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 “东方小巴黎”
2024-01-11胡海明
胡海明
越南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可这样的近邻我之前却一直没有机会踏访。今年,我们这些年过半百、曾经当过兵的人 ,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助游。
作为“试水”,我们选择了文化相近、风俗相似、物价较低的越南,可旅途目的地是河内还是胡志明市,大家却各执己见,这时,我这位年龄最大、军衔最高的大哥一锤定音:去胡志明市吧!之所以我选择去胡志明市,一是越南著名景点多半集中在胡志明市,二是去胡志明市我还夹带了点“私活” ,同行的朋友问是什么“私活”,我神秘一笑:“到时再揭晓。”
抵达胡志明市新山国际机场已是下午三点多,走出机舱,一股热浪如越南人民的热情般扑面而来。接机的“地陪”三十出头,肤色黝黑,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他介绍自己是华裔的后代,名字叫“陈福”。基于自己是“龙的传人”,留学选择的是位于中国的广西师范大学。他说:“你们就叫我阿福吧!”
我们在阿福的引导下来到外币兑换点。当天的 外 汇 牌 价 是 1 元 人民币兑 换 3 404 越 南盾。我们摇身一变,瞬间从“万元户” 变成了财大气粗的“千万富翁”。
胡志明市是座英雄的城市,在东南亚一带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誉。奔流不息的西贡河 贯 穿 全 市,滋 养 了 这 个 具 有 厚 重 历 史 底 蕴的地方,更为这座饱经战火洗礼的城市注入了旺盛的活力。我们按照出国前做的旅游攻略,游玩了古芝地道、具有法国建筑风格的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始建于 1760 年的中式寺庙后天庙等知名景点后,阿福对我们说:“你们的行程中漏了一个到胡志明市必看的景点。这个景点堪称胡志明市的地标性建筑,这个景点不去,就好比去中国不爬长城一样,这个必去的打卡胜地就是驰名世界的红教堂。”
据阿福介绍,红教堂的全名叫“圣母大教堂”,始建于 1863 年,建筑高 198 米。教堂外立面全部采用法国红砖,故教堂通体呈鲜红色。虽历经风雨,鲜红色的砖瓦依然如故。这座 教 堂 的 建 筑 风 格 是 典 型 的 哥 特 式 风 格,尖塔、高楼是它的主基调,给人威严而肃穆的印象。阿福深情地说道:“红教堂虽然是座天主教堂,但在越南人民抗击法国殖民统治的艰难岁月里,教堂神父利用教堂神圣不可侵犯的特權,保护了许多被法国殖民当局追捕的仁人志士,为抗法斗争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困苦年代,教堂还四处筹集粮食,分发给难民。越南南北统一后,政府还褒奖了他们的义举。”
有 一 位 旅 游 达 人 曾 说 过 这 么 一 句 很 形 象又很贴切的话:风景和美食永远是对难舍难离的“情侣”。我们在旅游的同时也品尝了富有越南特色的各种美食,其中有一种风靡越南全境、被誉为“国民食品”、一日三餐必吃的美食——面包。
来越南旅游,最令人难忘的除了口味繁多的河粉之外,当数随处可见、随时可食的“越南版”法式面包 ( 又称为“越式三明治”)。阿福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们:“吃了我们的面包就怕你们上瘾呢!”
阿 福 带 我 们 去 在 胡 志 明 市 享 有 盛 誉 的“Banh Mi Huynh Hoa”面包店。这家面包店是胡志明市越式三明治专卖店里的“网红”。很多人都知道,越南曾经是法国殖民地,所以无论是建筑或是饮食都留下了法国的烙印,被越南改良的法国面包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在形状、馅料、口味方面更多地融合了越南元素。就拿法式长棍面包来说吧,越南人把单调的法式长棍面包加以改良,推陈出新。首先将面包“开膛破肚”,然后往“肚子” 里填充鲜嫩不腻的生猪肉、肉酱、生菜等各式配料,经过烘焙,馅料鲜美、外皮酥脆的越南面包让人食欲大开。
越南面包既是主食,又是一道每餐必吃的菜肴。从城市到农村,从大街到小巷,无处不销售,是令越南人引以为傲的特色美味。越南面包因其种类丰富,馅料因地而异,因时而变,既满足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又让食客久吃而不腻。2023 年 2 月“美食地图”网站公布的“全球 50 大街头美食”名单中,越南面包不负众望,名列其中。
我很喜欢盛放面包的防油纸袋设计,既环保又有文艺风,吃面包的时候也不怕手会沾到酱料。原来吃面包也可以这么优雅。
离开胡志明市的前夕,我终于向同伴亮出“谜底”。我对阿福说:“下午带我去《西贡解放日报》吧,8 年前我曾在该报副刊上发表过一篇散文。”同伴们这时才恍然大悟,难怪你要去胡志明市,原来是“假公济私”呢!
阿福带着我们来到报社,见到了一位 40 多岁的编辑部主任。我将下载的报纸复印件给他看时,他立即热情地握住我的手,吩咐员工去档案室找原件。当我接过报纸和 50 万越南盾时,无比感慨。我对主任说:“报纸我收下。我知道贵报每年都会走访慰问家境贫寒的华人家庭,这些钱请代我捐给困难家庭吧!”
旅程虽然短暂,但淳朴热情、待人友善的越南人民以及齿颊留香、回味悠长的越南面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