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长恨歌》群舞在时空构建中的视觉呈现

2024-01-12靳德昭广西艺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6期
关键词:国标舞群舞长恨歌

靳德昭(广西艺术学院)

舞剧不同于话剧,台上舞者的肢体语言是最主要部分。编导主要通过动作编排,在舞台上重新构建一个虚幻的时空,通过肢体动作这一视觉信息传达给观众。探究舞蹈时空构建对视觉呈现的作用,有助于观者去理解作品的内在逻辑并加深对作品的认识。那么舞剧的时空构建作为视觉呈现的主要内容,是首先需要讨论的。而舞剧时空构建中的一个复杂因素——群舞,往往是编导在考虑视觉呈现时最关注的要素。通过群舞所构建起的时空,对人物、情节、环境、情绪等呈现都有着重要作用。

一、舞剧时空构建的基本形式

舞剧的时空是通过艺术化手段处理后,加以舞蹈、音乐、戏剧与舞美等组织成的虚幻时空。对于空间的定义,肖苏华教授认为:“空间从物质占有的层面从大到小依次分为四个层次即宇宙空间、人类生存空间、舞台表演空间和人体空间。”“人体空间是舞蹈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空间。外在体现为物理空间;其次,更重要的是无论是静止不动的,还是手舞足蹈的,它都会独立呈现出某种情感式心理状态。由这种情感式心理状态所延展出来的空间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识空间。”对于舞蹈时间的定义,许薇教授认为:“指节奏的变化和舞蹈作品时间的长短。

此外、时间概念还反映在舞蹈作品的内容、事件和情感变化上。”因此,舞剧的空间大致可分为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物理空间又包含着三度空间与三维空间,但由于舞剧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综合艺术,两者在相互作用下才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完整的视觉呈现,因此三维空间又可加上时间维度,即舞蹈演员动作时值的变化、舞蹈节奏的变化以及肢体运动速度上的变化,最终形成四维空间呈现给观众。

二、国标舞剧群舞时空构建的视觉呈现方式

舞蹈作为一种身体形式,带给观者的体验不同于音乐、文学,舞蹈给观者最直接的体验是视觉呈现。首先,人的肢体在空间中的运动与调度,时间中的节奏控制,共同完成国标舞剧时空呈现的基本方式。

其次,国标舞剧的时空呈现包含着舞蹈构图的“图-底”关系,于平教授认为,舞蹈式样的“图-底”关系大致有两方面:一方面,舞蹈演员的“运动人体”一出现在舞台上(无论这舞台是空无景物还是布景叠陈),舞蹈式样的“图-底”关系便存在了,另一个方面的“图-底”关系是由舞蹈者与舞蹈者之间构成的。这种关系丰富了其时空呈现的内容。

最后,由于舞台空间以及作品时长的限制,无法精确地表现时间观念以及构成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这需要观众不仅对整体式样的各个要素进行直观感知,还要根据自身的艺术欣赏经验,结合想象、联想将直观图样延伸成为一个完整的时空意象。

(一)行动化语言表现环境

国标舞群舞表现时空的方式之一是根据时空所要建构的环境需要,在规定的节奏、节速、时值下,将不同的舞段以多样的舞台调度与舞蹈构图传达特定的环境。“运动是图像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一个原来不惹人注目的图在基底上方运动起来时,它作为‘图’的性质会大大增强。”此时群舞与舞台实体相呼应形成“图-底”关系,相对静止的舞台凸显着变化中的群舞,群舞动态变化和舞台背景以“图-底”相互交融的方式构建出一个带有批判性的情节场景。

(二)抽象化语言拟造景物

群舞作为整部舞剧时空视觉呈现的一部分,其多变的肢体语言和模糊的群体形象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提供纯粹的形式化信息,并且还提供了联想的空间。将群舞化人为物补充舞剧时空中相关的信息要素是表现时空的重要呈现方式。

一方面,群舞通过模拟景物作为“图”与舞台的“底”构成视觉上的呈现。

另一方面,群舞转化为景物作为“底”与身为“图”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成视觉的呈现。

