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评论分析的重庆夜间文旅集聚区提升对策研究

2024-01-12赵文静郑亚章

中国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夜经济重庆

赵文静 郑亚章

摘 要:重庆中心城区拥有洪崖洞、磁器口等11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旅游”撑起了重庆都市旅游的半壁江山。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归纳游客差评、还原消费情景,发现重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存在产品同质化、产品低质化和消费快餐化的现象,其未来发展亟须解决名实不副和表里不一的问题。

关键词:重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网络文本分析;夜经济

本文索引:赵文静,郑亚章.<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1):-094.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1(a)--04

1 引言

夜间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下统称集聚区)是夜经济、夜间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国办发〔2019〕4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在此指导下,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公布了两批243处国家级集聚区。集聚区“主客共享、文旅融合、消费多样”,是促进旅游活动全域化发展、推动文旅产业融合、拉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重庆中心城区拥有洪崖洞、磁器口等11处国家级集聚区,2022年国庆期间,共吸引6605.8万人次游玩消费,直接带动文旅消费13.9亿元,集聚区撑起了重庆都市旅游“半壁江山”。然而,重庆集聚区发展中还存在一定问题,网络差评与负面新闻时有发生,不利于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2 研究综述

夜经济(night-time economy)是20世纪70年代英国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提出的经济学名词[1]。夜间经济被视为发生在夜间的与休闲、娱乐等服务业有关的经济活动[2]。国外学者关于夜间经济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夜间犯罪与暴力、夜间治安管理、群体特征行为、夜间旅游休闲等方面[3]。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夜生活的繁荣、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旅游消费模式的转变,夜间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4],夜间旅游日益成为夜经济和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普遍认为发展夜间旅游对促进夜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并对其发展模式、问题和对策等开展了相关研究[5]。

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是夜间文旅活动的空间载体,是由夜间旅游带动发展,以区域文化、人居环境和商业模式等多要素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空间[6]。它既满足了新时代消费者对旅游的多样化需求,又开辟了文旅深度融合的新途径[7],对扩大有效投资、拉动文旅消费、解锁经济增长、展现城市魅力等具有积极意义[8]。目前,我国对集聚区的研究尚不多见,主要集中在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9-10]、发展对策等方面。本文以重庆中心城区11处国家级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消费者网络差评,分析总结重庆夜间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數字时代,消费者乐于在网络发表评论、游记、照片、短视频等多元文本分享消费体验、发表对消费对象的看法,网络文本为分析研究消费者内心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旅游市场非对称信息下[11],差评会显著提升潜在旅游者交易费用,阻碍现实需求,差评也往往因具有新闻价值而加速传播,所谓负面口碑比正面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更大[12]。因此,通过分析差评文本,有助于发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典型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利于经营者补齐木桶的短板、利于规制者明确底线,促进集聚区新业态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收集的差评文本运用 ROST CM6 软件进行分析,获取高频词汇,并据以对文本进行逐级编码,还原消费情景,归纳总结目前重庆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资料来源于携程、飞猪、大众点评、去哪儿、美团五大在线旅游网站。依次以重庆中心城区的11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提取截止到2022年7月31日的网络差评,去除信息不完整、与主题无关等无效评论,共得到15211条差评。将网页资料转化成符合ROST CM软件的文本格式保存,并利用分词功能,将近似词汇进行统一替换整理,如“一般”“一般般”等统一替换为“一般般”,“没有”“没得”“莫得”等统一替换为“没有”。通过整理,得到文本约33.18万字。

4 对差评文本的分析

4.1 高频词分析

本文运用ROST CM6软件词频分析工具,对网络差评文本进行词频汇总,选取前200位特征词,过滤掉常见但与游客感知无关的词汇,如“旁边”“还有”“的”等,最终得出排名前50位且排序由高到低的特征词表,如表2所示。网络评论文本的相关评论特性越显著,代表其在评论文本中的出现次数越多。

