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梆梆梆,西安“梆梆肉”来咧!

2024-01-12张同武

美文 2024年1期
关键词:熏制梆子锯末

张同武

西安的“梆梆肉”,嗜之者隔三差五就要切一盘,哪怕是价格已经一斤上了百元。经常见三五好友聚一堆,下酒菜里唯一的硬菜就是它,趁热趁热,三下五除二就盘光肉净了,一口梆梆肉一口小酒,神仙也就这样了。但也有人看一眼就皱眉,坚决不吃,其实是不想吃肠子的缘故,当然也有人见不得烟熏火燎的味道。百人百性,也不是什么阳春白雪,食性使然。原本以为它就是西安老爷们的心头好,不成想也吸引外地的吃家子,京城一位知性优雅的女性餐饮大佬,每来西安必要专门去吃,临了还要带一大包,其实人家在京城就有几十家餐饮店呢。

梆梆肉是西安有很大名气、有不短历史的一款小吃。但什么是“梆梆肉”?其实还真值得聊一聊。

其实说起来费解的就是“梆梆”两字,啥是“梆梆”?原本可能是众人皆知的,但时代发展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在传承中本意被忽略了,或者语境环境发生了变化,使得原来很简单的东西变得有些模糊或者有些玄学色彩。比如“梆梆”两字,已经有许多人写成“棒棒”,或者写成“梆梆”却不明就里。

其实,“梆梆”来源于一种打击乐器,当然也来自于它敲击时的拟声词。说起“梆梆”,其实是“梆子”的爱称或昵称。对于“梆子”,过去的人都不陌生,那就是常见的拿在手上敲击发出声响的木节或竹节,用于打更居多。但在陕西,梆梆或梆子,却是传统艺术中一种重要的乐器,重要到在戏曲中击节打拍,掌握节奏,更是重要到传统戏曲的名讳也来源于它。说起来就是秦腔,它就是最早用梆子击节打拍的剧种,以至于被称之为“梆子声腔”的鼻祖。由它影响或借鉴,才有了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南梆子等声腔剧种。之所以会用梆子做节奏控制乐器,是秦人的一大发明,原本戏曲还有别的形式控制节奏的,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等四大声腔,各有各的方式,唯独秦腔以梆子为之。

于是,“梆子”就为秦人喜闻乐见,不独在戏曲中,也渐渐应用在生活里。

秦人的“梆子”是枣木做的,且是实木,秦地多枣树,大红枣儿甜又香,枣木梆子声脆亮。枣木质地坚硬密实,木纹细密,耐腐耐磨,古代刻书多用枣木雕版,凡书籍出版,均云“付之梨枣”。好了,不掉书袋了,引用的意思无非是说秦人发现了枣木的价值,并把它用在做“梆子”上,也经常说“枣木梆子”。此“梆子”声音清脆悦耳,很是干散利落。

“梆梆”,是“梆子”的昵称,同时也是梆子敲击的声响,之所以和肉连起来称梆梆肉,实际上的意思是敲击梆子代替吆喝,进而卖肉。卖肉就卖肉,为什么不直接吆喝?这就有话说了,过去人们做生意,一般都会吆喝,而且几乎形成一个门派的语言音乐艺术呢。但也有一些行当,是用物体的撞击声代替吆喝的,比如游街串巷的“游医”,是摇着串铃的。小货郎游街串巷,是摇着拨浪鼓的,等等。之所以这样做,可能一是不大方便吆喝,二是为了不太扰民吧。而“梆梆肉”的售卖,之所以敲击“梆子”,也是缘于此。

为什么不大方便吆喝呢?原因是“梆梆肉”基本是“下水”做的,上不了席面,不登大雅之堂,卖的人似乎不大好意思吆喝,而买的人似乎也不情愿让人知道。于是约定成俗,敲击“梆子”为好,梆梆声音在街巷里响起,就知道是那种較为“低贱”的肉来了,买卖双方称肉付钱,过程也相对比较隐秘,各取所需,也一拍两散。其实在过去有许多类似食物都是这样买卖的,比如猪脚、鸡爪之类,就有加工者用约定的暗号式的方式叫卖,而好面子又馋涎欲滴的吃家门心知肚明,悄悄地买了回家大快朵颐。

说了半天,“梆梆肉”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烟熏的猪下水,再附带些烟熏豆腐干之类。这猪下水之中,最常见的或者最好吃的是猪大肠,余下的有猪拱(猪嘴、头肉的别称)、猪肝、猪心、猪肚甚至猪尾巴之类。如今的“梆梆肉”,突出的是猪大肠,故而有人认为“梆梆肉”就是“熏猪大肠”,其实是以偏概全。要说完整的话,可以这样定义,所谓“梆梆肉”,是指烟熏的猪肉及猪下水。

