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4-01-12鲁家皓

农业经济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农业

◎鲁家皓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关系系统,它涉及农村教育领域、职业领域,同时也关联着职业与成人教育,所以它有着“跨界”融合的特征。也正因如此,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经济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农业经济的推进则可以为农业职业教育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农民在职业教育中的资本投资力度,为其营造出积极的外部环境力量。因而,我国要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全面探索两者互促发展的路径。

一、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首先,农村职业教育可推动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业经济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性,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一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但农村的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较差,很多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较低,教育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目标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农村子弟要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道路,职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选择路径,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存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拥有职业技能的回流人员,使得农业经济逐步可以涌入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和技术,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其次,从客观条件来说,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获取更加需要具备良好科技文化素质的人员支持,先进农业技术源源不断地出现,必须要有专业性的人员指导和使用,那么农业经营者就需要及时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的操作技能,熟练使用新型农业机械。职业教育在此过程中则会满足农民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通过传输先进的思维理念,引入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和发展方法,可以让农业生产者转变固有的思维,积极主动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所以,教育毫无疑问是增进农民综合素质的核心路径,农村职业教育的优化既能够保证我国农业生产者掌握更多与农业发展相关的信息、知识以及科技技术,同时也可以让农民更多地了解农业市场结构和风险,主动吸收有效性知识提升应对市场的生产经营能力,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在根本上得到发展。

二、我国农业经济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作用

首先,农业经济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较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农村毕业生来说,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增加较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缩减农村劳动者到异地就业的概率。当农村经济能够为区域内的人员职业发展提供足够多的机会,他们享受到教育投资带来的直接利益,便相应会转化思想,今后会增加更多的资本投入至教育中。所以,农业经济会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资源投资力度。整体来说,农业经济是农村家庭的主要支柱,随着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相应会获得较多的收入来源,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有意识地去改善精神层面的状况,在教育上会加大支出。

就我国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教育费用在日常消费活动中属于较大的部分,将更多的金钱为子女或者是个人投资其他教育形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这限制了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但农业经济明显好转,取得较好成效的情况下,农民在教育投资上的经济存量会有所增加,这会相应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当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民会乐意于在教育上付出投资,使自己接受更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并相应让子女接受多种教育。综合而言,农业经济的发展既是农民教育投资的基础保障条件,同样也可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经济互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农村职业教育是和农民联系较为紧密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决定着农民对先进生产力、先进农业知识以及技能掌握的程度,相比于普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投入资金较低,所获取知识、技术针对性和实践性较强,能够更快速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得到一定的回报。我国也相应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地落实各项培训项目,但在实践过程中因为经验不足,规范性不达标以及资金受限等问题而难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以至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展缓慢,在农业经济中难以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所以要从有效性条件实现着手,在资金、规划、管理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使农村职业教育向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增强农民参加教育的动力。

首先在财政资金的投入上,各级政府需要转移支付的力度,尽快开发可行性的多元投入力度,并在实践中逐步进行完善。以受益性原则为基础,在培训专业性人力资本属性明显增强的时候,不管是用人企业,还是个人所承担的人力资本属性就会明显上升,政府则需要发挥主导性投入,为积极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有效性补贴,在根本上解决农村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问题。其次则要强化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针对农业经济的新需求制定有计划、分层次的培训规划。长期以来,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关键就在于满足现代农业经济转型中对“新农民”的综合技能要求,但同时很多农村劳动生产者积极地向非农业产业发展,所以职业教育的培训要有所规划,为农民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提供有效性培训资源,从而保证农村职业教育的平衡性和实践的效果。

(二)与时俱进,深入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要深刻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同时也需要明确自身承担的责任,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加大现代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的宣传与推广,使农村职业教育逐步提升教育质量,增强竞争力,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培育更多的新专业人才。首先,农村职业教育要紧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重视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主动地适应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变化。根据当地农业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对农村职业教育有关专业进行更新和调整,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来分析劳动力市场中对人才数量、结构、类别等方面的要求,科学预测未来农业经济发展中可能会涌现的新型产业,大胆地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增强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教育水平。而在培育高素质农业技能人才外,农村职业教育还需要发挥在农业现代化转化、农业发展发展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构建专业性的农业示范基地,采取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为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设定合理的标准,并不断地融合发展成为有教学实践基地、农业科研部门、农业现代科技示范园区等一体的综合教育园区;另一方面围绕广大农民群众加大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力度,并相应指导农民进行实践,从中感受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职业培训带来的效益,以加快我国农业科技新成果做出有效的转化,促进农业向前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增长效果。

(三)加快农村“三教统筹”体系的完善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农业逐步向科技化、现代化方向转变,为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需得培育新型农民,全方位创新农村教育模式,所以要根据现实情况对农村“三教统筹”体系进行完善。我国农村人口包括了已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尚且在学校的劳动力后备军等类型,他们分别可以选择相应的教育方式来提升个人能力。如参加成人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已经参与劳动生产的农民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后备军则可以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来获取有效性人力资本增量。因此在基础教育得到巩固的同时,推动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向前发展,让农村三种教育处于共进地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为农业经济的转型提供先进的人力资本。

首先则要推动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发挥实力。这一教育模式将提升成人技能和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的,面向的群体是一线劳动者,但在实践中常常因为经济条件要求高、短期内难以得到明朗的效果。因此这需要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政府则要发挥领导作用设置统筹培训规划,针对实践的过程构建出合理的检测评估制度,以提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其次要不断地增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持续性地发展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三是需要创新优化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机制,一方面政府要做出持续性的投入规划,使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长期拥有稳定、连续的教育经费作保障,另一方面则需要不断地开辟其他有效性发展途径,与当地的特色产业结合,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培养能够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满足未来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结语: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农村职业教育能够全面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大量的劳动者更有效地接收系统化的农业技术培训,提升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以此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济收益。同样农业经济也在教育环境、教育发展空间、教育资本力度上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需要紧密结合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以正确的服务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更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和知识,使其转化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力,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