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探究
——评《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

2024-01-11吕伟波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人民长江 2023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

吕伟波,杨 哲 (中共邯郸市委党校)

生态文明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以及地球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包括环境治理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循环经济发展技术等等。同时,生态文明也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制度保障机制,如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环保产业政策支持等方面。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支持和维护。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由霍娟娟、王亚涛撰写的《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当代价值》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主线,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作者深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该书不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而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作者详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形成过程。在马克思早期的社会学著作中,他已经提出了一些关于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的观点。例如在《贫困论》中,他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于环境的影响,认为这种生产方式会破坏自然资源和社会秩序。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如污染和浪费等问题。这些观点虽然只是初步探索,但它们奠定了后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人们需要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水源和其他必需品来生存和发展。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他呼吁人们要保护自然资源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而这种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他在《资本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剩余价值”理论。他认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由于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他们所得到的工资。这表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矛盾性: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增加利润,但另一方面却导致了工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理论价值。马克思生态观是基于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原理提出的一套关于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论,这些思想为当代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而生态系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以人为本、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发展理念。这种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需求。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了工业化进程中绿色低碳化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注重环境保护;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计划,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

第三,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实践价值。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生态环境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马克思的生态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即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价值。具体而言,它的实践价值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提出经济转型升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实践中,这一观点有助于指导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② 建构生态消费社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提出建构生态消费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这一观点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实践中,这一观点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④ 建构和谐政治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认为,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在实践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打造和谐政治生态。这将有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还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揭示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呼吁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境治理。这一观点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供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类行为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一观点有助于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它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这一观点为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思想指引,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马克思环境保护马克思主义
环境保护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