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性和攻击能力,海军装备追寻的目标
——2023年国外海军装备发展综述(上)
2024-01-11曹卫东
曹卫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
2023年,国外海军装备发展呈以下趋势:一是海军装备规模总体保持稳定,并未因俄乌冲突延宕或大国对抗加剧发生大幅上升或下降,而是重点加强各自装备体系薄弱环节。二是海军装备的灵活性与杀伤力受到更多关注。主要国家海军继续推进舰艇更新换代和下一代平台研制,潜艇注重提升续航力和航速、提高负载灵活性和舰载武器威力,水面舰艇注重多用途能力和信息化网络化水平的提升。作战平台的多用途化、武器的高超音速化,及由此带来海军装备运用的灵活性和攻击能力的大幅提升,正成为多国海军装备追寻的目标。三是基于成熟型号改进设计成为多国海军新装备发展的共同选择。以成熟型号为基础,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经验,在保持相对稳定的装备发展路线的同时,缩短技术创新的时间,降低研制风险和费用。四是利益相关国家装备通用化程度不断提高,开始从互通、互联、互操作向互换发展。五是无人平台向大型化和体系化发展,可执行任务的范围大幅拓展。无人水面平台的大型化意味着将能搭载更多样化的任务载荷,携带更多的传感器和武器,具备承担从情报搜集到反潜、反舰、防空等多种任务的能力,其发展动向已引起各国高度关注。六是部分国家相继增加破冰船的数量,增加军事力量在极地活动能力。七是为解决数量与经费的矛盾,部分海军辅助船只按照民船标准建造。
美国导弹巡洋舰
美国海军造舰计划进行调整
军事斗争需求牵引武器装备的发展,2023年,国外海军舰艇及武器装备研造仍延续了这一规律:例如美国海军要保持大国对抗的战略,要完成全球部署、前沿威慑的任务,其30年造舰计划也据此进行部分调整。
美国海军部发布的2023 财年30年造舰计划报告中,将未来30年的时间跨度分为“五年防务计划”(2023—2027 财年)、“过渡阶段”(2028—2032 财年)和“未来力量规划”(2033—2052 财年)三个阶段。并向国会提供了“大、中、小”三个不同的长期造舰方案。在“五年防务计划”阶段,美国海军新建舰艇包括大型水面舰、小型水面舰、攻击型核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两栖战舰和补给舰在内,数量分别为2023 财年、2024 财年、2025 财年各9 艘,2026 财年13 艘、2027财年11 艘,5年计划建造舰艇51 艘。
综合统计到2052 财年这个时间节点,美国海军制定了小、中、大三个方案:执行“小方案”,美国海军将拥有316 艘舰艇;执行“中方案”,美国海军将拥有327 艘舰艇;执行“大方案”,美国海军将拥有367 艘舰艇。
最新提交的美国海军30年长期造舰计划报告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舰艇退役速度。根据新财年预算和长期造舰计划,美国海军仅在2023财年就计划退役24 艘舰艇,包括9艘濒海战斗舰、5 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 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2 艘亨利·凯泽级补给舰、4 艘惠特贝岛级船坞登陆舰、2 艘蒙特福特角级机动平台登陆舰。这24艘舰艇中,8 艘已达服役年限,包括4 艘已服役35年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2 艘已服役33年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和2 艘已服役35年的凯泽级补给舰。除上述舰艇外,其余16 艘舰艇出于节省资金的目的而提前退役,包括刚刚服役1—9年不等的9 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其服役年限应为25年;1 艘升级项目进展缓慢的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4 艘服役30—36年的惠特贝岛级两栖船坞登陆舰(服役年限40年),以及2 艘服役不满10年的蒙特福特角级机动平台登陆舰。美国海军称这些舰艇退役能够节省36亿美元。如果获得国会批准,美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两年内就要退役10 艘。
