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发展与对策研究
2024-01-12刘青姚双
刘青 姚双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纷纷开始进行海外并购,并且不断尝试逆向跨国并购,以获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本文以中国2001—2022年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事件为基础,建立逆向跨国并购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现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且基于逆向跨国并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发展路径。研究发现,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规模较小,并购对象集中于美国和德国,网络呈现“核心-外围”结构。基于此,本文将考虑政府方面的政策引导、本土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区位优势和协同发展,提出逆向跨国并购发展路径,以期促进本土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关键词:复杂网络;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本文索引:刘青,姚双.<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1):-077.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1(a)--04
伴隨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快速发展,逆向跨国并购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是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产的国际化经营行为[1]。与传统跨国并购相比,逆向跨国并购主要表现出“以弱并强”以及“蛇吞象”的形势[2]。关于“蛇吞象”式跨国并购特点,薛云建(2013)[3]认为是标的企业大部分来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以技术密集型为主,但是由于并购双方各方面能力较为悬殊,其支付成本大多偏高,因此国内较少企业愿意尝试逆向跨国并购。比如一些中国的跨国公司不太积极整合被收购的子公司,特别是并购的子公司在那些更发达的国家[4-5]。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发现企业选择逆向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是获取企业品牌、技术等战略资产,最终快速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声誉。比如孟凡臣(2018)[6]和Li(2019)[7]等学者指出由于我国新兴企业不断发展,国际商务、制造业领域越来越趋向于借助逆向跨国并购,从而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谢洪民等(2019)[8]也表示,在该模式下主要是为了通过获得标的企业丰富的战略资产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努力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相关数据显示,有将近 60%~80%的企业,并购双方存在资源和能力相差较大、并购整合经验不足以及管理过程不善导致并购失败。现有关于逆向跨国并购的研究主要基于组织学习理论[9]、资源基础观[10]、协同理论等理论为支撑,重点关注逆向跨国并购的前因、过程和结果[11]。因此,本文将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结构特征,探究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发展路径,为本土汽车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逆向跨国并购发展历程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本土品牌汽车开始了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相结合的国家化道路。跨国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蛇吞象”式海外并购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国内许多公司为了发展,通过购买海外优质资产、并购海外企业,吸收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技术、品牌、知识等,拥有并控制国际品牌、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从而能够达到以低成本快速实现自主创新和国际化战略目标。
21世纪初期,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经济时常出现不景气状况,为国内车企收购海外企业提供了有利机会。例如,2004年上汽购入韩国双龙48.92%股份,次年增至51.33%,成为绝对控股大股东,但是缺乏海外收购经验,存在文化冲突、资金不到位、企业管理等问题导致收购失败;2010年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是本土汽车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逆向跨国并购,为后续企业实现逆向跨国并购提供决策参考。
如今,在传统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形势下,企业开始通过收购获取新能源相关技术的方式,实现企业生产模式的快速转型。例如,2020年海立集团收购马瑞利60%的股权,加速双方布局全球新能源市场。同时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一些企业销量下滑造成亏损,为我国企业提供收购机会。例如,雷诺受疫情影响亏损80.5亿欧元,2022年吉利汽车以13.76亿元收购雷诺韩国汽车,双方将共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成果,共同进行新车型的研发。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爆发,除了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企业外,电池新能源行业逐渐参与逆向跨国并购。例如,2022年锂业巨头赣锋锂业完成对英国Bacanora Lithium Plc的收购,持有100%股权。表1为2001—2022年本土汽车企业主要逆向跨国并购事件。
总体而言,从汽车领域整体并购事件来看,还未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是逆向跨国并购事件发生最多的时期。在此经济形势下,许多欧美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由于经济压力处于下滑周期,为我国企业通过收购方式获取先进技术提供了巨大机会。如今,虽然经历疫情起伏、地缘政治动荡、中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但我国汽车行业的并购热度不减,持续完善汽车全产业链海外布局。
