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考验城市管理水平
2019-08-09闫肖锋
闫肖锋
7月19日开始,为了给“夜京城”提供交通保障,北京地铁部分运营将延长至凌晨,这让“夜猫子”们嗨了起来。
近日,北京市政府下达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推出诸如优化夜间公交、推出深夜食堂、鼓励商场延长营业时间等措施,点亮“夜京城”。政府对符合条件的24小时便利店予以资金支持,还将编制《北京夜间消费指南》。
其他城市也在发展“夜经济”。在上海,下班后逛商圈、听音乐剧、赏黄浦江景,正在成为夜生活的主要内容。济南市也推出包括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在内的“十个一百”“夜经济”文旅项目。今年“五一”期间,北京王府井、三里屯等区域餐饮消费同比增长达51.3%,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同比增长15%以上。
“夜经济”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也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水平。去年以来,上海、北京、天津、南京等多地已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比如,上海就允许有条件的酒吧街开展有规范的“外摆位”试点,试点在夜间特定时段将部分夜宵街、酒吧街所属道路改为分时制步行街。
北京一家书店里的夜读者。图/视觉中国
在“夜经济”管理这方面应如何做?我们可以借鉴台湾“交通部”观光局的做法,他们将深具庶民文化底蕴的夜市作为推展国际观光的一大招牌,就连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也曾光顾夜市,成了最佳“代言人”。
台湾夜市管理的成功可用四个字来概括:乱而有章。首先,不管夜市多么繁华热闹,都是经过精心规划的。其次,“乱而有章”还体现在经营管理严格。夜市所在区域在白天几乎都是闹市区,只到晚上规定的时间才“出夜市”。每隔2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大号垃圾桶,游客会自觉将垃圾扔在桶内。
在法规方面,台湾夜市有明确的《摊贩管理计划》,对摊贩的营业时段、营业项目、经营管理、环境清洁、交通维持等有详细的规定,不自扫门前垃圾就将被取消经营权。对食材的管理也很严格,一旦发现问题产品就取消经营资格。有了这种管理,商户们早已做到了自觉自愿地维护环境。
除精细化管理外,“夜经济”的内容还是关键,即得让有消费力的年轻人愿意买单。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80后、90后在夜间旅游消费中的占比分别达到40.0%、19.8%。当下一些城市的夜经济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比如成都“夜经济”主打“休闲牌”;南京将丰富的夜间活动与“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结合……
不过,年轻人还是对通宵书店、夜场电影等更有趣味性的文化活动有着强烈需求。一些新的娱乐形态,比如露天音乐会等也成为年轻人的最爱。城市如何在这些新的方向上进行培育,还有待破题。
总之,“夜经济”能展现城市的“软实力”。这可不是搞几场灯光秀那么简单,更要做强产业基础才可以。而这种发展,就需要更加开放包容的業态环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