另外,为提升无人舰艇作战能力,美国海军于2020年组建“幽灵舰队”,用于研发和试验海上无人舰艇和潜航器,验证大中型无人舰艇有效运作和自主操作能力。目前,“幽灵舰队”共有两型4 艘大中型无人舰艇,包括霸王级“游骑兵”号和“流浪者”号大型无人舰艇,“猎人”号和“海鹰”号海上猎人级中型无人舰艇。
根据美国海军的《无人作战框架报告》,未来5年,美国海军将接装26 艘大中型无人舰艇,并在近两年展开相关测试,意在为分布式杀伤增添选项。未来美海军将在火力打击和编组方面提升无人舰艇作战能力,在火力打击方面,美军拟为大中型无人舰艇加装MK41 和MK57 垂直发射系统,将其打造成为低成本高杀伤力的“导弹库”。在编组方面,目前美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和濒海战斗舰,均已具备对大中型无人舰艇的远程通信控制能力。美海军宣称这为其探索有人与无人作战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此外,还在霸王级无人舰艇上搭载多类传感器并开赴远海测试,尝试解决来袭导弹威胁源的发现和定位问题。此外,美军技术专家建议在无人舰艇上加装多型信号发射机,必要时发射伪装电磁信号,模拟包括航母编队组件在内的大型海上作战平台,消耗对手资源。
美国“福特”号航母
核潜艇进行拓展常规潜艇量增质升
战略导弹核潜艇
1、2023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首艇切钢,计划2028年下水,共建造12 艘,目前已面临经费大幅超支问题。由于“哥伦比亚”级核潜艇无法按期交付,美海军“俄亥俄”级潜艇不得不继续提升延期服役能力。
2、俄罗斯“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相继入役、测试。
2020年6月,俄罗斯首艘北风之神—A 级改进型潜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在俄罗斯北德文斯克正式入列俄罗斯北方舰队。
2021年10月,“奥列格大公”号在白海水域进行了“布拉瓦”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
2022年11月,俄罗斯在白海海域进行国家测试的“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苏沃洛夫元帅”号进行了“布拉瓦”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导弹成功落在堪察加半岛库拉靶场的指定区域。
2023年11月,俄罗斯发布“北风之神—A”级战略核潜艇“亚历山大三世皇帝”号新型战略核潜艇进行弹道导弹试射的视频。
据此判断,俄罗斯主要海基核打击能力已由“北风之神”级核潜艇担负。
3、英国持续推进建造“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英海军计划采购4 艘“无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无畏”号2023年安装美制导弹发射管后,进入建造第三阶段。与此同时,第三艘艇“厌战”号切钢开建。该型艇服役时间由最初的2028年推迟至2030年。
俄罗斯核潜艇
4、法国“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在2023年11月试射新型M—51 战略导弹获得成功,计划2025年列装。法国拥有4 艘“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M—51 战略导弹,而海基核弹头数量约占法国核弹头总数的80%。
5、印度“歼敌者”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2 号艇“阿里德哈曼”号完成海试交付;3 号艇下水,4号艇开工。
攻击型核潜艇
1、2023年10月3日, 美国海军部长宣布,弗吉尼亚级核潜艇SSN-810被正式命名为“旧金山”号。该级潜艇采用不受中心轴限制的新型推进系统、外置武器发射系统、替换传统球形声纳,进行简化或完全取消部分艇体和机电系统等诸多技术改进,并升级了自动化程度,减轻艇员工作负担。该艇率先采用通用模块化桅杆,包括通气管桅杆、光子桅杆、通信桅杆、卫星通信桅杆、雷达桅杆和电子战桅杆。该级潜艇的重大创新是使用光子传感器装备高清摄像机、光强度红外传感器、红外激光测距仪和一体化电子战支援措施阵列。该级潜艇采用泵喷式推进器,将气穴现象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潜艇行动更加安静。
