺失;⑤存在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者。本研究已获得安阳市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方法如下:包含术前宣教各注意事项、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术后监测病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等。
1.2.2 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的基础上予以基于发生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形成列线图模型:收集围放疗期食管癌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基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等)饮酒史,吸烟史,TNM分期等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围放疗期食管癌营养不良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使用R软件将其可视化,转化成列线图模型。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包括消瘦、同步化疗、伴随消化道症状≥2个、年龄、吞咽困难。②护理干预小组组建:小组由护士长及3名病房护士组成,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基于食管癌围放疗期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的相关培训及考核。③风险评估:基于食管癌围放疗期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对每一位食管癌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其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大小。④基于食管癌围放疗期营养不良列线图模型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案:①消瘦:入院前,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态,联合医生、营养师为患者制定特定的营养饮食方案,鼓励并引导患者进行力量训练等。②同步化疗:邀请食管癌领域专家定期对医生进行食管癌化疗相关的培训,主要内容为化疗适应征,化疗的规范化流程,化疗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增强医生对化疗的知识,减少不必要的化学治疗,以减少化疗的带来的相关不良并发症。③伴随消化道症状≥2个: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预防消化道症状的护理方案,如便秘和腹泻的复方,此外,动态予以对症干预等。 ④年龄:对高龄患者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向患者讲述疾病的特征、形成原因等,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对疾病的了解,以更好地应对手术。⑤吞咽困难:对于吞咽困难造成饮食困难者,予以静脉营养补给,必要时,予以早期肠内营养,以减少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营养不良发生率参考既往的研究,使用主观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联合白蛋白水平及前白蛋白水平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12]。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如下:①PG-SGA总分大于等于4;②白蛋白小于35 g·L-1;③前白蛋白小于150 mg·L-1。反之,则患者不存在营养不良。此外,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不良人数)/总人数。
1.3.2 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并比较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感染。
1.3.3 胃肠功能比较观察并比较食管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变化,包括首次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
1.3.4 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价护理满意度。NSNS共包括5个维度,分别为非常不满意:19~37分、不满意:38~56分、一般:57~75分、满意:76~94分、非常满意:≥95分。此外,护理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如表2所示,经过干预后,干预组PG-SGA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t=7.306,P=0.000),而干预组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分别为t=5.147,P=0.000;t=1.285,P=0.000)。干预组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00% VS.45.00%,χ2=8.547,P=0.000),具体见表2。
表2 干预组和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干预后,干预组食管癌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 (1.67%)例和呼吸道感染1 (1.67%)例;常规组肺部感染4 (6.67%)例,呼吸道感染4 (6.67%)例,吻合口瘘3 (5.00%)例及切口感染3 (5.00%)例。此外,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常规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5,P=0.001)。见表3。
表3 干预组和常规组并发症比较(n=60) 例 (%)
2.3 胃肠功能比较经过干预后,食管癌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t=3.867,P=0.000)、首次排气时间(t=8.151,P=0.000)、进食时间(t=8.712,P=0.000)、胃管留置时间(t=14.233,P=0.000)和住院时间(t=10.554,P=0.000)明显缩短。见表4。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康复时间比较
2.4 护理满意度比较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非常不满意6例(10.00%),不满意5例(8.33%),一般11 例(18.33%),满意34 例(56.67%),非常满意4例(6.67%),其护理满意度为63.33%。观察组非常不满意1例(1.67%),不满意3例(5.00%),一般2例(3.33%),满意37例(61.67%),非常满意17例(28.33%),其护理满意度为90.00%。由上述结果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088,P<0.001)。
3 讨论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治疗方法在不断地更新与进展,但是手术仍是食管癌患者治疗主要手段[2]。 据统计,食管癌在所有癌症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约79%)[3-5]。营养不良常常会导致食管癌患者出现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增加住院时长,减缓患者康复[6]。此外,营养不良对患者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缩短患者生存时间[13]。因此,有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进行预防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基于发生风险模型,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探讨其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预防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后,干预组PG-SGA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评分,而干预组的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此外,干预组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该结果与既往的研究大致相同[14]。周和玲等[15]研究表明联合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该结果提示,基于发生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危险因素是某种不良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独立危险因素则是排除混杂干扰后可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基于营养不良的发生风险模型,构建干预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准确性。据作者所知,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对食管癌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干预方案,本研究为首次报道。
此外,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胃肠功能明显改善,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大致相同[16-17]。林丹丹[18]和刘海燕[19]分别运用全程优质护理和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进行干预,发现其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此外,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方面,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常规干预组。上述结果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患者营养水平升高,营养不良发生率下降,提升了机体的免疫力[20],从而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营养支持可改善食管癌患者胃肠功能[21]。其次,基于发生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方案,靶向患者独立危险因素,受外界干扰少、作用大,在降低并发症、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发生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食管癌围术期营养不良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食管癌术后胃肠道功能及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少,其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