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4-01-11潘永戴智梅严睿成叶浩昕钟晓声范绍翀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重度

潘永,戴智梅,严睿成,叶浩昕,钟晓声,范绍翀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耳鼻咽喉科,广东 广州 511300)

突发性耳聋,也称为特发性突发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快速听力损失[1]。突发性耳聋患者通常在3 d内发生听力损失,大部分患者常伴随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眩晕或头晕、耳周感觉异常等临床表现[2]。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病因学假说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血管闭塞、迷路膜破裂以及耳蜗内或耳蜗后面的迷路炎[3],其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4]。有研究发现,近年来中青年人群由于社会工作压力、情绪波动、饮食和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原因,突发性耳聋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其生活品质及社会功能[5]。基于此,本研究以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对象,探究不同年龄段患者其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中青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耳鼻咽喉科的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例,女6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20~80岁;②首次发病;③单侧发病;④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编撰认定的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6];⑤资料完善;⑥符合患者知情同意原则;⑦自愿配合随访。排除标准:①经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被证实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②遗传性耳聋、外伤性耳聋,通过CT、MRI及其他全身性检查确诊为蜗后占位性病变、梅尼埃病、中耳病变、药物性耳聋等疾病的患者;③有精神心理疾患、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依从性差的患者;④治疗过程中禁忌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1.2 年龄分组

本组患者18~39岁为青年,其中18~29岁为小青年,30~39岁为大龄青年;40~55岁为中年;56岁以上为老年。考虑到8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生理性听力损失,且因高龄听力损失后药物治疗难以恢复,故80岁以上不纳入。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其中18~55岁纳入实验组,56~80岁纳入对照组。

1.3 听力损失分级、分型标准

根据患者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4级,25~40 dB HL为轻度;41~60 dB HL为中度;61~80 dB HL为重度;>80 dB HL为极重度[6]。根据听力曲线类型,分为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全聋型[6]。

1.4 治疗方法

由于病因不明,目前临床上针对突发性耳聋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或鼓室内注射、耳后筛区注射、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巴曲酶)、离子通道阻滞剂(利多卡因)、H1受体激动剂(盐酸倍他司汀)、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药(银杏叶提取物)等。个别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采取高压氧治疗[7]。总疗程5~14 d。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听力损失分级、分型及伴随症状,病程及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估

根据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推荐疗效分级[6],所有患者预后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其中,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达到健耳水平、达到此次患病前水平为痊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为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以上为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 dB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总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根据年龄,将147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74例,男41例,女33例;平均年龄(38.17±5.16)岁。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平均年龄(68.16±4.78)岁。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睡眠障碍、发病耳侧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性疾病患病率比较结果提示,实验组分别为17.57%、9.46%、20.27%,低于对照组的32.88%、20.55%、4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显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眩晕等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耳鸣最常见,在两组患者中发病率分别为85.13%、90.41%。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入院时听力损失分级、分型比较

两组患者听力损失分级比较显示,实验组听力损失轻度12例、中度26例、重度21例、极重度15例,对照组轻度4例、中度18例、重度19例、极重度32例。其中,对照组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较多,实验组中度听力损失最多,入院时两组听力损失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28,P=0.037)。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听力损失分级比较 [例(%)]

两组患者听力损失分型比较显示,实验组听力损失低频下降型25例、高频下降型10例、平坦下降型19例、全聋型20例,对照组低频下降型14例、高频下降型12例、平坦下降型23例、全聋型24例。实验组患者的低频下降型所占比例最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入院时听力损失分型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上均采取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效果比较提示,实验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27例,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43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63.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1.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是指数分钟、数小时或72 h内突然发生的、不明原因的感音性听力损失,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8]。发病率为5/10万~160/10万[9],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发病风险,尤其是20~55岁的青年群体,由于社会工作压力繁重、情绪波动大,近年来发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10]。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11],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激素类药物、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离子通道阻滞剂等[6,12]。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采取高压氧疗作为补救措施。由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听力损失分级、分型存在差异,临床症状及预后也有所不同。

本研究以14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所有临床资料。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伴随症状,但听力损失分级、分型结果提示,中青年组患者听力损失较老年组患者轻,且主要以低频下降型为主,大约为33.78%。两组患者预后比较结果提示,中青年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约63.51%。对突发性耳聋的中青年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往往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而老年组预后差,也可能与老年患者多伴随高血压、糖尿病及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有关[13-14]。有研究发现,高血压是加重听力退变的重要危险因素[15],随着病程增长与年龄增加,听力损失逐渐加重。且高血压可通过改变血流动力学特征,增加血液黏滞性[16-17],严重者伴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引起血管栓塞或痉挛[18],导致前庭系统缺血缺氧性病变,出现眩晕、平衡障碍等前庭功能异常症状[19-20]。此外,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疾病,均可影响前庭器官结构与功能,从而引发或加重突发性耳聋[21]。综上所述,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由于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基础性疾病较少,听力损失分级较轻,听力损失以低频下降型相对多见,通过临床积极治疗,往往预后较好。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重度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深刺听宫治疗耳鸣、耳聋验案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