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促进产业发展的调研及思考
——以湖北省建始县花坪镇为例
2024-01-11祝宇豪苏咏喜徐有芳
祝宇豪,苏咏喜,徐有芳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农业经营、农村治理与农民发展等领域进行了系列探索,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下的城乡分治、家庭承包经营后的政策放活以及中共十八大后的全面深化改革[1]。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充分认知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2]。中共十九大以后,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农村地区的基层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之间逐步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花坪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4A 级景区野三峡旅游区、户外攀岩运动基地鸡公岭、关口葡萄谷、周唐玫瑰园等,每年会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到此旅游度假,旅游休闲产业发展态势好。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因建始县海拔差异大,气候多样,硒资源丰富,在水果、蔬菜、药材、畜禽等特色产业基地均具有一定规模。花坪镇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农旅融合、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推出“党建+产业+旅游+基层治理”的工作模式,带领全村农民走上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致富路,着力在乡村振兴上取得新成效。为了加深对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参与基层工作的方式,对花坪镇村坊村、小西湖村、周唐村、溪潦村的基层“党建+产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其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工作上的实践经验,以期对各地农村探索基层党建创新推动产业发展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花坪镇创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中共十八大以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坪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以创新基层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新路,涌现出村坊村、小西湖村、周唐村、漆潦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1.1 村坊村“党建+农旅”融合,以“三个聚焦”迈出乡村发展新步伐
村坊村位于花坪镇南部,周边有黄鹤峰林景区、清江大峡谷景区、蝴蝶岩景区三大国家4A 级景区,该村距离镇政府10 km,共有15 个村民小组450 户1 730 人,全村有耕地95.9 hm2,林地275.6 hm2,村主导产业是关口葡萄种植。
1.1.1 聚焦产业扶贫,促进特色产业资源整合 花坪镇为推动关口葡萄相关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探索“党建+产业+扶贫”新型发展模式,实施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村坊村建成了25 km 关口葡萄生态长廊,该村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整合资源链,成立花坪关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村坊村、校场坝村、长槽村、花掌坡村、麂子水村、新溪村、黄鹤村、小坪村8 个关口葡萄主产区的村集体公司作为原始股东共同出资,注册资金1 000 万元,充分发挥村集体经营公司在信息、资金、市场、技术等和村级资源优势,进一步整合农村资源资产、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使广大葡萄种植户与村集体增收致富。
1.1.2 聚焦作用发挥,推动特色产业延伸发展 村坊村按照“区域相邻、产业相近”的原则,科学设置联合党委,实现联盟有载体、作用有发挥、效果能彰显的联席会议机制,每个月选取一个支部确定一个主题,集中召开联合党委专题会,就实现效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思路谋划等方面群策群力、共商共议,同时建立了“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三级组织体系,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组织网格,不断延伸和丰富了“党建+产业”的链条和触角。
1.1.3 聚焦品牌建设,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村坊村以“关口葡萄”为主导的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是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强村,打造了“铭记党恩、思源村坊”红色党建品牌,坚持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农村繁荣,为基层党建赋予丰富的时代内涵。2021 年,“关口葡萄”规模化种植面积近1 333 hm2,达22.5 万元/hm2的平均产值,总产值达3 亿多元,带动和帮助了2 000 多位村民脱贫。除此之外,关口葡萄于2010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湖北省环境保护厅于2014 年将“关口葡萄”核心区村坊村定为“有机食品”示范基地,2015 年10 月,中央电视台军事与农业频道以《石头缝里长葡萄》为题进行了推介,2017 年关口葡萄申报了“三品一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21 年9 月在第五届关口葡萄采摘节上权威发布了湖北省著名商标“关口葡萄”品牌。
1.2 小西湖村“党建+休闲度假业”,以“三个强化”开辟乡村发展新天地
小西湖村位于花坪镇南部,距离镇政府0.8 km,共有7 个村民小组365 户1 204 人,有耕地25.3 hm2,林地83.3 hm2,村主导产业是休闲避暑产业。每年夏季,来自武汉、重庆、南京等城市的近10 万居民到花坪镇旅游、避暑、度假。
1.2.1 强化服务意识,助力乡村产业稳步发展 随着花坪镇旅游人气的不断提升,旅游带动了整个花坪镇康养休闲产业的发展,有小西湖大酒店、小西湖壹号、博遁庄园、坪聚驿栈、幺妹木屋等一大批舒适、环保、低碳的高中档酒店民宿1 070 家,超市餐馆100 多家。对此,花坪镇党委出台《关于建立住宿业、商超联系服务机制的通知》,按照“一结五联三服务”建立花坪镇党员干部联系住宿业、商超服务工作机制。“一结”即由镇政府机关和镇直各单位党员干部与1~3 家镇域范围内的酒店、宾馆、民宿、农家乐等住宿业或大型商场、超市进行工作结对。“五联”即党组织联系和协助结对的市场主体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诚信经营、文明服务等相关要求。“三服务”即定期或不定期做好对所结对的市场主体联系的五项工作,做好在日常接待、避暑高峰期和节假日的巡查巡检与提醒提示等服务工作。全镇191 名党员共联系结对民宿等884 家,党群干群关系联系密切,有效地推动了花坪镇民宿度假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
1.2.2 强化引领作用,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花坪镇拥有丰富的第三产业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优势,是全国各地游客康养旅游的避暑胜地。2022 年1 月,小西湖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在后疫情时代,为进一步统筹产业发展与疫情防控工作,小西湖村党支部依托度假区资源,搭建红色驿站、候鸟人才工作站等平台,着力发挥了候鸟人才和新乡贤在小西湖村避暑旅游、民宿服务、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效减少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1.2.3 强化基层治理,保障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小西湖村党支部结合自身的特点,规范支部治理体系,开展以党支部为起点、党小组为支点、村农户为落点、党建引领为轴线的“三点一线”式的村级自治管理模式,制定符合实际的党员公约、村规民约,及时排查和化解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创新实践基层自治管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积极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3 周唐村“党建+企业”联动,以“三个作用”绘制乡村发展新蓝图