2 研究数据及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Zephyr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2001年以来世界各国各行业的并购交易信息[12]。本文以2001—2022年发生于国家(地区)之间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取共计6990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数据。首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目的国、企业性质、并购事件去除被收购方为非发达国家企业、非本土汽车企业等以及不包括合资、外资等企业性质数据,经过筛选后本土汽车企业已完成或预计完成的1002宗逆向跨国并购事件。基于此,本文构建2001—2022年以企业为节点的逆向跨国并购关系网络,刻画本土汽车企业并购他国(地区)的全球态势。
本文将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关系网络用数学表达式表述为,其中,N表示企业节点的数量,W表示邻接矩阵网络,设定矩阵元代表本土汽车企业i与被并购方企业j的并购关系。另外,本文使用网络参数指标测度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结构特征,具体如表2所示[13]。
3 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结构
本文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视化和数值分析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现状。由于逆向跨国并购具有方向性,因此本文将构建有向的逆向跨国并购网络。将主并方企业和被并购方企业均视为网络节点,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企业,边代表本土汽车企业与被并购方企业之间的逆向跨国并购活动。其中,由A点出发指向B点的边代表本土A企业并购了某发达国家的B企业。据此,可将数据矩阵化处理,再借助Gephi0.9.7软件对矩阵进行网络可视化,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网络中紫色节点代表本土汽车企业,其他颜色为其他发达国家的企业,其中相同颜色的则为同一国家的企业,绿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德国和美国的企业,其分别占比15%,是本土汽车企业选择并购对象最多的国家,主要为汽车技术发达的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表明本土汽车企业以获取技术为主要的并购动机。由图1可知,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网络中的核心节点,这些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参与逆向跨国并购的主要主体。本文运用 Ucinet 计算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基本结构特征参数值,具体指标值见表3。
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具有紧密中心性的节点,代表某企业与逆向跨国并购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联系越频繁,以此评析本土汽车企业在促进逆向跨国并购网络绩效提升过程中的相对地位。由表3可知,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共有节点1002个,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本土汽车企业只有5个,多数属于节点度小且与紧密性较低的边缘型节点,由平均集聚系数与平均路径长度表征的并购网络紧密性较低,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其中,企业节点数目多但各点的度远小于节点数目,主要原因是本土汽车企业参与逆向跨国并购的数量较多,但只有少部分企业选择并购发达国家企业来获取技术,大多数选择并购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企业以获取国外市场为目的。
根据哈佛商学院的统计,全球并购的失败率在70%~90%,在并购前期、过程中以并购后整合中都会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本土汽车企业选择的并购对象多集中于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这些企业均属于汽车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例如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的德国企业Bad Neustadt a.d Saale、Quin GmbH、IMA机器人公司、PREH、TS道恩和美国企业KSS、EVANA Automation以及日本高田企业,可以看出其所并购企业的国家大多属于德国,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单一性,不利于企业实施长期的战略规划。
4 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发展路径
本文通过分析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网络结构特征,为促进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发展,需要考虑政府方面的政策引导、本土企业与被并购企业的区位优势和协同发展。
4.1 建立海外并购权益保护机制
虽然许多国家接受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但一些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发达国家,像美国、欧盟和日本仍然迟迟不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因此我国政府的支持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政府需要找准相关合理的政策保护标准,建立适用于全球逆向跨国并购活动的管理机构,并引进多样化具备逆向跨国并购专业知识的国际人才,在企业参与逆向跨国并购活动时,给予相关政策、计划及合作等方面的指导。其次,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逆向跨国并购融资渠道,并适当降低对融资和外汇管制方面的控制力度,以此便于本土企业在国外融资时,能够获得政府担保的权利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直接融资的权利,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投资基金水平。最后,建立逆向跨国并购的保险体系,减少本土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赔偿。
4.2 实施区位选择多元化战略
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极为重要,必须以正确的跨国并购战略目标为基础,一般战略目标主要包括引进高新技术、增强国际竞争力、拓展市场和全球化布局等。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发达国家或地区具有先进技术、高信誉的品牌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是本土汽车企业选择逆向跨国并购首要考虑因素。因此,逆向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中应遵循多元化原则,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吸取和利用世界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才能发挥和增强企业的优势发展。比如汽车产业链涉及研发、制造、销售等多个环节,通过纵向式并购和多元化并购,可以强化本土汽车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逆向跨国并购绩效。