而在多数舞剧中,群舞模拟某种景物形成的时空经常会伴随着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共同出现,其目的是为了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以人化物的群舞”之间的矛盾事件融入时空的视觉呈现当中,因此,群舞模拟某种景物所构成的时空视觉呈现方式大多倾向于采用后者来完成。

《长恨歌》亦是如此,在张主任追求王琦瑶的事件中,张主任为了取得王琦瑶的芳心,向王琦瑶毫不吝啬地展示出自己的“霸气”与“地位”,而这种“霸气”与“地位”则是由群舞演员模拟“黄金”来表现的,从而构建出一种象征性的时空呈现给观众。这种时空的视觉呈现则是由主要人物与“黄金”的图底关系形成的。“当质料的密度因形象的因素而得到增加时,由轮廓线产生的图底状态要么被加强了,要么被反转了。密度更强的质地会造就‘图’。”该舞段的群舞无论是在舞台三度空间中以四边形构图所呈现的视觉式样,还是以半圆式的构图将王琦瑶包裹着,群舞始终呈现着紧密的构图方式,在人数密度的差异下,从而凸显女主与“黄金”的主次关系,营造剧中女主逐渐沉浸于“黄金”的象征性时空,帮助观众清晰地理解当前时空的视觉呈现。

(三)媒介化语言展现空间

道具对于舞蹈而言是延长舞者肢体空间,辅助舞者传情达意的重要物质媒介。舞台空间的构成同样离不开道具的参与,舞台空间因具有符号意义的道具出现,其空间随之也会发生改变,赋予空间特定的信息。

道具表现时空的方式从内在动力方面看,是将道具摆放于舞台或者借助科技手段展开一系列变化,独自为舞剧时空的呈现所服务。而从外在动力方面来看,主要是由舞者与道具产生互动关系,共同构建舞剧的时空。因此,有了道具的存在,群舞可以借助不同的道具材料构建不同的时空。

首先,演员与道具一起作为实体出现在舞台空间上,此刻的时空呈现一方面,是以群舞为“图”,道具(相对静止在舞台空间中,并未与群舞展开互动关系)和舞台为“底”。另一方面,是群舞与道具直接产生互动关系作为“图”,舞台作为“底”。

其次,演员作为实体与具有象征性形象的道具,直接产生互动关系,出现在舞台空间上。时空呈现则是由群舞和道具共同构成“图”,舞台构成“底”。

再次,演员作为没有实际意义的形象,道具作为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形象或者抽象化、拟人化的形象,通过演员将道具“活起来”出现在舞台空间上。这种时空呈现主要是道具形成“图”,群舞和舞台形成“底”。

最后,舞剧某段情节里的时空往往不只包含着一种道具,道具的数量与功能会根据剧情所要呈现的具体信息在时空构建中变得更为多元,甚至前三种视觉呈现方式借助多个道具,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但如何变化,直接与群舞演员产生互动关系的道具和群舞共同形成“图”,而与群舞没有直接产生关系或者间接性产生关系的道具与舞台共同形成“底”。最终构建整个时空的视觉呈现。在国际标准舞剧《长恨歌》中群舞更常用的是综合性的方式来借助道具展开时空呈现,在舞剧的开端部分,该舞段主要道具就是“聚光灯”与“海报”,其次只有作为背景的舞台天幕。群舞男演员运用双手握持“聚光灯”,以恰恰舞中的时间步、划圈和牛仔舞中的踢腿、旋转等身体下肢步伐运动带动身体上半身产生左右、上下的动律,使“聚光灯”产生灵动的视觉效果,并结合四边形、线性的构图方式与手持“海报”的女舞者展开穿插式的舞蹈调度,而此时群舞演员并未脱离道具,以具体形象呈现在该时空场景中,整个过程始终与道具融为一体。群舞与“聚光灯” “海报”之间在舞台上产生了时间与空间的运动,构图上较为紧密与对称,并且相交于舞台视觉式样层次,其面积较小,位置靠前,因此更容易成为“图”,而舞台框架与天幕则成为“底”,其目的是在时空呈现上构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人们所交际的舞厅场景或者带有海派文化韵味的老上海社会环境。