从排名来看,“没有”是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共1742次。返回文本查阅,该词多出现在消费者期望没有达到的语境,如“洪崖洞只可远观,里面没有什么东西”“太商业化了,没有特色”“要景色没景色,要建筑没建筑,啥都没有”等,表达了较为强烈的失望情绪。“里面”一词出现频次达823次,体现了集聚区消费的空间特征,描述了消费者视线、身体等“进出”街区、建筑、门店等空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的行动,也伴随着惊喜、失望等情绪。“味道”“景点”“特色”“古镇”“小吃”“火锅”“夜景”“建筑”“文化”等名词反映了消费者在意的吸引物,可以归纳为具有特色的“饮食、景观、文化”。“态度”“环境”“管理”“价格”“服务”“消费”“垃圾”“交通”“规划”等名词反映了集聚区环境与产品质量,可以归纳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等方面;“电梯”一词主要出现在洪崖洞的评论中,游客认为其数量不够,常常需要排队,且难以寻找。“感觉”一词往往用于引出“商业化”“差不多”“一般般”“混乱”“千篇一律”等评价,以及“不好”“失望”“后悔”等“体验”效果。从高频词来看,网红景点的高知名度与集聚区内部体验欠佳的落差,是引起消费者差评的主要原因。

4.2 文本编码分析

将磁器口、龙门浩老街和三峡广场文本剔除,用作效度检验。仔细阅读剩余差评文本,按照涉及内容的不同、提及内容的属性等进行逐级编码,归纳集聚区开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得到“居民态度差、购物无特色、商业气息浓厚”等22个初级概念。对初级概念进行归纳整合,得到“服务态度差、产品无特色、过度商业化、性价比不高、管理不到位、外部符号化、内部虚无化”7个范畴。对磁器口、龙门浩老街和三峡广场文本再次进行编码,归纳出来的概念完全可由现有的7个范畴涵盖,没有发现新的概念,证明研究具有理论上的饱和度。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返回文本,对照高频词与编码分析,抽象出消费者主要负面感知情境:重庆是我国新兴旅游目的地城市,“网红”是其重要标签。“洪崖洞”“磁器口”“十八梯”等文旅集聚区较好承载了“8D魔幻”“赛博朋克”等网红符号,是重庆都市旅游的代表性吸引物。消费者慕名而来前往打卡,却发现其内部存在“服务态度差、产品无特色、过度商业化”等现象,产品同质化、低质化问题突出。虽然外面很好看,拍照也不错,但进入内部消费的体验并不好,感到“失望”和“后悔”。挑剔的消费者认为集聚区可远观而不可近玩焉,与其挤进去失望,不如仪式性地打卡收工。这些网红集聚区虽然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辉煌的外观,但它们名实不副、表里不一。功能消费让渡于符号消费,体验效果不能支撑符号意义,消费过程快餐化、消费后果空虚化。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基于五大旅游网站有关重庆中心城区11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差评文本分析,通过归纳高频词、提炼概念与范畴、还原消费情境,发现目前重庆集聚区业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5.1.1 名实不副

一到夜晚,洪崖洞、十八梯等夜间文旅集聚区灯火通明,火锅店人声鼎沸、吊脚楼鳞次栉比。它们镶嵌在立体的重庆,集中展现了“魔幻”“山城”“现代”“时尚”“夜景”“火锅”等重庆特质,已被作为重庆城市的表征,具有符号意义。旅游者怀着很高期望慕名而来,可一旦实际进入“里面”,通过内外空间的真实对比,就会因产品的同质化和低质化感到“失望”和“后悔”,导致空间中的消费意义虚无化。比如洪崖洞,外观造型奇特,给人魔幻感,里面却是同质化的小吃购物街,“没有文化涵义”“店铺没有任何特色”“没有想象中的惊艳感”。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不如在“外面”拍照打卡,匆匆而去,沦为仪式性消费的观光快餐。从长期来看,网红集聚区符号所指(名)与能指(实)的错位,势必会推动话语对其解构,消解其符号价值。