10月14日,美国海军“里科弗”号攻击型核潜艇(SSN-795)入列。该潜艇是美海军第22 艘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排水量7800 吨,长114.9 米、宽10.4 米,下潜深度超过243 米,航速大于25 节,可携带和发射MK48 鱼雷和“战斧”巡航导弹。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集优良的隐身性、自持力、机动性和强大火力于一体,可在近海和远海行动,执行反潜、反水面、打击作战、特种作战部队支援、情报监视和侦察、非常规作战以及水雷战任务;支持美国海军实现海上控制、力量投射、前沿存在、海上安全和威慑等海上战略核心能力。
目前,美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以弗吉尼亚级为骨干,但美国已在研发下一代攻击核潜艇。美国下一代攻击核潜艇的吨位将大于弗吉尼亚级,因为较大的内部空间可让潜艇容纳更多设备与武器。相比弗吉尼亚级虽然强调多用途,但其只有4 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37 枚鱼雷或导弹,下一代攻击核潜艇要求能携带62 枚鱼雷和其他从鱼雷管发射的新式武器。更大的潜艇内部空间,可容纳更多的减噪设备,减少潜艇的声学特征,这将使它更难被对手发现,从而提高生存力。此外,下一代核潜艇还将结合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多种先进技术,包括全新研制的动力系统。
新建弗吉尼亚级潜艇将装备更多导弹,提升无人系统和特种部队搭载能力。英国BAE 系统公司正在为美国海军研制导弹有效载荷发射管,这将有助于新的弗吉尼亚级潜艇携带更多“战斧”导弹或下一代制导巡航导弹,以解决美海军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退役后带来的潜基巡航导弹部署数量下降问题。美国海军曾提出“SSN-X”艇的“三合一设想”:即拥有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动力系统,具备“海狼”级潜艇的性能,配备比弗吉尼亚级潜艇更先进的信息化系统,然而这样的核潜艇建造短期内无法实现。
2、俄罗斯09852 型“别尔哥罗德”号特种核潜艇入役。这是第一艘配有“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的母艇,该型核潜艇是由“奥斯卡-2”型巡航导弹核潜艇改进设计建造,长184 米,排水量2 万3 千吨,可以搭载多个“波塞冬”潜航器。“波塞冬”长24 米,直径1.6 米,航速近50 节,下潜深度达1000 米,航程1 万公里以上,可搭载核弹头,具备洲际航程,威力巨大,能摧毁敌方基础设施和航母编队,且噪音低、机动性高。“别尔哥罗德”号特种核潜艇可搭载6 枚“波塞冬”无人潜航器,装于潜艇底部,上层甲板还可运输核反应堆成套系统,用于“大陆架”水下传感器网络供电。
美国战略核潜艇
2019年12月,俄罗斯885M型亚森-M 级“新西伯利亚”号核潜艇下水。从2 号艇“喀山”号开始,俄罗斯在885 型的基础上研发出了改进型885M。“新西伯利亚”号正是最新型的亚森-M 级攻击核潜艇。如不出意外,2025年前,7艘“亚森”级核潜艇将先后装备俄罗斯海军,其中6艘为“亚森-M”级。
俄罗斯启动哈斯基级第五代核潜艇项目,将其列入了《2018—2027年国家装备发展规划》。于2023年开工建造,计划2027年交付首艇。
3、法国海军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梭鱼级相继入役。首艇“絮弗伦”号在2020年11月交付法国海军。2023年3月,法国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的第二艘“特劳温”号开始进行海试,计划年内交付法国海军。梭鱼级属法国海军第二代攻击核潜艇,该级艇计划建造6 艘,预计2030年前全部完成交付,用于取代现役的红宝石级核潜艇。梭鱼级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约5300 吨,约为红宝石级的两倍。该型艇的用途更加多样,兼具执行反舰、反潜、对陆打击、特种作战支援、情报监视和侦察等任务能力。