周唐村位于花坪镇的西部,距花坪镇政府较近,共有9个村民小组285户1 187人,有耕地168.99 hm2,林地770.67 hm2,村主导产业是大马士革玫瑰花种植。随着花坪避暑游勃兴,花坪镇致力于把该村打造成“康养金地、仙居花坪”的后花园。
1.3.1 发挥把方向作用,招商引资谋发展 2017年,建始县花坪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入恩施农禅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周唐村发展大马士革玫瑰产业,完成了50 hm2玫瑰种植,带动种植户156 户;完成了占地2 900 m2玫瑰加工厂区建设,实现了30 万级的洁净车间;完成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的申报和备案工作。恩施农禅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备案上市的产品有13 款,主要是玫瑰纯露、精油和各种香草纯露、精油,并入驻了天猫和淘宝,开设了知和无尤旗舰店和知和无尤花茶小铺,制作了知和无尤微信小程序,形成了从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新发展模式。
1.3.2 发挥管大局作用,精准施策保发展 恩施农禅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全省、全州惟一一家获得“妆”字号审批备案和拥有自建基地厂房的化妆品生产企业,也是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花坪镇党委精准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党员作为党建指导员,指导、参与、监督该公司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找准党建与企业经营的结合点,不断创新活动内容,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玫瑰品质,增强花坪大马士革玫瑰的核心竞争力。
1.3.3 发挥保落实作用,牵线搭桥促发展 花坪镇党支部在多次跟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后,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邀请专家到玫瑰基地调研,就玫瑰园标准化水平提高、品质品牌提升、病虫害科学防控及新品种研发等问题进行指导,推动专家团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花坪镇在每年的5 月20 日举办以“相邀农禅谷,共赴玫瑰约”为主题的文旅宣传推介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消费,为进一步增强玫瑰产业的知名度助力,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4 漆潦村“党建+土地”资源化利用,以“三个引领”拓展乡村发展新路径
漆潦村位于花坪镇的西北部,距离镇政府11.5 km,共有6 个村民小组193 户721 人,全村有耕地1 073.88 hm2,林地444.39 hm2,村主导产业是高山蔬菜,有33.33 hm2。漆潦村曾经是软弱涣散、产业落后的村落,土地一片荒芜,如今的漆潦村平展的土地变为了葱郁的大草原。
1.4.1 凝聚发展合力,引领农户发家致富 全面推行以“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促发展工作模式,形成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局面[3]。花坪镇漆潦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找到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的融合点,招商引进慧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工作站,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 家,开始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市场化、农民主体化,发展规模化种植,效益凸显,使得农民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
1.4.2 激发内生动力,引领乡村走向振兴 漆潦村按照“党员联系群众”的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党员除了支部设立的岗位外,还有联系普通群众的责任,每个党员带领10 户群众负责一个区域,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风文明、清洁卫生,区域与区域之间形成“比超赶学”的氛围。在产业发展方面,漆潦村在抓好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深入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为生产经营能手,把生产经营能手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为管理人员,使党建工作成为产业聚人心、促发展的助推器。在生态宜居建设方面,漆潦村积极与周边行政村联建共创,积极整治行政区划边界的死角、盲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让村内村外的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1.4.3 加强辐射带动,引领周边共同发展 漆潦村党支部通过整合村与村之间的资源,与附近相邻村庄成立联合党总部,通过组织上的强弱联合,实现了强村、弱村经济发展联盟。一方面,引导漆潦村市场主体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资源向周边村辐射共享;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弱村的劳动力和闲置土地等资源优势,将强村的项目资金和专业技术与弱村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加快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强村和弱村的协调发展。漆潦村和刀背垭村联合党支部充分利用交通优势,盘活存量资产,进行整体布局,连片发展高山蔬菜、烟叶等一系列富农产业,村集体单靠企业效益分红,年收入可达6.8 万元。
2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花坪镇在积极探索以党建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但同时也在“党建+乡村产业”融合、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显现出一些问题短板,亟需改进与加强。
2.1 “党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全面
从创新层面来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采用乡、村、村小组三级上下对接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农村基层中广泛存在,然而在现实应用中,其工作开展的效率并不高。一方面,各级相关人员科技文化素质水平高低不一,不能准确抓住农村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结合点,进而牵制了产业更好更优的发展;另一方面,三级对接的模式具有垂直性和封闭性的特征,运行过程相对封闭,路径依赖性强,容易忽视与周边村及各村小组之间的横向联系和资源共享,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村庄联合发展,才能壮大产业规模,凝聚发展力量,提升村庄治理能力[4]。调研了解到,花坪镇部分发展较好的村有创新开展“联合党支部”的模式,其对于区域相近、产业相近的村党组织工作模式优化、资源整合效率、产业兴旺和农民致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该模式仍处于初步探索期,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山区因交通不便、人才匮乏等现实因素,没有被广泛推行应用,对此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党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道,全面发挥各村级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强弱联合的效能,继而促进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2.2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不平衡
