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本科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探索
2024-01-12桂林理工大学周心怡广西师范大学袁涵颖
桂林理工大学 李 慧 周心怡 广西师范大学 袁涵颖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出了“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重要部署[1]。乡村要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高校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目前广西共有公办本科院校25 所,仅2020 届本科毕业生中,区内生源就有8.6 万人,占比达70%以上,这是一批重要的人才资源。本科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就是让青年大学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技能等要素投入乡村发展的全过程。因此,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服务广西乡村振兴的效能,需统筹政府、高校、毕业生等主体的共同发力。
一、基层、政府、高校三维有效联动,搭建广西乡村振兴人才招聘平台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2],这把高等教育的作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已突破千万。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正渴求各类人才投入。
(一)政府部门在基层组织上报人才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向广西高校传递人才招聘信息和要求
乡村基层组织要根据乡村发展现状,以清单形式列出村集体面临的发展困境、人才需求计划,一并提交给上级部门。政府管理部门应据此统筹制定本年度乡村人才需求计划,并协调人社、科技、财政等部门,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保障相关制度落实。再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广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岗位招聘信息和要求等。第一,通过学习强国App,设置广西乡村振兴菜单,普及党和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方针政策,宣传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业绩,展示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的成功模式。通过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广西招聘大学毕业生岗位需求计划和相关要求等。为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广西省各市县每年都会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农、支医、支教和帮扶乡村振兴工作(简称“三支一扶”),且招聘人数年年递增。招募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校近三年未就业的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专业不限。通过考试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农村基层工作。
(二)广西高校根据政府部门传递的人才需求信息,提前做好专业规划
为满足乡村全面振兴对人才的新要求,广西高校应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反馈信息,提前做好专业规划。专业设置要与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挂钩。增加以学生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在乡村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高校思政课、大学生就业课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升大学生自觉服务乡村的愿望和水平。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思想理念。在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专设“农业农村工作知识”模块,如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农村土地管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村基层党组织、农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提高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素养。第二,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参加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第三,请涉农专家进校园,举办高水平的涉农知识培训,将学生培养成适应乡村发展需要、专业知识过硬及能力素质强的乡村工作服务者。
二、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所,搭建广西高校本科毕业生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平台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学校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定点帮扶县设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经常组织师生主动投入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前沿,为广西农业农村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和农民增收贡献高校智慧。
(一)乡村振兴研究院按专业组建各类大学生志愿服务小组
教师既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专业背景,知道他们能做什么,又要深入乡村基层调研,了解老乡需要哪方面帮助。在此基础上组建各类志愿服务帮扶小组,策划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活动。如,计算机等专业学生可组成家电维修小组,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赴广西乡村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家电维修服务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组成旅游业务培训小组,针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乡村各类旅游资源,帮助农户掌握发家致富的本领;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可组成“手拉手”精神脱贫结对培养小组,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等;营销专业的学生可组成电商直播带货小组,为果农们滞销的农产品开辟通道。要让学校各专业的学生在乡村振兴舞台上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哪个乡村有需要,就派相应的小组前往志愿服务。如,对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可同时派遣旅游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公共管理等专业的志愿服务者;对加工企业比较多的乡村,可同时派遣机械制造、信息管理等专业的志愿服务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乡村振兴研究所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用项目形式搭建师生共同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平台
乡村振兴研究所是高校专门在帮扶县建立的科研机构,聚集了各校各专业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始终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坚持把项目做在乡村大地上,以项目的形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厂房车间、田间地头建立起乡村风貌建设改造、土壤环境检测治理、农产品包装设计等专家帮扶项目。既要整合学校人才资源优势进行集体攻关,又要发挥专业优势精准攻关。如,在帮扶县域进行旅游项目选址工作时,可组建覆盖地质、土建、测绘、旅游、艺术和管理学等专业的师生,群策群力地对村容村貌、村产业等项目的地质条件、场馆建设规划、路线规划、景观布局等进行现场勘察设计。各项目组成员要经常与乡村基层组织对接沟通,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程中推进项目开展。目前,乡村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较少,以龙胜县为例,全县仅有一个罗汉果加工厂,现有的加工设备简陋,导致产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市场采购需求。因此,相关项目组就要去补短板,集中解决乡村设备升级改造问题,研发半自动化控制系统,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
三、返乡创业,扎根基层,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必需具备的基本素养。当代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择业的初心和愿景,体现了他们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担当和作为。
(一)调查了解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从思想上引领农民致富
大学生返乡创业要取得成功,要围绕党中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总目标要求调查了解“三农”现状。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实现自己的创业理想和价值。第一,调查了解村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主人翁意识。目前,仍有部分村民对党和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不够了解,误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情,是国家的硬性要求,“等、靠、要”国家帮扶思想严重。一些经济项目建设,出现了政府投入资金才能进行,政府不投入资金就无法运作的局面,村民缺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这就需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从转变村民思想观念入手,让他们明白: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从思想上做村民的致富带头人。第二,调查农民的收入现状。目前,农民的收入可分为四个部分,即种、养、加工和外出务工。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情况看,虽然有好项目,但因土地权属和土地类型问题、场地和技术问题、投入和销路等问题限制了农民的手脚。从加工业的情况看,现在农村对农副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很少,“定单农业”只是萌芽。大部分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外出务工,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务工收入只能勉强负担一家人开支。这需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秉承带头致富的思想理念,辐射带动全村农民共同致富。
(二)把互联网思维引入乡村,从实践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农业”有较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因此,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摸准市场行情,建立稳定的产业基地。基于农产品销路不畅,且大部分群众对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知之甚少的现状,在乡村建立并运转好农业电商平台,借助数字化手段解决农产品信息不对称问题,优质农产品可在网上批量交易。第一,带领村民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乡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和重点。产业要振兴首先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热爱“三农”的产业引领者,依靠带头人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进而辐射带动村民学会技术、发展产业,成致富能手。第二,在乡村以“产业基地+抖音推荐+直播带货”的方式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让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掌握流量密码,深刻理解网络直播的核心内容,掌握网络直播营销技巧。培训结业后,不但可以独立开直播带货,把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还能独立运营短视频与直播号,讲好农村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成为签约主播,解锁农村致富新方式。进而帮助农民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在乡镇搭建起村级电商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