三、国标舞剧群舞在时空构建中的作用

(一)心理时空的内心刻画

在舞蹈作品中,一个角色的塑造是通过肢体语言、舞蹈形象的设计编排来完成的。而在群舞中,群舞演员的肢体语言作用往往不会落实到群舞本身的表意上,而是会最终烘托到主要演员或者次要演员的内在心理活动上。将群舞的舞台行动表现为主要演员或次要演员在规定情境下的内心活动,此时的群舞不仅能够辅助主要人物呈现隐藏于内心难以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同时也能够将舞台的空间再度虚化,帮助舞剧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心理空间,此刻心理空间的时间是静止的,但人物的内心活动却是极为活跃的,群舞会随着人物心理的变化,改变其在空间中运动的速度、力量、幅度等等。

在舞剧《长恨歌》的最后一部分,对于女主人公经历三段恋情后的心灰意冷,编导让主演一人在舞台中央,一束定点光打在演员的周围,进行了长段的以地面空间为主的动作,编导以向上挣扎为舞蹈动机,运用第一任恋人留下的盒子意化为女主对于最初恋情的执念,借此来表现出女主对于现实生活的绝望与挣扎。在这里,编导则是借助了双人舞形式的群舞,加以恰恰、斗牛、快步等动作进行氛围烘托。此时的群舞构建为主演的内心世界,作为一种步步紧逼的压迫氛围存在着,将舞者的情绪烘托至高潮。

(二)行动时空的情节推动

舞剧的舞台时空呈现是通过视觉画面提供给观众信息,它主要依靠舞蹈演员在舞剧中的每一幕、每一场场景的变化、构图的变化、肢体语言的变化等等,使得观众理解台上所发生的一切。而群舞恰恰是推动行动时空中情节发展的重要一部分。群舞可以通过在舞台上的舞蹈行动来产生群舞与群舞之间以及群舞和领舞之间的矛盾事件,交代舞台时空中舞蹈演员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时间环境,推进该时空的主要剧情发展。在《长恨歌》舞剧中,群舞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主要演员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性,包括空间上的和情节发展逻辑上的。例如王琦瑶首次被程先生所发掘再到王琦瑶最终成为上海小姐的情节,该舞段并没有对特定的时空变化进行过多的细节描写,只是运用8 名代表着舞厅演员的男舞者以及女主共同表现女主在舞厅中的时空状态,女主与8 位男舞者分别共舞期间,推动着女主由懵懂的少女转变为上海小姐身份转换。

(三)象征时空的隐喻表述

国标舞剧《长恨歌》不同于国际标准舞中的竞技表演,因为它有了文本的支撑和整个主题的导向,这就使得舞者的肢体语言编排和舞台调度不能仅仅是为了体现舞者技术,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作品更深层次的表达。在国标舞剧《长恨歌》中,编导多次使用群舞来构建象征性时空,运用群舞在时空所呈现出的表象,来隐喻、揭示当前时空背后的意义。例如新时代情节下的交谊舞片段,从表面上看,10 对舞者在舞台时空中只是呈现了一段快步舞的舞蹈组合,但实际上群舞的表演给予了观众两个层面的暗示。一方面,该时空象征着改革开放后,打开了人们思想的桎梏。交谊舞首次得到了“回潮”,其参与空间从小众走向普罗大众,从封闭舞厅迈入公共开放空间。凸显出一个民族在文化意识层面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意识的解放也为王琦瑶下一段的凄惨的恋情埋下了包袱。