花坪镇由56 个村和1 个社区组成,建立党支部74 个,党员2 172 名,占村民总数的3.8%,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党员占党员人数的21%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和关键是人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执行者,直面村民的各项需求和提出的各种问题。但在现实工作中,花坪镇部分村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普遍存在党员年龄偏大、男女比例失衡、文化教育水平不足、党员人才流失等问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养亟待提高[5]。一方面,农村地区青年人员大多选择到城市工作,导致长期以来农村党员新鲜血液补充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来源上出现缺口;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未能形成较为完整且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党建工作开展制度,对党员管理、教育和约束的机制尚未建立,在党员培养中缺乏考核激励和奖惩,使得农村基层党员容易出现思想懈怠问题,降低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的号召力和战斗力。
2.3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党在农村实现领导和发挥作用的基石,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与基础力量[6]。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以建立服务型党组织为发展方向,为乡村产业发展服务,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乡村振兴工作中最看重基层党组织对各项资源的整合能力,这项能力强弱的关键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的强弱。而花坪镇部分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政治引领力偏弱的情况,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群众发展理念的变化,他们很难代表所有村民的共识和意愿,进而造成部分农村党建工作引领不力、群众凝聚动员能力不足、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此外,部分村落由于缺乏相应的经济支撑,没有发展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导致该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以务虚为主,长此以往出现不同程度的“说话群众不听信,办事群众不跟随”的现象,因此也就很难实现对农村资源的整合,使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3 进一步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花坪镇在基层党建创新促进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显现的问题短板进行溯源分析,从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集体新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思考,着力实现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良性互动。
3.1 把好“大方向”,着力构建乡村发展新格局
一是创新党建工作形式,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7]。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布局、规模,按照党员自愿和从业情况,创建以产业为载体的“1+N”党组织模式。其中的“1”就是建立一个产业党总支,“N”是根据产业和工种的不同,分别组建种、养、加、销等不同类型的党支部,实现把党组织向产业链延伸,产业向党员聚集地延伸的新格局。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促进乡村产业新业态发展。创建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主任+N 个村小组组长为主的工作模式,统筹协调各级帮扶力量和各方优势资源,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精准发力,使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发展相适应,农业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自然生态相融合。三是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党组织建设,推进以“互联网+党建+产业”为内核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建立相应的运作流程,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基层党建及农村产业的融合,进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3.2 抓住“关键点”,着力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一是注重从源头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选优配强”的标准进行党组织成员选举,优先在青年大学生和退伍军人等群体中培养储备干部,发展优秀青年入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培训,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态度认真、本领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二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创新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因地制宜考察各村落的乡村产业发展情况,不断探索党总支领导下的村党支部、产业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流动党员支部的组织制度建设,形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高效组织网络。三是注重从融合入手优化考核机制。优化对农村基层党建的考评考核机制,结合实际将乡村产业的发展状况作为基层干部的重要考核项及其进步成长的重要业绩,树立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鲜明导向。
3.3 下好“妙手棋”,着力发展农村集体新经济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制定土地的规划和开发,组织党员代表和致富小能手推动土地的高效利用,使其生产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
二是量力而行,创办实体经济。加强对各级村组资源的整合,招商引资兴办集体企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是潜心孵化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按照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优先壮大已有特色产业规模,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品牌。加大广告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增加特色农产品品牌无形资产,不断提升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