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认证背景下课程大纲重构*
——以“理论力学”课程为例

2024-01-11关魁文赵一民赵书瑞谭淑娟

物理通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理论力学课程目标力学

关魁文 何 雷 赵一民 赵书瑞 谭淑娟

(保定学院汽车与电子工程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保定市第三中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1 引言

为全面确保和提升师范类毕业生培养质量,推进各高校师范专业建设,教育部于2017年10月26日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开展认证工作[1].师范专业认证有效推进高校完善教师培育质量保障体系,为新时代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明确目标与要求[2].课程是专业认证的核心要素,是保证毕业要求达成的重要依托.基于“OBE”理念的课程建设要求重构教学大纲,修正课程目标,优化知识体系,调整课程结构,融入课程思政,丰富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聚焦目标达成,注重培养质量.

本文依据我校物理学专业毕业要求,融入思政教育,从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课程考核及评价等方面重构理论力学课程大纲,为物理学专业及其他类似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课程教学大纲重构流程

“OBE”理念下课程大纲重构需依据5个核心问题:一是学习获得的成果,即课程目标;二是为何取得这些成果,即课程功能;三是获得哪些成果,即课程内容;四是如何获得这些成果,即课程教学方法;五是衡量是否取得这些成果,即课程评价.因此,课程目标、课程功能、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是组成课程大纲的核心要素.深度考虑各因素之间关系,绘制理论力学课程大纲重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力学课程大纲重构流程

3 课程教学大纲重构策略

3.1 课程目标契合毕业要求达成

人才培养目标是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预期达成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总体描述,而毕业要求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毕业要求等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具体课程的目标表述要做到科学合理,在体现课程特色的同时,既能准确对接毕业要求,又能清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总之,课程目标要围绕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体现毕业要求指标点要求,准确表述学生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3].

理论力学是我校物理学(师范)专业的重要学科专业课,是现代力学的基础,其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逻辑性、抽象性和实用性.该课程支撑学科素养(表1,H、M、L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要求.根据支撑关系,制定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度.

表1 理论力学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关系

目标1:能够归纳质点运动学、动力学、三大基本定理与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知识、方法分析和解释简单机械运动现象,能够将初中教材中的力学内容进行初步整合,能够独立承担力学部分教学任务.

目标2:能够归纳质点组(含刚体)运动学、动力学、三大基本定理与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知识、方法分析和解释复杂机械运动现象.

目标3:能够对拉格朗日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阐述,运用知识、方法分析和解释机械运动现象,对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在近代物理某些问题中的应用有正确理解.

目标4:能够对哈密顿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方法进行科学阐述,对其方法和结论在近代物理学中的运用有清晰认识.

目标5:对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哈密顿力学和近代力学的逻辑关联有正确的认识,能够例证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渗透作用,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能够运用知识、思想和方法开展创新实践.

3.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围绕课程目标达成

依据课程目标梳理和筛选教学内容,明确所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技能.特别注意教学内容选择不是将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组合,而是充分考虑育人元素,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解构重组.教学内容的遴选应体现时代性,融入研究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学内容在一定周期内要有更新、有变化,但也不能忽略相对的稳定性.对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整合和调整,陈旧的教学内容要勇于删除,善于补充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相关内容[4].

理论力学课程基础性强,对许多学科发展有支撑作用,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等有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学科思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核心元素,是知识传授的“桥梁”,直接影响师生间知识的有效传递.理论力学课程融合了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式法、PBL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深挖思政元素,潜移默化中加强思政教育是目前各高校和教师高度关注的问题[5-7].笔者所在的课程教学团队,将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贯穿教学过程中,注重课程思政,基于学生视角设计教学过程、遴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加强核心问题讨论,鼓励学生阅读科研文献,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开放问题研究等,实现课堂内外有机衔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能够自行梳理、总结课程育人核心要素,如图2所示,做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直指课程目标的达成.

图2 理论力学课程思政章节案列

图3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流程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教学过程契合“OBE”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创造条件.

3.3 课程考核与评价考查课程目标达成

在专业认证背景下,传统课程考核与评价存在诸多弊端,有必要基于“OBE”理念重新制定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基于“OBE”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分析、评价功能上与传统课程考核与评价不同,它不仅包括知识目标达成,还包括素质、能力达成,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体现认证理念[8].

课程目标达成度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参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的引领和持续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是评价毕业要求是否达成的基础.课程目标评价办法要紧密围绕课程目标达成,分为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F)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S),采用课内外讨论、PBL分组项目、章节测验、研究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不同权重组成方式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映预期学习成果,为课程教学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为课程目标达成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毕业要求达成提供保障.

理论力学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如表2所示.各项考核与评价方式制定详细评分标准,表3为研究报告评分细则.章节测试以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为主,根据标准答案由学习通APP进行打分;课题讨论根据观点准确性、完整性等进行赋分;教学设计、思维导图、研究报告等以PBL分组项目形式考核,通过学习通APP发布要求及评分细则,采用教师评价、组间评价、小组自评等方式评价;期末测试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表2 理论力学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表3 理论力学研究报告评分细则

3.4 课程教学大纲编制讨论

专业认证背景下,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持续改进均基于课程目标达成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是通过一个量化的数值来表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科学性.但缺乏评价人亲身感受和主观体验,因此课程目标达成的间接性评价需加强.

根据师范专业认证理念,课程目标设置基于毕业要求,课程目标达成度是判断毕业要求达成度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物理学(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了理论力学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度,但还需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毕业要求达成度等依据“持续改进”理念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4 结论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作为重要的教学改革工作,已在全国具有师范专业的高校全面铺开.课程改革对教学改革成效起到支柱作用,而重构课程教学大纲又是课程改革重要一环.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与修订,紧密围绕“OBE”理念进行,其设计必须充分体现认证要求,力求教师“因何教”、学生“因何学”和“如何学”“学到何程度”“如何评价”等教学关键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设计依赖于相同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既定目标成果,明确本专业毕业要求,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文件和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满足对毕业要求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理论力学课程目标力学
力学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力学的教学模式
软件仿真在理论力学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力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