4.美国和英国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技术后,澳大利亚核潜艇路线图却面临重重困难。美英澳三国于2021年9月15日宣布建立“奥库斯”(AUKUS)。根据三国达成的协议,澳大利亚取消价值900 亿澳元的12 艘法国常规动力潜艇的购买合同,转而向英美购买8 艘能够执行远程任务的核动力潜艇。对澳大利亚来说,核潜艇计划的挑战不仅来自财政方面,漫长的项目周期也带来了不确定性。由于澳海军从未装备过核动力潜艇,根据公布的路线图,澳大利亚海军将不得不同时学习如何操纵和维护两种不同型号的核潜艇,并建立与之配套的复杂基础设施。
尚未定型的“SSNAUKUS”,需要深度整合三方资源,而设计的不断变化必然拖累项目进度,导致预算膨胀。澳大利亚防长马勒斯在记者会上表示,澳大利亚将在国内处理潜艇退役后产生的核废料,相关工作的启动时间可能在2050年以后。外界普遍认为最有可能被选为这些废料储存地的是该国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北部和西部地区。
5、韩国考虑发展核潜艇,印度将从俄罗斯租借新艇。韩国海军一直在为发展核潜艇进行准备,包括运行一支核动力潜艇的专案小组等工作。2017年韩国通过私企对核潜艇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英美两国明确要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此举可能刺激韩国加快发展核潜艇进程。韩国可能会基于正在研制的3000 吨级张保皋Ⅲ级潜艇为母型开发核动力潜艇,并于2022年开始开发相关系统,计划2031年完成建造。
印度与俄罗斯已达成10年30亿美元的攻击型核潜艇租用协议,再次租借1 艘俄罗斯“阿库拉”改进型攻击核潜艇。印度海军将这艘潜艇命名为“查克拉-3 号”,将于2025年交付使用。租借潜艇对印度海军培养核潜艇人员具有重要作用,其本土潜艇项目已于2015年2月18日获批,共计划建造6 艘攻击型核潜艇。
6、巴西今年开始建造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计划2029年入役。
常规潜艇升级改进成为发展主流,AIP 潜艇仍是未来方向
1、俄罗斯基洛级改进型加入太平洋舰队,两艘艇同时开工预示造船能力复苏。俄罗斯为其太平洋舰队采购的6 艘636.3 型潜艇的首艇被命名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号。该艇2019年底交付。该级艇也被称为基洛级改进型,在基洛级(877)基础上做了多项改进,包括更新了武器、雷达、声纳和信息管理系统,大幅降低了噪声水平,艇员条件也有所改善。其水下排水量近4000 吨,水下航速20 节,下潜深度300 米,自持力为45 天,艇员52 人。该批次的后续两艘艇在圣彼得堡的海军造船厂同时开工建造,分别是3 号艇“乌法”号和4 号艇“马加丹”号。对俄罗斯而言,这体现了其船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显著提升,并且对分批建造潜艇的工作已经驾轻就熟。俄罗斯目前仍在建造拉达级与改进型基洛级常规潜艇,其第五代常规潜艇卡琳娜级的设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2、日本大鲸级新型潜艇下水。日本共建造了12 艘苍龙级潜艇,目前已全部入役。
日本海上自卫队大鲸级潜艇首艇“大鲸”号在2022年服役。大鲸级潜艇(29SS)是日本开发的新型柴电潜艇,该级潜艇的设计脱胎于苍龙级潜艇,但在指挥台和艇艏水平舵的形态和布置方面又有很大的不同,新潜艇的指挥台高度比日本现有潜艇低,倾斜度则高出很多。其流线型形态与俄罗斯阿尔法级和阿库拉级有近似之处,但并非简单模仿,其轮廓显得更低。此外,指挥台的位置也较现有的潜艇更加靠后。该潜艇采用了泵喷推进,较传统潜艇有更大进步。该艇艇长84 米,宽9.1 米,排水量3000 吨,配备锂离子电池以延长潜航时间。武器装备包括6 具HU-606 533 毫米鱼雷发射装置,能够发射89 型鱼雷和“鱼叉”反舰导弹。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装备的潜艇为9 艘亲潮级和12 艘苍龙级。2021年10月14日,大鲸级潜艇二号艇“白鲸”号(SS-514)下水,日本计划以每年建造一艘的速度用大鲸级替换目前服役的亲潮级潜艇。
2003年10月,日本最新1 艘锂电潜艇“雷鲸”号下水。该艇是日本新一代大鲸级常规动力潜艇的第4 艘,标准排水量3000 吨,水下排水量4200 吨。
日本为达到其常规潜艇接近核潜艇性能的目标,舍弃成熟的AIP潜艇建造技术,采用更先进的“锂电+高性能柴油机”动力系统,并发展出新一代大鲸级潜艇,与传统柴电潜艇和AIP 潜艇相比,锂电潜艇的水上航速超过13 节,水下最大航速超过20 节,拥有仅次于核潜艇的超长潜航和快速机动能力,水下活动范围得到扩展。
