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育咸宁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4-01-11周艳丽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3期
关键词:咸宁培育学院

周艳丽,孟 洁,吴 昊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湖北咸宁 437000)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1,2]。习近平总书记2014 年底在视察江苏时要求江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并突出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3]。2017 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人才支撑体系是保障,需要大量面向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培养一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者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者。乡村人才振兴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和体制机制。乡村的人才振兴,不仅是培养一大批高学历的乡村干部和引导一大批优秀人才到乡村去,而且要有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兼顾系统性与科学性地培养人才[4]。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咸宁市公办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咸宁市培养更多的乡村振兴人才的责任与使命。本研究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中的措施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培育咸宁模式,并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宣传、发挥其典型引路作用,既可以为咸宁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打下理论基础,也可以进一步推广宣传咸宁模式,最终助力乡村振兴。

1 乡村人才培育咸宁模式

1.1 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乡村人才培育咸宁模式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建校以来,始终坚守“兴农富民、振兴乡村”的初心和使命。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工作目标。学校以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树立产业办学导向,扎根地方办高职,坚持在产业链、乡村治理、生产实践中培养“一懂四爱”(懂农业,爱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特区、人才培养机制、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方面均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通过研究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中的举措与经验,探索乡村人才培育咸宁模式。

1.2 总结经验教训,发挥咸宁模式典型引路作用

让先进典型引路,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断努力,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理念建构和体制机制创新、育训平台建设、研究服务机构、平台搭建等方面形成了典型经验,探索出一条涉农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通过探索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乡村人才培育咸宁模式中的经验教训,推广宣传发挥其典型引路作用,为全国各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发挥“探路石”作用。

2 乡村人才培育存在的问题

咸宁市乡村发展存在农业经济发展不够强、产品营销渠道不畅、创新动力不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突出、乡村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调研发现,咸宁市4 161 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00 人,仅占9.61%;初中以下学历的1 693 人,占40.69%。乡镇“七站八所”科技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全市73 个农技中心762 名农技人员,中专以下学历619 人,达81.23%。同时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对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乡村治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急需为全市905 个行政村定向培养一批“回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脱贫致富带头人、电商创业合伙人,打造“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振兴对乡村一线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培育乡村人才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在创新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适用于湖北省乡村人才培育的咸宁模式。

3 乡村人才培育的解决措施

3.1 做优做强乡村人才培育专业特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2013 年以来,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开展涉农专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着力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5]。2016 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以“发展乡村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就是教育领域最好的精准扶贫”的办学理念,培养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启动乡村人才培育工作,探索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特区”(简称“专业特区”)[6]。

遴选现代农业技术、中小企业创业与经营、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生物制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商务、会计、小学教育等产业链专业,培育乡村旅游、乡村建设2 个专业方向,在建设经费、教学资源建设、应用型师资建设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化地方特色资源为教育教学优质资源,构建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服务现代农业、服务美丽乡村建设行业的乡村人才队伍。

3.2 突出政校行企协同,形成一主多元的培育机制

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优势,整合地方、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建立乡村振兴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咸宁市职业农民学院,协同推进乡村人才培养,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院校为主体,行业和企业等多元参与的人才培育机制[7]。

3.3 注重分类培养,创新“四翼融合”的培育路径

以培养乡村人才为核心,对于应届高中生、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合作社)、村里务农青年、新型职业农民四类培养对象分别针对不同的岗位类型,采用专业系统培养、职业农民学院专类培训、校地联姻定向培养、百万扩招社招弹性培养等四类路径进行分类培养。

1)对于乡村特区各专业应届高中生,围绕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和全产业链需要,通过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生产、老师对接师傅、课堂对接田地、考核对接社会评价等系统化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培养懂农爱农务农的乡村人才后继者,新生代职业农民[8]。

2)对于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如农业领军人才培训、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农业经理人培训、现代创新创业青年培训等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9]。

3)村里务农青年,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通过校地联姻、定向招生、订制课程、定向培养,利用开展“永久牌”乡村振兴带头人才建设。

4)新型职业农民,落实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百万扩招,采用农学结合、弹性学性、送教下乡的形式,利用各三级田间学校教学点开展专项地方新型农业生产者培养。

3.4 完善教学保障,构建了“四平五化”的教学保障体系

3.4.1 建立多方育人平台,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 产学研育人平台:与田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形成专业共建、师资互聘、课程共创、项目共担,以国家乡村公园项目为依托,把学院建在田野中,把课堂、科研建在田间地头,双方合力打造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

产教联盟信息平台(乡村振兴共同体):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近50 所高职院校和近50 家企业成立“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发了“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下设在线教育和信息服务2 个应用中心,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发挥校企资源优势,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构建了开放、共享的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体系。

科技研发服务平台:下设两院三中心,即鄂南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万讯创新创业研究院、中三角自然资源应用数据中心、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心和湖北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鄂南研究中心。鄂南农业特色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咸宁市特色农业增长极、现代农业升级提动引擎,带动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万讯创新创业研究院利用“互联网+”提供农产品流通解决方案,开展电商创业合伙人、农业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的人才培养,促进师生同创;中三角自然资源应用数据中心利用无人机进行农村土地普查、农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获取数据,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中心为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投资118 万元、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团队负责开发“万讯高校联盟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进行“创课网店”实用教材开发,为大学生线上线下创业活动提供实践指南;湖北大学职业教育研究院鄂南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为整合资源,搭建职业教育研究平台;提供决策咨询,建设“立足咸宁、辐射湖北、面向全国”的职业教育政策决策智库;培养、培训职业教育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文化传承创新创业平台:引进盆景大师为兼职教授,建立了“大师工作室”,聚力为中国盆景技艺的传承存根,为现代工匠铸魂。引入企业创业导师,建立创业一条街,通过万讯创新创业学院培育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3.4.2 五化一体的教学体系,拓宽乡村人才培育新途径

1)针对不同的培育对象,制定不同的人才培育方案,设计不同模块化的课程系体。设计“1+1+1”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对应人才培养目标要素,侧重知识应用,注重能力本位。第一个“1”即一个乡村人才公共课平台,设置农村应用文写作、国情教育、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课程培养学生务农爱农意识。第二个“1”即专业课程平台,提升学生农科专业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懂科技、有技能”的农科人才。第三个“1”即专业拓展模块,对于涉农专业加大管理类、创业类、会计类、营销类等课程比例,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对于乡村经营管理类专业加大现代农业生产类、美丽乡村建设类、智慧农业类课程“爱农村、懂农业、善经营”人才的培育。

2)建立了学院-分院-田间教室的三级教学体系,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让田间、地头变成教学课堂,把实际的生产项目、工作项目变成专题教学内容,用实践夯实理论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项目化、工作化。

3)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

4)采用专题讲座、混合教学、田间学校、流动课堂、送教下乡等多种教学形式,实现教学形式灵活化。

5)学校考核与企业评价、1+X 证书相融合,实现了评价体系社会化和职业化。

4 小结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人才培育是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才振兴的创新之路和必由之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政府的支撑和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具有咸宁职院特色的乡村人才培育咸宁模式。在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乡村人才咸宁培育模式,是一项重要工作。当然,在实行咸宁模式乡村人才培育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探索与实践。要继续始终坚守“兴农富民、振兴乡村”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探索适应该办学模式的良性运作机制,真正为乡村振兴培育和输送一批回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服务咸宁市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咸宁培育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大踏步前进!华扬2021年销售增长50%,单品增长超100%,咸宁新产业园即将投产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学院掠影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