(四)时空信息的规限与补充

一部舞剧的时空呈现让观众看起来有机、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少不了群舞在时空中的衬托与渲染。群舞可以根据特定时空的需要转变自身的定位与功能,补充当前时空中缺少的信息要素,将时空更加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首先,群舞可以规定时空的情境与营造时空的氛围。给群舞的舞蹈动作、人物行动、服饰道具等赋予特定的表意含义,可以规限其时空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也为主要人物的行动制造出相对的合理性,同时群舞与主要人物在时空中的一系列交织,也能够增强时空环境中的氛围。例如,当女主的第一任恋人遭遇变故死亡时,编导选择了穿着黑衣的男子群舞来使变故在舞台上具象化,将此时的时空限定在一个极为危险的情境中,男子群舞的队列一方面限定了这对恋人的调度方向,另一方面也给观众提供了一层暗示,即这对恋人的结局走向的不乐观。不论是群舞的具有压迫感的大横排队形还是围住男女主演的圆圈形队伍,都给观众提供出了此时视觉呈现想要诉说的:危机、紧张、噩耗。

其次,群舞可以展现与时空环境相应的民族特色以及时代背景。在舞剧或舞蹈的大型的情节中,群舞往往比独、双、三的舞蹈形式更加容易表现某种节庆仪式或者某个重大事件。例如,国标舞剧《长恨歌》中每一篇章的开始都是以大段的群舞来描绘当前的时代环境。在第二篇章的开头一段男女单人群舞,使压抑的剧情稍稍缓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情境逐渐清晰。舞者手持腰鼓占据了整个舞台,氛围感浓烈,这一舞段则表现时代的发展,新时期的到来,用红色腰鼓这一元素融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舞者在保持恰恰、桑巴的脚下步伐运动的同时加以击鼓、转身、腾踏跳跃等动势、形态给观众传递一个开国盛世的时代环境。

四、国标舞群舞创作思考

整体上看国标舞剧《长恨歌》的舞蹈编排,编导在较大程度上保留了国际标准舞的规范动作。例如国际标准舞摩登舞的架行,在全剧中,不论是单人舞还是群舞它都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因为架行在国标舞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标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在演出中国标舞的架行消失了,至少在整个视觉上便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会造成舞种的特性缺失。

但另一方面,架行本身的形式感也会使得动作的多义性带来局限。甚至会使得一部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最终无法达到统一。而在舞剧《长恨歌》中就体现了人物关系鲜明度的弱化,并对叙事与明意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对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去短时间内理解剧情造成了困难。

群舞的设置在恰当的地方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有些舞蹈作品,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群舞的表现很多时候都只是充当一个氛围背景,可能导致群舞与主要人物或者次要人物的叙事关系出现脱节。较暗的灯光,黑色的服装,演员的肢体动作等都在视觉层面上提供了舞蹈叙事的先决条件。但是群舞整体的设置与作品剧情、人物情绪等要素实际上可以更加紧密。例如当代表王琦瑶与李主任爱情变故的群舞演员上场时,虽然表意十分清楚地展示给观众这一变化,但由于前期对于李主任与对手的人物关系或者生活经历的铺垫过于单薄,作品为了展开主线剧情,大量的运用双人舞蹈表现王琦瑶与李主任的情感经历,营造两人在家中舒缓温馨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李主任与群舞人物背景关系的描述,导致舞蹈叙事表意的薄弱,可能使观众对群舞的登场产生疑惑。因此,群舞与领舞之间需要建立明确的关系,而其基础是首先两者要发生关系。

五、结论

纵观中国的国际标准舞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已有30 余年,而当下在这个三十而立的节点,中国的国际标准舞除了在学科建设上与竞技机制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之外,在国标舞的艺术作品创作上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舞剧《长恨歌》正是中国的国标舞对于舞剧的初步尝试,运用国标舞的肢体语汇探寻国标舞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际标准舞剧的作品并不丰富,对于国际标准舞群舞的剖析更是稀缺,将群舞的肢体语言与舞台调度和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相契合,将群舞所营造的氛围与作品叙事相融洽,使群舞与时空呈现方式更加和谐流畅等等,仍是当下国标舞作品创作要持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国标舞群舞长恨歌
以悲喜剧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悲剧诗《长恨歌》与喜剧《无事生非》的对比分析
舞剧中群舞编排的重要性
浅析国标舞在南昌市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长恨歌
——笔画设计
我国国标舞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群舞冲纪录
卢石磊的群舞教学剪影
探究国标舞的美学价值与高校体育舞蹈课教学
兰峪水,长恨歌
黑龙江省国标舞培训市场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