新一代大鲸级潜艇的耐压壳采用强度较高的NS120 型钢材制造,最大下潜深度超过500 米,具备在深海高水压极限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目前日本已具备批量生产大鲸级潜艇的能力,基本达到每年开建1 艘、下水1 艘、入役1 艘的发展速度。日本在建造现有新型潜艇的同时,开始研发更新一代潜艇的推进发展模式,以确保在战技性能方面拥有领先优势。
日本潜艇
首先,“锂电+柴电”动力系统在前几艘艇的使用基础上,对柴油主机进行升级,提升了功率,提高了航速,能够在高水压条件下正常运转。其次,继续采用“雪茄”型体设计、X 型方向舵和泵喷推进技术,大幅降低噪音,提升水下操作和推进性能。同时综合采用先进消音材料、设备减振基座和浮筏式地板结构等静音技术,降低了潜艇的噪音水平。再次,改进声纳系统。艇艏和侧翼安装ZQQ-7 光纤适形阵列主动声纳,艇艉配备拖曳线列声纳,构成水下全向探测和警戒网络,可有效探测到距离几十千米的目标。这些声纳系统还能将情报整合进作战系统,为制定作战方案提供支持。此外,该潜艇指挥塔内还安装了光电桅杆、对空搜索雷达和便于快速充电的新型通气管等。
3、2023年7月,意大利海军第二艘U212 型“近未来”潜艇在芬坎蒂尼集团造船厂切割钢板正式开建。该型潜艇长58.3 米,水面排水量1600 吨,水下排水量2000 吨,艇体表面使用污垢释放涂层材料,以减少航行阻力。与上一代U212型潜艇相比,新型潜艇重要变化是使用了本国研发的新型锂离子电池,取代原有的氢氧燃料电池 AIP动力系统。
4、2023年9月6日,朝鲜为首艘战术核攻击潜艇举行下水典礼。金正恩出席典礼时表示:“核攻击潜艇过去几十年来一直被视作对朝鲜侵略的象征,而今已成为让敌人恐惧的朝鲜自主力量。”该战术核攻击潜艇舷号841,被移交给朝鲜东海舰队下属潜艇战队,被命名为“金君玉英雄”号。该潜艇为常规动力潜艇,因可搭载核武器而被称为“战术核攻击潜艇”。
5、印度仿造、购买结合,推进AIP 潜艇发展项目。印度虎鲨级2 号艇“汉德里”号由马扎冈船坞造船公司交付海军并开始服役。虎鲨级潜艇即鲉鱼级,由法国舰艇装备集团设计和开发,可用于执行反舰、反潜、对陆打击、特种作战及情报收集等各种任务。该艇于2017年1月下水,2019年6月曾经出现36 处建造缺陷,包括发动机和螺旋桨噪音较大等,修复导致了交付的延期,虎鲨级首艇于2017年12月投入使用,成为印度海军20年来服役的首艘现代常规潜艇;3 号艇“卡兰杰”号与4 号艇“维拉”号已进行过海试;其余两艘潜艇仍处于建造的最后阶段。2023年,印度又向法国购买了3 艘鲉鱼级常规潜艇。
印度潜艇
与俄罗斯商议合作建造6 艘AIP 潜艇。俄罗斯已与印度商讨过关于新建6 艘印度海军AIP 潜艇的事宜。俄罗斯提供的方案是“阿穆尔”-1650 型潜艇,可根据要求配置“俱乐部”-S 巡航导弹或俄印联合制造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目前,印度海军拥有9 艘俄罗斯制造的877EKM 型基洛级柴电潜艇,印度发展AIP潜艇的项目名为75(I)项目,预计耗资约64.7 亿美元。印度海军P75 型潜艇是通过法国海军集团技术转让,完全由印度马扎岗船坞有限公司建造,计划建造6 艘,目前已服役两艘。
土耳其航母
各国竞相发展航空母舰
美新型航母进行实战化部署、后续舰相继建造
1、美国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于2018年7月入役后,由于没有实现全部武器装备检验达标,一直无法担任作战值班。2021年6、7月,“福特”号航母相继进行了两次水下爆破冲击试验,随后进港进行检查、维修,时间6 个月。维修结束后,2022年进行作战部署。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后,“福特”号航母在地中海部署,并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进行了双航母演习。
2、福特级的2 号舰“肯尼迪”号于2019年下水,计划于2024年交付;3 号舰“企业”号计划于2025年下水、2028年交付。
俄罗斯做好新型核动力航母采购准备,“库兹涅佐夫”号现代化改装延期
1、俄罗斯已启动新型核动力航母战术技术任务书的制定工作,并准备启动新航母的采购工作。
俄罗斯国防部和海军已达成一致,确定新航母将采用核动力。联合造船集团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已经做好建造新型核动力航母的准备。他表示,根据世界总体趋势,研制和建造航母一般将持续15年。联合造船集团下属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和北方造船厂,以及北方机械制造厂都可以完成新航母的建造工作。