4.3 在并购与合作之间寻求双赢
逆向跨国并购应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原则,合理运用双方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即企业需要找到一种高效和有效的方法,以获取目标企业隐含在企业的日常工作、程序和人员中的隐性知识。
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定位以及市场需求,确认并购的战略目标并选取合适的目标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可以减少竞争对手,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纵向并购则有利于降低产业链发展的不确定性,控制生产成本;而混合并购可以通过利用差异化的并购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在广泛的汽车产业布局中,通过不同环节的产业链整合形成协同效应,避免了单一产品的不稳定风险,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并购双方可以选择使用伙伴关系方法来实现协同作用。中国母公司在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能力方面拥有特定国家的资源,以弥补欧美等国家的高生产成本。企业可以向目标公司提供具有制造优势的产品部件,当目标公司由于产能限制而无法完成订单时,可以通过在中国建立制造工厂来解决。与吸收和共生方法不同,合作具有更大的谈判能力。因为伙伴关系方法的协同效益是通过协调而不是全部或部分的结构整合来实现的,双方通过合作方式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5 结语
在当前全球市场环境下,本土汽车企业通过逆向跨国并购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可行的。但应该考虑到并购的各个方面,并且要缓慢而稳定。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晚,模仿国外先进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必须改变。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知识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2010—2021年本土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可视化分析本土汽车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现状,发现本土汽车企业选择并购对象最多的国家为德国和美国,网络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参与逆向跨国并购的主要主体。我国企业频繁地使用“以弱并强”的方法来并购欧美国家的知名企业会出现一定问题,比如负债水平高且风险大、并购区域集中、缺乏适当的战略规划。
因此,本文基于逆向跨国并购现状和问题提出发展路径:首先,国家建立海外并购权益保护机制;其次,企业应该要实施区位选择多元化战略;最后,企业在并购与合作之间寻求双赢。虽然中国汽车企业起步较晚,但在技术落后方面,中国汽车企业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追赶国外先进企业,最终成为汽车工业强国。
参考文献
Zhang Y, Enang E, Sminia H. Post-acquisition integration of emerging market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 research agenda[J]. Multi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8.
杨勃,许晖.企业逆向跨国并购后的组织身份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20(1):174-192.
薛云建,周开拓.“蛇吞象”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战略分析[J].企业研究,2013(15):48-50.
Bouchikhi H, Kimberly J R. Making mergers work[J].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2, 54(1): 63.
Liu Y, Woywode M. Light‐touch integration of Chinese cross‐border M&A: The Influences of cultur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J].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3, 55(4): 469-483.
孟凡臣,趙中华.跨文化吸收能力对国际并购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8,15(8):1221-1230.
Li J, Li P, Wang B. The liability of opaqueness: State ownership and the likelihood of deal completion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by Chinese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40(2): 303-327.
谢洪明,章俨,刘洋,等.新兴经济体企业连续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均胜集团的案例[J].管理世界,2019,35(5):161-178+200.
Mathews J A. Dragon multinationals powered by linkage, leverage and learning: A review and development[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7, 34: 769-775.
Angwin D N, Meadows M. New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r post-acquisition management[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5, 48(4): 235-251.
陈小梅,吴小节,汪秀琼,等.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质性元分析研究[J].管理世界,2021,37(11):159-183+11-15.
计启迪,陈伟,刘卫东.全球跨境并购网络结构及其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20,39(3):527-538.
袁也婷.关于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及建议:基于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分析[J]. 中国商贸, 2011 (8Z):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