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江苏省农民种粮收益的保障机制

2024-01-1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种粮收益政策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 晨

一、江苏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取得的成就

江苏省始终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江苏省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全面贯彻实施稳定粮食生产、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农业农村保持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农业综合产能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江苏省的土地面积占全国1.1%,人口占全国的6%,在农业生产和自给自足上创造了突出的成就,如,粮食总产连续八年超过350亿kg,2021年达375亿kg;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 年是1.2 万元,到2021 年增长到2.68 万元,增长了1倍以上,且目前仍处于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江苏省在农村基础设施改进和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上提出很多有力措施,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改和整治,积极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互联互通,在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义务教育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全覆盖。

(三)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坚持将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不仅解决农民的种粮问题,还要解决农民的销售问题,不断提升农产品效益和竞争力。

1、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出台《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粮食安全责任制规定的实施办法》《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增强我省粮食收储保供能力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打好保障粮食安全的“组合拳”。今年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价格多重增加,总产140.2亿kg,增收2.1亿kg,完成秋粮种植面积298万hm2、增加1.1万hm2。

2、出台种业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重大品种协作攻关、种业创新后补助等机制,推动种质资源六大保存和创新利用中心,助力打赢种业翻身仗。农民收益提高需要依赖科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70.9%,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了83%。

(四)全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积极打造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199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4个,农业龙头企业99 个,产业强镇64 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86 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到60 个。着力打造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省重点产业链,其中,优质稻米被认定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农产品网络营销等新业态以10%以上年均增速发展,2021 年分别达902 亿元、1065 亿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行动,2021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5 年削减13.9%、16.1%。高位推进长江禁捕退捕,全面完成退捕任务,落实退捕渔民各项保障措施,实现应保尽保,在国家组织的综合考核中获“优秀”等次。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81.9%,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超过90%。培育和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加快培强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机制,创优服务链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达到17万家、5.3万家,各类农业服务主体稳定在6.8万个,年托管服务面积6900多万亩次,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有了根本性改变,比较出色地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重大课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江苏省在农业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农民增收问题还存在一些弱点。

(一)农村劳动力少,用工贵

江苏省作为经济领先省份,在部分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年龄偏大、人员偏少的问题突出,即使开展农民新技术培训,但农户接受农业新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将新技术转化成高效的生产力。在目前政策支持下,农村土地流转比例高,用工需求多,用工价格高,年轻一代人又不愿意回乡回村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农村需要人但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1]。从社会角度来看,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青年选择背井离乡,用工问题更加严峻。

(二)农业服务性组织协调机制不健全

众多农业服务性组织数量庞大、服务方面涵盖广,包括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销售管理等,而服务模式单一,科普资源滞后,仅能单向互动等。各组织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和模式,协调机制不健全,各服务性组织没有联合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处于“各忙各的”状态,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浪费、沟通不及时、服务衔接不流畅、会员网上注册的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服务效率低,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快速转变为农业实用技术及生产力。

(三)土地政策保障措施不完善

从土地流转政策上看,农民自身缺乏相应技能,难以适应多种需求。土地流转后农民很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收益根本无法保证。从教育培训角度来看,帮助失地农民再就业也是政府的薄弱部分,更多依赖于农业服务性组织,而各组织存在自身的弊端,众多村民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农业技能培训[2]。从种粮补贴上来看,政策要求针对种粮面积进行补贴,然而实际丈量难。对农民粮食种植面积最准确的统计方式是在农民播种后进行实地丈量,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对千家万户农民的种植面积进行丈量,组织难度大,成本大,难以实现政策的设想[3]。

(四)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力度不足

目前针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对策多数是从控制农资成本、农业生产成本来提高农民收益。纵观众多手段,从农资到生产再到销售途径努力降低成本,众多补贴政策也是直接对农户进行发钱补贴收益,从控制自然灾害、高温天气等角度降低对产量的影响。但目前销售途径上并没有太多有力举措,更多依赖于传统的售卖和批发,农产品运输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很多农产品无法销售到更远的地区,收益受到的限制。

三、江苏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突出农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做好人才保障

不论在什么年代、什么行业,人才都是发展的关键。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壮大和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业农民大军,提升小农户自我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和规范发展水平。人才引进后,为了能够留住人才,需要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激励机制保障,降低人才再次流失的风险。此外,要积极出台奖励政策,切实加大电子商务、物联网等信息化人才引进力度,填补新产业新业态人才缺口。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前景下,农业要加快融入脚步,才能搭载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

(二)突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

无论是分散种植还是规模较大的规模经营主体,都有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要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积极探索农田托管、农业服务综合体、家庭农场联盟、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更好地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各服务性组织利用自身的优势对会员、农业从业者、农村青年进行教育培训,以农业教育为主,设定全省科普宣传日、会员活动日、新产品展销会等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宣传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健康知识等,并开展农业知识网络竞赛、农村社会实践等活动,吸引青年会员的加入,注入新鲜活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抵御市场风险,团结、组织和带领农技协会会员、农业从业者等围绕农业问题展开农业社会化服务,抓住农业发展时机,努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三)出台合理可操作的土地政策,建立政策保障

目前,江苏省对于农民收益保障政策已经出台众多,而针对土地提出的政策并不多,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民种粮的前提,农民收益与土地政策有着密切关系,还需要对目前的土地使用和划分进行明确,希望在国家土地制度和政策法规的大框架下,针对目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土地政策瓶颈,进一步研究出台合理可操作的土地政策,实现农业农村发展有地用、合理用、规范用,为保障农民收益提供重要支撑。其中,针对种粮补贴的政策,应该以农民种粮收益为中心进行粮食补贴。江苏省应根据本省各粮食主产区生产力水平、粮食生产能力等确定种粮农民的基本保障收益水平。

(四)建立农业经营保障制度

要提高江苏全省农民收益,应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需求、不同产业的关键瓶颈环节、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新产业等进一步出台经营保障制度。从生产角度,要大力发展自动控制、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生产等设施设备和实用技术;从销售角度,要突破传统销售途径,利用现在的直播带货等途径,还需要出台针对物流和农业销售结合的相关利好的政策。

结论

农民的收益稳定影响着农业能否健康发展,江苏省致力于研究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的保障措施,已出台了多条保障政策,纵观现实,虽然城乡之间的收益逐年缩小,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居民仍有较大差距,笔者从农业发展的人才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障、政策保障和农业经营保障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保障农民收益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种粮收益政策
政策
政策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助企政策
画画就如种粮
政策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