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研究
2024-01-12新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新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陈 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要求,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互联网教育和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方针,以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为抓手,通过家校合作共育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其中,发挥好现有高校工作管理优势,把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转化为在线教育治理效能,帮助高校防范风险,也给高校的在线教育工作以新的启示。
一、高校家校合作共育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承担这一重要使命的不仅是学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承担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前学界在研究家校合作共育理论基础时主要运用重叠影响阈和参与式管理两种理论,泛指在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产生的合力[3]。
在线教育出现以前,我国高校工作的主要范围是在校园中,以班级为基本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日常事务管理,根据既定的教育教学方案,在学校开展内容相同或相似的线下活动。在家庭教育方面,一是由于观念认同不够、氛围不足、家庭成员参与不足、互动不够、支撑有限等带来的问题,导致家庭教育一直处于家校合作共育的边缘或者被动接受的态势,并没有达到协同共育的成效。二是有的家庭甚至丧失了本该有的教育功能,家庭原有的育人地位或影响力逐渐被学校取代,导致家庭教育消失。
在线教育开展以来,高校在特殊情况下采取了线上教学,在可变范围内通过直播或录播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学生居家学习时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监督。西南大学基础研究中心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线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居家学习自主性的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居家学习的自主性很高、一般、较差和很差的占比分别为13.1%、62.4%、18.4%和6.1%,教师认为学生居家学习自主性较差和很差的占比分别为60.3%和8.4%。有20.8%的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得到了家长的有效支持和监督,但其中制定居家学习规划的仅占8%[4]。由此可见,学生居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由家校合作共育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导致的。
202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同时也提出了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确定了家庭责任、社会协调和法律责任的界限,以法律的形式将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教育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只能加强、不能减弱的共识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构建一条依托新媒介进行资源整合、达成共识和责任共担的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是很有必要性的。
二、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内涵
(一)高校家校合作共育1+2+3模式的内涵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的主体并没有改变,还是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在现有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下,加强合作共育的基础是沟通,家庭和学校在合作共育的认知上达成共识是关键,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合作是在老师、家长、学生彼此理解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的合力,共育才是最终目的,既推动了家校共育的实现,又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的落地见效。
“1”是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在线教育背景下,只有学校和家庭在学生阶段性成长成才过程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发挥作用,才能凸显家校合作共育的成效。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用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能最大程度上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就家庭而言,育人理念应与学校接轨,形成共识,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还应树立家庭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方式上,引导和鼓励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督促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在思想上,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心声,多做倾听者,少做责骂者。通过学校、家庭及社会协调共育求出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让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
“2”是指以学校为中心和以家庭为中心的两种类型。在线教育期间是以家庭为中心,除此之外是以学校为中心,无论两种类型如何转换,首先,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和达成家校合作共育的成效是一致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学校注重“三全育人”并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家庭在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育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其次,在高校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和家校双方的责任没有变化。在线教育期间,家庭起主导作用,学校起指导作用;在其他时期,学校起主导作用,家庭起辅导作用。最后,在组织和空间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变化。以家庭为中心时,学生在组织上以自主灵活性为主,家庭成员起辅助作用,空间上以家庭为主区域;在以学校为中心时,学生在组织上以班级序列为主,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空间上以同一区域开展几乎同步的学习内容为主。
“3”是指三种以践行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方式,分别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共育。三种教育方式虽侧重点不同,但都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首先,学校教育主要指日常的教育教学及事务管理,同时也兼顾家校联系的部分功能。其次,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在配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能发挥主动性,积极与学校对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后,在家校合作共育上,思想要形成共识,理念要达成一致,同时要有服务意识,主动帮助学生纾难解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1+2+3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更加全面且可操作性强,更能解决高校学生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上三种教育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高校层次、生源质量、家庭结构、媒介差异等问题,使用综合利用的方式来达到高校家庭合作共育的成效。