2、“库兹涅佐夫”号现代化改装延期。2018年10月,“库兹涅佐夫”号被PD-50 浮式干船坞上的一台吊车砸中了飞行甲板,维修工作耗资7000 万卢布(约400 万美元)。随后“库兹涅佐夫”号在位于摩尔曼斯克的修船厂进行维修时发生火灾,起火位置是航母燃料舱,过火面积约120 平方米。俄罗斯联合造船公司对摩尔曼斯克北部35 号修船厂的干船坞进行了升级,用于“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现代化,原计划在2021年内完成,因俄乌冲突爆发、经费不足等原因,改装工程不断延期。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升级完成后,将配备新的防空系统,并更换动力设备、锅炉、泵、飞行设备、观测和控制系统等。
印度与英国建立“航母能力伙伴关系”,拟参照“伊丽莎白女王”级设计图发展第二艘国产航母
印度中型航母“维克兰特”号舰长262 米,宽61 米,排水量40000 吨,最高航速28 节。该舰可搭载20 架米格-29K 战机和10 架不同型号直升机。印军对这艘中型航母寄予厚望,盛传要取消原来搭载俄制米格-29K 型舰载机,全部改换美国的舰载机。但因设计问题,搭载美国飞机又要再进行翻修改建,服役时间将遥遥无期。2020年底和2021年的海试后,该航母仍然存在多项问题,最后在2023年宣布服役。与此同时,印度研制第二艘国产航母IAC-2 的工作展开。2019年3月,印度海军和英国海军建立了“航母能力伙伴关系”,旨在分享英国航母计划的“最佳实践”。英国BAE系统公司一名代表称,该公司正计划向印度提供其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的设计方案。有报道称,印度已前往英国就购买详细设计图纸进行商谈,并计划利用该设计图建造其第2 艘国产航母(IAC-2)“维沙尔”号。目前,印度倾向于该航母采用常规动力,但装备F-35C“弹射起飞与拦阻式着舰”型舰载机,使用弹射起飞装置,预计将比目前正在海试的IAC-1 吨位更大、能力更强。BAE 系统公司称,伊丽莎白女王级设计方案既可以采用滑跃起飞,也可以采用弹射器起飞,可根据印度海军和本土工业界需要进行修改。然而,印度国防部拒绝给予预算支持,认为未来几年的国防预算无法负担该航母的高昂成本。“维沙尔”号原计划满载排水量65000 吨,搭载55 架舰载机,在国防部提出航母预算过高后,海军调整航母方案,降低了成本(50 亿美元),排水量降至4.5 万吨,搭载28 架法国“阵风”战机。目前仍然处于边设计边筹建状态。
日本、韩国、土耳其建造航母情况
1、日本从美国购买F-35B 型战机后,已将直升机母舰“出云”号改建成能够起降F-35B 的轻型航母。2023年4月,正在进行航母化改装的“加贺”号驶出船坞。这是继2022年3月开始改装后“加贺”号首次出坞下海,其前甲板的形状已与改装前大相径庭。日本政府在其2023年防卫预算中,专门为“加贺”号和“出云”号的航母化改装拨款52 亿日元,目的就是让这两艘舰能够配备美制F-35B 战机,并计划于2027年之前完成这两艘舰的航母化改装。发展航母是日本近年来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约束违反专守防卫承诺的典型体现。
2、据韩国媒体的消息,韩国已计划建造LPX-Ⅱ轻型航母。该舰长度为250 米,排水量为3 万吨,采用全通甲板设计,并配有滑跃甲板,可搭载16 架F-35B 型战机,同时还保留了坞舱,具备两栖作战能力,整体设计类似于西班牙的“圣胡安·卡洛斯一世”号战略投送舰,只是排水量要更大。按照韩国军方的规划,2024年韩国海军将开始准备核心技术,2033年首艘轻型航母将开始部署。
3、2023年4月上旬,土耳其打造的首艘无人机航空母舰“阿纳多卢”号,正式入列该国海军。“阿纳多卢”号被认为是全球第一艘无人机航母,土耳其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将无人作战飞机作为航母主要舰载武器装备的国家。该舰长231 米、宽32 米,拥有滑跃起飞甲板和机库,最大排水量2.8 万吨,是土耳其海军目前最大的水面舰艇。该舰最大航速21 节,飞行甲板5550 平方米,有6 个起降点,可搭载车辆94辆,坦克13辆,海上突击车27辆,拥有较完善的医疗设备,包括两间手术室。
印度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