5.1.2 表里不一

差评文本中,不少旅游者谈到“外面很美,走进去就很尴尬了”“不如看看外面的景色,里面真的什么都不是”等,游客评论“里外”对比强烈,对“外面”的评价明显优于“里面”。这是因为:首先,资本逻辑下,空间这种稀缺资源必然会成为一种商品[13],消费空间被低成本复制、标准化运营[14],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被降为同质性,被分成碎片[15]。在资本的空间实践下,“以前的烟火气已经没有了”“只是复刻的一个新的商业街区”。其次,发展路径依赖。重庆都市旅游以观光起步,如洪崖洞因外观神似“千与千寻不可思议之街”而走红,“赛博朋克”等符号也是建立在地形、建筑、灯光等外形条件基础上。在集聚区开发过程中,注重“建筑”“灯光”“打卡点”之类外观营造,对文化再现、硬件细节、项目内涵等不甚在意。金玉其外,内部业态单调,以较易复制的餐饮、购物为主,如新近改造的十八梯,有消费者称之为“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美食街”“没有一点历史感”,呈现出一种伪地方性;最后,所谓集聚,概指多企业多业态共处同一空间平台,經营外部性突出。差评文本中,不乏消费者因在个别商家的负面体验而“恨屋及乌”,进而做出对整个集聚区“上纲上线”的消极评论。同时,因缺乏总体的运营管理,商家各自为政、业态简单重复,也造成集聚区难以形成合力去打造特色,塑造、充实符号内涵。

5.2 建议

5.2.1 完善公共服务

夜间旅游不仅是单纯的消费,还是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体系的完善优化、延伸改造和全面发展。需要管理部门加大投入,做好设计规划,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如洪崖洞“里面”应着重采取措施避免游客“拥挤”“混乱”;磁器口古镇应加大公共卫生间供给,缓解游客排队如厕压力;观音桥文娱休闲区应加强对餐饮价格和质量的监管等。

5.2.2 立足本土文化

“没有特色”“商业化严重”是游客差评的焦点。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要形成符合重庆地域特色、具有竞争优势的差异化产品,需要经营者有情怀能坚持,需要政府加强规划引导,需要本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而不是纯粹的资本扩张。在注重“建筑”“灯光”“打卡点”之类外观营造的同时,也应注意历史文化的原真再现、硬件细节的雕琢、项目品类的丰富。

5.2.3 加强整体运营

通过协会、管理公司等形式,建立完善街区公共管理平台,构建“街区+政府+商户”的一体化建管机制。在做好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监管;商户守法经营、诚信待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管理平台的统筹协调功能,利用规章制度、商户公约、入驻合同等手段,加强对商户的管理,克服多主体经营带来的负外部性,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同时,在形象塑造、业态品类、营销宣传、活动策划、演艺项目、装修风格、吸引物打造等方面应统筹引导、形成合力,更好构造特色、鲜明符号、充实意义。

参考文献

邹统钎,常梦倩,韩全.我国夜间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9-04-16 (3).

毛中根,龙燕妮,叶胥.夜间经济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20(2): 103-116.

徐颖,储德平,陈银春,等.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夜间经济研究热点与脉络[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 37(3): 320-326.

曹新向.发展我国城市夜间旅游的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8):125-128.

赵迎芳.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22(2): 102-109.

骆荧荧,李勇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以福建省为例[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33(2):37-45+63.

莫林丽,余佳华,杨本俊,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6(2):105-111.

朱凌玲.江苏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J].江苏商论,2022(2):54-56.

王子迪,侯建楠.国家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7):1-11.

王兆峰,刘婷.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区空间格局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1:101-110.

郑亚章.旅游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J].企业经济,2009(6):138-140.

邵一明.网络口碑方向和来源可信度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5(5):70-72.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00.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 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M].陆扬,译.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夜经济重庆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夜经济”是对城市治理水平的检验
“夜经济”考验城市管理水平
多地繁荣“夜经济”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夜经济”让伦敦“越夜越美丽”
TM—T82II助餐饮业迎世界杯“夜经济”市场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