(二)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特征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空间、方式、习惯、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也会直接影响高校工作在意识观念、管理方式、学习空间和工作方式上的转变。与此同时,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特征也发生了转变,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家校合作共育的责任没有变化。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是一种对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合作共育模式,具有完整性和合作性的特征。而在线教育出现之前,该模式具有变动性的特征,主要指以学校或家庭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以线上或线下教育为主。
其次,由于在线教育模式的不确定性,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具有时代性的特点。一方面,实际教育教学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为适应新的教育教学要求,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也随着当前的新形势发生了转化和变革。另一方面,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保持不变,但会随着物理空间和教育教学方式等的变化而变化,为适应新要求,学生自身主动性的发挥能帮助其寻求更合适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家校所承担的主导、引导和辅助的角色也要随之转变。
最后,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家校共育模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从传统家长会、书信等形式发展到现代网络媒介的新形式,目前主要有云平台、在线观看平台、电话、微信群、QQ群等方式。
三、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新路径
在线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是高校在准确识变和主动应变方面作出的新举措,为高校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做好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
(一)形成育人共识,增进家校沟通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为高校家校合作共育工作形成育人共识明确了方向。在线教育模式开展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是在线教育的主要参与者,都担负着重要责任,尤其是在居家学习期间,更凸显出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了学校和家庭在家校合作共育过程中形成合力。在线教育普及后,家校在育人理念上要达成共识,要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明确双方责任界线,家长认同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学校也要理解家长的合理需求,家校应为合作关系,家校共育要形成合力。在增进家校沟通上,学校定期与家长联系,多措并举对学生遇到的阶段性问题进行双向化解,充分利用微信、QQ 等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以达到群策群力的效果,真正发挥高校家校合作共育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的作用,让更多家长真正参与到全员育人过程中。
(二)完善家校合作共育制度,推动制度落地见效
在线教育背景下,高校家校合作共育的重心也从线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准服务,精准服务不仅是在线教育工作现实的要求,还是新时代高校在适应新要求、面对新问题时自身发展的需求。核心是把学生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并且落地见效,要在功能任务中凸显服务,即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重点是在明确学校和家庭教育界线的前提下,明确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即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为抓手,以家庭参与和引导为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始终,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校家校合作共育制度。在注重实际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完善监督过程和制度调整,确保高校家校合作共育的新模式落地见效,最终达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三)依托现代技术新媒介,打造家校合作共育平台
在线教育开展以来,各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精准施教,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传统教育教学和学生工作方式的变革。一方面,依托现代技术新媒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等手段,由线下面对面的传统授课方式转为线上教学方式,物理空间也从教室转移到家中。另一方面,在打造家校合作共育平台上,由线下传统日常管理的科层化转变为智慧学生工作平台的建设和运用。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要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一网通办平台的产生,让高校家校合作共育的工作效率发生历史性变革,对于传统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在实际运行中遇到的信息不畅通、信息共享率低、沟通效率差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学生工作平台的更新和建设,高校家校合作共育作为智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在新时代高校工作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形成家校合作共育合力
在线教育开展以来,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由传统的以线下沟通为主、线上沟通为辅的模式,逐渐演变为以线上虚拟空间沟通为主、线下沟通为辅,这既是现代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又是传统沟通交流方式的转变,这两种转变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联动功能。在形成家校合作共育合力上,线上教育也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突出真实互动,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在场感[5],有效解决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学习能力弱等问题。同时,要抢占网络主阵地,在开展线上教育时要主动发声、正面引导,这样才能在化解突发事件中起到关键作用,线下教育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德育人,构建线上线下同心圆。
高校家校合作共育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开展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在线教育前,高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工作方针,在学生工作中紧抓安全底线,从安全、教育、成长三个方面出发,在学生安全教育、学风建设、素质养成教育方面下功夫,以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在线教育开展过程中,以党和国家相关要求为方针,做好高校师生防控工作,凝聚青年力量,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下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在线教育普及后,构建高校家校合作共育新模式应精准施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应变,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以适应新时代高校家校合作共育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