好了,说清楚了“梆梆肉”的得名,再来看看“梆梆肉”的制作。食材就是那些,关键在于手法。西安的“梆梆肉”是将上述一应食材经过传统手法弄得极其干净后,先用水煮熟,之后架在盛满锯末的铁箱的金属网筛上,用燃烧锯末后余烬的白烟捂盖薰熏制。这其中的原理是要把原本稍有腥膻的、口感糯秾的这些不登大雅的肉们,熏制得质地稍脆、颜色红黄,并且让氤氲的烟气给肉们裹上浓浓的植物香气。

一个个条分缕析一下,首先说“锯末”,就是锯木头时产生的粉末状的木屑,尤其过去依赖手工锯木,锯齿来回摩擦木头内芯,会产生大量碎屑,这就是锯末。这些碎屑,虽然不能像整块的木头燃起大火,但引火后会慢慢燃烧,不容易起明火,会持续腾起浓浓的烟雾,且燃烧时间较长。这种办法最适合持续的灼热,比如北方烧炕用小麦“衣子”(小麦壳),就是这样的考量。在不需要集中短促的加热而需要恒定而漫长的加热过程中,这种办法无疑是最适宜的。西安梆梆肉的熏制,就巧妙地用到了了这种办法,当然,这木头锯末也不是随便选的,它既要加热也要释放香气,所以选用的锯末一定是果木最佳。煮豆燃豆萁、烙馍用麦秸、熏肉用果木,其中的考量都一样,让燃料给食物增添本真的香氛。

基本的熏制过程就是锯末为主的燃料的烟熏,还有一味更加讲究的燃料是茶叶,当然用的应该是饮用价值不大的老茶叶。这些燃料的两大特征,一是基本不起明火而生浓烟,二是其本身就带有天然的香味。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这样的食材、这样的燃料、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很简单,但不同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可就差别大了。好的“梆梆肉”,颜色红黄而不泛黑,肉面挺展而不卷曲,肉皮稍微干结脆生,肉瓤耐嚼而不糯秾更不会筋顽。至于味觉,更是程度适中恰到好处的烟熏的香气,不会有浓烈的烟炝的感觉。之前煮肉时渗透进去的咸香滋味,拿捏得不浓不淡,与烟熏的香薰味和谐融合。咀嚼起来软硬得当,绝不会有吃橡皮的感觉,也不会像是在咬豆腐。真正要的是一口惊艳、口口香爨、不忍搁箸、欲罢不能。

正是有了这样的味觉,再加之之前的食材处理的极其繁琐辛劳,所以一斤“猪大肠”会卖到上百或者已经过百,但好这一口的囊中不够宽裕的人们,还是会大方地犒劳自己,说到底还是好吃啊。

不光好吃,“梆梆肉”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先说“猪大肠”,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许多地方都用各种办法加工食用,比如鲁菜的九转大肠、川菜的烧肥肠等,而在陕西,除过“葫芦头”泡馍之外,经典的就是“梆梆肉”的吃法了。

早年,西安的“梆梆肉”是敲着梆子走街串巷售卖的,再后来,有专门推着车子摆摊售卖的,而且集中在南城墙根一带,笔者当年就是听一个老西安推荐后知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梆梆肉”的售卖多了起来。但限于这种食物的单一性,很少能够单独开店,于是就有了两种形式,一是开小店售卖,但每天只限于一个时间段。二是在“葫芦头”泡馍店作为一种菜肴售卖。但西安的老饕们都知道,那些开小店的一般都是自己制作售卖,而“葫芦头”泡馍店的“梆梆肉”,则大多数是专门制作的作坊配送的。但不论是那种形式,还是那句话,好吃才是硬道理。

如今,西安梆梆肉随着西安旅游、西安美食的持续火热,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大众视野。聊叙一番“梆梆肉”的得名以及制作,起码可以再避一避“黑暗料理”的坑。原本喜欢吃肠子食物的忽略,那些忌惮这个“下水”的,其实真的可以试一试,当你看到那不曲不卷、平整亮鲜的“梆梆肉”的外观,欣赏色泽焦黄、不发乌黑的色泽,感受到光滑筋道、肉质鲜嫩的口感,享受到肉质油香、熏香浓郁的滋味,一定会让你齿颊留香,回味不绝……

(责任编辑:庞洁)

猜你喜欢

熏制梆子锯末
飞雪漫天
怎样把锯末制成鸡饲料?
公羊爸爸
俗说俗物
文画苑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锯末养花好处多
枸杞越鲜红光亮表明品质越好吗?
负担着原罪之名的“熏味儿”
锯末作基质在豌豆苗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